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壕吏》教學目標分析
最重要的當然是翻譯了,然後是主題,再最後是深層含義。
B. 石壕吏課後習題
《石壕吏》復習題
1. 《石壕吏》是一首( ),以( )為順序,中心人內物是( ),事件是( ),故事容發生在唐代著名的( )歷史事件中。
2. 「三吏」「三別」分別是:
3. 寫「吏」與「婦」的尖銳矛盾的句子:
4. 揭示戰爭造成的災難的句子:
5. 道出老婦家中貧寒的句子:
6. 側面描寫(暗示)老婦被抓的句子:
7. 分析老婦、官吏的形象。
8. 《石壕吏》一開頭就描繪了緊張恐怖的場面,其中「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兩句造成懸念,試回答:
為什麼夜捉人?給人什麼感覺?
老翁為何逾牆走?這一描寫有何作用?
老婦為何「請從吏夜歸」?
9. 描寫兵役之殘酷的句子:
描寫戰爭之慘烈的句子:
10. 對第四段做一點賞析。
用自己的話敘述故事的結局。
說說你的理解。
11. 《石壕吏》中( )兩句收盡全篇,於敘事中含無限深情,也暗示老婦被抓。
12. 全詩提綱挈領的句子是( ),以下情節都是從這里生發的。
13. 三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是不是要這個呀!不對請追問!寫清楚!
C. 石壕吏 的教案
《石壕吏》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彙,熟讀、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
3、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變化。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直接進入新課講解。(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誦讀。
朗讀要求: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提示是古體詩,應注意停頓、節奏、語調)
(1)、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2)、聽讀課文錄音。
(3)、選一學生讀,師生點評。
(4)、全班齊讀。
2、感知詩意。
方法: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釋字詞的意思。(學生搶答)
投:投宿 逾:越過 一何:多麼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戍:防守 已:停止 猶得:還能夠
絕:沒有了 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
(2)、學生質疑字、詞、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圖片,學生討論。
1、這首詩寫了一件什麼事?你把這件事告訴大家。
2、寫了哪些人物?你認為這些人怎麼樣?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三、質疑
1、學生自由質疑。(從詩的情節內容入手)
2、教師引導問題,加深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詩人同情老婦的遭遇,可一言也未發,最後走時也沒對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詩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孫母」,而帶走「力雖衰」的老婦,原因是什麼?
3、石壕吏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 作者親身經歷了這件事,你感覺到他的心情如何?我們應用怎樣語氣來讀呢?
2、學生齊讀。
3、你認為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可從內容、構思、語
言上分析)
① 情節生動
② 構思巧妙
③語言精練
4、與《望岳》詩比較。(從內容、構思、語言上進行比較)
5、這首詩與前面的《望岳》比較,風格完全不同,想想:一個作者寫出兩篇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為什麼?
① 圖片:唐代兩幅畫面。
② 歸納: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我們的寫作素材要來自於生活,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反映
源泉
板書:文學 生活
③杜甫的詩歌反映生活,揭露社會現實,所以有「詩史」之稱。讀杜甫的詩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1、《石壕吏》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2、了解了杜甫詩歌的不同的風格。
3、知道了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
六、作業
1、閱讀杜甫詩歌,進一步理解他詩歌內容和風格。
2、背誦本詩。
【教學目標】1、了解與本文相關的文學常識和歷史背景;
2、領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3、反復誦讀增強文言積累。
【教學重點】領會詩歌思想內容及誦讀。
【教學難點】領會詩歌思想內。
【教學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2004年9月22日下午第一節
地點:06級3班 上課人:劉順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復習導入)
1、盛唐時期,我國有兩個著名的詩人,他們一個被後人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他們是 、 。
2、杜甫的詩大多都真實地表現了現實生活,後人把他的詩叫做「詩史」。特別是他親身經歷「安史之亂」時期所作的《三吏》、《三別》更是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給人發帶來的苦難生活。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之一《石壕吏》。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 自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把握好節奏。
2、 齊讀課文,自我尋找語感。
3、 結合書下注釋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三、 質疑並討論
1、 從內容看這是一篇敘事詩,記敘的時間、地點、事件分別是什麼?主要人物有哪些?
