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韻律活動《好孩子要誠實》的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運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會聽前奏整齊地開始。 2.感受歌曲不同樂段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歌曲情緒的豐富變化。 二、活動准備 1.音樂光碟 2.教學掛圖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能根據歌曲情緒變化運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 2.指導要點:嘗試輪流唱歌,引導幼兒充分傾聽和分辨,體驗、把握角色心理的豐富變化,嘗試運用強弱不同的聲音富有感情地演唱、接唱歌曲。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一起觀察,並自由講述圖片內容。 提問:「圖片里有誰?」「發生什麼事了?」 2.播放音樂,幼兒傾聽,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理解歌曲內容。 提問:你們聽到了什麼?是誰把花瓶打碎了?開始的時候小朋友是怎麼樣想的?後來呢? 3.熟悉旋律,分段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第一段,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情緒。 小朋友把花瓶打碎了,心裡是怎麼樣想的?心情怎樣? (2)幼兒輕聲跟唱,用輕弱的聲音表現擔心害怕的心情。 (3)跟鋼琴演唱,會聽前奏整齊地開始。 (4)教師清唱第二段,感受不同的情緒變化 師:小朋友承認花瓶是自己打的,小花貓是怎麼樣做的?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誠實、知錯就改的好孩子)。 (5)教師彈琴並有感情地演唱,幼兒用較強的歡快的聲音跟唱,表現開心快樂的情緒。 4.完整演唱歌曲 (1)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的情緒變化,運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有節奏地隨音樂念 一、二段歌詞。 (2)帶領幼兒學唱,注意提醒控制音量的強弱變化,根據歌曲音樂形象的情緒變化,運用強弱不同的聲音富有感情地演唱兩段歌曲,表現出前後不同的音樂形象。 5.玩接唱遊戲 (1)自由分組,嘗試接唱。 (2)交換角色,繼續玩接唱遊戲。 6.小結評價 提問:怎樣做個誠實的孩子 教學反思: 今天,我給孩子們組織了一次音樂活動,欣賞歌曲《好孩子要誠實》。主要目標是讓孩子理解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當我出示小花貓的頭飾引出歌曲的名稱時,大部分孩子都說會唱了。也許這首歌曲孩子們很熟悉,因為有許多兒童歌曲的碟片上都有,於是我就順著孩子的呼聲「那我們就一起來唱吧」。這時有許多孩子都能跟著哼唱。對歌曲的旋律也都很熟悉,只是歌詞唱不清楚。這時我就想讓孩子們除了能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外,還想讓他們學會唱出歌詞。便取消了原來備課中的一個環節:讓幼兒熟悉旋律並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我就出示圖譜,直接帶孩子們唱歌,幾遍下來,他們都會唱了,現在最大的難點就是孩子們經常把兩段歌詞唱反,或者唱混。針對這個難點,我立刻調整思路,我將這首歌曲編成一個小故事:一隻小花貓看見花瓶打碎了,喵喵地叫起來。好像在問「是誰將花瓶打碎了」。爸爸媽媽不在家,所以「爸爸沒看見,媽媽不知道」,只有小花貓看見了「對我叫:喵喵喵」。聽了小花貓的叫聲,這個打碎花瓶的孩子想做個誠實的好孩子,就對小花貓說:「小花貓,你別叫,你別叫,是我把花瓶打碎了,好孩子要誠實,有錯要改掉,小花貓就對我笑,妙妙妙」。並引導幼兒跟著故事的發展順序很自然地念出歌詞。當故事講完後,再次請幼兒唱歌,幾乎沒有幼兒將歌詞唱反了。也許他們從故事中很快理解了歌詞的先後順序,所以很自然的記住歌詞了。而且在唱歌過程中興趣濃厚。並且通過這個故事幼兒也很快理解了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我想作為幼兒教師,不能一成不變的按照教案來開展教學活動。在備課時,雖然會考慮到孩子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反映,但在師生互動中孩子不可能完全和你想到的一樣,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所以在教學中,要針對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反映情況,適時地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是孩子樂於接受的就好、就可行!
