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教學兒童畫
教兒童畫畫與教成人有明顯的區別。成人注重理性,兒童更重感覺;成人講究明暗體積、立體感,兒童注重隨意地快樂塗鴉,玩得高興就行。試著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讓他們自己想像,再加以指導就可以了。
(1)砂紙畫教案擴展閱讀:
一、教兒童臨摹畫的正確方法:
臨摹畫是學習繪畫常用的一種方法。兒童學畫以臨摹范畫為主,能比較快地學會初步的繪畫技巧,有利於過渡到畫寫生畫、意願畫、記憶畫、命題和創作畫等。因此,臨摹是兒童繪畫的基礎。
兒童臨摹的范畫應是從簡到繁的。家長和老師可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的特點有計劃地進行安排,也可徵求孩子們的意見,看看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效果會更好。
2、3歲左右的幼兒剛剛會拿筆,讓他們臨摹一些清晰的形象,如大紅蘋果、皮球、香蕉、樹木花草、毛線團兒等等。3、4歲的兒童可以畫一些他們喜歡的手帕、大高樓、汽車、簡單的人物和動物。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畫一些更復雜的形象,加點有趣味的情節。
也可以選擇優秀兒童美術讀物做範本,邊講邊教孩子畫。吸引人的情節可使兒童的注意力集中,形象特徵也會記得清楚,又可以增加兒童的知識。
兒童臨摹范畫,既要求畫得感覺要像,又允許他們有自由發揮的餘地。如兒童不喜歡一幅畫中半圓形的落日,而願意畫出高掛天空的紅太陽,那就不要勉強他畫落日,如果范畫是一隻綠色的蘋果,而孩子喜歡畫成紅色的還加了兩個梨,這比依樣畫瓢的收獲要大。呆板的畫會影響兒童作畫的興趣。
要提醒兒童在畫畫時把形象畫得大小適當,特別畫人物不要畫得又細又小,欣賞時很不好看,要將形象畫在紙的中央。家長應鼓勵兒童潑辣大膽地作畫,形成揮灑的畫風。在畫樓房、大橋、電線桿等物象時,畫直線可能吃力,但也不要用直尺而養成不良習慣,一筆不直就再補上一筆,感覺直了就可以,也不應經常用橡皮擦改畫面。
當兒童把形象畫歪了或畫錯了時,最好等著他把全畫面都完成時再批評,並且鼓勵兒童親自改正、添加,這樣可避免兒童產生依賴性。
二、兒童畫指導方法:
1、鼓勵
因勢利導地讓兒童進行這一創造,要引導他們仔細地觀察事物的特徵,啟發和保護兒童的想像力。畫畫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某種階段,對於開發兒童的智力很有益處,不要以為兒童長大後不見得就能成為畫家,小時候畫畫便是多此一舉。
當兒童畫畫的時候,他的大腦和手無疑都受到了鍛煉,繪畫對他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及閱讀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許多學校的老師都反映,愛繪畫的學生,一般都思想活躍、思路開闊,邏輯性強,他們不光畫畫好,其他功課也好,尤其語文表達能力比其他學生好。
同時,通過繪畫學習與創作的艱苦過程,鍛煉了兒童的意志,增強了兒童克服困難的毅力。
2、年齡階段
當兒童由幼年時期進入少年時期,有的兒童不再畫畫,而有的兒童不再滿足於幼年期的創造,把目光轉向了高一層的技法學習,這樣的兒童成年後有可能成為畫家,我們不能耽誤了人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傾向,給他們以正確的指導,使之成材。
通過兒童的繪畫創作活動,能夠發展兒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兒童對美的創造,不要小看了兒童畫。
網路兒童畫
② 砂紙畫教學設計教案_小學語文吧,大家幫忙吧。
初步嘗試
