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進行低年級的古詩教學
摘要:古詩雖然在語文教材中所佔篇幅較少,但它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內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容,是對學生進行美育與德育的好教材。由於它富有音韻,讀起來琅琅上口,深受學生喜愛,往往不用多少時間就能熟成誦。然而,古詩言簡意豐,教學中常發現學生對詩中用凝煉的語言表達的詩意不易理解,造成教師講述,學生抄寫的乏味現象,課堂氣氛低落。因此,教學中我充分考慮低所級學生的實際,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改變往日憑字解說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合理使用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帶領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悟出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樂而求學,牢記不忘。
作者:
⑵ 低年級古詩教什麼 怎麼教
對於樓主的問題及回答,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的教法是四步法:一、知作者內 二、讀詩文 三、明容詩意 四、悟詩情」
1、知作者是必須的.這步我贊成.
2、讀詩文也是必須的.不只要讀,而且要背誦.越熟越好.
3、至於「明詩意、悟詩情」,我感覺可能存在問題.古詩是古代文學中的精華,語言凝煉,意境優美.有時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諷詠、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對詩歌把握得當,而且要對當時的時世格局了如指掌.否則,談何明意,更說什麼悟情了.當然,有些詩,雖然我們不能說清楚它到底想表達什麼,但讀著讀著就能讓讀者產生共鳴.或許,我們能明的,就是我們自己對詩的理解,能悟的,也只是詩在我們身上或生活中的還原和體現罷了!
4、所以,三四兩步不要深究,也不要深鑽.為了應試,只要逐字逐句能讓學生說出每句詩大體在說什麼就夠了.
5、我的觀點就是背誦再背誦.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其實這是很多大人的經驗,小時候讀詩,不管讀多少都只算是背下來.等長大了,突然哪天腦子里突然浮出這首詩的時候,我們就可能真懂這首詩了.
這是個人的淺見.
⑶ 怎樣有效的對進行小學低年級學生古詩教學
古詩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生活,而古今人們的生活有較大的差別,加之低年級學生版受知識水平和生權活經歷的限制,對古詩的學習會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教學古詩時,要十分注重開講,巧妙地設計生動有趣的引言,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如教學(梅花),開頭可間學生:「你們欣賞過公園里的梅花嗎?嚴冬臘月開放的梅花大家看過嗎?」頓時,教室里氣氛異常活躍。老師又問:「你們為什麼喜愛梅花呢?」學生回答:因為它不怕寒冷,不怕風霜。它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兒……這時,老師便因勢利導,作通俗易懂的講述:「梅花,自古以來就受人們喜愛,並加以歌頌。由於它具有不怕嚴寒、傲然獨放的形象,所以常用它來比喻人們不怕困難堅貞不屈的崇高品質。九百多年前,我國來代有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叫王安石,他寫了一首題為(梅花)的詩,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表現梅花的形象的。」這樣鋪墊,就能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⑷ 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中有哪些問題
古詩詞中的譴詞造句,有很多是為了追求韻律美,形之式美不得不為之的。回所以在教答學中讓學生知其然即可。在學生明詩意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注意讓學生用現代白話來翻譯詩詞的意思。讓學生描述大體的意思。怎麼說都可以,倒也並不需要像釋字環節般的字字落實。讓學生爭論或保留自己的觀點都比落實了更好。有時,古詩詞字義的淺出,還可讓學生領會到意境的深入。
作為一名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完成古詩詞的學習。
⑸ 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背誦古詩詞
理解記憶來 就是通過理解古詩的自意思來記古詩。一些簡單的古詩學生一讀就懂,不必多講,如《詠鵝》《春曉》。一些較難的,由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可以讓理解力稍強的孩子來解釋,要是沒有人會的,就由老師來稍作解釋,要言不煩地點撥即可。遇到一些較美的句子或名句時,我也會和學生一起品味,用欣賞的眼光去看詩,去記憶。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會告訴學生這一句是傳唱千古的名句,告訴我們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千山鳥飛銫,萬徑人蹤滅」「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等等,我會領著學生去感受它的對仗工整,體會用字的精緻。不一定要人人都懂,只要能意會就行。即使連意會都做不到也沒關系,在古詩抑揚頓挫中就自然領悟了詩文中某些無法或無須言說的神韻,熟讀而後成誦,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一定的閱歷,是會不解自通的。這就是古詩——中華五千年的瑰寶獨有的魅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前人對這一點已總結得很精闢了。
⑹ 淺議如何開展低年級古詩教學
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來自興趣,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而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學習注意力分散,興趣不穩定;因此,在古詩教學中,不論是課前、課中、還是課末,都應把激發學生興趣當作重中之中,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如在學習《所見》這首詩時,當學生注意力逐漸分散時,可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該如何給古詩配動作表演,並為學生搭建自由舞台,讓學生上台表演朗讀,學生把一個天真可愛的牧童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這猶如給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又如《小池》一詩課末,讓學生當小畫家,把夏初小池的美景畫下來。這樣做不僅檢查出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情況,還可以激活學生對學古詩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課雖終趣未完。
