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幼兒教學論

幼兒教學論

發布時間:2020-12-19 03:04:58

1. 簡述福祿貝爾學前教育思想

1、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

福祿貝爾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其內在生命形式的表現,是由內在的動機支配的。通過這些行為,幼兒才可以成長發展。保育者的任務是幫助幼兒除去阻礙生命發展的障礙,讓自我得到發展。命令式的、強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發展是無效的,而必須尊重幼兒的自主性。重視幼兒自我活動。

2、游戲理論

福祿貝爾是第一個闡明游戲教育價值的人。他製作的玩具取名為「恩物」意為「神恩賜之物」,現在仍有很多幼兒園在使用。為了紀念福祿貝爾的貢獻,人們為他建了一個紀念碑,紀念碑的造型仿照了「恩物」中的球體、圓柱體等。

3、協調原理

福祿貝爾說,人不是單獨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員,社會的一員,也是民族的一員,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和周圍的環境、社會、自然結合,協調一致。能夠得到真正的協調是最美好的事。

4、親子教育

福祿貝爾認為,要讓孩子在愛中成長,首先就必須教育母親。這或許是他幼時沒得到母愛的一種體驗吧。因此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為母親們開辦的「講習會」,後來還專門寫了一本《母親之歌與愛撫之歌》。

5、明確了幼兒園的任務

福祿貝爾指出通過直觀的方法培養學前兒童,使他們參加必要的活動,發展他們的體格,鍛煉他們的外部感官,使他們在游戲中得到成長。

6、兒童的四種本能

福祿貝爾認為兒童共有四種本能,第一為活動的本能(即是—種創造的本能),第二為認識的本能(即揭示萬物的本能),第三為藝術的本能(即進行藝術創作的本能),第四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類本能的歸宿。教育的任務在於促進兒童內在本能的發展,以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此,他把課程分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教育及數學、語言及語言教育、藝術及藝術教育四大領域。

(1)幼兒教學論擴展閱讀:

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 。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

學前教育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孩童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學前教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

學前智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為家長和幼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對0歲至入小學前兒童實施教育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是:體、智、德、美諸方面的發展應互相滲透,有機結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面向全體幼兒;熱愛幼兒,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

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並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