1、課外小組內進行少數人的興趣性的學習,2、如何才能用油畫棒專在砂紙上畫出能吸引人屬的畫面:1、題材新穎;2、構圖飽滿;3、設色大膽,3、進行了不4、斷的嘗試,5、最終便達到了我們所希6、望的結果。
7、走進課堂
將課本上適合的內容表現在砂紙上,就這樣砂紙畫在課堂上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歡。
發展探究。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有趣的題目,如《金色的童年》、《五彩的煙花》、《我的朋友》等,為他們的創作打開了無限的空間。
材料、方法的拓展。
在已有經驗有的基礎上,利用水粉顏料、紙、石子、干樹葉、蝸牛殼、干樹枝等材料進行繪制。
我校的美術老師將部分砂畫作品送出參賽,尤其在全國少兒美術畫展中獲一、二、三等獎。同時在教研室及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精選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整理成冊,形成極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它是師生在校學習與實踐的結晶,今後我們將吸取各方的寶貴意見,將砂紙畫在形式與內容上進一步填充,使其更加完善。
③ 如何寫美術教案我的好心情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事物的冷暖色,體驗冷暖色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重點)
2、感知色彩的冷暖,嘗試並喜歡運用冷暖色表達自己的心情。(難點)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班中開展幼兒繪畫色彩日記的活動,幼兒有通過繪畫表達心情的經驗。
物質准備:冷、暖色調人物畫像欣賞畫各一幅;剛煮熟的雞蛋、冰塊一盒,分別放在兩個摸箱里;水粉顏色、水粉筆、水粉紙、砂紙、油畫棒、彩色泥。
【活動過程】
1、玩「勇敢者」的游戲,感受事物的溫度有冷暖。
(1)出示摸箱,激發幼兒做「勇敢者」參加游戲的願望。
(2)以兒歌的形式輪流請幼兒上前摸一摸,並說說摸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
(3)請全體幼兒輪流摸一摸兩樣東西,感受物體的冷暖不同。
2、感受事物的冷暖色彩不同。
(1)感受事物的冷色。
①你剛才摸到冰塊時是什麼感覺?你會想到什麼?還有什麼時候會有這種感覺?
②哪些顏色會讓你有這種冷冷的感覺?為什麼?
③請你從彩色卡紙中挑出這些顏色,貼在白板的雪人標志下。
(2)感受事物的暖色。
①你剛才摸到熱雞蛋時有什麼感覺?你會想到什麼?還有什麼時候會有這種感覺?
②哪些顏色會讓你有這種暖暖的、熱熱的感覺?為什麼?
③請你從彩色卡紙中挑出這些顏色,貼在白板的太陽標志下。
(3)小結冷暖色名稱。
①這些看起來會有暖暖的、熱熱的感覺的顏色就是暖色。
②這些看起來會有冷冷的、涼涼的感覺的顏色就是冷色。
3、欣賞冷、暖色人物畫像。
(1)顏色不但能表達我們的感受,還能表現我們不同的心情,看看畫家是怎麼表現的。
(2)這兩幅畫中的色彩一樣嗎?哪幅是冷色的?哪幅是暖色的?畫中人物的心情一樣嗎?
(3)分別介紹兩幅畫的創作背景,介紹畫家為什麼要使用冷色(暖色)。
4、繪畫心情故事。
(1)你有讓你一看到就感到溫暖的人嗎?你有讓你感到溫暖的事嗎?你有感到不舒服,或者覺得冷冷的事情嗎?
(2)你想把它畫下來,和大家分享嗎?請你也像畫家一樣使用暖暖的顏色或者冷冷的顏色,把你的心情故事畫下來。
(3)介紹三組材料及使用方法。
第一組使用水粉顏色進行創作,第二組使用油畫棒在砂紙上進行創作,第三組使用彩泥進行創作。
(4)幼兒自選材料組進行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5、欣賞我們的色彩故事。
(1)從冷暖色調的故事中各挑選2~3幅,請幼兒進行講述。
看看這幅畫是冷色的還是暖色的?聽聽小畫家的故事吧!
