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班圍繞中秋的語言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中秋節前,超市中各式各樣的月餅琳琅滿目,街上月餅加工點,濃郁的香味很遠就能聞到,節日的氣氛漸濃。但在孩子們眼裡,這些傳統節日只是放幾天假,吃一些傳統食品而已。幼兒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甚少,尤其是節日中各種民俗民風形成的豐富的節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引導學生探究我國的傳統節日,並藉此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准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二、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三、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四、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著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五、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六、 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
作為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⑵ 中班音樂八月十五是中秋教案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2、通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4、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准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2.家長幫助孩子搜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並為孩子准備一塊月餅;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嘗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常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後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後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葯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葯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