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我用過的物品教案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自己物品自己用
活動目標:
1、觀看玩偶表演,對人物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知道應當使用自己的生活用品。
2、通過閱讀幼兒用書了解隨便使用他人物品帶來的健康隱患。
3、能在老師的英倒下,根據提問討論情境表演的內容
活動准備:
1、幼兒已經認識自己的標記,教師在教室里隨意不知幼兒的小標記
2、小女孩、小男孩玩偶,水杯一個,排練情景表演。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游戲導入活動--找標記
幼兒觀看玩偶表演
引導幼兒討論表演內容
教師:
(1)你覺得樂樂這樣做對嗎?如果你的朋友遇到這種事情,你會怎麼做?
(2)樂樂願意幫助別人,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但是,自己的杯子只能自己用,可不能借給別人。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4、觀看教學掛圖,了解不能亂用別人水杯、毛巾的原因。
小結:感冒的小朋友的水杯上會沾著看不見的細菌,我們用這樣的杯子喝水,細菌就會從杯子上跑到我們嘴巴裡面。眼睛發炎的小朋友用毛巾擦眼睛,細菌會留在毛巾上,我們再用同一條毛巾擦眼睛,細菌也會跑到我們的眼睛裡。這樣我們也會生病的。
5、教師提問,引發幼兒討論,拓展幼兒的經驗。
問:如果小朋友發現自己或者別人沒有毛巾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Ⅱ 小班教案我的標簽在這里教學反思
篇一:小班音樂活動《找朋友》教學反思:
《找朋友》這是開學初所學的第一首歌曲,因為這首歌曲大家最為熟悉,但考慮到放歌詞語句太長,放在托班上似乎難度很高。因此,學著親子班老師的話,「很多歌曲老師可以大膽地改編,變成自己想要的歌曲」,所以大膽地將《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歌詞進行改編。(如:(問)找呀找眼睛,你的眼睛在哪裡呀?(答)在這里,在這里,我的眼睛在這里!)希望這樣的方式會提高寶貝們的學習興趣!然而,重復唱3-4遍後,我發現個別幼兒的注意力開始下降,表現出異常的情緒,想要哭時,我馬上根據說唱到的器官增添一些擬聲詞及表情、語言,(如:找呀找呀找嘴巴,你的嘴巴在哪裡呀?在這里,在這里,我的大嘴巴在這里,啊——)使得所表現的器官能更加的形象、具體,同時吸引幼兒們的注意力。
想不到,這個方法非常地有效果,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開始動起來,邊說、邊找、邊一起動,學的非常的認真、開心。通過這個方法,我明白一個道理,今後在上托班的課程時不能完全原搬舊照,需要隨機、靈活掌握教學模式,以符合、吸引幼兒的興趣為前題進行開展!這樣才會使寶貝們學的愉快、開心、有所收獲!
篇二:小班數學教學活動反思
近階段,我園組織開展了數學活動的三優課,以前組織過的是語言活動還有科學活動等三優課,這數學活動還是頭一次,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我選擇了一個比高矮的數學活動。
先從這個活動的選材上來說,我預先讓孩子們有了初步的胖、瘦、輕、重的概念,再通過遷移他們的經驗來學習新授的本領:比較個子的高矮。我准備的示範教具是四隻站著的高矮不等的長頸鹿,還有一張大的排序板,而給孩子們准備的操作材料是高矮不等的小兔、小貓各四隻,另外再是人手一張小的排序板。
選材和教具都准備好了,接下來是要對整個數學活動作一個更進一步地分析,就比如說,在導入活動時,由於小班幼兒的注意比較容易分散,這時,老師適當的導入活動便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長頸鹿比個子》的活動中,我先出示一隻最高的長頸鹿,還說:「今天,有隻長頸鹿來我們班做客啦,我們大家拍手歡迎它。」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接著,我再出示其他三隻長頸鹿,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著,看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們思考:「我們小朋友出去散步或是出去玩時都是排著隊出去的,可這四隻長頸鹿卻沒有排好隊,有誰願意來幫助他們排隊呢?」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其他幼兒也都聚精會神地在看著。
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我的活動也在無形中被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幼兒觀察長頸鹿們排好的隊伍並說說看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排列的。有幼兒回答是從高到矮,但大部分幼兒說是從大到小,抓住這一點,我及時對孩子們做了引導,告訴他們比個子的時候要說高或矮,不是說大或小。在這一還節中,我要達到的目標是灌輸給孩子們這樣的一個概念:分清最高的、高的、矮的、最矮的,讓孩子們初步有個這樣的意識,也能用這些詞來說出每一個長頸鹿,所以,當有孩子在回答從大到小排列的,我雖然及時糾正了,但並沒有詳細地解說給孩子們聽,因為在下一個環節,我將通過一個游戲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並理解個子的高矮,那就是師生一起比個子。我找了三位個子不一的孩子來和我站一起,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來排著站好的,當我問:「看看誰是最高的?」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老師是最高的。」接著又引導孩子們依次說出高的、矮的、最矮的。就這樣,一連幾個問題,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清楚的說出這些詞了。在這一環節結束後,我作了一個總結,告訴孩子們,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們來比個子,必須是站立的,這樣才能比出個子的高矮,像我們現在這樣坐在小椅子上是看不出個子的高矮的,只能看出大或小。孩子們通過親身經歷來和老師共同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直白的說教效果要好,並且能讓孩子們快速地接受。活動進行到這的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輪到孩子們操作了,我先介紹了操作材料:有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小貓、小兔各四隻,並且我在黑板上示範操作怎樣排隊,引導孩子們可以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也可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最後講解操作要求:給小動物排隊時不能把兩種小動物混合在一起,要邊排隊邊邊說出它的高矮。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在排隊時似乎把我剛才講的話都忘記了,只顧拿著小貓、小兔看,看完再將他們放於排序板上,我還發現,大部分幼兒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仍有小部分孩子是亂排的,可是幾乎沒人再說個子的高矮。過後我自己想,如果我在示範講解操作材料時能多重復講述幾遍個子的高矮,孩子們就會記憶深刻一點。
雖然,這次的活動導入環節挺順利的,可到了孩子們操作時,我大意了,對於小班的孩子還是應該多費點口舌,不過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又多了一點經驗了,把每次活動中的不足累積在一起,爭取越來越好!