(2)不同色彩代表著不同的心情,老師祝願小朋友們每天都快樂。
【活動反思】
通過參加區美術課題組的學習與研究活動,使我更加關注美術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價值與意義,更加關注幼兒內心活動的狀況及發展。
本學期我班開展了彩色心情和色彩日記的活動,幼兒每天將自己的心情進行記錄,「我今天是紅色心情」、「我今天是綠色好心情」……同時他們也關心小朋友的心情,有時還會相互問一問:「你今天的心情是什麼顏色的?」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有了關注心情的意識,能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並能大膽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達。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我發現幼兒無論是哪種心情故事,繪畫色彩都是鮮艷的、豐富的,不太會用顏色表達不同的心情。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認識感受冷暖色、體會冷暖色與心情關系的機會,讓他們了解並嘗試使用冷暖色表達不同的心情,在豐富的畫面中表達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內心變化。
活動分三個層次來體驗冷暖的不同。首先是摸到的冷與暖,通過摸箱讓幼兒從觸覺上感受到冷暖不同的物體;其次是看到的冷與暖,將冷暖與不同的色彩進行聯想;再次是將冷暖與不同的心情相聯系,通過欣賞不同的名畫、聽畫家的故事,來感受冷暖不同的心情。活動中孩子們通過逐步體驗也講述了屬於自己的心情故事:「我看到媽媽會讓我感到溫暖。」「我看到國旗會讓我感到溫暖。」「我躺在床上抱著小熊看著星星我覺得溫暖。」……一個個溫暖的故事讓我感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溫情,並且運用溫暖的色彩表達了出來。同時,我也感到在孩子們的心裡也有著一些不那麼開心的事情:沒有朋友了,害怕學游泳,做了惡夢……孩子們也表達著令他們不快樂的情緒。而幫助他們學會表達,從而舒緩不快樂的心情,也是此次活動的目的之一。通過活動,孩子們進一步提高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技能,學會了多種表達情感的方法。
④ 求高中美術《篆刻的陰文與陽文》教案或教學設計
綜合課篆刻教案
教學方法: 講解、欣賞和學生刻印練習相結合。
一、 篆刻教案教學目的篆刻教案
1、 通過書法和篆刻教案的鑒賞,激發學生學習書法和篆刻的興趣,了解我國書法、篆刻的起源和類別,使他們受到書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強民族自豪感。
2、 通過篆刻的講解和示範,使學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與步驟。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難點:篆刻時如何把運刀的方向、角度與力度。
2、 重點:篆刻的治印步驟及方法。
三、 教具與學具
1、 教具:各種字體的碑帖及名家書法作品數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紙、硯、墨、印泥、砂紙(粗細兩種)圓鏡、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學生仔細看。
2、 學具:刻刀、毛筆、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紙、小圓鏡、小牙刷、毛刷等。
四、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引導學生認真聽課。
(二) 講授新課
1、 文字的產生和發展。
我國是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殷商時代應用甲骨文開始,距今約三千七百餘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圖畫方式表達,讓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讀出來,並明白它的意思,後來由於實際需要,又產生了音意相兼的形聲字,以及運用了轉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會意的實體字和形聲字,漢字的創造正是沿著這個道路發展下來的:
2、 書法的分類:
綜合歷代各種文字大致分為篆、隸、楷、行、草五大類。
(1) 篆書:
甲骨文-------是殷、周時期的古文,因刻在龜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屬於大篆的體系,也是我國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稱《封秦山碑》字體屬於小篆,相傳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寫,小篆是從大篆省改而來的。
(2) 隸書:
相傳是獄史程邈被囚在監獄里時,把大小篆的筆畫和結體作簡化,便於書寫。這種字體便在公文上使用起來。當時辦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隸」,便把這種字體稱為「隸書」
(3) 楷書:
楷書真書,楷書,由隸書、隸草演變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 行書:
行書書寫速度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沒有一套規定的寫法,寫得規矩一點而接近楷書的叫「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而接近草書的叫「行草」。
(5) 草書:
章草-------又稱隸草,其字形特點是解散隸體,趨於簡便,但仍存隸書的形勢,字字區別不相連綿; 今草--------相傳是後漢的張芝從章草加以演變而成。特點是體勢連綿,筆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終筆,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筆。
