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懂得謙讓的道理。
2、教育幼兒懂得禮讓,知道尊老愛幼。
3、體驗謙讓所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幼兒初步懂得與人相處應謙讓的道理。
【教學難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為他人著想的品德。
【教學准備】
知識准備:鼓勵語:小手小手轉一轉,你棒,我棒,大家棒!
物質准備:圖片2張、故事《孔融讓梨》、兒歌《讓座》、一盤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音樂律動《爸爸瞧媽媽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孔融畫面,引出內容。
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孔融讓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聽故事孔融讓梨。
提問:你們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故事聽到一半)
師:讓我們繼續來聽聽孔融到底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
提問:
1、孔融為什麼挑最小的梨?他是怎麼想的?
2、你認為孔融這樣做對嗎?好在哪裡?
師:我們在來聽一遍故事,聽聽孔融對爸爸是怎麼說的?(請幼兒學講孔融的話)爸爸是怎麼誇獎他的?
提問:你喜歡孔融嗎?為什麼?
小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讓梨,是不是很懂事啊?古代的小朋友懂得謙讓,我們現在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懂得謙讓呢?
『貳』 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教案11篇
我這里有幼兒園小班各類教案分享,如數學、健康、社會、生活、體育、音樂、美術、安全等教案及教學反思,不知道能否幫上您的忙。
『叄』 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詳細點
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怕冷的大恐龍》
【活動目標】
1、傾聽、理解故事內容,願意學說故事中人物的對話。
2、初步了解各種抵禦寒冷的辦法,知道運動是使身體變暖的好方法。
3、在故事情節中體驗幫助他人的樂趣。
①看!誰來了?小女孩會跟恐龍說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學小女孩的話吧!(小女孩:「大恐龍,大恐龍,我家裡有暖氣,進來暖和暖和吧!」)
②大恐龍伸長脖子,把腦袋探進去了,身體能不能進去什麼?你覺得這個辦法能讓大恐龍變暖嗎?為什麼呢?
(2)小結:大恐龍伸長脖子,把腦袋探了進去,頭暖和了,可是身體還在外面,恐龍的身體還是覺得很冷。「阿嚏,阿嚏」恐龍的噴嚏打得更厲害了。
3、依次出示PPT4,PPT5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故事第三部分。
(1)提問:
①這時候,誰來了?老奶奶對大恐龍怎麼說的?我們也來說一說吧!
老奶奶的話被一群人聽到了,他們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大恐龍取暖呢這些辦法能不能讓大恐龍暖和呢?為什麼?
②小結:恐龍太大了,人們的棉衣,只能蓋住恐龍的腳趾頭,被子和火堆,也不能讓大恐龍變暖,恐龍還是覺得很冷。這可怎麼辦呀?!我們聰明的小朋友來幫忙想一想辦法吧,你很冷的時候會怎樣取暖呢?
4、出示PPT6,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故事第四部分。
(1)「這時候,誰來了?他們在干什麼?他們會做什麼運動呢?(跳舞、拍球……)小朋友們看見大恐龍冷的直打哆嗦,也來幫助大恐龍了,他們給大恐龍想了一個好辦法,過了一會兒,你們看,大恐龍看上去還冷嗎?你們從哪裡看出來的?(頭上都是汗)
(2)為什麼剛才大恐龍還冷得直發抖,現在卻熱的直冒汗了呢?你們猜小朋友們到底幫大恐龍想了什麼好辦法呀?
(3)小結:到底小朋友們給大恐龍想的是什麼好辦法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三、結合PPT,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小朋友們幫大恐龍想的是什麼好辦法?(一起做運動),那我們也和大恐龍一起來做一做運動吧!
小結:原來做運動是讓我們身體變暖的好辦法呀,如果以後我們很冷的是時候也可以來做做運動。
『肆』 小班教案大全50篇
小班教案可以寫教學目標以及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准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
(1)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問:請大家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麼?這樣玩好嗎?為什麼?
(2)鼓勵幼兒觀察並結合自己的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大家猜一猜,如果這些小朋友這樣玩,可能會怎樣呢?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測,並說出後果的危害。
二、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其他比較危險的行為。
(1)教師:你們還知道哪些玩的方法比較危險的?這樣玩為什麼有危險呢?
