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語言教案怎麼寫

語言教案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0-12-18 17:16:36

Ⅰ 中班語言一個人教案如何寫

活動設計:我拿到這個活動時,初步了解了這個活動,感覺哲理性比較強。要讓孩子理解本次活動的寓意的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然而對於孩子們,這些道理光用嘴巴說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想通過故事、談話、游戲、圖片欣賞等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針對我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完整的敘述能力及記憶力的堅持性缺乏等特點,我將本來要學習朗誦詩歌的重點放在了仿編詩歌上,同樣幫助幼兒很好的理解詩歌的內容的同時也能感受和運用詩歌優美的語言。
活動目標:
1.感受團結的力量大,體驗與同伴在一起的快樂,知道小朋友之間要友愛。
2.對於詩歌的理解能力和講述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能大膽、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3.欣賞詩歌,通過各種形式大致理解詩歌的意圖;嘗試用詩歌一樣的語言學習創編。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認識「人」,對於「人」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2.教具准備:關於詩歌的圖片(一棵樹、森林;一隻鳥、許多鳥;一條河、大海;一棵草、許多草);一個人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欣賞:「一」的故事,初步引導幼兒對一有一定的概念。
二.游戲:一個人、許多人,幫助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感知一和許多的不一樣。
三.出示圖片:一個人,談話討論:一個人能做些什麼?為什麼?那許多人有可以干什麼?為什麼?引導幼兒理解一個人的孤單,許多人的快樂。
四.出示圖片,欣賞詩歌並通過談話、討論、看圖講述等讓幼兒初步理解詩歌。
五.學習詩歌句式:一個人,就像……;只有……才會,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
六.拓展經驗:一個人還像什麼?嘗試創編。
一個人就像一支彩筆,只有很多顏色才能畫出美麗的圖畫;一個人就像一滴雨,只有聚在一起才能流成一條小河;一個人就像一片樹葉,只有回到媽媽懷抱才能把樹媽媽打扮漂亮。

Ⅱ 跪求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怎樣寫

活動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的: 1、理解兒歌主要內容。 2、懂得同伴間要互相謙讓、不爭吵、不打鬧。 二、活動准備: 視頻動畫、情景創設(一條河、河面上有一座獨木橋)、(小白羊、小黑羊)頭飾、兒歌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游戲「走獨木橋」進入教室。 1、幼兒走獨木橋入室,提問:獨木橋什麼樣的?剛才走獨木橋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2、幼兒自由發言,師總結並交代兒歌的名稱。 (二)聽錄音,把握兒歌主要內容。 提問: 1、兒歌叫什麼?有誰? 2、發生了什麼事? (三)欣賞動畫,理解兒歌內容。 1、引導幼兒觀看動畫,並提問:兩只羊走到獨木橋中間,小白養和小黑羊說了什麼? 2、兩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讓,後來怎樣啦?為什麼會這樣? 3、你想對兩只羊說些什麼? 4、小結:小白羊和小黑羊沒有互相謙讓結果掉河裡了,平時小朋友要怎樣做到互相謙讓呢?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帶頭飾表演故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了新的輔助教具——課件,課件的聲形並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被激發了,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孩子們願意說、大膽說、連貫說,說出了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內容及角色的對話。活動組織的各個環節較緊湊、動靜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領域、社會領域,幼兒得到綜合性的學習。但是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幼兒語言的連貫性不夠,還需進一步加強。