3、 篆刻的用途及分類。刻印章稱為治印,治印多為篆字,故稱為篆刻。篆刻要求書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與巧妙的結合。古代在印面上刻著官階或姓名來佩帶,作為取得對方信任的標志,流傳至今,仍保持了它從屬性的用途,如取款,寫證明必加蓋公、私章等。
印章作為一種輔助藝術運用在繪畫、書法等藝術上,或用來說明主題內容、作者姓名、創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來增加畫面構圖完整,成為世態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書法、繪畫相提並論,稱它們為「金石書畫」。一幅好的國畫作品,要求詩、書、畫、印四絕。
印章從印文製作看,有白文印(即陰文印)和朱文印(陽文印)、肖形印等。(舉例說明)
從字意上來看,有姓名印、別號印、年齡印等。(參照課本或舉例各不同圖說明)
從印章蓋在書畫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為名章(姓名、別號、地名、年齡印均蓋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後面)、閑章(如詩句、成語、吉語、肖形圖案等,均蓋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邊款,陰刻在印章的一邊,好像畫上題詩文款志一樣,可以記錄製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4、 設計印稿
(1) 章法篆刻:設計印稿在篆刻當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設計印稿時首先應從章法上重點考慮,如印文的內容包含幾個字,字與字之間筆畫的多少,疏密關系的對比,根據印面的形狀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排列方法、印文怎麼樣分間都需要精心設計。
在設計當中,既要照顧全局的和諧、平衡、又要考慮局部在分朱布白時字與字之間相互呼應、聯絡的關系,要學會在自然錯落、似不平衡的空間對比當中去尋找空間美感。在篆法上,一印當中所採用的字體必須是同一時期、同一體勢的文字。
(2) 排列方法
a、 字姓,雙字名,印文中不 帶「印」字。假設「何柳伊」排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b、 字姓(復姓)雙名者,假設〈歐陽秋香〉排為右列作「歐陽」,左列作為「秋香」即可。
c、 雙姓,單名者。假設〈司馬光〉排為右列作「司馬」左列作為「光」即可。
d、 單姓、單名,印文中帶「之印」者,假設〈王月之印〉排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e、 有些姓名並不依照一般的規律排列,而採用「四文」式排法為使雙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轉回接以求圓滿。假設(何柳伊印)排為右列作「何、印」左列為「柳、印」。對於初學者平來說,應從規矩入手,支委切莫濫用「迴文」。
三、作業布置
同學們回家構思設計一題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諧處理。
四 課堂小結。布置下節課的用具。
第二課時
一、 組織教學。
二、 復習舊課
① 書法藝術,在字體上可分為幾類?
② 什麼是朱文印,什麼是白文印,篆刻分為幾類?(提問學生,簡略回答所學知識)
三、 講授新課:
篆刻的刻印步驟(分段進行教學,教師示範)
① 寫印稿: 選用毛邊紙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紙,蓋在用砂紙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輪廓,在輪廓內,用小楷筆蘸上濃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寫印稿.根據已設計好的印稿,反復多寫幾次,最後選一張配篆、章法滿意的。
② 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跡干後,再對准所刻的印面將稿紙反復在上面,固定好四邊,把稿紙塗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紙,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後用四層毛邊紙或宣紙蓋於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勻地揉磨,於是墨稿便復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發現個別的筆畫未印清晰,可用墨筆再勾描清晰,便可運刀鍥刻了。
③ 運用刀法:沖刀法——包括橫沖、豎沖、逆沖三種姿式。初學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橫沖刀法,刻豎畫時可將印章轉過來一律橫刻,執刀如執筆,刀桿應向右傾斜,並用無名指抵住印面右側邊線用力,控制沖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運用時,無論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線條,運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內)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鍥刻。在刻弧形的線條時要石隨刀轉,轉石不轉刀,採用「雙刀」刻字,應先刻完筆畫的一邊後,將石章調轉達180度,再鍥刻未完成的另一邊。要求印面的凹處呈倒梯形,這樣處理,蓋印文的線條顯得變化,渾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氣息。
④ 修改:印章刻好後不應急於蓋印,須從整體章法上審查,將小鏡照印面,細察印面效果,可補刀修飾。最後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蓋在白紙上。
