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托班禮儀寶貝成長記4,節日禮儀春節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了解一些過年專的風俗習慣及待人接物的禮屬儀,感受和家人過春節其樂融融的熱鬧氣氛。
2、能連貫、清楚的講述一件過年趣事,會使用幸福、滑稽等常見形容詞。
3、能用語言、繪畫等方式創造性的表達所見所聞。
二、活動准備:
1、教學資源《春節習俗》、《壓歲錢的傳說》;教學掛圖《壓歲錢的傳說》;喜慶的背景音樂,如《恭喜恭喜》。
2、有條件的可懸掛對魚,裝飾鞭炮等,增加春節氣氛。
3、繪畫紙,彩筆人手一份。
⑵ 幼兒園托班繪本公德禮儀教案
目標: 1.使幼兒懂得什麼是生活垃圾,它會污染環境,不利人們的健康。 2.知道不亂扔垃圾,保持環境的傳染。 3.使幼兒感受清潔環境的美。 4.培養幼兒講衛生,愛清潔,愛護周圍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准備: 1.尋找幼兒園附近清潔和骯臟的不同環境。 2.裝垃圾用的塑料袋若干只。 3.幼兒用書畫面「不亂扔...垃圾」 (一) (二) 過程: 1.創編表演游戲引導幼兒認識什麼是垃圾,垃圾是哪裡來的。 2.引導幼兒討論有哪些生活垃圾,「廚房裡的果皮、雞蛋殼、糖紙、紙 杯、破塑料袋等等都是垃圾」。「馬路上的行人,公園里的遊客,汽車里的乘 客等。如把垃圾亂扔就會把各個地方搞得又亂又臟」。「你們看到這樣臟的地 方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談自己的感受(不舒服、不喜歡、討厭……) 3.引導幼兒討論不亂扔垃圾的辦法 (1)「你在家裡把垃圾丟在哪裡?」(垃圾容器里、紙簍里、塑料袋裡……) (2)「如果你在馬路上有廢紙瓜皮果殼怎麼辦呢?」(找一找路邊的垃 圾桶,把垃圾丟在桶里) (3)「你和爸爸媽媽在公園里吃了麵包、香蕉、飲料等後的香蕉皮,飲 料杯、廢紙丟在哪裡呢?」(垃圾箱里) (4)「你在公共汽車上,火車里有垃圾怎麼辦呢?」(放在帶在身邊的塑 料袋裡,下車後丟在垃圾箱里或垃圾袋裡。不亂丟在車外,鐵路旁)「你看到 大人或小朋友亂丟垃圾怎麼辦?」(告訴他們不要亂扔垃圾,請他們把垃圾丟 在垃圾箱里)「你看到地上有糖紙,紙屑怎麼辦?」(拾起來,把它扔到垃圾 桶里) 4.組織幼兒實踐活動。 檢查幼兒園各個地方,如有垃圾拾起來放入手上的塑料袋裡,最後丟入 垃圾箱內。 5.帶幼兒洗手 6.教師評價。 「今天你們為幼兒園做了一件好事,我們的幼兒園更清潔了,謝謝大 家!請你們記住,記住不要亂扔垃圾!」 延伸: 1.教師注意隨時提醒幼兒,保持環境清潔,不亂扔垃圾。 2.讓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評析:本次活動來自幼兒的生活,教師有意識地結合幼兒的生活來引發他們 的興趣,使幼兒的認識經驗和表達經驗得到整合。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對生活垃圾的理解,參與拾垃圾的實踐活動,使幼 兒了解了一些環保知識,增強了幼兒的環境意識。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都非 常愉悅,目標達成度等。
⑶ 托班教案大全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根據培養計劃,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提綱挈領地敘述有關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
2、授課計劃
授課計劃是集體研究的結果,由所有任課教師,有關人員集體研討確定,主要通過對學生基本情況的簡要分析,本學年或本學期總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改革措施,確定課序、教學目的、教學周次和教學時數、課內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安排,以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推介和教具的選用,形成的教學進度表。
3、教案
教案是為實現教學大綱的具體細化而精心設計的授課框架,也是教師為實施課堂教學而做出以課時為單位的具體行動計劃或教學方案。其作用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的導向、規劃和組織,是課堂教學規劃的藍本。此外,還有三個附帶性作用:一是備忘錄作用。由文字載體保存的信息可供隨時提取或查閱;二是資料庫作用。從長遠角度看,教案中保存著教師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珍貴材料,以及自身的經驗與心得,積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資料寶庫;三是教改課題源作用。教案的豐富案例、精心思索過的問題、教學後的得失體會等往往成為教師選擇教改研究課題的源泉。
4、講稿
講稿是豐富和細化教案中的具體要求並實現教學設想的實質內容和書面台詞,是根據教學內容對教案的具體化。講稿與教案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一是講稿所承載的是知識信息,教案所承載的是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信息。二是講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知識邏輯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管理邏輯支配。三是在內容上,講稿涉及的是知識性項目,教案涉及的是組織性項目。四是在表現形式上,講稿篇幅較長,教案則是幾百字或千餘字即可。
二、教案編寫要注意的幾個環節
1,撰寫教案首先要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具體章節的具體要求,了解教材體系和基本內容、結構、重點章節以及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其次要注意廣泛閱讀本專業的專著、學術雜志、學術網站等資料,了解本學科、專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對教材有關內容作必要的補充。第三要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對講授內容的結構進行安排和設計課堂教學方案。