2、 明明是朝庭徵兵,為什麼不說「徵兵」、「招兵」而說「捉人」?這里含有什麼意味。
3、 同對「徵兵」這件事,對「小吏」和「老婦」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4、 「聽婦前致詞」是誰在聽?「老婦」的致詞可分為幾層?致詞的內容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嗎?
5、 故事的結尾一段暗示了什麼?你對獨與老翁別作何感想呢?
四、 表演
根據課文的分析請同學把故事編成短劇進行表演。最後對課文進行簡短的小結。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吏——乎——怒
婦——啼——苦
致詞——吏夜歸——獨與老翁別
D. <石壕吏>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過朗讀、心理模擬和短劇表演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一組伊拉克的新聞圖片,問:戰爭給伊拉克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
(這是現代戰爭帶給老百姓的傷害,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石壕吏》,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爭中的命運。)
二、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學生交流有關的資料:
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歷經安史之亂,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後,在他從洛陽到華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瘋狂拉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三、疏通字詞,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要求讀准字音和節奏;指名讀,其他同學聽:是否全讀對了;齊讀。
注意:逾 戍 嫗 咽
2、 自讀,注意哪些句子讀懂了,哪些句子讀不懂,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點字詞:
逾牆走:越過牆逃跑 一何:多麼
戍:防守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絕:沒有
幽咽:隱約、輕聲地哭。 猶得:還可以
3:寫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
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
4、 解了故事的內容,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讀課文。(悲憤沉鬱)
四、心理模擬:在事發現場,當事的老翁、老嫗、媳婦、差役心裡會怎麼想?
先獨立思考再相互交流。(從不同角度體會當時百姓的痛苦,社會的黑暗腐朽)
五、短劇表演:在走進詩中人物的內心後用短劇的形式來創造表演。
1、 分組准備:4~6人一組。
2、 表演
3、 同學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點評表演。
4、 杜甫目擊了老嫗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心裡怎麼想?
(可從對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官差如狼似虎的憤恨、對朝庭黑暗無能的批判、對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進行思考。)
再一次聯系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經歷了解其人其詩。
六、欣賞:
以視頻形式(選自《唐之韻》之詩聖」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及杜甫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結束語(接視頻解說詞的最後一句:因為他們是弱者):但是,作為弱者的杜甫,並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
七、作業:
1、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像,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2、 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