(2)通過討論幫助幼兒了解幾種不安全的玩法,認識到它們的危害。
三、組織幼兒討論:怎樣玩可以使自己比較安全?
(1)教師:剛才,我們說了許多玩的方法和玩的東西都比較危險,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玩,應該玩些什麼呢?怎樣讓自己比較安全呢?
(2)鼓勵幼兒大膽發言並講述自己的看法。
四、學習自我保護策略。
教師帶領幼兒到教室外面玩大型玩具,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體驗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教師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示範、提醒幼兒加強自我保護,教育大家如何保護自己,並學習相應的策略。
『伍』 小班教案!急!
活動目的:
1、通過看木偶表演,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能聽錄音邊朗讀邊劃指詩歌。 2、認讀漢字:"吃"、"給"。能積極參與識字游戲,正確指認生字詞。 活動重點: 學習朗讀詩歌 活動難點: 能正確地指認新的字寶寶 活動准備: 1、人手一張"電影票"(字卡),椅子上貼有與"電影票"相對應的字卡; 2、木偶台一個,小木偶(活動目的:
1、通過看木偶表演,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能聽錄音邊朗讀邊劃指詩歌。
2、認讀漢字:"吃"、"給"。能積極參與識字游戲,正確指認生字詞。
活動重點:
學習朗讀詩歌活動難點:
能正確地指認新的字寶寶活動准備:
1、人手一張"電影票"(字卡),椅子上貼有與"電影票"相對應的字卡;2、木偶台一個,小木偶(狗、松鼠、青蛙、小貓、小鴨、小兔),蘿卜模型一個;3、故事錄音磁帶、錄音機、《幫你早讀書》磁帶、音樂磁帶;4、詩歌範文,新字卡:"吃"、"給"。幼兒操作字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識字游戲《看電影》,復習幼兒所學過的字寶寶。
老師高興地對幼兒說:"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看電影,希望每個小朋友都守紀律。進了電影院後要先找到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都有一個字寶寶,小朋友手中的電影票只要和座位上的字寶寶一樣就可以坐下了。"(音樂起)幼兒各自找座位入座,如個別幼兒有困難,可請其他幼兒或老師幫助。
二、基本部分1、看木偶戲《小花狗的蘿卜》。
2、引出詩歌《小兔吃了笑哈哈》老師朗誦一遍。
3、請幼兒找出詩歌中認識的字寶寶。
4、學習新的字寶寶:"吃"、"給"。
今天老師要介紹兩個新的字寶寶給你們認識,可是這兩個字寶寶很調皮,他們要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的游戲,現在我要請兩個小朋友來把他們找出來。(學認新字)5、聽音樂傳書、翻書。老師放富有節奏、活潑的音樂,幼兒開始傳書,傳書完畢,老師指導幼兒翻書,跟隨錄音邊劃指邊朗讀。2、3遍後,幼兒聽音樂有序地收書。
三、結束部分:
識字游戲《撈魚》
教師將字卡發給每個幼兒,幼兒手拿字卡做魚游的動作。教師邊用網捕魚邊說:"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條什麼字的魚?"教師問被撈到的幼兒:"你拿的是什麼字?"幼兒回答:"我拿的是x字。"游戲繼續進行。"好了,玩了半天字,寶寶們都累了,要休息了,我們一起送它們回家吧。"將字寶寶送入筐中。
教師出示一張喝水或休息的字卡,幼兒按照字卡上的要求去做
『陸』 小班教案大全簡單實用
【設計意圖】
「區分里外」是小班幼兒在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須掌握的內容之回一,《指南》中提出教育活答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因此我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做到所問有所指、有所據、有所依,教學展開運用了ppt、創設情境、各種教具等方式,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運用
【活動目標】
能辨別里外空間方位,用「××在××的裡面(外面)」進行表述。
【活動准備】
環境創設:創設抓迷藏的情景
物質准備:ppt、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小手藏哪裡」讓幼兒初步了解里、外空間
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請你把手藏洞里,我就把手藏洞里,請你小手放洞外,我就把手放洞外;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請你把手藏袖裡,我就把手藏袖裡,請你小把手放袖外,我就把手放袖外。
提問:小手藏(放)在哪裡?