2,編寫教案要在教學大綱、教材和結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教學設計思想,處理好教什麼和學什麼?如何教和如何學?教的怎樣和學的怎樣?即目標、策略、評價三方面問題。
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是指為了實現一定階段預期的課程目標,運用系統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安排。簡言之,就是對教學活動的設想與計劃。
⑷ 幼兒園小班教案禮儀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禮儀,促使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一、結合活動,禮儀教育課程化, 幼兒園禮儀教育教案 幼兒教育課程是對幼兒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禮儀教育納入幼兒教育課程中,旨在將幼兒禮儀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一種手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及教學計劃,定期向幼兒展開禮儀教育。 我們可以把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成幼兒喜歡的、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如故事、兒歌。兒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通過孩子與家長和老師自編及收集,使孩子們知道了那些是禮儀,禮儀都有那些行為,也了解了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禮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 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同樣可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手工課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兒借東西用,象剪刀、膠水等。我們就要求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要和別人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請幫幫我」。幼兒不但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因跑、跳的時候撞到別人了,老師可以隨機教育,讓幼兒向別人說「對不起」。 二.結合生活,禮儀教育實用化。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而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分交往禮儀、就餐禮儀、儀表儀態禮儀。交往禮儀包括問候禮儀、同伴禮儀、做客和待客禮儀、接打電話禮儀、居住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後禮儀。儀表儀態禮儀包括:儀容、形體禮儀、穿著禮儀、坐立行的姿態。 因此,禮儀的內容決定了禮儀教育應是在生活中習得,並應用於生活中。如: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處;能文明用餐;能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睡眠等等。雖然生活是自然、隨意、漫不經心和未經系統設計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學效果,沒有集體教學來得立竿見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復一日的不斷重復,使得我們可以進行長期的規則,並日積月累的形成和鞏固良好的禮儀。 三、結合游戲,禮儀教育輕松化。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儀教育,並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意義。在游戲中,幼兒為了把游戲玩好,在與同伴交往,與材料交互作用過程中樂意抑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幼兒在扮演角色過程中要實現角色轉換,進入他人角色並體驗他人情感和經驗,從而易習得該角色的行為。為此,我們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如:為了加強幼兒的禮貌教育,引導幼兒學習說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開設了「娃娃商場」游戲,要求營業員面帶微笑,熱情接待,會說「你好,請問想買什麼?」顧客會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 「做客」游戲,讓幼兒學會說:「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這類游戲,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使孩子們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鍛煉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孩子們真正養成習慣,我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讓孩子習得良好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