Ⅲ 幼兒園語言領域詩歌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特別是剛入園不久)對數概念還不清晰,不會運用數數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本班幼兒已初步學會運用重疊法對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聯的兩組數量一樣的物體進行比較,會初步了解一樣多的含義,但對不一樣數量的兩組物體進行重疊比較時,並不能理解數量的多與少,只是隨意地判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重疊對應的比較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積累有關一一對應的感性經驗.
2,學習應用「多些」、「少些」、「一樣多」等詞.
3,提高觀察判斷、對應比較、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學習運用並放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2,難點是能正確判斷並說出兩組物體誰多誰少.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學過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一樣多. 2、材料准備: 紅皮球4個,綠皮球3個;飯碗3個,小勺3把,盆子4個,小弟弟圖像4個,帽子4頂,紅花3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皮球.
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好玩的東西,(出示4個紅皮球)這是什麼?(紅皮球)對,(教師貼好紅皮球,出示綠皮球)這是什麼?(綠皮球)我們把紅皮球和綠皮球來比一比,(教師邊講邊將綠皮球一一對應地貼在紅皮球的下面)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紅皮球多,綠皮球少)小朋友回答得真好,現在老師看哪一個小朋友本領最大,能一個人回答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出示飯碗,小勺和盆子 .
小朋友,這是什麼? (飯碗)老師還帶來了勺子(把3把小勺分別放在3個碗里)小朋友,你們看.碗和勺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
現在老師又帶來了盆子,邊說邊拿出4個盆子,一一墊在飯下面.然後用教棒指著一個上面沒有飯碗和勺子的盆子問:這個盆子上面有飯碗嗎?(沒有)那麼盆子和飯碗哪個多?哪個少?(盆子多,飯碗少)教師依次問幼兒:飯碗,勺子和盆子哪個多?哪個少?
3,教師出示弟弟、帽子、紅花.
小朋友,現在看誰來了?(小弟弟)天氣很冷,老師給小弟弟戴帽子了.邊講邊把帽子一一對應地戴在小弟弟頭上.小朋友,我們來比一比,弟弟和帽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現在我們來給小弟弟戴紅花,邊講邊給3個小弟弟戴紅花.我們來比一比,小弟弟和紅花哪個多?哪個少?(小弟弟多,紅花少).
4,引導幼兒看教材做練習.
(1)用一對一的方法,把小狗和骨頭連起來.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
(2) 熊貓和竹筍,哪個多?哪個少?
5,延伸活動.
玩「找椅子「的游戲.
把小椅子擺成一圈,幼兒站在椅子後面聽教師拍手聲,拍手聲一停,幼兒立即找到椅子坐下來.第一次教師拿走一把椅子,第二次增加兩把椅子,每次游戲結束後提問:什麼多?什麼少?第三次可讓幼兒與椅子一樣多.啟發幼兒說出「一樣多「.

Ⅳ 幼兒園語言一,二的教案怎麼寫

1.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2.學說短句:××不要怕,自己爬起來。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活動難點:
學說短句:××不要怕,自己爬起來
活動准備:
1.與故事內容相符的背景圖
2.圖片:小朋友、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3.照片、視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一張小熊哭的圖片導入活動。
師:這是誰?小熊怎麼了?猜猜它為什麼會哭呢?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分段欣賞故事。
師:那麼小熊為什麼會哭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①故事第一段問:小熊怎麼啦?小熊摔倒了,那該怎麼辦呢?
②故事第二段可愛的小羊出場了問:誰又來了,它是怎麼做的?
③故事第三段小兔出場"蹦蹦跳"問:
(1)誰又來幫助小羊了?
(2)小兔是來幫助小羊的,但是小兔把小羊拉起來了嗎?結果自己還怎麼樣了?
④故事第四段小老鼠出場:小朋友們好!
問:誰來啦?小老鼠來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教師表演"摔倒"環節 (練習說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⑤故事第五段美麗善良的小朋友出場問:小朋友來了,會說些什麼呢?
小結: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寶貝。
2.師生完整講述故事,請個別幼兒分角色表演。
①交代表演名稱。
②要求幼兒一邊看錶演,一邊可以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3.遷移運用:
問:如果你摔倒了,你怎麼辦?看見別人摔倒了,你會對他說什麼?
小結:鼓勵幼兒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三)結束部分
和孩子一起看開學時候哭鬧的照片,再看看現在勇敢的自己走進幼兒園的視頻,師小結。
活動反思:
從教師制定的目標來看,還是比較合理的。既有語言活動的要求,練習短句。同時也滲透了德育教育,對幼兒進行勇敢教育。因此,從活動的選材和制定的目標都是非常適合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的。對重點的把握也是比較准確的,突出了語言活動的語言性。
從整個活動的過程來看,採用了一張小熊哭的圖片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較好的發揮。教師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注重了每個環節之間的銜接比較緊湊,過渡較自然。良好的教學形式使幼兒的參與性較好,師生間的呼應體現較好。運用頭飾進行表演的時候,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活動達到了高潮。活動結束部分的照片和視頻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相連,所以幼兒很容易的懂得了"不能哭""勇敢"的道理。
但作為語言活動,總的說來幼兒學的對話量比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讓更多的幼兒練習講講。此外,從幼兒在活動開始就說出了"自己爬起來",教師沒有給予回應,過渡顯得稍微生硬些。在活動中教師還缺乏一定的隨機應變能力,根據幼兒的能力及時地調控。

Ⅳ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應該怎樣說》

認識「酸」 「甜」》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漢字: 「;甜」 、 「酸」 :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2、通過食物來加深幼兒對酸甜的理解。 活動准備: 課件《認識「酸」 「甜」》, 「甜」 、 「酸」卡片;蘋果、香蕉、桔子卡片

