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春詩教學

春詩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9 04:00:39

Ⅰ 怎樣點評語文課中的古詩詞錢塘湖春行教學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版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權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准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准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Ⅱ 語文二年級下冊傳統文化描寫春天的古詩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難度較大的一環。古詩詞博大精深,意蘊綿長,是中國文化的根。然而,現代人的生活中,卻缺少古詩詞的美化熏陶。作為語文老師,有責任有義務重視古詩詞教學,並力求探索出一條有時代感的適宜學生發展的創新之路。在中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古代詩歌被充實到教學中,學生誦讀、咀嚼、品鑒這些詩篇,能增添文化積淀,獲得美的享受。但由於古詩與我們的時代相去甚遠,一些學生難以深刻理解其中精妙之處。人教版七至九年級的教材明顯加大了古詩詞的量,這有利於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有利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新時期的語文老師,面對新課程改革,在信息時代,又該怎樣教學好古詩詞呢?有鑒於此,談談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一點心得。一 ﹑古詩詞教學,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古詩詞素養,同時,要善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抓住古詩詞的特點,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啟迪。魯迅先生論美學時曾說:意美以感心,音美而感耳,形美以感目。一般講,古詩詞都具有意美﹑音美﹑形美這三個特點。古詩詞教學實際上也是一種美的教育。教學每一首古詩詞,都要讓學生得到一次藝術享受,受到一次美育的熏陶。因此,抓住這三個特點進行古詩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意美,就是意境美。欣賞古詩,要特別注意欣賞古詩的意境。意境,是詩的核心,是詩人精神境界與藝術境界的凝聚和升華後的藝術表現,是詩人通過具體物象描寫所傳達出來的一種整體的藝術氛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這種統一,既是情與景的融合,又是虛與實的結合。」意境就是詩(詞)人內在「情」(意)與外界的景物(境)有機結合而創造出來的鮮明生動含義深刻的生活畫面。詩(詞)人往往依靠它蘊蓄豐富的內容,寄託強烈的感情,以啟發讀者展開聯翩的想像,去領會言外之意,並從中受到一次美育的熏陶。在教學古詩詞時,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詩詞去分析其中豐富的內容,領會詩(詞)人強烈的感情,並從中發掘出深刻的含義。要做到這一點,再現詩詞的意境是個關鍵。音美,就是音樂美。古詩詞和轍押韻,字數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產生了音樂美。因此,古詩詞教學應以朗讀為主,而且可以吟唱。通過吟唱,通過配樂,以顯示古詩詞的音樂美,把學生引入詩詞的意境,細細玩味其中的深刻含義。這就叫「音美以感耳」。形美,就是形象美。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評論唐代大詩人﹑畫家王維的《藍田煙雨圖》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兩者相發,相得益彰。因為詩情與畫意是融為一體。如杜甫膾炙人口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林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古詩,不僅對仗工整,顯示了形式美;而且色彩艷麗,顯示了形象美。若運用多媒體技術,就會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黃鸝在翠柳上歌唱,白鷺在青天中翱翔,遠處有皚皚的雪山,近處停泊著東吳的船隻。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面,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我們在欣賞詩歌時,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先找出那些寄寓著作者情思的意象,然後通過形象再造,體味意境。如欣賞杜甫的《春望》,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詩中出現的一組組意象,一幅幅畫面,用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想像再造,學生藉助畫面,可以感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形美。國都淪喪,到處是衰敗的景象,然而山河依舊;春天降臨到故都長安,而眼前卻雜草叢生,慘不忍睹。在詩與畫的交融中,有利於學生進入作者所創設的藝術境界中。我們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必須引導學生在理解詩詞的同時,通過形象思維,把詩詞變成一幅幅風景畫或生活畫,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這就叫做「形美以感目」二﹑古詩詞教學,教師應順應新形勢,轉變觀念,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古詩詞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詩詞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蘊含豐富的情感。在提倡新課改新理念的今天,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古詩詞教學是一個含英咀嚼的過程。作為初中的語文老師,應在情感體驗和創新上下功夫,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朗讀﹑編輯﹑音樂﹑舞蹈﹑繪畫等方面的特長,並為他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 1、激趣——讓學生愛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古詩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喜愛古詩,賞詩的慾望才能被激發出來。因此,教學中首先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鑒賞古詩的興趣,讓他們學得輕松愉快,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依據學生思維敏捷、興趣廣泛、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課前「名家詩句接力」、「詩詞名句搶答」等競賽;依據詩畫交融的特點,利用電腦讓學生「據詩繪畫」、「據畫寫詩(句)」等等。這些活動,可極大地調動學生愛詩、賞詩的熱情,為學好古詩奠定基礎。 2﹑搭建多媒體平台。或音樂渲染,美化想像;或課件展示,化無聲語言為動感畫面。如教學《石壕吏》,可以用如泣如訴的曲調,揭開安史之亂民不聊生的慘痛現實;也可以和學生一起製作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差役的橫暴,老嫗一家的悲苦無奈。通過諸如此類的烘托點綴,學生受到的藝術感染,心靈震撼,自不可同日而語。3﹑舉辦朗誦會。格羅塞曾說:「每首原始的詩,不僅是詩的作品,同樣也是音樂的作品。」不同的詩(詞)人,不同的作品,語言風格﹑語言藝術各不相同。或優美婉麗﹑或放縱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樸素自然。通過朗誦,感知作品的音樂美,步入詩歌的意境,最終獲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朗誦會的形式不拘一格,或個人表演,或小組分角色進行;內容多樣,或以時代為限,或以同題材為主,或以詩(詞)人為切入點。可以專題朗誦,也可以即興表演。這樣的效果就是一句話:悅耳有時勝過悅容。4﹑圖文薈萃。擅長繪畫的同學,在領會詩(詞)意的基礎上,大膽想像,化無聲的文字為並茂的圖文。詩畫交融,展示自我風采,又達到揣摩領悟情感的目的。如《望岳》(八年級上冊),是杜甫在意氣風發時期的作品,又是登臨五嶽之首的泰山。詩人借山抒懷,豪放不羈,通篇充滿想像。在教學時,可鼓勵學生動手畫畫----泰山的神奇高峻,泰山的巍峨奇險。在動手作畫的過程中,詩人的雄心抱負就躍然紙上,溢滿心中。5﹑寓學娛樂,情境表演。鼓勵學生採用跨越式的誇張式的甚至怪誕點的形式,去模擬自己喜歡的詩(詞)人。就這樣,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寂,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的思鄉情,都在一言一行中得到流露再現。特別是敘述類的詩詞,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年級下冊),完全可以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等,把「秋風怒號﹑頑童抱茅﹑詩人無奈」等一系列情節活現過來。這樣,學生學詩詞的興致濃了,欣賞水平審美情趣也高了,可謂一舉兩得。總之,古詩詞教學是一種美的教育。只有抓住古詩詞的意美音美形美這三個特點,我們才能沉浸在優美的意境里,得到美的熏陶;也只有轉變觀念,不拘一格,寓學於樂,多方位參與,學生學詩詞的積極性才能得到解放,學生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提高。

