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作教學總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首復先,寫作教學可以進行任制務寫作,即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寫作對象,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寫作目的,有一些比較有規范的寫作樣式。當下的時評寫作、影評寫作、書評寫作、辯論寫作、主題演講寫作、詩歌賞析寫作等實用文類的寫作,都算得上是任務寫作。總之就是進行有任務、有目的、「言之有物」地寫作,不能沒有寫作任務而空發議論,不能沒有書寫對象而空泛地表達感情,要貼著學生的理解和感受走,用寫作任務驅動寫作過程,用寫作過程撬動寫作思維,用寫作思維鍛煉寫作能力,最終提高寫作的水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多寫寫時評、影評、書評,多進行辯論、演講、討論,就是在進行任務寫作教學,如果能把這一形式專門化、系統化、技術化、常規化,那就基本上是在朝著寫作教學課程的建設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B. 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麼》
1、長期以抄來我們的襲寫作教學忽略「為交流的寫作」而偏重「為抒發的寫作」。
2、寫作是實踐活動。我們在分析各種各樣的開的頭,展示各種各樣結尾,唯獨沒有做「寫開頭」、「寫結尾」的實踐活動。教學不能單純地介紹寫作知識,而應該開展大量的「活動」,這些活動又必須是基於「寫作」的關於「寫」的活動。
3、20世紀80-90年代大家聚焦「語文怎麼教」,現在聚焦「教什麼」
C. 《寫作教學教什麼》
《寫作教抄學教什麼》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D. 寫作教學:教什麼與怎麼教.ppt
在課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系……與教師的態度和師生版關系相比,學校權里的一切材料、設備和場地的重要性便居於第二位了。"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
E. 作文教學是什麼
作文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抓手。學生作文如果養成了創新習慣、強化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此文就作文教學中如何以創新能力為抓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談點看法。
1 以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常規思維定勢思維是作文的催化劑,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參與。教師要引導學生寫作中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使其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
1.1 作文命題方式多樣化。命題要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作文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富有創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學生的生活、思想和認知的實際,有利於學生展現個性,抒發情感,放飛想像感悟生活,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和訓練。同時,也可讓學生參與到命題作中來,如出一組有內在聯系的題,讓學生自由的選擇,或請學生依作文要求,自擬題目,將作文命題補充完整再作文。學生如能突破常規思維束縛,自由、快樂地作文,作文中獨特的創新見解必將也躍然紙上。
1.2 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樣化。心理學認為:「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2 以夯實學生作文創新基礎為抓手,豐富學生寫作題材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指導學生發掘收集寫作題材十分重要。
2.1 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廣泛閱讀是學生作文創新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言而喻,廣泛閱讀與作文創新密不可分。閱讀有多種途徑:閱讀課文,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方案,結合課文,適當補充課外讀物。閱讀報刊,許多報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學生創新作文的材料寶庫。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化,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彙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2.2 開辟第二課堂,拓展作文課堂外延。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作文教學也不例外。第二課堂中可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開闢作文專欄,介紹作文寫作知識、技能、技巧;成立作文興趣小組,確立創作方向;舉辦作文故事、作文專題講座;向校廣播站投稿、辦班級學習報等形式,為學生敞開了一片廣闊自由的寫作天地。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滋潤下,會煥發出滿腔的激情,激發出創新的慾望。
3 以增強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為抓手,加強思維方式訓練學生寫作的過程是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訓練過程。作文教學應當把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首位。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或結合課文、或結合範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
3.1 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學生創新思維中發散型思維非常重要。因此,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方法有:淤是運用多向思維開拓學生思路。拿到一個作文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深入挖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於是運用逆向思維鼓勵學生「反彈琵琶」,即打破傳統的思維程序,對問題作反方向思考。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常常會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盂是運用側向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具體操作中可通過同一題目多角度選材、同一中心多種選材、同一材料多種立意、同一材料多種體裁訓練,來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3.2 培養想像思維能力,進行想像性作文訓練。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像,就會黯然失色,缺乏生機。而豐富的想像,能使文章生氣盎然,光彩奪目。可見寫作教學中訓練想像能力,進行想像性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新課程的新導向下,只要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作文教學的抓手,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將別有洞天,充滿盎然的生機,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F. 寫作教學應注意什麼