參考鏈接:網路-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

2. 多元智能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步入21世紀,"以人為本,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宗旨"的現代教育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實驗證過早期明:創造力首先要通教育才能得到發展,事實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要比成人強。問題是我們運用什麼樣的理論,通過什麼途徑開啟幼兒想像的大門,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與生俱有的創造潛能得到開發利用。 多元智能是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博士在研究了大腦損傷病人、超常兒童、學習障礙兒童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智力狀況後,於1983年在其《智能的結構》一書中首先系統地提出,並在後來的研究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人類智能結構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已被廣泛流傳。加德納的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認識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拓寬了認識智能的視野,幫助我們樹立了新的智能觀;它關注人類智能的多元本質,提出了多元地認識、理解和研究孩子智能的觀念和方法。有幸拜讀了許多同行專家們的有關多元智能的理論,雖不得要領,但也體會頗深,以所寫是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啟示: 一、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傳統的智能觀認為:智能超越人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而獨立存在,某種主流文化所重視的能力成為衡量所有人「聰明」與否的唯一標准。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議論:「這孩子是從農村轉來的,只會爬牆上樹,連一首歌都不會唱。」「他爸爸是個體戶,成天的不管孩子,這小子光會玩玩具,1+1等於幾都不知道。」……教育的公平性往往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破壞了,城市幼兒和農村幼兒由於所處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不同,他們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多元智能理論尊重個體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加德納的智能定義強調了智能的社會文化性。智能,作為解決問題或創造產品的能力,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中顯示價值的,不同的社會文化有不同的價值標准,人們對不同智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視,對智能的理解及其表現形式的要求也不同。就拿「身體運動智能」來說,因為文化教育的關系,在城市幼兒身上,主要表現為舞蹈、體育動作;而在農村幼兒身上,就可能表現為其他形式,如自然的奔跑、跳躍、爬樹、上牆等。加德納說:「人類所有的智能活動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現的。」我們應創設一個寬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環境,讓來自不同環境的幼兒都能找到自己認同的文化和適合自己發展的條件,獲得表現自己智能的機會。在重視主流文化所強調的智能的同時,也要發現、尊重、培養幼兒的其他智能,視每一種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為幼兒的行為表現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價值。我們應該這樣認為:來自農村的幼兒的爬牆、上樹是運動智能的一種表現,;個體戶的孩子只會玩玩具,是因為他的視覺空間智能發展得比較好。再也不要因為這些孩子不善於唱歌跳舞、不會計算便否認其運動智能和視覺空間智能,甚至認為他們不聰明。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應努力去了解幼兒智能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尊重、理解他們的智能的表現形式,敏銳地發現他們的智能潛力,為其提供發展的空間和表現的舞台。 多元智能理論尊重幼兒的智能結構差異,認為幼兒的每一種智能都同等重要。每個孩子在智能上都有獨特的表現:有的孩子語言表達不好,但手工相當精巧;有的繪畫水平很差,但是身體運動能力非常強;有的閱讀、計算讓人傷透腦筋,但其操作能力令人驚訝,這種種表現正是智能多元的體現。加德納強調,雖然人的智能被分成了八種類型,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只有其中的某幾種,恰恰相反,每一個人都同時具有這八種智能,只是每種智能在個人智能總和中所佔的比重不同而已。每一個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發展潛力,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建立在多元智能基礎上的教育觀,必須高度重視幼兒智能特點的個別差異,「認真對待每個孩子的特質、興趣和目標,盡最大的可能幫助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潛力。」幼兒園里不會存在所謂的「笨」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教師應該視差異為正常,堅信那些連歌都不會唱、1+1等於幾都不知道的民工、個體戶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 二、發現、發展幼兒的智能強項,揚長補短 這是眾多幼教專家從「多元智能理論」中引申出來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原則。加德納說「有關人類個體不同智力強項的文獻和形形色色認知方式的發現,對於教育有極大的啟示。首先,在童年的早期辨識個體的強項和弱項,以便因材施教方案時加以考慮,是很重要要的……」同一個班級的孩子,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畫畫很好,有的擅長演說,有的記憶特好。本著發展幼兒的智能強項是教育的重要任務的原則,根據孩子的特長,因材施教。這樣做雖然很好,但是還遠遠達不到教育的目標,或者說不全面,因為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弱項。這樣做,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強項更強,弱項更弱。我們應該幫助孩子發展他並不擅長的那些智能,換句話說,就是要「揚長補短」,即以孩子的智能強項為依託,引導幼兒將自己從事智能強項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智能特點以及意志品質遷移到其弱項中去,強項帶動弱項,相得益彰。 每個孩子都有他特有的興趣、愛好、經歷和潛能,對於孩子的長處,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來幫助他不斷地發揚,對於不足呢,就要利用它的長處,通過適當的教學手段來加以引導和補充。這樣做,可以增強幼兒在其智能強項領域的技能;帶給幼兒自尊和認同感;可以利用孩子的智能強項帶動其他領域的學習。有這么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美國小孩泰迪性格非常內向,不愛交往,不愛說話,每天入園後的活動就是搭積木。雖然他的積木搭得非常好――無論是結構的對稱性、線條的流暢性還是建築的獨創性,堪稱一流。但是,他的老師認識到:這樣下去,泰迪會失掉其他很多學習的機會,他的發展因此也可能會不均衡。於是,老師根據揚長補短的原則,利用它的長處,通過創設適當的教學環境來補充它並非特長的一些方面,慢慢的,泰迪不光成了班裡的「小建築師」,而且,繪畫水平也越來越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了,他再也不把自己局限在積木區,而是常常和夥伴到別的活動區去玩。例如:一個二年級的學生,老師布置了一個簡單的任務,就是在一張寫滿0—9數字的紙上找到5劃掉,別人都開始認真做,但他不做。問他為什麼不做的時候,他說他不會。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呢?很多老師覺得對這樣的孩子沒轍,因為這樣的孩子很懶,不管多簡單的事情都並不願意做。其實孩子之所以這樣,可能是有原因的。一般這樣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得不到家長或教師的肯定,在他做的時候大人總是能夠找出他做的不好的地方,讓他覺得我一做大人就說我,那我不做了大人就不能說我了。也就是說,這樣的孩子,不是不想做好,而是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夠得到大人的認可,如果得不到他就有可能拒絕做事。因為在他的心中他會想「我做了,你就說我錯。我不做,你就沒有辦法說我。」 對待這樣的孩子要有充分的耐心。首先要接納他,而不是否定他。在這個例子中就是先接納他所說的不會做這件事,盡管對一個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堆數字中找到5並不是意見復雜的事情,但是如果他說不會,我們就暫且先認定他不會。其次,根據他的具體事情進行引導。在引導時要非常具體明確,可以把前面要求他做的事情進行進一步的分解。問他是否認識5?會不會拿筆?因為這是把5劃掉的具體分解。通常情況下,孩子不會否認自己會做這樣的事情。如果他還說不會就可以指著5告訴他,或者給他示範怎樣拿筆。在他確認都會的情況下,在讓他具