Ⅲ 幼兒大班春日古詩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在反復誦讀與想像感中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朗讀體會詩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詩意,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賞春 1、導語:天氣晴朗了,天空蔚藍了,草兒青了,山兒潤了,水綠了,風歡了,樹葉舞蹈起來了,春天又活蹦亂跳的來了。 2、課件展示,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 通過視覺感受,激發學習的興趣,孩子們帶著對春天的嚮往,走入課堂。 (二)、詠春 1、如此鮮活的春天就在我們的眼前,同學們的腦海中有沒有也跳躍著一些關於春天的詞語呢?(學生自由說)

Ⅳ 春為主題的古詩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經過時間的篩選,優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不朽經典,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熏陶。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提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本組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有效利用同步閱讀教材,延伸課堂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以知識樹為主線,實現教材內容與課外閱讀的知識對應,整合課內外知識,指引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在交流吟誦中熏陶情感,發展思維,進一步學習古詩詞寫作特點。

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引導談話:

同學們,詩歌一路走來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浩瀚的詩海里,有無數的珍寶熠熠生輝。出示《詩經》、屈原《離騷》、王維《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廬山瀑布》、李清照《聲聲慢》、馬致遠《秋思》……

今天,我們就到這詩歌的海洋里去撿拾那顆顆閃閃發光的貝殼吧!

