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聾校數學二年級《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應用題》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數量 關系。
2.能正確解答這類應用題。
3.結合應用題教學,向學生進行尊敬長輩,做好事,樹新風的思想教育。
教具:投影片、投影儀、練習紙。
學具:12個圓片。
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
(1)擺一擺:學生動手擺後列出算式。
把9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圈一圈(在教師印發的紙上圈):把8個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
①學生各自分。
②根據分的情況,交流算式和算式的含義。
③如果題目中沒有「平均」兩字,能不能用除法計算?為什麼?
(3)完成課本第85頁准備題2。
2.新課教學。
(1)教學例4。
①出示例4及投影片。
②講圖意,並結合內容對學生進行學雷鋒做好事、尊敬長輩的思想教育。
③讀應用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④分析數量關系。
A.「一共有12人,平均分成3組」表示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把12平均分成3份。 」
B.「每組有幾人?」就是要我們求什麼?(求每份是多少?)
C.誰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呢?引導學生講出「求每組有多少人,就是把12平均 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板書)」
D,學生口述解題思考方法。指名說、集體說、同桌互說。
⑤列式解答。「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麼方法計算?
⑥問「12、3、4」各表示什麼?「4」表示每組有4人,所以單位名稱是「人」,和要 分的總數「12」的單位一樣。
(2)試一試:王大媽買了12隻月餅,平均裝在2隻盒子里,每盒裝多少只?
①學生獨立填寫課本括弧後,列式在課本上。
②同桌交流解題思考方法。
③為什麼用除法計算?
(3)小結。觀察兩道應用題。今天,我們學的應用題都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 求每份是多少?(板書課題)」應該用除法計算。得數的單位名稱和要分的總數的單位 名稱一樣。
3.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完成課本第87頁練一練第1、2題。學生交流解題思考方法後再列式解 答。
(2)綜合練習:完成練一練4、5、6題。同桌交流解題思考方法後再列式解答。
(3)對比練習。
①出示練一練第3題:二(1)班有6隻皮球,二(2)班的皮球和二(1)班的同樣多。兩個 班一共有皮球多少只?學生獨立解答後交流算式。問:你為什麼用乘法或加法來計 算?
②出示:有12隻皮球,平均分給二(1)和二(2)班。二(1)班分到皮球多少只?學生獨立 解答並集體校對。問:為什麼用除法計算?如果題目中沒有「平均」,還能不能計算 ,為什麼?根據這個算式你還可提出什麼問題?為什麼?
4.教師、學生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怎樣的應用題,題目告訴我們什麼?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