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逐句竄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藉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低年級古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初讀古詩時,讓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劃出生字,做到讀准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這樣做,有利於復習漢語拼音,也有利於學生克服依賴思想,提高朗讀水平。如《村居》一詩中「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讓學生回憶或想像一下自己放風箏的快樂情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中的「醉」字,可以讓學生想像一下春天裡所見到的美麗景色,和在這種美麗景色中的感覺,然後帶著這種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讀這句詩。之後,可通過帶讀、試讀、男女生誦讀比賽等方式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從而激起學習古詩的興趣。
古詩的語言是精煉的,跳躍的,集中豐富的想像,飽蘊著強烈的感情。教師要啟發學生挖掘詩句的底蘊,弄清詩句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通曉全詩的內容,培養想像能力。就拿《村居》這首詩來說吧,這首詩寫的是詩人高鼎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樂春圖"。「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這一句詩里有幾個詞語較難理解。可以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詩句讀流利後,然後展示課文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圖上的景物,描述景物的特點。使學生的想像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總之,低年級古詩教學,一定要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特點及其學習心裡願望,緊扣語文課表精神,盡量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書聲琅琅,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充分地想,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⑺ 如何把握低年級古詩教學中的誦讀與識字
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教學效果重難點感悟長春版語文教材中古詩內容所佔的比重很大版,尤其低年級權教材中蘊含了許多古詩文。針對低年級學生具有年齡小,閱歷淺,知識有限等心理、生理特點,新課標中對低年級古詩的教學目標定的較低
⑻ 如何開展低年級兒童詩教學
古詩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在低年級古詩閱讀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剛剛接觸到文字的回學生感受到古詩中所蘊答藏著的美,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這無疑是對低段語文教師的一項挑戰。現在小學的詩歌教學,主要存在著兩個問題:①是學生的朗讀替代了學生的體驗,其教學目標的預設往往停留在「背誦詩歌」這樣的淺層次;②是教師的分析替代了學生的解讀,並且這樣的分析往往拘泥於詩歌本身,缺少適度的拓展。因此,這樣的詩歌閱讀教學,沒有實現由詩歌感情到生活感情的深化,沒有實現詩歌語言向生活語言的轉化,新課程標准所要求的「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目標其實被架空。這樣的詩歌閱讀教學,甚至忽視了「詩歌」作為一種文體的特點。意蘊豐厚,語言精美,篇幅短小,是詩歌的文體特點。僅僅滿足於「朗讀」與「分析」,往往易使教學流於單調乏味,不少時候,我們強加式地向學生「灌輸」所謂的詩意,而事實上教學的過程卻毫無詩意之美;嗅不到語言文字散發的清香,流轉著的只有學生似懂非懂的眼神;體驗不到詩歌所呈現的意象,感受到的只有老師強加於記憶的理解方式。
⑼ 低年級學習古詩以哪三項為主
讓孩復子們先背誦古詩。這個背誦也制是要分層次的,先在消除文字障礙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自由讀詩,可以分組讀,同桌互讀,看誰讀得流利。然後在流利的基礎上我們再來說說詩歌的節奏。1.多種形式品讀入情通過反復的朗讀,向學生滲透字音字形。可採取多種品讀方式: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入情。2.通過識字感悟入境低年級學生通過進行識字、寫字教學,簡單理解字義,教師要結合字詞在古詩中的運用和書上的注釋簡單感悟詩文大意,帶領學生進入優美的古詩情境。3.創情設境欣賞運用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創設優美情境教學古詩:利用音樂欣賞古詩、研討配畫再現古詩、激發興趣書寫古詩、感情朗讀吟唱古詩。
⑽ 如何把握好低年級詩歌教學
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教學效果重難點感悟長春版語文教材中古詩內容所佔的比重很大,尤其低年級教材中蘊含了許多古詩文。針對低年級學生具有年齡小,閱歷淺,知識有限等心理、生理特點,新課標中對低年級古詩的教學目標定的較低。僅讓學生能熟練誦讀詩詞,體會到詩文的美妙,獲得情感體驗,並不再逐字逐句地講解分析下苦功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低年級學生古詩學習中,把握低年級古詩教學重難點,提高古詩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豐富資源。下面,筆者就結合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實踐和反思心得,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的古詩教學。
一、明確古詩教學目標,注重積累精煉語言