2. 小班下學期《好孩子好習慣》教案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內容,找出與新知識容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3. 幼兒園小班韻律活動《好孩子要誠實》的教案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說話要誠實,知錯就改的良好習慣。 2、指導幼兒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歌唱。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知道知錯,能改是好孩子的行為。 教學難點:怎麼才能引導幼兒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對的? 活動准備 1、好孩子要誠實的音樂。 2、好的行為圖...片例如:講衛生,有禮貌,知錯能改。 活動過程 組織教學 感受音樂 1、 聽音樂入室:讓幼兒以小鳥飛的動作,有次序地飛入課室。 2、讓幼兒找一個舒服的位置站好做一些簡單放鬆的動作。 3、師生問好(表演唱) 頭兒點點,(點好)手兒擺擺,(招手) 我們對你 說一聲:「老師你好!」(鞠躬) 4、讓幼兒逐一欣賞圖片,分別利用圖片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教師提問:你有沒坐過這樣的事情? 請幼兒回答,從談話的過程中,引出教學幼兒做事要誠實,導出課題。 5、感受音樂,欣賞音樂 (放音樂)聽一聽,歌曲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讓幼兒感受音樂,並學會領悟歌詞大意。 6、學習歌詞:隨老師拍手一起讀歌詞。可分組、分角色朗讀歌詞。在語言中能 加點花樣變化。把學歌詞當成一種游戲進行。讓幼兒樂於參與其中。 7、跟隨伴奏,有感情地跟隨老師演唱歌曲。 8、結束部分:讓幼兒開火車離開課室。 9、延伸活動:請幼兒自由談論,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有做錯事的時候,做錯事後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4. 小班社會教案《好孩子愛媽媽》
幼兒園教案一般書寫分為四個步驟:第一部分;開始部分,也就是導入;第二部分基本部分(也就是授課的過程);第三部分結束部分(教師小結活動);第四部分延伸部分。別忘了最後還有課程評析。。
5. 幼兒園小班好孩子好習慣走樓梯教案
活動目的:
1.學習樓道安全知識,懂得正確上下樓梯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課間、集會、放學時上下樓道的正確方法。
活動准備:
1·師哥師姐排隊放學情景錄相一段。
2·同學課間追跑、滑樓梯、隊伍不整齊等不正確上下樓行為的若干個鏡頭。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主題
1·教師:講述故事。
一所學校,上晚自習時突然停電,大傢伙兒吵吵嚷嚷一古腦兒往下擠,後面的推著前面的,結果把人給推倒了,吵鬧聲把前面同學的救命聲給蓋住了,後面同學一點兒也沒發覺,繼續往前擠,結果踩傷了好多人。
討論中明白上下樓梯要注意安全。引出主題。並把做得好,說得有道理的同學請上講台。
二、創設活動情景
(一)、正確行走
1、爭奪小紅花
講台前的學生分成兩組,按指定的要求到對面取小紅花。(畫兩條直線為一條只容兩個人通過的模擬通道,要求不出線外在老師數到"5"之前到對面取到小紅花,誰就可以得到小紅花。)
混亂情景之後,討論怎樣走大夥才能都爭取到小紅花。從而明確來往行走靠右邊。
2、辯析正確行走方法
察下面兩幅圖,辯析明理。辯析中明白,行走應靠右、不擁擠。並糾正錯誤的走法。
3、學兒歌。
關"走"這里還有一首兒歌,聽老師讀一讀,看從中能明白什麼。(幼兒一邊看書一邊聽老師讀)
教室里,輕輕走,
走廊上,慢慢走,
轉彎口,減速走,
上下樓梯靠右走。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走路不能急",然後自然引入上下樓梯。
(三)、能明白故事道理,討論正確的行走方法
1、聽故事講道理
"丁鈴鈴!"下課鈴響了,小軍心裡只想著要趕快到操場上去啊備回教室的小勇猛地一撞,只聽到"哎喲"一聲,兩人都摔倒在地上。小軍額頭上鮮血直流,小勇滿嘴是血。原來小軍的額頭撞在小勇的牙齒上。小軍的頭上開了一個口子,小勇的門牙被撞掉了一顆。同學們忙把他們扶起來,老師送他們上醫院。小軍頭上縫了三針,小勇少了一顆門牙。小朋友,這是血的教訓啊!