二、通過「送禮物」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區分里外空間方位
『柒』 小班語言活動誰最羞教案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誰最羞
教師:屈老師
設計意圖: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剛剛進入集體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賴心理。詩歌《誰最羞》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形象自主獨立的心理。由於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因此我設計了一張簡單易懂的詩歌結構圖,試圖通過觀察、猜測、表演、體驗等活動,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藉助詩歌中的「小袋鼠,羞羞羞」的形象寓意,鼓勵幼兒像小雞、小鴨等小動物一樣「長大了要自己行走」,嘗試自己克服困難,從而幫助幼兒邁開「獨立」的人生第一步。
活動目標:
1.學習辨認詩歌結構圖上的各種標記,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初步嘗試自主學習。
2.學習詩歌,感受詩歌天真活潑的情趣,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活動准備:
根據詩歌內容繪制的教學結構圖一張(附後),歌曲《乖孩子》。
活動過程:
1.觀察詩歌結構圖,產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許多新朋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有誰。(出示詩歌結構圖,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圖上的小動物形象。)
幼:有小兔子和大兔子。
師:哦,是小兔子和兔媽媽。
幼:我看見小雞,還有雞媽媽。
師:小雞跟著雞媽媽,是怎麼來的呀?
幼:(一邊在座位上用手握成小雞嘴巴的樣子,一邊做動作並回答)嘰嘰嘰,嘰嘰嘰。
幼:還有小袋鼠和袋鼠媽媽。
幼:小鴨子和鴨媽媽。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看到了小雞、雞媽媽,小鴨、鴨媽媽,小兔子、兔媽媽,小袋鼠、袋鼠媽媽。
師:這么多小動物來和我們做朋友,真高興。我們一起向好朋友打個招呼,歡迎它們來做客!
眾幼:你好!小雞你好!小袋鼠你好!歡迎你們的到來!
(結構圖能幫助幼兒直觀地感知詩歌中的動物形象,為初步嘗試自主學習詩歌奠定認知上和感情上的基礎。)
2.熟悉並區分詩歌結構圖中各符號的特徵,自主學習詩歌。
(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及其身後的符號,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師:老師在小動物身後還畫了一些符號。這些符號像什麼?猜一猜,這些小動物到底在干什麼呀?
師:小雞和雞媽媽身後有什麼標記?這個標記像什麼?
幼:像小箭頭。
幼:有點像小雞走路的小腳印。
幼:說明小雞是這么走路的。(幼兒手指小標記指向。)
師:你們講得真好。這個有點像小雞腳印的小標記就是告訴我們小雞是怎麼走的:小雞,跟著媽媽,走!走!走!
(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演這句詩歌。)
(利用結構圖將詩歌內容、結構形象化、直觀化,有利於幼兒主動猜測、合理想像,充分發揮幼兒學習詩歌的主動性。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多通道參與,感知、理解結構圖的含義,朗誦、記憶詩歌內容,為後面感知和記憶重復樣式的詩歌句型做好鋪墊。)
(2)鼓勵幼兒繼續觀察詩歌結構圖,猜測詩歌的第二段、第三段的內容,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師:小鴨和鴨媽媽的身後有什麼標記?這個標記像什麼?猜一猜,小鴨子和媽媽在干什麼?
幼:小鴨子在游泳。
師:你是怎麼知道小鴨子在游泳的?
幼:有水,在河裡。
幼:有水,小鴨子,游!游!游!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非常好。「小鴨,跟著媽媽,游!游!游!」
(師幼起立模仿鴨媽媽帶小鴨子去河裡游泳,邊游邊念這句詩歌。)
師:小兔子和兔媽媽的身後有什麼標記?
幼:有個箭頭。
師:對。那這個箭頭表示什麼意思呢?猜猜,小兔子和兔媽媽在干什麼?