即墨市藍村中學 王魯傑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現在的中學生,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視覺娛樂的東西也與日俱增。他們喜歡看電視劇,喜歡看網路小說,但很少有人喜歡看古典名著和文學作品等。所以我在教學的時候,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從自己偏愛的閱讀圈子走進更廣闊的閱讀空間。比如,我先推薦他們涉獵《小小說》、《意林》、《智慧背囊》、《讀者》,進而鼓勵他們去閱讀《西遊記》、《水滸傳》、《名人傳》等經典名著。讓他們慢慢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使閱讀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培養學生的積累習慣。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出優秀的作文,就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積累是增加知識儲備的最佳途徑:1、積累文本。2、積累生活。3、積累思想。 讓學生逐漸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是我們語文老師應盡的責任。 三、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 讓學生把感興趣的東西隨時寫下來,最好在班級交流一下:或者讓他們在班裡讀一下,或者在班級板報欄內張貼出來……總之,要讓學生感到:付出就有收獲,付出就有快樂。激起他們的寫作激情。 讓他們一有新的感觸,就會產生寫下來的沖動和行動。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慣性。 文以創新為貴。沒有創新,就沒有佳作;沒有創新,就沒有前進。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創新寫作,並通過比較讓他們嘗到創新的甜頭。當然要教會學生從何處出新:1、文章標題創新。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啊。2、選材創新。3、立意創新。4、構思創新……等等。讓學生時時有這樣一種慣性:每次看到一個作文題目,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篇文章怎樣去寫才有新意呢」? 五、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認為這一點對寫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很多老師告訴我:現在的學生品質真差,一點也不知好歹。平日里看不出來,在考試作文里竟發泄對老師的不滿,更有甚者,有的學生還在作文里罵老師啊! 事情的真正原因我們就不去探究了。我能做到的就是抓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作文里寫出健康向上的、對人生積極參與意識的作品。我主要從個三方面入手:1、教育學生有感恩之心。正確對待自己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系以及與社會上偶爾相遇的陌生人的關系。感恩一切。唯有這樣,才會讓他們的作品具有人性的光輝。2、教育他們學會辨別是與非、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有一顆向美、向善的心。3、教育學生學會自看得出王老師真是教學有心,學慣用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確非常重要,雖說這不是語文老師的主要責任,但在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卻是不可缺少,而且作為教師:教書育人,二者並重。
G. 寫作教學模式有哪些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有利於分層推進,這就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地扔掉原來的不好的方法和經驗。「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學生是主體,在知識的學習中主要以學生自學、學生講解為主。但有的老師總認為自已不講講,學生不會,不自己講講,學生總結不全面,這就錯了。
如果學生總結的深度不夠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師「引導」這個工作沒有做好。就需要我們在「引導」的`內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導得當,學生可能比老師想得全面。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無論是自習還是作業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去教好學,工作量是特別繁重的。課前預習你一定要分析清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把引導的內容和過程設計一下,即使在上課時的設計和實際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認真設計好,因為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課上的巡迴指導和提問會使感到勞累。課下的輔導和作業更需要的細心和奉獻。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如果學生從來沒有自己預習過課本、從沒有自己總結過知識點、從沒有自己講過課、沒有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那在開始時就要有個思想准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失敗,這就需要教師嚴格落實「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一滴不漏的學習要求、始終如一的學習習慣」的學風訓練,執行好學習常規。
H. 什麼是有效的寫作教學方法
學習寫作有三個步驟:
1、學習基本的詞彙和語法。這時寫作訓練一般沒有,即版使權有也只是為練習詞彙和語法服務。這種練習一般說來內容都非常簡單,強調的是學習者所使用的詞彙和語法必須正確。
2、語言和內容並舉。此時的學習者已經掌握了該語言的一些基本的詞彙和語法,可以用該語言表達自己的簡單的思想。
3、主要強調內容。當學習者對詞彙和語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可以用它來表達相對復雜的思想時,就基本進入了第三階段。此時的語言已經不是最大的障礙,如何寫出好的內容成了頭等大事。這一階段的學習者所注重的是如何選材、如何組織文章之類的問題。有人說只有這第三階段的寫作才是真正的寫作。這一說法可能失之偏頗,但成功的寫作是必須達到這第三階段的。
I. 寫作教學教什麼(王榮生),
一切從學生中來
——《寫作教學教什麼》學習心得
領到任老師送的書,心裡既高興又不安。這書正是我需要的,我渴望讀到的;可這書又像一塊石頭壓在心上沉甸甸的。我明白,這個假期我不能再熬通宵看韓劇了,也不能肆無忌憚地玩游戲啦!