主題回顧

前幾節課中,我們輕叩詩歌的大門,在詩的百花園中徜徉,采擷了一路馨香。學習了書中的四首古詩詞你感受到了什麼?

《詩經.採薇》艱苦思鄉

《春夜喜雨》及時喜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恬靜熱愛

《天凈沙.秋》清肅美麗

閱讀概覽

(一)初讀詩歌

在我們的同步閱讀教材中,也選編了五首古詩詞。我們將重點學習其中的四篇。前幾天,老師已經布置了同學們進行提前賞析,並填寫了《同步閱讀紀錄卡》,請在小組內開始交流學習。

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組內合作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合作解決,讀通順詩句。

2.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

3.比一比誰讀得流利,有節奏,優美,並能讀出古詩詞的韻味來。

(二)學生匯報

1.這四首古詩詞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首?先讀一讀,再說說體會。

引導學生總結回顧詩歌特點:

a、凝練的語言

b、和諧的音韻

c、鮮明的節奏

d、豐富的情感和想像(板書)

2.結合學生匯報引出主題。

《碩鼠》控訴

《竹枝詞》有「晴」

《賦得古原草送別》惜別

《採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與精彩賞析

通過提前誦讀,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相信你有了很多收獲,在這些千古流傳的詩詞中定有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詞句,通過他們你能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情感,看到詩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嗎?

要求:先吟誦詩詞句,再說感悟。

1.《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問題:何為「樂土」?當時的農民為什麼要去尋找「樂土」?他們又能找到理想中的「樂土」嗎?

理解:a、「三歲貫女」:統治者剝削壓榨農民多年,貪得無厭。「逝」簡短、凝練的語言表現了農民對統治者沉重剝削的怨恨與控訴,尋找樂土只是空想罷了。

b、「鼠」、「黍」、「顧」、「女」、「土」押押韻u韻,讓我們讀起來音韻和諧,琅琅上口。

2.《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問題:說說你在閱讀時彷彿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小結:「道是無晴卻有晴。」詩人只用了七個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變化寫出來了,顯示出了高超的藝術功力。

3.《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問題:這是一首送別詩,回顧我們曾學過的送別詩,你會想到那些?(《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在這一類詩中詩人是怎樣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的?

a、學生談談理解,看「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時的場景圖,說說自己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愫。

b、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把你的同桌當做即將離別的朋友,對他吟誦這首詩。

4.《採桑子》「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介紹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學生再理解。

b、全文貫穿一個「愁」字,運用對比手法,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小結:結合詩詞的寫作背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詞傳遞的意味。

c、分小組賽讀,看看哪組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

主題拓展

通過剛才的吟誦,我們進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詩詞,走進詩人內心去再現當時的場景。詩詞,用凝練的語言,傳遞了無限的情感,留給我們遐想的空間;吟誦著這些音韻和諧的句子,我們感受到祖國文字的魅力。同學們,泛舟詩歌的海洋,你還有那些體會呢?生自由交流。

總結: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詩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與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與詩人對話,你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板書設計

