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復習比高矮的》大班教案
教學內容: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教學目的:
1、使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長短和高矮的含義,體會比較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和高矮。
2、使幼兒經過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大小長短和高矮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准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儀器: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了解幼兒對實際生活中大小.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幼兒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幼師再分別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幼兒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種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大小'長短"、" 高矮"。
(1)提問:圖中畫了些什麼?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讓幼兒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
4、小結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大小.長短、高矮的,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大小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准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六、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獲。
七、作業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② 大班體育活動教案:比高低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比高矮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2、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懂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二。、活動准備: 1.懸掛氣球,同樣大小的紅色、綠色大長方體積木各一塊,兩張小雞和小鴨圖片,一把貼絨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比高矮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2、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懂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二。、活動准備:
1.懸掛氣球,同樣大小的紅色、綠色大長方體積木各一塊,兩張小雞和小鴨圖片,一把貼絨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紅色、綠色的小長方體積木、圓柱體積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個,套管、盤子各一個。(盤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釘)三、活動過程:
1.游戲"誰拍到了氣球"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注意)。
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拍懸掛著的氣球(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教師為什麼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話題)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總結①與同伴比高矮幼兒兩兩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師比),講出誰高、誰矮或兩個人一樣高。自由交換夥伴再比,可多次進行。
教師小結: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②比用具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兩種用具比較高矮:如熱水瓶高,杯子矮;組合櫃高,小椅子矮…….
③比積木教師出示紅色、綠色長方體大積木各一塊,變換擺放方法,讓幼兒觀察比較:兩塊積木平放――一樣高;紅積木豎起來,綠積木平放――紅高綠矮;紅積木平放,綠積木豎起來――紅矮綠高。教師拿掉紅積木,問:綠積木是高還是矮?(幼兒無法比)由此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3、幼兒再次分組自由探索:
③ 新課標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教案
第一單元 《比多少》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書中練習題1-4題。教材分析:學習比多少,教材分三次活動進行。第一次活動是通過比較小兔和磚(一隻小兔對一塊磚,4隻小兔正好對4塊磚,小兔沒有多餘的,磚也沒有剩餘的)引出「同樣多」概念。第二次活動是通過小豬和木頭(把豬和木頭一個一個地對起來,木頭多1根)引出「多」、「少」的概念。第三次活動是通過對教材資源的觀察,提出「還可以比什麼」?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進行比較,可以進行動物之間的比較,也可將桌上的水果與豬和兔進行比較,充分感知「同樣多」、「多」和「少」。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2.探究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經歷觀察、操作、體驗、交流等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的學具盒。教學流程: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同學們,伸出我們的左手,再伸出我們的右手,請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還是右手的手指多?還是一樣多呢?你怎麼知道的呢?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多少。
④ 幼兒園中班科學比一比誰的本領最大
活動准備
1. 教師演示圖片。
(1)小猴。
(2)小猴和長頸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長頸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2. 分組操作材料。
(1)玩具比高矮:各種玩具、記錄表、筆。
(2)最高和最矮:圖片、筆。
(3)高矮排排隊:高矮不同的瓶子。
活動目標
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樂意參與比較高矮的操作並用語言交流表達。
嘗試用目測的方法比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較高矮。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引導語:聽說今天森林裡在舉行比較高矮大賽,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二、問題引導,學習方法。
1. 問題1:小猴子說自己最高?對嗎?為什麼?
小結:小猴子這樣說是不對的,因為高矮是要通過比較才知道的。
2. 問題2: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小結:比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則得出來的結果就不準確了。
3. 問題3:小猴子到底是高?還是矮?為什麼?
小結:和不同的對象比高矮,得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因為高矮是相對的。
三、操作比較,鞏固認知。
1. 幼兒相互比較高矮。
(1)提出活動要求:三個人一組,兩個背靠背,另一個觀察比較。
(2)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比較結果。
(3)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4)經驗拓展:用身高儀進行測量得出的結果比用眼睛觀察更准確。
2. 幼兒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和要求:每個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張圖,圖上有許多高矮不一樣的積木,請小朋友給最高的積木塗上綠色,給最矮的積木塗上紅色。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談話小結。
小朋友們平時區域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繼續比較高矮。我們生活中許多物品也可以比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再去試一試。
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在科學區提供各種比較高矮的材料,引導幼兒繼續操作比較。
生活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比較高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