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圖形魔術師公開課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游戲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老師打扮成魔術師的樣子對孩子們說:「我是神奇的魔術師,我能變出很多很多的東西,看我變變變」。(邊說邊轉一圈,從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問:
(1)我變出了什麼?
(2)三角形有幾條邊?(伸出手點數)
(3)你見過什麼東西是三角形形狀的?
2、用同樣方法,從左兜里變出正方形,提問相似問題。
3、用同樣方法,從右兜里變出圓形,提問相似問題。
(二)進行游戲:圖形娃娃找家
1、以魔術師的身份變出圖形娃娃,送給孩子們。
師:我的本領可大了,還能把你們變成圖形娃娃,看我變變變(從隱蔽的地方拿齣卡通圖形娃娃掛飾,讓幼兒辨認形狀),你喜歡哪一個,就自取一個掛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麼形狀的娃娃?
2、變出「圖形媽媽」
(1)師:圖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媽媽,你們願意和自己的媽媽一起做游戲嗎?媽媽在哪呢?看我變變變(從屏風後面拉出頭戴三角形頭飾,身上粘有三角形標志的「媽媽」)
圖形媽媽: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媽媽,我的孩子們,你們在哪呢?(三角形寶寶跑到媽媽這,大聲地說:我在這里)
(2)用同樣方法變出「正方形媽媽」,引導幼兒找自己的媽媽。
(3)用同樣方法變出「圓形媽媽」,引導幼兒找自己的媽媽。
3、「圖形媽媽」帶幼兒找自己的家,介紹游戲規則。
「圖形媽媽」:今天咱們一起玩一個「圖形娃娃找家」的游戲,先來看看咱們的家在哪呢?(帶幼兒找和自己形狀相同的標志牌)
介紹規則:孩子們聽音樂跳舞,自己隨意表現,音樂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個寶貝找得又快又准。
4、進行游戲,游戲時可隨意變換標志牌的位置,老師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興趣,隨時結束。
(三)結束:
師:孩子們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真高興,我還能給你們變出一個「小商場」,看我變變變,商場在哪呢?請娃娃們到外面看一看。(帶幼兒到戶外)
「圖形媽媽」:孩子們,媽媽帶你們到商場買東西,你們每人去商場買一件和自己形狀相同的東西帶回家,看哪個寶寶又聰明又能幹。(幼兒自取和自己形狀相同的物品)
『貳』 小班找規律,畫蘋果
這次的數學活動,我原先想得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1、完整的補畫圖形並給它們塗上不同的顏色。
2、大膽的進行自主作業,體驗操作完成的成功喜悅。
於是我根據《幼兒園指導綱要》中科學(數學)的有關要求設計了這次的教學活動:
一、認認圖形。二、補畫圖形。三、分類塗色。
當我走進教室進行實際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這樣的情況:孩子們對於他們熟悉的圓形和三角形能很好的補畫完成,但是對於比較相近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卻容易混淆,有的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人下筆,使得下面的教學活動很難展開。
針對這些現象我覺得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適當的調整:
1、在開展本次活動之前,一定要預先讓幼兒對各個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有很系統的認識,當我拿出一樣事物的時候他們能很明確的區分他們的形狀,這是教學活動之前的幼兒前期知識經驗的准備。
2、在進行第一個環節認認圖形的時候,我覺得可以採取實物的方式。可以利用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事物來激發他們對於圖形的認識。比如: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或者是用橡皮泥捏成的圖形形狀。這樣能更直觀的讓幼兒了解圖形。
3、在補畫圖形的時候可以讓幼兒拿著食物的圖形去補畫。因為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邏輯思維發展不高,直觀形象思維則需要我們老師提供實物幫助幼兒更好的開展活動。對於那些能力特別弱的孩子,老師更應該單獨進行指導,讓他們有信心,不能感覺被忽略。
