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語言鑒賞(煉字型)答題模式
導學目標:
1.能識別詩歌鑒賞(煉字型)題型。
2.能記住詩歌鑒賞(煉字型)答題模式。
3.講練結合,會運用詩歌鑒賞(煉字型)答題技巧。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內涵,學習詩歌鑒賞(煉字型)答題模式
教學難點:把握詩歌內涵,(煉字型)答題模式在高考試題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故事《東坡、黃山谷與蘇小妹論詩》:今天的語文課,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相傳,北宋聲譽蜚然的文學家蘇東坡,一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庭堅一起論詩。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後,要大哥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
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後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
黃庭堅認真地思索後,說:「『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
蘇東坡和黃庭堅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托掌稱妙。
這樣一改究竟妙在何處?我們不妨也來玩味一番。
2、學生討論後交流
〔明確〕「輕風」徐來,「細柳」動態不顯,怎能配得上「搖」、「舞」這類較露的動詞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細」相宜,顯得和諧,並且又把風擬人化了,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隱」也欠貼切。試想,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麼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一首詩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輝。
3、簡述:我國古代的文學家十分強調煉字,他們認為煉字與煉意、煉句一樣重要,都是「錘煉文章」的重要環節,是使文章具有精煉美的主要途徑之一。
4.整體感知何謂煉字。
紅杏枝頭春意鬧。——《玉樓春》 動詞
(一個「鬧」字詩中意境全出,以動寫靜,讓人感受到園中的欣欣向榮之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疊詞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秋夜》 形容詞
前樹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早梅》 數詞
(這是一首閨怨詩,一個「涼」字是全詩的詩眼,以觸覺狀態寫視覺形象,從窗外梧桐樹縫篩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駁駁地鋪滿了冰冷、空寂的床席,營造了一個孤寂落寞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幽居的憂愁怨嗟。
(1)上述詩句中哪些字最有表現力?
(2)煉字的重點通常是放在哪些詞上?
明確: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營造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二、教師引導點撥,學生自主探究
1.「煉字」這類題型常見的提問方式是什麼?
⒈某一聯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賞析。
⒉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⒊這首詩某句中某字可否換成另一字?請簡述理由。
⒋詩歌的詩眼是什麼?鑒賞它的妙處。
⒌某個詞語或某個字被認為是全詩的關鍵,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2. 學生自主探究,把握答題要領
例1.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請分析第二句中的「冷」字,用得好在什麼地方?(4分)
答:「冷」,寒冷;寫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露水弄濕了桂花;抒寫了作者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境。
例2 . 過 香 積 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 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譯:1.詩人去訪香積寺,卻不知道它究竟在哪裡。穿行數里後,詩人進入了白雲繚繞的山峰。
2.古樹參天的叢林里,杳無人跡,也沒有可供人行的小路。突然不知從何處飄來一陣鍾聲,在深山裡回響。
3. 泉水在嶙峋的石岩間艱難地穿行,彷彿痛苦地發出幽咽之聲;陽光穿過青翠濃密的松林,似乎變冷了許多。
4. 所謂「空潭曲」,潭曲本是毒龍的住地,現在卻空無所有,那是因為毒龍已被制服。黃昏時分,詩人突然體悟到禪理,所有慾望、邪念頓時消散雲中,心靈也隨之得到了超脫。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生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釋字義、描景象)
「咽」、「冷」兩字運用擬人、通感的修辭手法,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 (點作用)
3.合作交流,歸納答題步驟
通過兩道例題,讓學生嘗試總結 詩歌鑒賞中「煉字」型解題步驟:
步驟一:指出詩眼(詞眼、字眼)或解釋該字的含義。
步驟二: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如果該字涉及到藝術手法的使用,還要結合藝術手法分析。
步驟三:點出該字作用:寫出了景、物什麼特點,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特別提醒: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三、牛刀小試,即堂訓練
1.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
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2.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很准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都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用擬人手法表現它的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四、課堂小結,梳理所學
五、作業布置
1. (2008年全國卷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即事 李彌遜 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4分)
答:「網」就是張網網住。淅淅瀝瀝的小雨好像絲網一樣,想要將即逝的春天網住。這個想像、比喻(擬人)生動、新奇。表明作者對春天的極力挽留。
2.(2009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
月
杜甫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滿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歷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頻頻。
譯:1.運行萬里而來的瞿塘峽的月亮,今春以來已經是第六次出現上弦月了。首聯既交代了時間(六月初旬)和地點(瞿塘峽),又寄寓了萬里漂泊、羈留難歸之感。
2.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灑滿無垠的藍天。「時時」二字既寫出月的殷勤關切,又見出詩人飽經喪亂,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歸。
3. 月光靜靜灑下,涼爽透過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懸掛天空,空自對著我掛滿淚痕的臉,竟無動於衷。
4. 有一隻南飛的烏鵲,在月下盤旋良久,無枝可依,只好落在江邊。此聯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暗喻自己到處漂泊,無處棲身。
⑴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答:⑴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予著兩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抒發了詩人對時局動盪、國事艱難的憂慮以及對家鄉故園親人的思念。作者通過描寫春夜清冷靜謐的月下景色,抒發了自己因國難而顛沛流離、生活動盪不定的凄涼傷感之情。
⑵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①「萬里」一詞,突出空間范圍之廣,表現了廣闊地天地籠罩於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襯了詩人的個體的渺小孤獨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詞,強調時間之長,寫出了南飛的烏鵲在深夜經長時間飛奔後只能落在江邊暫時棲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現了詩人長時間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艱難處境。
「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
全篇無論是寫自然景物還是寫自己的生活與心態,都筆致輕靈素淡,充滿著情趣。節奏也是流暢、歡快的,字里行間,融注著詩人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
3. (2007年全國卷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注]氛垢:塵埃。
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4分)
答:第一步指出字眼:最傳神的分別是「明」和「出」。
第二步描述景象:「明」和「出」充分表現出雨後「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雨水沖洗後的群山,在陽光照耀下「碧峰」秀出。
第三步點出該字作用:河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群山在陽光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