2、兒歌助記
你拍一,我拍一,集會放學心不急,
你拍二,我拍二,排好隊伍靜齊快。
你拍三,我拍三,靠右行走記心間,
你拍四,我拍四,看前顧後不擁擠。
你拍五,我拍五,隊形整齊不落伍。
你拍六,我拍六,學習活動全優秀。
三、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走樓梯。
活動延伸:
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養成上下樓梯靠右走的好習慣。
6. 好孩子小班教案試一試
活動設計背景 因幼兒小,多數家長過分的寵愛孩子,使孩子們過分的依賴父母,像穿襪子,扣扣子,吃飯這樣的小事也得父母代辦,為了激發自己做事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 通過情景表演動作,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懶惰,不依賴。 2...、 學習詞:自己;兒歌::我是好孩子,自己搬椅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拿杯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扣扣子;我是好孩子,自己穿衣服。同時引導小朋友們學說「我是好孩子,自己……」 3、學會自己扣扣子,穿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依賴別人並會說「我是好孩子,自己……」 難點:學會自己扣扣子和穿鞋 活動准備 地點:休息室(小床、椅子、桌子、杯子、小屏風) 人物:小不點,(請大班小朋友扮演) 道具:錄音機(放起床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場景提問:這是什麼地方?(午睡室) 有什麼? 看誰來了?(小不點來了), 小不點在干什麼?(解鈕扣), 誰給小不點解鈕扣,脫衣服,脫鞋子?幼兒答小不點自己解鈕扣,脫衣服,脫鞋子。 問:「衣服脫下怎樣放?鞋子脫下怎麼放?」 起床時提問:誰給小不點穿衣穿鞋?(小不點自己穿衣、穿鞋。) 老師小結: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不點真能幹。 2、老師問小不點;「:你在幼兒園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小不點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朋友們你們也要象我一樣,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老師問:你們認為小不點是個好孩子嗎?(是好孩子 ) 3、 由小不點帶領小朋友邊做動作邊說:「我是好孩子,自己搬椅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拿杯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扣扣子;我是好孩子,自己穿衣服。。 4、 全班小朋友練習解鈕後,扣鈕扣,一遍之後選幾個能乾的孩子表演,小不點指示幫助。 5、 送小不點哥哥回班,(練習運用禮貌用語)。 6、 午睡:全班練習穿脫衣服和鞋子。 教學反思 現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家庭基本上只有一個孩子,四個老人兩個家長,一家六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養尊處優已經習以為常了,一個個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說不得,打不得。家長們對孩子是這樣捧在手裡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人說:勤母出懶女,惰師出勤徒。乍一聽這句話有些好笑,但細細思考卻也是不無道理。現在的孩子不夠勤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太「勤快」了。比如孩子吃飯比較慢,父母在旁邊干著急,求爺爺告奶奶,誇張一點的為了喂孩子吃幾口飯從家門口一路追到幾里外,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場景。於是,時間一長,孩子每次吃飯就形成了習慣——慢慢吃,吃飯是游戲!孩子學穿衣服褲子,剛掙扎了幾下,父母一心疼,穿什麼呀!我來幫你,我來幫你!一來二去,孩子到頭來也學不會穿衣服褲子,因此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就這樣給落下了。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在家庭中所缺少的自理能力教育,今天(10月18日)下午我結合我們小班語言中的一課《我是好孩子》在我們班開展了《我是好孩子》的教學,以下是我通過這次活動的幾點反思: 在活動目標上,我制定了三點: 1、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能夠主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學習詞:自己;兒歌::我是好孩子,自己搬椅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拿杯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扣扣子;我是好孩子,自己穿衣服。同時引導小朋友們學說「我是好孩子,自己……」 3、學會自己扣扣子,穿鞋。在活動中這三點目標均有達到,由於有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和大班小哥哥的表演,因此孩子們都比較的感興趣。 