『叄』 寫一篇幼兒小班找規律,畫補圖形教案
這次的數學活動,我原先想得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1、完整的補畫圖形並給它們塗上不同的顏色。 2、大膽的進行自主作業,體驗操作完成的成功喜悅。 於是我根據《幼兒園指導綱要》中科學(數學)的有關要求設計了這次的教學活動: 一、認認圖形。 二、補畫圖形。 三、分類塗色。 當我走進教室進行實際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這樣的情況:孩子們對於他們熟悉的圓形和三角形能很好的補畫完成,但是對於比較相近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卻容易混淆,有的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人下筆,使得下面的教學活動很難展開。 針對這些現象我覺得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適當的調整: 1、在開展本次活動之前,一定要預先讓幼兒對各個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有很系統的認識,當我拿出一樣事物的時候他們能很明確的區分他們的形狀,這是教學活動之前的幼兒前期知識經驗的准備。 2、在進行第一個環節認認圖形的時候,我覺得可以採取實物的方式。可以利用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事物來激發他們對於圖形的認識。比如: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或者是用橡皮泥捏成的圖形形狀。這樣能更直觀的讓幼兒了解圖形。 3、在補畫圖形的時候可以讓幼兒拿著食物的圖形去補畫。因為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邏輯思維發展不高,直觀形象思維則需要我們老師提供實物幫助幼兒更好的開展活動。對於那些能力特別弱的孩子,老師更應該單獨進行指導,讓他們有信心,不能感覺被忽略。
『肆』 小班蒙氏數學2一維體怎樣出考試卷
三齊兒童網有 http://www.3kid.net/list.aspid=48
蒙氏數學公開課教案推薦收藏
蒙氏數學活動教案
活動名稱:排序
活動目標:
1. 感知長短,並學會從長(短)到短(長)的順序排列。
2. 找相同圖形,並從大(小)到小(大)的順序排列。
3. 培養幼兒專注的觀察力。
4. 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順序)。
活動准備:教具(長棒、數棒、圖形) 操作手冊 作業紙 膠棒 房子圖片
活動過程:
1. 游戲:切西瓜
游戲規則:幼兒拉成圈,在留一位幼兒切西瓜,拉圈餓幼兒邊說兒歌邊走,切西瓜,切完之後,切成兩半,讓幼兒站成兩排,然後問一下切西瓜的幼兒,說一說哪邊的隊排的長,哪邊的隊排的短。反復兩邊。
2. 通過游戲引出長棒:
(1) 集體活動:在5個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教師出示「長棒」散放,請幼兒找出最長的和最短的,教師示範比較,驗證幼兒找的是否正確。
(2) 請幼兒找出最長的長棒,然後在從剩下的長棒中找出最長的,依次類推,由長(短)到短(長)的順序排隊。
(3) 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和長棒相同的數棒,一一對應。
(4) 把長棒拿走留下數棒,讓幼兒數出數棒多少節,並找出相應的數字一一對應。
(5) 鞏固復習感知長短,紙上作業P27---28頁。
3. 熟悉圖形寶寶:
(1)教師出示「圖形寶寶」,請幼兒觀察,這里都有什麼圖形?每位幼兒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圖形,說一說圖形的名稱。
(2)游戲:《比比誰最快》
游戲規則:教師說出圖形寶寶的名字,看看哪位幼兒反應的最快,先拿出相應的圖形。
(3)找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把相同圖形寶寶放在一起,並從大(小)到小(大)的順序排列。看誰最好最快。
4. 親子活動:《小熊的一家》
(1) 由圖形寶寶引出房子:這個房子是誰的家呢?你們知道嗎?(小熊) 小熊一家怎麼沒出來呢?難道它們不在家嗎?噢,原來小熊一家在家穿衣服呢。可是,衣服有大的大,小的小,怎麼穿才合身呢?請幼兒和家長一起來幫幫小熊一家吧。
(2) 教師引導先拿出帽子,讓幼兒找一找最大的帽子,然後把最大的帽子給最大的熊寶寶戴上,小的給小熊寶寶戴上,依次類推幫它們穿好衣服出去玩啊。幼兒和家長一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