我領到的書是王榮生的《寫作教學教什麼》。書的封面是今年流行的薄荷綠,淡淡的,樸素清新,給人超凡脫俗的感覺,讓我的心也沉靜下來,充滿了欣喜。
這本書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主題學習工作坊和課例研究工作坊。主題學習工作坊主要是一些專家對寫作教學的理論研究,這部分包括寫作教學的檢討與前瞻、寫作教學的新進展、交際語境寫作、功能性寫作學習、微型寫作課程設計原理和基於量表的寫作教學六個章節。課例研究工作坊提供了小初高三個階段各兩個課例,具體直觀的解決了教學中的很多困惑。
研讀這本書,我的確收獲很大。說實話,這么多年對於寫作教學我一直覺得無從下手。有時根據課本單元進行,有時寫寫同步訓練的題目,或者在某處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或題目就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寫寫。為了應付檢查湊數量,有時給學生一個題目就寫作文,教學目標不明,很少仔細想想「這節課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讓學生寫這個」。
《寫作教學教什麼》這本書的第一章就分析了寫作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對號入座,我感覺很慚愧。所以我想,我確實應該加強學習,教了這么多年卻不知為何而教,真是悲哀!哪怕只有一點收獲呢,這次一定堅持學好!
抱著這種心態,我繼續讀下去。很快,我便在後面的章節中有了收獲。在本書第二章中我讀到這樣的句子:研究學生的寫作困難,確定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這是寫作課程的基本要義。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它就應該是我今後寫作教學的方向和目標。
書中有關的章節,我想摘錄幾段讓大家先睹為快:
「作文序列在哪裡?序列不在你老師那裡,序列在學生那裡,寫作序列在學生碰到的困難和問題那裡。這一次我們班學生寫作主要問題和困難有哪些,這些問題和困難的解決辦法就是下一次上課的核心教學內容。所以序列只能在學生的寫作行為中去找。
「因此,當你開始批閱學生作文之前,請你務必默念下面幾句話:
「 你不是簡單地為學生的作文評判等級,你是通過批閱作文了解學生的學情,你應該從中發現學生的寫作症結所在。你將據此確定一個有針對性的寫作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展開你的寫作教學指導。
「寫作教學就是研究學生的寫作狀態和寫作樣本,根據學生的寫作狀態和寫作樣本確定最近一個階段寫作重心和要突破的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
是啊,理想的寫作教學必須是基於學情的,寫作教學不能是一廂情願的教給學生若干寫作技巧和讓學生背誦若干範文。「一切從學生出發」,我們教師在精心鑽研教材的同時,更應該關注我們的學生。語文教學是這樣,作文教學更應如此,關注他們的學習基礎,關注他們的真正需求,我們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更加高效!
最後,感謝任老師感謝大家能給我這次機會與大家分享交流,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我也一定會在今後的學習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去改善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從而改善教學,惠及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