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了幾點優缺點: 1、首先我先利用談話來引入,同時播放音樂,讓小不點哥哥表演來創設情境,引導孩子認識我們要像小不點一樣,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這樣才是好孩子。並在小結時表揚小不點使學生們產生一種共嗚,我也婪做好孩子。 2、我之後請小不點來帶領大家學習《我是好孩子》兒歌並有動作表演更加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3、在表演示範和指導後,就讓孩子們去自己動手操作,自己扣扣子穿鞋,雖然有些孩子做的有點困難,但在老師的幫助下也做得很好,增強了孩子們的信心,產生 「我也會扣扣子和穿鞋,我也是好孩子了」的心理,但是我覺得在實際操作中,不止是扣扣子穿鞋,也可以適當的多延伸一些,比如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等,這樣不僅可以得到一個經驗的提升,也可以增加難度,孩子會更加的感興趣。 今天的這個活動孩子們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只是在進行操作方面時的常規還需要加強。通過這樣的活動,不止能夠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從小教育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7. 幼兒園小班健康《好孩子》教案大全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回為深答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8. 幼兒園小班教案《學做好寶寶》
設計意圖: 我發現小班幼兒在與別人交往時不太會使用禮貌用語,根據小班幼兒喜歡在情景中學習、喜歡模仿等特點,我採用源於生活的情景表演,拍攝了一些發生在幼兒生活中的典型場景,積極引導幼兒體驗、感悟、辨析、評價,使幼兒產生學習使用禮貌用語的願望。 活動目標: 1.感知在不同的情景下應使用合適的禮貌用語。 2.願意學習並使用禮貌用語,體驗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流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排練情景表演「去兔媽媽家做客」(由配班教師和大班幼兒表演)。 2.拍攝錄像片段,內容如下: 片段一:起床時,一幼兒不會拉拉鏈,向另一幼兒尋求幫助。 片段二:媽媽下班回到家,幼兒遞上拖鞋。 片段三:小區里,一幼兒在玩鞦韆,另一個幼兒也想玩,於是兩人商量。 片段四:公交車上,一阿姨給幼兒讓座,幼兒坐下後對阿姨說了一句話。 3.活動室四周張貼幼兒進園、離園、和同伴遊戲等場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學習禮貌用語 1.觀看情景表演。 師:今天兔媽媽請了好多小動物來家裡做客。請你們仔細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的表現怎麼樣。 (表演內容:小花貓輕輕地敲門,兔媽媽問:「是誰呀?」小花貓說:「是我。」兔媽媽開門:「請進!」小花貓說:「謝謝。」兔媽媽把小花貓引到桌子前說:「請坐。」小花貓說:「謝謝。」兔媽媽說:「小花貓,我請你吃小魚。」小花貓接過魚說:「謝謝!」 後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場,它們和小花貓一樣很有禮貌。中間穿插小狗把小花貓的魚碰翻了,互相說「對不起」「沒關系」。 最後是小老虎出場:它重重地敲門,兔媽媽把門打開後,它不向兔媽媽問好就直接闖了進去,往椅子上一坐。兔媽媽說:「小老虎,我請你吃點心。」小老虎接過兔媽媽給的點心也不說「謝謝」,吃完東西後拍拍肚子、自言自語地說:「我吃飽了。」然後不和大家打招呼就走了。) 2.交流、體驗。 師:有哪些小動物到兔媽媽家做客? 師:你覺得哪些小動物有禮貌? 師:兔媽媽說了哪些有禮貌的話?小花貓、小狗、小熊說了哪些有禮貌的話? 幼:兔媽媽說了「請進」「請坐」「請吃小魚(肉骨頭等)」。 幼:小花貓(小狗/小熊)說了「謝謝」「再見」「對不起」「沒關系」。 師:小動物們聽到兔媽媽說的話心裡感覺怎麼樣? 幼:小動物們覺得很舒服。 幼:小動物們都覺得心裡甜甜的。 幼:小動物們覺得兔媽媽很熱情。 幼:小動物們都很願意到兔媽媽家玩。 師:小動物們聽了兔媽媽的話為什麼覺得很舒服?兔媽媽用了一個什麼字? 幼:兔媽媽的話里都用了「請」字。 師:兔媽媽對小動物們這么熱情、有禮貌,小動物們也應該怎樣呢? 幼:要對兔媽媽有禮貌。 師:要是小動物們沒有禮貌,兔媽媽心裡會怎麼樣呢? 幼:會很傷心/會不高興/會不喜歡小動物們。 師:剛才你們看到小老虎出場時都笑了,為什麼? 幼:因為小老虎敲門的聲音很重。 幼:兔媽媽給它東西吃時,它不說「謝謝」。 幼:它走的時候不說「再見」。 師:那麼你們喜歡誰,為什麼?不喜歡誰,為什麼? 幼:我們喜歡小花貓。 幼:我們還喜歡小狗、小熊,因為它們有禮貌。 幼:不喜歡小老虎,因為它很沒禮貌。 二、聯系生活,運用禮貌用語 師:你們都很喜歡兔媽媽、小花貓、小熊、小狗,因為它們有禮貌。我們應該向它們學習,對嗎?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電視,想一想電視中的小朋友在說些什麼。 (看錄像片段一,教師旁白。) 師:起床了,玲玲不會拉衣服拉鏈,她想讓旁邊的軒軒幫忙,她應該怎麼說呢?(鏡頭定格在兩個幼兒說話的畫面。) 幼:軒軒,請你幫我拉一下拉鏈,好嗎? (畫面:軒軒幫玲玲拉好了拉鏈。) 師:軒軒幫助了玲玲,玲玲又該怎麼說? 幼:謝謝! (依次播放其他三個錄像片段,教師旁白,鏡頭定格在每個場景中人物交流的畫面,讓幼兒猜一猜、說一說,並讓個別幼兒分角色演一演。) 三、結伴表演,鞏固深化認識 師:我知道你們都很講禮貌,請你們看一看牆上的圖片,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演一演他們說的有禮貌的話。 (幼兒結伴講述、表演,經歷運用禮貌用語的過程,體驗運用禮貌用語交流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