3.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首先,以幼兒為本,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重視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人格是教育人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做到積極愉快的和幼兒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熟悉幼兒的個性特點,不偏愛或溺愛孩子,經常地了解他們的優缺點,給以鼓勵和正確地引導。我們應看到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都可能成才,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他們的獨立生活創造機會。在充分發揮幼兒主動性的前提下,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小郭是個內向的小男孩,平時都不怎麼愛說話,在課堂上也很少發言。有一次我看到他微微舉起的小手,我便第一個叫他回答我的問題,他的聲音很小,顯然有些不自信,我告訴他「你回答的很完整,也很有創意,聲音再高一點就更好了,你可以再跟我們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嗎?」他用好聽而又洪亮的聲音又回答了一遍我的問題,我提議讓全班小朋友為他鼓掌,給他肯定,我看到了他臉上自信的微笑。在後來的生活中他表現的也很自信了。我知道了他需要什麼,他需要的是大家給他的肯定。通過這個案例,我明白了要關注每一個孩子,積極的與他們溝通交流,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給以正確的引導。讓這些祖國的花朵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其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
職業道德素質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順利進行教育工作的保證。一言一行以人民教師的標准要求自己,嚴於律己,加強自身修養,表裡如一。同時,注意心理素質的磨礪,以平靜、正常的心態對待一切,讓自己真正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一個樂於發現的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幼兒教師要全身心的關愛每一個幼兒,熟悉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了解關心每位孩子的成長。教師要善於與家長溝通、交流,及時地了解孩子的情況,應該尊重每位家長,理解他們對子女的關心、珍愛和期望的心情,與他們建立真摯的友誼,互相交流和學習教育孩子的經驗,也使他們了解幼兒各階段的需求,取得家長的配合。教師更要熱愛幼教事業,對幼兒充滿熱心,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
再次,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
人們常說:「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表」。時代的進步要求老師不斷提高素質水平,努力培養出跨世紀的接班人。我認為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擔此重任。
專業知識方面:要想給幼兒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這就說明教師必須讓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技能儲備更豐富才能帶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我自己會要求每學期都讀幾本教育著作或一些報刊雜志等,來提升自己的知識修養。幼兒園也為我們教師提供了很多教育類讀物,可以供我們幼兒教師從中得到收獲,讓我們的教學更專業,也可以讓我們一些生活中的困惑得以解答。專業知識的獲得除了以上方面,還可以通過繼續教育和研修,來提升自己。
技能方面:當前幼兒園中年輕教師佔多數,他們上進心強,一般都能自覺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幼兒教師素質的發展要求。因此,利用競爭來促進幼兒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是措施之一。如,我們幼兒園每年會組織幼兒教師舉行青年教師技能比賽,提高我們幼兒教師的綜合能力。一般我們的比賽內容包括:繪畫、唱歌、舞蹈、鋼琴、模擬講課五大項。比賽不僅為我們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搭建自我展示和自我錘煉的舞台,而且還讓我們感受到了教育教學的魅力和快樂。

4. 幼兒園學習筆記200篇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干凈,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能力差,每天穿著臟兮兮的衣服,掛著兩條鼻涕來上幼兒園。看著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後來我了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李小明由於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願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說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獃獃地看著我,看到這種情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說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終於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扎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記得剛踏入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么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助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5. 幼兒園游戲教學論的介紹

《幼兒園游戲教學論》是2000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焱。

6. 誰會寫幼兒園游戲教學論800字論文

我也很想問 我同學直接在書上抄了一段

7. 學習學前教育學的意義

學習學前教育的意義:

學前教育是幼兒學習的初始階段,是學前教育體系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幼兒智力發展最基礎的階段,是發展、形成智力最快的階段,正確、合理的學前教育對其智力及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智力形成及發展都和正確的學前教育相關,尤其在智力方面更是卓越。而學前智育發展是一個綜合過程,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心理健康也至關重要,所以說這個階段的意義十分的重大。