幾千年流傳至今的古詩無論從語言,還是從思想內涵看都是中華文化的精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很高的審美價值,而能夠選入小學課本里的古詩更是精品中的精華――小學低年級教材選編的古詩比重較大,通過開展古詩教學開啟一扇學生多角度、多渠道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的窗口,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多多積累精煉語言,突破識字量的制約,為日後成長中反芻地感悟語言積累了經典材料,厚積薄發。同時古詩教學也激發了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熱愛中國語言文字藝術,並受到個性化的情操熏陶,極大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低年級學生記憶能力較強,教材中的多數文本學習後都能背誦下來,那麼選擇古詩作為誦讀、背誦的文本,積累的就是經典的語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古詩教學目標,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積累經典名句,培養低年級學生「出口成章」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通過《古朗月行》古詩的學習,學生積累了對月亮贊美的詞語和生動的比喻:月亮像白色的玉盤,又像美玉製作的鏡子。同時,還有效幫助學生誦讀詩句,感知古詩描繪的情境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真可謂一舉多得。
二、構建自主體驗古詩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理解新課標理論「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積極構建自主體驗的古詩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
筆者在低年級古詩教學實踐中經常採用如下四個教學環節,教學效果良好:
1.多種形式品讀入情
語文教師通過反復的朗讀,向學生滲透字音字形。可採取多種品讀方式: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入情。
2.通過識字感悟入境
低年級學生通過進行識字、寫字教學,簡單理解字義,教師要結合字詞在古詩中的運用和書上的注釋簡單感悟詩文大意,帶領學生進入優美的古詩情境。
3.創情設境欣賞運用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創設優美情境教學古詩:利用音樂欣賞古詩、研討配畫再現古詩、激發興趣書寫古詩、感情朗讀吟唱古詩。
4.背誦積累自主感悟
背誦積累整合感悟,這是古詩教學的終極目標。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教師要開放課堂,放飛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切感悟古詩的意境、語言、音韻和形象的優美,讓學生在語文古詩文學習中,能力與素質均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
三、把握教學重難點,提高低年級古詩教學效果
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低,想像力也還不夠豐富,因此,古詩教學目標、重難點也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學習古詩要求體會古詩中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而不是如高年級學生學習古詩要求理解詩句意思,感悟古詩意境,將古詩的意境用語言表述出來或用圖畫描摹出來。比如,《贈汪論》這首詩,在長春版教材低年級下冊出現了,在人教版的高年級教材也有,但是不同的年級古詩詞教學的要求不同,因此教學的重難點也就不同。
1.重在閱讀表露自己的情感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各種形式來指導、訓練學生讀。在讀的實踐中達到正確、流利,在此基礎上才可以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比如在讀中體會古詩的停頓規律、語氣、語調等。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這首五言詩的停頓規律是「二三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范讀和領讀尤其重要,而不是簡單評價:某某同學讀得真好,誰還能比他讀得更好?事實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很少有學生能知道閱讀的質量高低。而如果有了教師的聲情並茂的范讀和領讀,就會使學生直觀地感覺到:原來「這樣讀」是感人的!在此基礎上再去誦讀才會使學生有個性化的感悟。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就容易達到背誦古詩的目標,而不是學習完古詩再留作業要求學生背誦古詩。
2.藉助插圖體驗古詩意境
低年級古詩教材中都配有鮮活的、富有兒童情趣的插圖,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藉助背景圖,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動作、自然景物特色,從而體驗古詩中蘊含的意境。如《詠鵝》這首詩,插圖非常形象生動,與詩文描寫的內容十分吻合。在教學中觀察圖畫、描述圖畫內容的說話訓練基本上再學習古詩,再體驗古詩的意境,效果往往更好。這一課的課後練習中「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給圖畫圖上顏色」一題,更是有趣。它不是簡單地塗顏色,是學生在對古詩的個性化理解之後,根據自己對詩歌意境的體驗塗顏色。同時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經驗的一種呈現。塗色之後,如果再引導學生聯系詩句說一說自己為什麼塗這樣的顏色,那就是對古詩更進一層次的深化和感悟。
3.以古詩為載體認字、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更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低年級古詩教學中的第一個教學目標都是關於識字教學的界定。以顏真卿的《勸學》為例,這首詩短短的28字,要求認識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又字旁」;了解「首」字的演變過程,認識首的字理識字圖;會寫7個生字。詩歌中除了以前學習過的漢字,其它字在本課都得到了識記,可見本課承載的識字任務之重。識字教學中要求多認少寫,要求認識的字「在本課認識,放到其它的語言環境中也認識」。而這恰恰是低年級學生識字的難點之一,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能夠把課文很熟練地「說」下來,而不能把課文認讀下來。而古詩往往字數不多,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更容易落實認讀目標。也因為古詩易背誦,落實識字目標自然會降低難度。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系統性,也有著不同的教學側重點,語文教師要「把脈關鍵,呈現重點」,構建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年齡特點及其心理發展的古詩教學課堂,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提高古詩的教學效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到讀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