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政治教案 平等尊重你我他
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麼是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教育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樹立平等意識 學會尊重。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平等和尊重的關系 尊重的外延。
導入新課:在我國歷代的農民起義中提出了「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也提出了民主、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其實,在我們當今社會里,人人都是平等的,都經該彼此尊重。今天我們學習第三框題
平等尊重你我他。
一、人生而平等(板書)
活動:周總理的故事
目的: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彼此尊重。
要求:閱讀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分組討論:
1、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說明什麼?
2、如何克服盲目的「優越感」與「自卑感」?
3、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樹立平等意識?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盡管每個人的境遇和社會地位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我們要向周總理學習,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提問:我們能否以貌取人?你與人交往看重什麼?為什麼?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得很正確。我們的相貌是父母給的,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的言行是可以選擇的,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是由我們自己做主的。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優勢而自傲,也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劣勢而自卑,一個人美不美、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在於相貌,而在於他的行為。
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們絕不能忽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殘疾人就是其中之一。
活動:平等對待殘疾人
目的:認識弱勢群體,平等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
要求:閱讀材料,分析討論:
1、你怎樣看待個別同學的行為?他們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傷害?
2、社會上哪些人的平等權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3、在我們周圍還有那些弱勢群體?
4、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二、尊重從我做起(板書)
如何學會尊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尊重他人(板書)
活動:一支鉛筆的故事
目的: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富有尊嚴的個體,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
要求:閱讀材料。思考企業家對小商販表示尊重的內在原因。討論對待不同類型的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尊重。
教師小結:人們需要相互尊重的,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
第二、尊重社會(板書)
教師出示一些在公共場所不文明的行為,提問:這些人的行為正確嗎?為什麼?我們如何做到尊重社會?
學生回答,略。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尊重社會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做到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守規則時尊重社會的底線,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
第三、尊重自然(板書)
提問:
1、如果你每天進教室,教室里紙屑遍地,桌凳橫倒豎歪,你是什麼心情?
2、如果你處在優美、安靜的環境中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3、我們應該如何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麼?
教師小結:人類是離不開自然的,我們不能做自然的奴隸,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對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隱私、選擇;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了解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我希望在今後的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正確的做法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課堂練習:見練習冊。
② 急需八年級上冊政治教案教育科學版!!!!!!
貴港教育地方教學資源網 >> 思想品德 >> 初二
網址:
http://dfzy.ggjy.net/sixiangpinde/ShowClass.asp?ClassID=142
我也是找了老半天才找到的專.
真正教育科學版!屬
③ 初二思想品德同學,朋友的教案
《同學·朋友 》是實驗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課八年級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個框題。八年級思想品德課上冊的主題是我與他人,因此學好本框題內容對於整個初二上冊的教學都具有非常重要和普遍的指導意義,特別是為學生學會與父母、同學、老師交友打下牢固的基礎,也必將對學生今後更廣泛的交友乃至成才創業奠定基礎。因此,本框題不管在本單元還是在初二上冊教材中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本框的基本邏輯架構是從感知自我人際狀況到對友誼的理解再到友誼困境的嘗試解決,各部分內容都是建立在問題學習基礎之上的,由問題情境到簡要概括,強調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
第一目內容「我的人際圈」。通過繪制「人際關系樹輪圖」的活動直觀地感知自己的人際狀況,認識到在同學交往中要開放自我,積極交往,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什麼樣的人才受人歡迎呢?藉助小組活動和相關鏈接,概括出受人歡迎的品質。
第二目內容是「與友同行」。首先是通過活動思考什麼是朋友,朋友從哪裡來。藉助兩個問題情境概括出交友中的平等互惠、寬容理解等溝通技巧,從而得出什麼是友誼、友誼的准則有哪些。最後,嘗試用所學習的交流、溝通技巧和對友誼的理解解決交友中的困惑。
二、學生分析
相對於城市學生而言,農村學生由於條件所限,視野狹窄、知識面不廣,認識能力、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弱,特別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思維能力、文學素養參差不齊,差距很大,所以教學中不少情境的構建都要事前准備,許多活動的開展、許多問題的探究都要加強組織和引導。
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中學生大都生活在普通的農民家庭中,在趨同心理下,往往喜歡與相同生活的農家孩子交友,因而交友領域不廣、交友對象簡單、交友經驗不足,他們中的許多學生都因學習一般、家境窘迫而會較早地走向社會,因此對初中階段的農村學生進行系統的交友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正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都能說出自己有哪些朋友,但不一定能明了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包括自己在他人人際圈中的位置;他們都希望自己擁有好人緣,但不一定了解什麼樣的品質受人歡迎,對自身在交往中的品質也缺乏了解;他們心智不成熟,渴望與身邊的同學交友,建立持久、真摯的友誼,但又可能缺乏交友的勇氣和信心,也面對交友的諸多困惑;他們有一定的交友體驗,但又沒有完整的交友知識和經驗,為此常常交錯朋友,也常常失去本已擁有的朋友,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常常錯過許多與成功者交友的機會,從而未能為自己現在的學習和將來的事業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更快成功的加速器。因此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具有深厚的興趣,同時也樂意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開展積極的探究活動,來排解心中關於交友的諸多困惑,豐富自己的交友知識和人生經驗。
三、設計思想
(一)設計理念
1、從農村學生的實際出發,在生活世界中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典型材料, 創設模擬情境,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引導學生在預設情境中體驗、爭論、質疑、總結、反思、求證,最終生成知識、增強情感、培養態度、形成能力,獲得人格品質的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構建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2、通過預設的各種活動方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師生互動、心理體驗與道德建構的場景,把心理教育、思維方法教育、審美教育有機統一,使心理教育與道德素質養成相得益彰,實現教育的「人文化」 ;
3、通過講故事、評優秀、演小品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課堂切實成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點燃學生創新與智慧之火,開發學生思維、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4、通過科學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成才創業打下基礎。
(二)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體驗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自主探究法。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④ 人民版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教案
http://www.pep.com.cn/sxpd/jszx/8s/xjcx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