幼:小兔子是往上跳的。
幼:小兔子往上跳,跳,跳。(一邊說,一邊在座位旁跳了起來。)
師:你們真聰明。小箭頭朝上是告訴我們小兔子是跳著走路的。這是一句小兔子的詩歌,誰來連起來看著圖念一念?
幼:小兔子,跟著媽媽,跳!跳!跳!
(教師鼓勵幼兒一邊念這句詩歌一邊跳到教師周圍。)
(教師嘗試讓幼兒自主學習詩歌。藉助結構圖的幫助,幼兒從第一句詩歌的內容與句型中獲得初步的經驗,並將剛剛習得的經驗遷移運用於第二、第三句詩歌的學習,降低了學習詩歌的難度。)
3.學習詩歌第四句,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詩歌結構圖,分辨其他小動物的媽媽和袋鼠媽媽有什麼不同。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小袋鼠在哪裡呢?
幼:媽媽抱著呢。
師:小雞、小鴨、小兔子都是跟著媽媽自己走的,小袋鼠是怎麼樣的?
幼:它要媽媽抱,真難為情!
幼:小袋鼠是大懶蟲。
(這時幼兒都哈哈大笑起來,嘲笑小袋鼠。)
師:瞧,小袋鼠被你們這么一笑,臉色都變了。變得怎麼樣了?
幼:它難為情了,臉都紅了。
師:真的,小袋鼠的臉變紅了。小袋鼠聽見大家笑話它,會怎麼想?
幼:它會不開心的。
幼:難為情,臉就紅了。
幼:害羞了,下次不要媽媽抱了。
師:小袋鼠聽了小朋友的話,害羞了。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哪些身體動作來表示?
(2)鼓勵幼兒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示「羞」。
(3)小結幼兒的回答,並和幼兒一起帶著害羞的表情朗誦這句詩歌,注意糾正幼兒「羞」的發音。
(小班幼兒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觀察圖片,感知小袋鼠的行為,自然而然地對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抱的行為產生了初步的羞愧感。而教師則順勢達到了教育幼兒「長大後要自己獨立行走」的目的。關於害羞動作的想像和誇張的表演,讓幼兒對「羞」獲得了深刻的體驗。)
4.完整欣賞並學習朗誦詩歌。
(1)師:剛才我們一起念的詩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誰最羞」。請你們看著圖,仔細聽老師念一遍。
(2)師:詩歌里有誰?它們在干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詩歌內容,熟悉並理解詩歌內容。)
(3)師幼一起邊做簡單的身體動作邊念詩歌。
(4)教師念小動物的名稱,幼兒接念後半段,同時做相應的動作。
5.小結:鼓勵幼兒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師:小袋鼠不肯自己走,要媽媽抱。羞羞羞!請你們勸勸小袋鼠,幫助小袋鼠改正缺點。你想對小袋鼠說什麼話呢?
幼:小袋鼠,你不要讓媽媽抱。
幼:小袋鼠,從媽媽的大口袋裡出來吧。
幼:小袋鼠,出來和我們一起玩。
師:小雞、小鴨、小兔子,它們會自己走,自己游,自己跳,真能幹。小袋鼠聽了我們的話,也要自己走路,不要媽媽抱了。真棒!我們一起為小袋鼠鼓鼓掌,大聲地對它說:「小袋鼠,你真棒,我們喜歡你!」
師:小袋鼠不要媽媽抱了,那我們上幼兒園和回家時應該怎麼樣呢?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替換詩歌中小雞、小鴨、小兔子、小袋鼠等形象,進行詩歌仿編。
2.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爸爸媽媽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附:誰最羞
小雞,跟著媽媽,走!走!走!
小鴨,跟著媽媽,游!游!游!
小兔子,跟著媽媽,跳!跳!跳!