(三) 巡迴輔導,課堂總結
及時糾正學生中的不良做法,當場演示,以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發現好的作品及時進行表揚,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的辦法。
四、 教學後記
本課時量安排較緊,第一課時內容較多,但必須講透徹,一定要布置學生課後設計印稿,可用工具書幫學生查找字體,這樣便於第二課時的完成。本課學生積極性很高,最好統一幫學生購買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錢就可購齊,學生也很樂意,效果也比較好,有興趣的學生可鼓勵課後多練習,並適當給予指導。
⑤ 怎麼寫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豐富多彩的賀卡
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設計賀卡,充分想像畫出與眾不同的自己喜歡的畫面。
2、掌握賀卡的製作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現畫面的主次層次。
3、在學會製作不同類型的賀卡的基礎上,讓幼兒創造性的裝飾各種圖案,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活動准備:油畫棒、試塗顏色的砂紙、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紙賀卡、作品展示區 各種賀卡彩筆 各種紙卡
活動流程:
一)欣賞各種賀卡,進行發散思維: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
1、擴散思維:了解賀卡的種類:生日卡、賀年卡、畢業卡、聖誕卡、節日卡……、
問:你在哪裡見過賀卡?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賀卡有什麼用處?讓幼兒知道:賀卡可以傳達友誼,表示相互祝福之情。
2、發散思維:為不同的賀卡分類:(根據材料、形狀、內容、圖案不同進行分類)
3、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了解賀卡的演變:
樹葉賀卡——紙賀卡——電子賀卡(幼兒根據賀卡的不同進行討論,說說自己賀卡的種類。)
二)創新製作賀卡:
1、幼兒觀察砂紙的特點,砂紙和白紙的不同之處。砂紙和白紙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砂紙與白紙的不同之處。
(白紙光滑、塗上顏色鮮艷,砂紙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礫、對油畫棒的著色力較好。)
2、畫畫時用什麼樣的方法塗色呢?師幼共同用手指撫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輕重。(塗底色時用油畫棒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掃過。畫主要景物時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你喜歡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在砂紙上試塗各種顏色,探索發現適合砂紙畫選用的顏色。(白色、粉色、黃色、天蘭色、桃紅色、淺綠色、紫羅蘭等一些色彩艷麗的顏色,還可以讓幼兒試用先塗白色打底,再塗紅色、深藍、綠色等顏色。)
4、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賀卡准備送給誰?(這么美麗的砂紙畫賀卡你想送給誰?)
從畫面的主次層次表現情況、顏色的選擇、內容的表現的情況。問幼兒你在賀卡裡面畫些什麼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想要送給什麼人。
三)郵寄賀卡
利用周末請家長幫忙把自己製作的賀卡郵寄給你最喜歡的人。並把結果反饋給老師。
八、 活動反思
1、活動層層遞進,孩子的感受層層深入。
本次活動由搜集賀卡、欣賞賀卡、設計賀卡等組成一系列的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看看、畫畫、貼貼、寫寫、剪剪這樣由淺入深地進行了探索,他們的感受也應該是層層遞進的。孩子們從最初的搜集到欣賞再到設計和郵寄,是一個極其自然而流暢的過程,每一次活動都是下一次活動的基礎和鋪墊,這與老師的精心預設與隨時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因為老師要根據孩子每次的經驗水平和現實表現進行調解,才會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動中都有所收獲
大班美術教案:紙杯掛表
教學目標:
1、學慣用一次性紙杯製作掛表,培養幼兒剪、塗、固定的動手能力。
2、認識表上數字的意義及認識區分時針和分針。
3、通過用廢舊的一次性紙杯來進行創作變廢為寶,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准備:
廢舊的一次性紙杯數個、剪刀數把、水彩筆數套、繩子數根、膠帶一卷、大掛表一隻、圖釘一盒、卡紙做的分針時針數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大掛表,請幼兒觀察,提問:它的作用是什麼?表上面都有什麼?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表是用來掌握時間的,一天共有24個小時,白天12個小時,晚上12個小時,表上面有1—12的數字,有兩個表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時針跑兩個數字間一個空格是一個小時,分針跑一周是一個小時。今天我們自己做一個掛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紙杯,這是一隻廢舊的紙杯要丟掉的,為了減少對地球的污染,保護我們生活的家園,我們可以將它變廢為寶,你們想想可以做些什麼呢?發揮幼兒的想像進行討論,教師加以引導。現在,我要把紙杯做一隻小掛表來裝飾我們的活動室,你們覺得如何?