詩海拾貝

凝練的語言

和諧的音韻

鮮明的節奏

豐富的情感和想像

Ⅳ 設計幼兒詩《春天來了》教案,進行模擬教學

地匯成了小河,積成了深潭.啊,原來是春雨給潭水帶來綠色的生命. 風和雨總是結伴而來的.早春的,帶點兒寒氣的風,吹醒了萬物,樹梢綠了,大地綠了,連高聳的樓房的平台也綠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詩雲:「春風又綠江南岸.」說的多麼好啊!但又何止是「綠」? 在風的吹拂下,滿山滿坡的野花睜開了眼,一朵、兩朵,一叢、兩叢……連成片,匯成海.人們面對這藍的、紅的、黃的……氣勢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煩惱沒有了,萎靡沒有了.感謝春天的色彩給我們帶來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麼天空也是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啊,那是孩子們放的風箏.在藍天白雲映照下,千姿百態的風箏瀟灑自如地飄舞著,飛升著,多麼使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屬於孩子們,天空屬於孩子們,然而他們不是同時也在努力地打扮著春天,增添著春天的色彩嗎?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細審視,你會發現在悅目的色彩中,還有零星的枯黃,那是殘冬留下的痕跡.你也許會嘆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著 那幾莖折肢斷臂、垂頭喪氣的小草,誰還會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黃的冬衣,你會有更新奇的發現,嘿!裡面卻是綠的!原來外表枯黃的小草也在孕育著, 孕育著更美的春天. 我終於明白了春天的色彩為什麼這樣豐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筆勤奮地揮動著;是稚氣的孩子們天真地打扮著;是被人們忽視的小草默默地孕育著.盡情地享受著春的色彩的怡悅的人們啊,你為春天的色彩貢獻了什麼? 美麗的春天 清晨,拉開窗簾、推開窗戶.微風吹來,一陣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氣息迎面而來. 春天來的好快,悄無聲息、不知不覺中,草兒綠了,枝條發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開的燦爛多姿,一切沐浴著春晨的曙光,在春風中搖弋、輕擺,彷彿少女的輕歌曼舞,楚楚動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來,展示著生命的可貴、誘人. 春晨點染心中的希望,激發著人生的熱情.

Ⅵ 古詩《春曉》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春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能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背誦並默寫課文,學會學習一般古詩。
2、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引導生看圖,讀詩、品句進行總結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詩意,懂得愛惜春光。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准備:教學軟體,實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越導入新課:
1、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學生結合實際自由說)。
2、電腦演示:雨後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聽配樂朗讀古詩。
3、教師簡要介紹作者孟浩然(學生注意聽):《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二、整體感知:
1、自讀古詩,要求讀准字音,讀得連貫,注意讀准下列字音:「覺」是多音字,在詩中讀jué,啼是二聲。(學生自讀初步感知)
2、指名說說詩中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邊讀邊思考)。
三、深入理解
1、結合插圖與實際理解前二句詩。
(1)邊讀、邊看電腦演示,邊想,這兩句詩大致寫什麼意思(看圖自悟,討論)。
(2)你是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提示學生根據所查字義來分析)充分想像。
(3)結合討論,具體理解字詞。
(4)邊讀邊看文中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電腦顯示古詩,學生答出來詞義後,電腦再顯示答案,最後,屏幕上清楚地展示古詩及注釋,有助於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2、仿照上面兩句的學習方法,讀講後兩句。
四、准確把握。
1、自讀全詩,說說詩的意思。
2、指名讀。
3、指導朗讀:啟發談話:多美的春光啊!我們應帶著什麼感情朗讀這首詩呢?
(1)確定讀詩情感(贊美、喜愛)
(2)自己試讀
(3)和同學交流
(4)指名讀,讀讀評評,並配樂朗讀。
五、課外拓展:古詩中,描寫春天景色還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古詩?說一說大家自學一下,如《春夜喜雨》《詠柳》(學生自學,師點技)
六、總結方法:掌握了閱讀方法後我們就能自學古詩啦,望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多學古詩。
設計說明:
遵循學習古詩的一般過程和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牢牢抓住朗讀這條主線,充分發揮兩個畫面(電腦資料,學生頭腦中的生活畫面)的作用,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中,師充分利用電腦課件,將春天早晨的絢麗圖景展示出來,引導學生看圖,讀詞,品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本首詩並不難,因此我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當堂課就安排一首難度相當的詩,讓學生從學習中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閱讀全文

與春詩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