但更要認識到,其實此階段兒童心智發展還不完善,要家長、幼師正確引導。尤其是獨生子女自我觀念極強,對他人不怎麼關心,更不會和別人分享。所以說家長、幼師就要積極引導兒童學習關心他人的理念,在和別人合作中學習分享,更樂於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及快樂。

學前教育就是要從幼兒智育發展向個性發展轉變,強化意識,認識聯系,把社會及情感問題看作智力發展的一部分。明確人際關系及環境、表現是幼兒教育的基礎內容,以此糾正教育中偏重智育發展的方向。讓幼兒在天真、活潑的氛圍中得到教育、發展,從而促進其智力及社會接受能力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7)幼兒教學論擴展閱讀:

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現在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小夥伴們的就業前景自然不會差。

總的來說,學前教育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圍繞兒童展開。除了可以做學前教育教學工作,還可以在報社、出版社從事兒童出版物的策劃或編輯工作,在幼兒園、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場所從事幼兒心理指導工作。

8. 幼兒的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有什麼不一樣的

區別很大
建議考慮自己孩子
選擇相關教育培訓。
個人感覺小孩開心健康就好。
小孩天性就是玩,讓她\他有個快樂的童年不錯。
想太多小孩累大人也跟著累。

9. 幼兒論述課程與教學論的常用研究方法

質疑問難是抄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10. 幼兒園教育理論學習摘記 wapwenku.baidu.com

小班的家長送孩子入園時,家長常常以自己的意願為孩子找位置,拿玩具,

幼兒園教育筆記摘抄。家長愛孩子,我們都能理解,但愛孩子,要有度,過分包辦,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機會,適時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選位置。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而不是家長認為好的位置。

拿玩具。孩子沒有玩具時,他會和同伴去交流,可以從同伴那裡得到玩具。孩子很聰明,如果從同伴那裡得不到,他會想另一個辦法,到玩具架去拿其他的玩具,同樣玩得很高興。在孩子拿玩具這一行為中,他學會了人際交往,學會了解決問題。也有不會解決問題的孩子,一類孩子沒有玩具就搶,這時需要老師介入,教給孩子與別人正確交流的方式,「請給我一個玩具,好嗎?」「我們一起玩好嗎?」如果別人不同意,我們還可以選擇去拿其他玩具,孩子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也是一種成長。另一類孩子,沒有玩具就不玩,不去拿,也不去交流。這時老師會引導孩子去玩,還會為這類孩子安排一些活潑的孩子在身邊,幫助他們成長。

找位置,拿玩具,在家長覺得為孩子做了沒什麼,但卻關乎孩子的自主性,社會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愛孩子,就請你放手,

小班新入園的孩子,在消除了入園焦慮後,接下來的便是各種行為習慣及能力的培養,兩位老師面對著二三十個孩子,總是有些手忙腳亂,力不從心。

這幾天,我們讓家長給孩子准備了大沙包練習拋接,由於孩子太小,不會相互配合,只能老師一對一的教孩子,孩子們等待的時間很長,效率很低。這時,看到大班的孩子正在戶外玩躲沙包的游戲,突然想到,讓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教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應該是個不錯的方法。於是,我找到大班老師說了我的想法,並進行了初步的實驗,讓大班的孩子教給小班的孩子拋接沙包。孩子們一對一的游戲,玩得很開心,效果也很好,短短的十分鍾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拋接的准確度也提高了。在整個活動中,大班的孩子細心呵護著小弟弟小妹妹,小班的孩子感受著大哥哥大姐姐的愛,真是一幅幸福的場景。此刻,我突然意識到班級幫扶的重要性,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不會照顧人,而班級幫扶正好彌補了這一點,在幫助比自己小的小弟弟小妹妹時,學會了照顧別人,並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幸福感,真切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對小班的孩子來講,他們非常喜歡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喜歡與他們一同游戲,因而提高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班級幫扶不只局限於戶外活動,也可以是教育活動,區域活動,室內游戲活動等。比如在為小班孩子講故事時,可以邀請大班的孩子進行表演,將故事情節更加形象的展現給小班孩子,也可以請大班的孩子為小班的孩子們講故事,唱歌等,在相互扶持中,孩子們共同成長。

閱讀全文

與幼兒教學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