E. 石壕吏背誦技巧
m m 《 石 壕 吏 》 是一 首 傑 出誦 興 趣 , 增 強 學 生 的 背 誦 信 心 , 從 而 達 到 當 堂 背誦 的 的 現 實 主 義 五 言 敘事 詩 。 由 目 的 , 筆 者 根 據 詩 歌 的 結 構層 次, 把 《 石 壕 吏 》 按 內 容 於 這 首 詩 的 篇 幅較長, 過 去或 形 式 特 點進 行 了 分 解 , 講 幾 句 之後 就 讓 學 生 背 幾 H : r 筆 者 在 教 學 此 詩 的 時 候, 都 句, 逐 次 誦 記, 各 個 突 破 , 直 到 全 部 背 完 為 止。 以 第 三 是 采 用 課 堂 上 講 解 分 析 、 課 節 為 例, 筆 者 根 據 詩 文 內 容, 設 置 了 官 差一 再 逼 問 的 : | 下 讓學 生 背 誦 的 方式, 結 果 三 個 問 題 :「你 家 的 男 人 都 到 哪 兒 去 了 ? 快 交 出 來!」 卻 不 盡 如 人 意 。 現 在 教 學 此 「 難道 你家 里 再 沒 有 別 人 了 ? 快 交 出 來 ! 」 「 抓不 到 男 , 詩 時, 筆 者 在 教法 上 做 了一 丁, 我 們 回 去 怎 么 交 差 ?」 針 對 上述 三 ; 個 丨 句 題 , 每 i 並 解 ■5 C 點 改 變, 沒 有 過 多 地 去 強 調一 個內 容,筆 者 就讓 學 生 背誦一部 分 跟 問 題 相 關 的 ;[■ ^對 詩 歌 內 容 的 講 解 和 分 析 , 詩 句 。 幾 分 鍾 後 , 筆者 提 問 , 學 生 則 背 誦 相 應 的 詩 句 ^ =1 ^ 2而 是 注 重 讓 學 生 能 夠 當 堂 來 進 行 回 答 。 盡 管 本 節 詩 句 較多, 但 學 生 還 是 很 快 就 ;g j背 誦 , 效 果 很 好 。 下 面 , 筆 者能 夠背 誦 了 。 f l 2 就 《 石 壕 吏 》 這 首 詩 的 教學 三 、 首 字 提 示 ¥ ¥ 談一 談自 己 的一 些 做 法。 .學 生背 誦 時 常 常 會 遇 到 這 樣 的 情 況:一 篇已 能 背 r P ^ J —、 理 解 背 誦 誦 的 詩 文, 來 到 老師 面 前 背誦 時 往往 在某一 句( 段 ) 的 ^ 5 理 解 是最 基 本 、 最 有 效 開 頭 就 卡 住 了, 這 時 , 如 果 提 示一 下 開>的 第一 個字 , ^ J 的 記 憶 方 法 。 常 言 道 :「 若 要 學 生 就 能 很 快 地 往下 背 。 這 說 明 首 字有 誘 發 思 維 、 幫 助 A記 得 , 先 要 懂 得 。」 在學習 之
F. 石壕吏課後習題第三題答案
《石壕吏》課本劇
旁白:在安史之亂時期,某天晚上,有一名書生,在石壕村的一家農舍前停住了腳步。他看看天色已晚,准備在此借宿。
杜甫:(輕聲敲門)咚咚……咚咚…… (配音)
老翁:(面色驚恐)哎呀,不會是差吏來抓人了吧?現在怎麼辦?
老婦:(從門縫里仔細地看了看):老頭子,快過來,是個書生!
(吱呀一聲,門開了)
書生(彬彬有禮鞠了一躬):小生姓杜單名一個甫,字子美。路過此地,見天色已晚,想在尊舍借宿一宿,不知兩位老丈可否應許?
老翁:快進來吧!最近差吏抓人抓得緊,得委屈先生了,就只有草舍一間!
(書生隨老婦進房後,老翁立刻把門緊緊的關住了)
旁白:為了平息安史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率兵圍攻鄴城,勝利在望時,由於唐軍內部矛盾加劇,再加上叛軍來了外援,唐軍全線崩潰。此時為了增強軍力,唐軍到處抓人充軍。
將軍(心急如焚):周班頭,你快帶上一些差吏,到附近村莊去抓些壯丁來。
吏差A(小心翼翼):將軍,這里的壯丁……壯丁都被抓光了。
吏差B:對呀,頭,村子的年輕男人都上戰場了。
將軍:那隻要是男的,能派上一點用場的,無論是老是少,都給我帶來。快去,再不補充兵力,我們就要垮了。
吏差C:頭,現在去?這天色已經……(抬頭看看天)
吏差A:將軍下令了,還不走,難道你想被罵個狗血淋頭?
(揮手,率領眾衙役下)
嘭! 嘭! 嘭! 嘭! 嘭!嘭……(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屋裡的人都嚇得慌了手腳)
老婦人(驚惶失措):不好,差吏來抓人了,老頭子你快去哪躲躲!
老翁(哆哆嗦嗦):哦,好……好……好,老婆子,你自己小心點。我出去避避!先生你也到隔壁躲躲吧!
(就在衙役揣開門的前一會,老翁已經翻牆逃走,而杜甫也躲起來了)
吏差B(凶暴無禮,走進門就用眼睛四處搜索,大呵):你家的男人都哪兒去了,快交出來!
老婦人(突然放聲大哭):苦呀……我那苦命的兒呀!
吏差A(不耐煩):可憐什麼,快點交人。這世道誰不可憐!
老婦人(哭哭啼啼地講述):我家沒男人了。我那可憐的兒呀!……昨日我的一個兒子捎信來告訴我,我的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在沙場上了。他說,眼下死了的永遠是死了,可是活著的,也只能苟且偷生,過一天算一天了!大人,我家真沒人了。
吏差A(手一撐,兩眼直瞪著老婦人):你家兒子死活管我啥事!現在戰事緊張,你家除了你兒子難道就沒別人了罵?快交出來,否則我們對你不客氣。
老婦人(畏畏縮縮):大人,家……家裡真再……再沒別人了!