2、介紹示範製作過程
(1)用剪刀從杯口向下至杯底隨意剪成數條。 、
(2)把剪好的條條從杯底向外壓成象一盛開的太陽花狀,把條條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花紋進行裝飾。
(3)用膠帶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繩子,用黑水筆在杯底粘繩子的花瓣正下方寫上數字12,其餘1-11的數字如掛表數字一樣填寫一周。
(4)將分針時針用圖釘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針頭用膠泥堵上防止扎傷,就這樣一隻漂亮的紙杯掛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項
(1)使用剪刀時,不要把剪刀頭對准別人或自己,防止扎傷。
(2)把紙杯剪成條條時,盡量剪勻稱,以免影響視觀效果。
(3)在填寫數字12時,先拎起繩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時針分針時注意保護自己,防止扎傷。
4、分發製作材料,請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適時協助個別幼兒,鼓勵幼兒堅持獨立完成作品。
三、結束部分
1、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並評價同伴的作品,最後教師總結評價幼兒作品。
2、教師把幼兒的作品分別掛起來裝飾活動室,給孩子以成功感,鼓勵孩子在家也做一些變廢為寶的作品帶給同伴一起分享。
大班美術教案:會變的嘴巴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講述嘴巴的基礎上用線描的方式畫出嘴巴的基本特徵與不同造型,發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
2、啟發幼兒通過置換、方位轉換等方式在嘴巴原型上進行創造想像,發展想像力、創造力及美術表現力。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與同伴協商、合作的能力。
活動准備:多媒體課件(不同的嘴巴照片、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8張白紙、16隻勾線筆;背景音樂;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張嘴巴。嘴巴有什麼用?(說話、吃東西)
(二)觀察嘴巴。
1、師:嘴巴確實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嘴巴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請你們觀察一下旁邊的小朋友,然後來告訴大家。(幼兒相互觀察後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徵,如2片嘴唇、唇線形狀等。)
指導語:
(1)看看嘴巴有哪幾部分組成?(幼兒回答後請出朋友指給大家看,下同)
(2)上唇線和下唇線的線條一樣嗎?上唇線看起來是什麼線條?下唇線呢?
(3)嘴唇上有什麼線條?是短的線還是長的線?
(4)顯示多媒體,師小結: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條波浪線,中間凹進去形成一個三角。下嘴唇由一條長的弧線組成。嘴巴輕輕地閉合,當中可以再畫一條線將上下兩片嘴唇分開。
2、師:嘴巴可神奇了。我們的心情不一樣,嘴巴的形狀也會不一樣。(播放第一張嘴角向上翹的微笑嘴巴)這是一張怎麼樣的嘴巴?嘴巴里露出了什麼?
3、繼續播放照片,依次有撅起的(生氣)嘴巴、歪嘴巴、吐舌頭的嘴巴、舔舌頭的嘴巴、舌頭歪一邊的嘴巴、掛下來的(哭)嘴巴、成圓形的嘴巴、張開的(哈哈大笑或打哈欠)大嘴巴等,請幼兒一起學一學,然後說一說這是一張怎麼樣的嘴巴?猜猜他在干什麼或心情怎麼樣?個別嘴型是怎麼樣的?
師:原來人的表情不一樣,嘴巴也會有不一樣的造型。
(三)寫生畫嘴巴。
1、師:嘴巴真的很神奇,可以變出不同的造型。我們也來變一變。(幼兒變造型)我覺得你們的嘴巴也很有趣,很想把你們的嘴巴畫下來。教師請出其中一人當嘴巴模特。他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
2、師用線描的方法將它畫下來,邊畫邊講述觀察的方法。
3、師:請你們也來畫一畫小朋友的嘴巴,好嗎?前後2人成為一組,一人當嘴巴模特,一人當小畫家,畫下模特的嘴巴,好嗎?(請模特到前面來擺好嘴巴造型,堅持住。)
4、幼兒分工作畫。(背景音樂起)
5、作品展出。師:先謝謝模特。請小畫家將8幅作品貼到黑板上。師選取其中2—3張作品問一下:你畫的是誰的嘴巴?請模特上來對比一下,適當提出不足。
(四)想像畫嘴巴。
1、師拿出其中一張畫:你們覺得它象什麼?可以變成什麼?(幼兒想像講述)然後師將畫翻轉方向想像。
2、師取出不一樣的一幅畫,用同樣方法引導幼兒想像講述可以變什麼。
3、師:這里有幾張大一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們把嘴巴變成了什麼。(欣賞作品,學習不同的畫法)
4、師:接下來我們就將嘴巴變變變,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好嗎?同樣是2個人合作,這回是兩個人一起畫,不過畫之前兩人要想好可以變什麼,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將它畫下來。看看哪一組想法特別奇妙,合作得最好,還要畫得快。
6、幼兒將畫取回想像添畫。(背景音樂起)
7、作品在投影儀上展出。請個別幼兒講述作品內容。
8、總結:這么小的一張嘴巴都可以變成這么多有趣的東西,看來我們的生活中、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細小的事物都可以拿來畫一畫、變一變,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