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研究方法易出現的問題:
(一)濫用實驗法。如有這樣一個課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這個課題運用的是實驗法,實驗的設計採用對照組實驗,即在實驗班進行德育滲透,在對照班不進行德育滲透。而且他們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實驗的一個重要因變數。顯然,這個課題在研究方法的選擇上有失偏頗。首先「教學應當具有教育性」,這是人人皆知的教學原則,其次,學科教學中要進行道德教育,這在各科大綱或課程標准中都有明確要求。因此,在對照班不進行道德教育是違背教學原則和教育法規的。另外,學習成績高低與道德品質好壞不成正相關,這也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此課題中試圖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實驗的效果,是不科學的。
(二)在資料處理上濫用量化的方法。量化方法以其精確性和客觀性的優點很受人們的青睞,但是一些教師在課題研究中有一味地追求量化的現象。有的統計數據收集的很周全,統計圖表做得很漂亮,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看出漏洞。其實就收集材料而言,除了運用量的方法以外還有質的方法。值得提醒的是,不管採用何種方法,科研必須求真務實,不能弄虛作假。
(三)問卷的編制很隨意。問卷法是時下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時常用的一種收集材料的方法,但問卷法的運用存在著不科學、不規范的現象。據我了解,問卷編制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調查的針對性不強。筆者曾遇這樣一個課題:「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研究」。課題組設計了旨在說明為什麼要進行科學素養培養的問卷。此問卷印發4000份,調查對象涉及多個地市的學校。且不說這份問卷的科學性怎樣,單從科研的效益性角度來說,似乎無必要。因為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況且該課題名稱中的關鍵詞是「培養」,課題應該在「如何培養」上做文章。這樣做既無科學性又無效益性。
2、調查題設計不科學。如有這樣一道調查題:該教師經常帶領我們研究教學中難點問題(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反對
首先,這道題提出的問題不明確。何為教學中難點問題?恐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准。其次,供選答案採用的是等級式,這種設計一般用於測定被試者對某事物的態度和情感,而本題中學生所要回答的是事實性問題,用等級式顯然不太合適。其三,供選答案之間的邏輯關系也很混亂。不同意與反對之間有何區別?這里的」一般」又是何意?因此,這樣一道題的設計是不科學的。
㈡ 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
1、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轉型,由於社會、家庭與學生的個性差異,基礎教育階段出現了一大批「問題學生」,為了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和上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工作已經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要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看到,能否更好地實現「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直接關繫到素質教育能否真正體現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關繫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局和社會綜合治理的成果能否得到鞏固。本課題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對我校「問題學生」通過問卷、心理咨詢、師生座談、舉辦專欄等形式進行研究。在工作實施中,我們按照教育規律辦事,一手抓研究,一手抓轉化,循序漸進,抓反復、反復抓,一定會抓出實效,一定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本課題的主持人擁有多年的管理經驗,組織能力強。參與教師均是一線教師,研究水平高。課題組成員均參加者過「十五」期間各級各類課題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學校有一定的教學設備、各類資料和充足的經費來保障該課題的實施。
2、市內外研究現狀
如何轉化「問題學生」,這一課題由來已久,20世紀80年代以來市內外許多學校在有關教育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問題學生」已產生了新的變化,相應的方法和對策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本課題通過研究「問題學生」的特徵、成因和類型,必將會探索出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適應新形勢的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與途徑。
3、課題的界定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在學習、思想或行為方面存在偏差的學生,表現為厭學、違紀、打架,甚至偷盜。「問題學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受不良的社會風氣侵蝕,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通過學生內部的心理活動即身心發展過程中各種消極因素惡性膨脹,逐漸形成所謂雙差生或後進生的,現在的稱謂應該是「問題學生」更為合適。
問題學生雖然在學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們能量大,輻射面廣,是集體中的消極因素,常常拖班級的後腿甚至影響學校聲譽。他們一般精力充沛,活動能力強,處事機靈膽子大,重感情講義氣,要教育好他們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細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問題學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觀性和普遍性,因此,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分析問題學生的心理成因,並以相應對策矯治,這樣不但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二、實驗假說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轉化「問題學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假如通過這一課題的實施,我校確立了以「愛」為中心,以「典、線、面」(典是典型教師,線為班主任為主線,面為全體教師)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倡導班主任、任課教師樹立「轉變一個差生比培養一個優生更光榮」的觀念,建立「問題學生」幫教制,一定會使我校教職工不斷克服轉化「問題學生」中所遇到的困難,增強做此項工作的自學性;一定會調動各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做好這項工作;也一定會做到「問題學生」的徹底轉化並能健康發展;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更符合學生成長的實際,學校的辦學質量也會不斷提高,成為有很高聲譽的育人搖籃。