小袋鼠,它要媽媽抱,羞!羞!羞!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捌』 小班教案《小猴笑了》
【活動目標】1、以生動的游戲情節吸引幼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發現鑽的安全、快捷方法――正面鑽。【活動准備】拱形門六個(布置成山洞狀),懸掛桃子若干,小籃子三個,幼兒小猴子頭套、尾巴若干,音樂磁帶。【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伴隨歡快樂曲,教師扮猴媽媽帶猴寶寶出來玩,猴媽媽:「猴寶寶們,www.jy135.com今天天氣真好,跟著猴媽媽到外面去玩一玩嘍。」音樂中,幼兒自由做扭、撓、爬、跳等模仿小猴子的動作進行熱身活動。二、基本部分1、幼兒多次嘗試、體驗,發現正面鑽動作。猴媽媽手指遠處懸掛的桃子說:「猴寶寶看,山那邊有許多桃子,我們去摘一些桃子吃。」猴媽媽帶猴寶寶在去的路上遇到山洞:「哎呀,這里有許多山洞,猴寶寶知道怎麼過山洞嗎?」A、猴寶寶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過山洞。猴媽媽在猴寶寶嘗試過山洞後提問:「猴寶寶們,你們都是怎麼過山洞的?」(幼兒回答自己過山洞的方法一一爬過去、鑽過去、蹲著走過去……)B、幼兒通過再次嘗試和比較,發現正面鑽是通過山洞快捷、安全的方法。猴媽媽:「猴寶寶過山洞的方法很多,有的爬、有的鑽,有的走,可是誰的方法是又快又安全呢?請猴寶寶再去試試。」猴寶寶分成兩組,一組過山洞,一組觀察,分別找找哪種過山洞的方法又快又安全。猴媽媽:「猴寶寶說說誰過山洞的方法又快又安全?」「他是怎麼過山洞的?」(幼兒發現正面彎腰鑽山洞的方法比較快。)C、請動作準確的猴寶寶示範正面鑽的動作,猴媽媽進行語言指導。猴媽媽:「我們請這些猴寶寶表演他們是怎樣鑽山洞的。哦,他們面對山洞彎下腰,低下頭,輕輕一鑽就過山洞了,真的是又快又安全。」D、猴寶寶嘗試用正面鑽的方法鑽過山洞。猴媽媽:「現在我們一起鑽過山洞去摘桃子,再鑽回來把桃子送回家,好嗎?」2、猴寶寶鑽過山洞摘下桃子,並再次用正面鑽的動作鑽過山洞把桃子放到小籃子中。3、幼兒完整進行游戲兩次。三、結束部分1、小結游戲情況:「猴寶寶今天找到了過山洞的好方法,又快又安全地鑽過山洞摘了很多桃子,你們可真棒。」2、復習體育游戲:《捉尾巴》、《老貓睡覺醒不了》。
『玖』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會》
活動目標 1、學習圍繞「我會做的事情」。 2、集中注意力傾聽別人談話。 3、願意快樂地參加談話活動。 活動准備 布偶小熊一個。幼兒日常生活中勞動,生活,跳舞,畫畫等的照片或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師出示布偶小熊,引出談話的話題。 1、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呀? (師以小熊的語氣向小朋友們問好) 2、小熊介紹自己會做的事情。(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等) 二、幼兒簡單介紹自己會做哪些事情。 1、 過渡:小熊長大了,會做這么多的事情。我們也長大了, 我們會做些什麼事情呢?讓我們說給小熊聽聽吧。 2、 幼兒介紹自己會做些什麼事情。 三、師和幼兒共同欣賞日常生活中的照片或圖片。 1、師:我們會做的事情真不少,一起來說說會做些什麼事情吧。 2.師和幼兒共同邊看邊說。 3.討論:怎麼做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呢? (結合幼兒身邊的事情展開,如怎樣才能把字寫得更好呢?……) 四、師幼兒進一步討論:自己會做事情後的感受。 師:我們學會了做這么多的事情,你覺得自己和小時候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會做這些事情後你開心嗎?為什麼? 幼兒活動設計方案2:主題是我愛我家。內容是我要做什麼。 學習目標:了解家,熱愛家,培養對家的責任感。 我要做什麼:媽媽做飯,爸爸洗碗,我把桌子擦一擦;媽媽洗衣,爸爸拖地,我把凳子搬一搬;媽媽備課,爸爸看書,我畫一架大飛機。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說說看,你還會為愛你的其他人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