Ⅲ 小班下學期數學圖形按標記怎樣分教案及活動反思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內.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容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Ⅳ 我的東西在哪裡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物品標記,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1、能用對應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區分自己與別人的物品。
2、樂意參加找自己物品的活動。
活動准備:
寫有幼兒姓名的實物標記圖一套,泡沫底版一張。
活動前讓幼兒選擇喜愛的圖標,在其中一張寫好幼兒姓名。將剩下的幾張分別貼到茶杯箱和毛巾架處。
帶領幼兒事先觀察茶杯箱、毛巾架的擺放位置。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標記圖。
教師出示幼兒的標記圖,貼在泡沫底版上,分別請幼兒指認自己的標記,說對了請該幼兒拿走,說錯了教師給予一定的提示。
2、玩找物品游戲,知道使用生活物品的規則。
◎告訴幼兒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用品,茶杯、毛巾,每個人只能用自己的物品。
◎讓幼兒拿著自己的標記圖,去對應茶杯箱、毛巾架的相同標記,找到屬於自己生活用品的位置,對找到位置的幼兒,教師給予誇獎。教師示範:這是××,它是我的標記,找找找。我的茶杯在這里。
幼兒找自己用品的位置,教師注意檢查、引導幼兒觀察物品位置上的標記與手上拿的標記圖是否相同。
在活動開始時,多數幼兒還不太會回答問題、膽怯、不敢講話,在談話和游戲活動中,我們鼓勵每一個孩子,並教孩子們講,他們膽子大不了起來,能清楚地講出自己是長幼的小朋友和所在的班級。幼兒對教室的觀察仔細了,參與活動的興趣有所提高,知道去尋找各種他們基本能找出教室里的物品,但擺放的位置還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師的幫忙。但還有個別幼兒不能參與其中。
Ⅳ 小班科小小標記牌教案
設計意圖:
本課堂,我們主要是通過游戲活動的形式,讓孩子在生動,版活潑的情境中和父權母認識自己的標記,從而由感知----熟悉----記憶----再現,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這樣,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自然會用他全副的精神去做他要做的事情,整個過程充滿輕松、愉悅的氣氛。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物品標記,區分自己與別人的物品。
2、能用對應的方法,根據標記找到自己物品的位置。
3、知道愛清潔、講衛生,使用自己的物品。
活動准備:
各種標記 毛巾活動過程:
1、幼兒選擇、認識自己的標記。
幼兒觀察各種標記圖,說說有哪些標記,引起幼兒興趣。
幼兒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標記圖,說出選的是什麼標記。
幼兒將標記貼在茶杯箱里,並認識位置。
2、幼兒再認自己的標記。
出是標記圖幼兒找出自己的標記。
幼兒說出自己拿的是什麼標記。
幼兒將自己的標記貼在箱子上。
用同樣的方法在毛巾架上貼上標記。
Ⅵ 小班教案(特別的我)教案怎麼寫
新知識是在舊來知識的基礎上源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Ⅶ 幼兒園小班健康《標記好朋友》教案怎麼寫
沒什麼事是網路解決不了的
Ⅷ 《我用的東西》教案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自己物品自己用
活動目標:
1、觀看玩偶表演,對人物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知道應當使用自己的生活用品。
2、通過閱讀幼兒用書了解隨便使用他人物品帶來的健康隱患。
3、能在老師的英倒下,根據提問討論情境表演的內容
活動准備:
1、幼兒已經認識自己的標記,教師在教室里隨意不知幼兒的小標記
2、小女孩、小男孩玩偶,水杯一個,排練情景表演。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游戲導入活動--找標記
幼兒觀看玩偶表演
引導幼兒討論表演內容
教師:
(1)你覺得樂樂這樣做對嗎?如果你的朋友遇到這種事情,你會怎麼做?
(2)樂樂願意幫助別人,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但是,自己的杯子只能自己用,可不能借給別人。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4、觀看教學掛圖,了解不能亂用別人水杯、毛巾的原因。
小結:感冒的小朋友的水杯上會沾著看不見的細菌,我們用這樣的杯子喝水,細菌就會從杯子上跑到我們嘴巴裡面。眼睛發炎的小朋友用毛巾擦眼睛,細菌會留在毛巾上,我們再用同一條毛巾擦眼睛,細菌也會跑到我們的眼睛裡。這樣我們也會生病的。
5、教師提問,引發幼兒討論,拓展幼兒的經驗。
問:如果小朋友發現自己或者別人沒有毛巾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