(這時屋裡突然傳出嬰兒的哭聲,隱約夾雜著婦人哭聲和哄拍嬰兒的聲音)
吏差A:(威逼)你竟敢騙你爺爺,剛剛不是從屋裡傳出了孩子的哭聲嗎?快說,屋裡還有誰?
老婦人(轉頭看了一眼裡屋,不得已):大爺,我這只剩下一個正再吃奶的孫子。
吏差C:吃奶?吃誰的奶?孩子還有娘吧。還不快把她交出來。
(杜甫聽到這,心頭一驚,想出去阻擋,聽到……)
老婦人(抖抖嗦嗦地懇求):大爺,我孫兒有個娘。可她的夫君已經再戰爭中戰死了。因為孫子還小,需要娘親,所以沒有改嫁。可憐我媳婦衣服破破爛爛,連一件可以見人的衣服都沒有。怎麼出來見你們。大人,你還是行行好,大人……
吏差A(惡狠狠):你今天就是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來人,把人給我抓出來!
眾差吏沖進屋子,帶出了老婦人的媳婦。
吏差A:今天我們來了,總算沒有白跑。來人,把那小媳婦帶走。(手一揮,轉身准備出門)
老婦人(撲上前,拉住差吏,哭喊):大人,你行行好,我那媳婦命苦呀。你們把她帶走了,那我可憐的孫子怎麼辦?他已經沒有爹了,不能再沒有娘了。大人,你行行好呀,大人!
吏差A:你別拉著我,拉著我也沒用。戰事要緊。再說如果沒有抓到人去軍營,我的性命說不定也不保。你放手。
老婦人:大人,要不這樣,你們要人。那我來換我媳婦。雖然我年老力衰,但還是能做做飯,洗洗衣服的。麻煩你讓老身隨你去軍營,趕快趕到河陽,說不定還能為軍隊准備早飯呢。大人……
吏差A(猶豫了一下):那好吧。省得你在這婆婆媽媽的。好,帶走!
杜甫聽到這,眉頭緊鎖,長嘆一聲:唉!
旁白:夜漸漸深了。剛才的吵鬧、說話聲也逐漸消失了。然而在夜風中能聽見隱隱約約的哭泣聲。杜甫也一夜無眠。天亮了,杜甫和剛回來不久的老翁告別:
杜甫:老丈,你保重身體。唉!我幫不上忙,就此告辭。
老翁(神情感傷):唉,世道亂,這也是命不好呀,你走好。
杜甫隨走隨遠,飄散了一路的詩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
(漸行漸遠,聲音越來越輕)
(本劇結束)
G. 《望岳》、《春望》、《石壕吏》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過朗讀、心理模擬和短劇表演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一組伊拉克的新聞圖片,問:戰爭給伊拉克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
(這是現代戰爭帶給老百姓的傷害,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石壕吏》,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爭中的命運。)
二、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學生交流有關的資料:
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歷經安史之亂,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後,在他從洛陽到華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瘋狂拉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三、疏通字詞,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要求讀准字音和節奏;指名讀,其他同學聽:是否全讀對了;齊讀。
注意:逾 戍 嫗 咽
2、 自讀,注意哪些句子讀懂了,哪些句子讀不懂,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點字詞:
逾牆走:越過牆逃跑 一何:多麼
戍:防守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絕:沒有
幽咽:隱約、輕聲地哭。 猶得:還可以
3:寫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
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
4、 解了故事的內容,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讀課文。(悲憤沉鬱)
四、心理模擬:在事發現場,當事的老翁、老嫗、媳婦、差役心裡會怎麼想?
先獨立思考再相互交流。(從不同角度體會當時百姓的痛苦,社會的黑暗腐朽)
五、短劇表演:在走進詩中人物的內心後用短劇的形式來創造表演。
1、 分組准備:4~6人一組。
2、 表演
3、 同學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點評表演。
4、 杜甫目擊了老嫗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心裡怎麼想?
(可從對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官差如狼似虎的憤恨、對朝庭黑暗無能的批判、對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進行思考。)
再一次聯系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經歷了解其人其詩。
六、欣賞:
以視頻形式(選自《唐之韻》之詩聖」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及杜甫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結束語(接視頻解說詞的最後一句:因為他們是弱者):但是,作為弱者的杜甫,並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
七、作業:
1、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像,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2、 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