三、實驗目標
1、科研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施,能總結出「問題學生」的特徵、成因和類型,探索出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適應新形勢的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與途徑,拿出一定的經驗來。
2、工作目標
使教師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得到顯著提高,「問題學生」身心和精神面貌得到根本改變。
3、育人目標
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轉化「問題學生」,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重新點燃他們奮發向上的火花,讓問題學生能夠戰勝自我、自立自強,融入到大家庭中。
四、實驗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是一個集教育政策與法規、師德建設和教育藝術等具有現實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統工程,主要分以下內容:
1、問題學生存在的現狀分析研究
2、問題學生的診斷研究
3、問題學生的轉化對策研究
4、問題學生轉化的個案研究
5、問題學生的跟蹤評價研究
㈢ 教育科研課題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課題從不同角度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按研究功能劃分,可以分為理論性研究課內題,應用性容研究課題和開發性研究課題。理論性研究課題指以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形成或發展教育科學理論為目的而進行的研究課題。
拓展資料:
教育科研課題級別的劃分,一是規劃課題,一般分為國家、省、市、區(縣)級課題,有正規的課題編號,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管理。二是各級教育學會及協會課題。三是其他課題。另外還有子課題的試驗基地,合作單位等。
也就是說學校教師所研究的課題,一般也是由這些課題管理行政部門組織的。這些課題一般都是需要向上級申報,審核通過才可立項。常見的是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市級課題。其中,課題級別越高,對職稱的作用更高,其他獎勵越豐厚。另外,課題往往不是一個人來完成的,需要建立課題組,這也是撰寫課題申報書的關鍵。
課題網路
㈣ 教學課題和教研課題有何區別
教學課題一般指幾個章節,一節課的主題。
1、研究的范圍有所不同
教內育科學研究包括一切容教育現象和教育過程以及與此現象有關的各種現象;而教學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教學的內容、過程、方法、手段以及教學管理等微觀領域的問題。
2、科研與教研的直接目的不同
教育科研是一種探索性的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對已有規律不斷進行檢驗的活動。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探索教育的客觀規律。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搞好教學,提高教育質量。
3、研究的過程不同
教育科研是研究規律的,教學研究是運用規律的。教研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礎,科研應該圍繞教研中急迫解決的問題作為重點課題。通過重點科研課題的研究,以推動教研難點問題的解決。
㈤ 教育科研課題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按研究的領域分類: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性研究。
按研究范圍大小分類:宏觀研究、中觀研究、微觀研究。
按研究的層次分類:闡釋性研究、綜述性研究、創造性研究。
㈥ 教育教學成果和教科研成果有什麼區別
它們表現形式不同:
教育教學成果指的是:如:學生成績、學生及個人榮譽證書、某一研究所獲獎項 等。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等。
拓展資料:
科學研究成果
指科研人員在他所從事的某一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或課題研究范圍內,通過實驗觀察、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等一系列腦力、體力勞動所取得的、並經過評審或鑒定,確認具有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
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生產力,也是衡量科學研究任務完成與否,質量優劣,以及科研人員貢獻大小的重要標志。是國家的財富、智力的資源。科研成果應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條件:
(1)科研成果應具有創造性、先進性,創造性是指前人所沒有或國內外所沒有的.理論上有新的創見,技術上有新的提高。先進性應該在成果的技術價值和技術水平上有所提高;
(2)科研成果必須具有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初經濟價值),並得到社會的公認。既要有實用性,又要符合科學規律,具備實施條件,滿足社會要求,經濟價值高。
(3)科研成果必需經過技術鑒定或評審。鑒定或評審應實行同行專家評議。認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
㈦ 教師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怎麼寫
教師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怎麼寫法如下:
先做一個概括,近年來主內要的教育教育和研究成果都怎容么樣,比如說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話者和創造者。
然後分幾條列舉以下近年來教育教學的轉變:
一、轉變觀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圍
二、健全科研機構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證措施
三、結合實際,以本校教學中的最大問題為科研選題的契入點
四、加強學習,培養本校研究教師
五、研究實踐與課堂教學、常規教研緊密結合,以課題研究為核心開展系列活動。
最後總結以下科研成果。
㈧ 教學課題與教研課題有沒有區別
1、研究的范來圍有所不自同
教育科學研究包括一切教育現象和教育過程以及與此現象有關的各種現象;而教學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教學的內容、過程、方法、手段以及教學管理等微觀領域的問題。
2、科研與教研的直接目的不同
教育科研是一種探索性的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對已有規律不斷進行檢驗的活動。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探索教育的客觀規律。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搞好教學,提高教育質量。
3、研究的過程不同
教育科研是研究規律的,教學研究是運用規律的。教研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礎,科研應該圍繞教研中急迫解決的問題作為重點課題。通過重點科研課題的研究,以推動教研難點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