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結合。由這一結合而形成的市場經濟體制,一方面它必然體現社會主義的制度特徵,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1、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2、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3、在宏觀調控上,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案擴展閱讀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是改革開放實踐的必然結果,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理論探索的重要成果。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標志,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我們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1979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實踐中摸索,實施的改革方針政策實際上是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理論,盡管這一理論仍然堅持計劃經濟的總框架不變,但是,必須按照尊重和利用價值規律的要求來進行經濟活動已開始成為人們的共識,從而現實經濟活動也逐步納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商品經濟的發展軌道。
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的觀點。
1992年十四大正式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於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㈡ 什麼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指通過市場的供求、價格、競爭等機制對社會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的體制。市場經濟是經濟分工與協作的產物,作為一種經濟活動,是生產社會化與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計劃經濟仍然是國家調節市場和供應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同社會主義基本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體現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是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
它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把資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環節中去,並使企業實行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靈敏的特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案擴展閱讀:
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途徑:
1、加快完善產權制度,實現產權有效激勵
完善產權制度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完善產權制度,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2、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實現價格反應靈活
由市場決定價格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途徑。只有價格信號是真實、客觀、靈敏的,才能充分有效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價格體制改革明顯加快,已有近98%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由市場決定,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建立。
㈢ 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在馬克思主義中,根據斯大林提出的理論,歷史的發展大體上要經過五個歷回史階段,即從奴隸社答會到封建社會,之後到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最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根據毛澤東的說法,在1956年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已經把中國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所以根據這種中國官方的歷史觀,當下的中國並不處於資本主義階段,因為這是前後矛盾的,中國的發展絕非是從社會主義倒退到了資本主義。
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不被國際經濟學界所認可。而是被認為是一種處於漸進轉軌制度下的在一部分領域實行開放競爭和另一部分領域實行壟斷限入的經濟體制。有人認為,傳統的,由馬克思定義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不可能相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過是一個政治口號。
㈣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以法律的手段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
㈤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是什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制度性特徵。
2.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1)經濟活動市場化;(2)企業經營自主化;(3)政府調控間接化;(4)經濟運行法制化。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性特徵: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為基礎;(2)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並存,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3)在宏觀調控上,社會主義國家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更好的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主要包括五個環節:(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的市場體系;(3)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4)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製度;(5)建立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性:
(1)改革前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告訴我們,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不能有效的促進生產力的發展;(2)改革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市場經濟更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3)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事實說明,市場經濟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