3、蘋果、桔子、香蕉若干 ;

4、歌曲《大耳朵圖圖》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引起幼兒興趣。

1、播放音樂《大耳朵圖圖》,進入教師,師幼律動。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的歌曲是我們的好朋友誰啊?(大耳朵圖圖)那 我們一起來看看圖圖晚上睡覺發生什麼事情吧。

2、幼兒觀看動畫。

二、談話導入甜-酸。

1、誰來講一講動畫里演了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圖圖喜歡吃水果。 )

2、圖圖的夢里出現了哪些水果? (蘋果、香蕉、桔子、山楂)

3、你們吃過這些水果嗎?你能說說它們是什麼味道的嗎? (引導幼兒說出:甜,酸。 )

三、認識漢字:甜、酸 課件,認識酸甜。

1、圖片上是什麼?(蘋果)蘋果是什麼味道的?(甜) (出示甜字)幼兒跟讀。

2、桔子是什麼味道的?(酸) (出示酸字)幼兒跟讀。

3、香蕉又是什麼味道的呢?(甜) (出示甜字)幼兒跟讀。

4、誰喜歡吃山楂呀?山楂是什麼味道的?(酸) (出示酸字)幼兒跟讀。

5、幼兒看圖片一起讀讀上面的字:酸、甜

四、品嘗食物,利用味覺理解酸甜兩子的含義。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我們看看有什 么? (有香蕉、蘋果、桔子、山楂。 )

2、請幼兒品嘗。

3、教師:你想品嘗哪一種水果?你要先告訴我,這種水果的味道, 再嘗一嘗,看看和你說的是不是一樣好嗎?

4、幼兒分別品嘗水果,感知理解酸、甜的含義。

五、生活經驗講述

1、你還吃過什麼水果是甜甜的?

2、你還吃過什麼水果是酸酸的?

3、師:回家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水果的味道吧!

Ⅵ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教案怎麼寫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教案參考。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念兒歌。(重難點)

2.通過學念兒歌,感受下雪後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動物們搬新家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房子,提問:小動物們的房子是怎麼樣的?

(以直截了當的方式進入主題,為下面理解兒歌做鋪墊。)

二、操作教具,理解兒歌內容。

(一)紅房子是小兔的家

教師指點紅房子,請個別幼兒猜猜:紅房子是誰的家?

那我們一起去敲敲門吧!「咚咚咚,有人在家嗎?」「唉!來了」提問:是誰呀?紅房子是誰的家呀?引導幼兒學說短句:紅房子是小兔的家。

(二)綠房子是小鳥的`家

教師指點綠房子,請幼兒猜猜:綠房子是誰的家?

那我們一起去敲敲門吧!「咚咚咚,有人在家嗎?」「唧唧喳喳」提問:是誰呀?引導幼兒學說短句:綠房子是小鳥的家。

(三)黃房子是小貓的家

教師指點黃房子,請個別幼兒敲門:「咚咚咚,有人在家嗎?」「喵喵喵」引導幼兒齊說短句:黃房子是小貓的家。

(四)藍房子是小狗的家

教師指點藍房子,齊做敲門狀。「咚咚咚,有人在家嗎?「汪汪汪」引導幼兒齊說短句:藍房子是小狗的家。

(五)教師小結:紅房子是小兔的家,綠房子是小鳥的家,黃房子是小貓的家,藍房子是小狗的家

(給每位幼兒提供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幼兒都能投入到活動中來。利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學說短句)

(六)操作圖片,引出兒歌後半部分

有一天,天空下起雪來,「下雪了,下雪了,紅房子,綠房子,黃房子,藍房子,一座,一座,全都變成白房子」操作教具,將房子覆蓋上白色的房頂,提問:這些房子都怎麼樣了?(全都變成白房子)

(以小故事形式引出兒歌後半部分,讓幼兒在看看,說說的過程中理解兒歌,感受下雪後的變化。)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一遍。

2.引導幼兒跟著教師完整學念兒歌二、三遍。

3.結合肢體動作邊念兒歌邊表演。

4.分男、女幼兒表演兒歌。

(結合肢體動作邊念兒歌邊表演,增加學習的興趣。)

Ⅶ 小班語言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讓幼兒理解、掌握方位詞,並初步學會正確、靈活運用。
2)、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
3)、採用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共享游戲的快樂。
4)、通過游戲讓幼兒懂得要聽媽媽的話,做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的准備: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環節,初步讓幼兒感受方位詞,並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物質准備:
1)、多媒體電腦課件、錄音機、磁帶(音樂磁帶和錄有教師講話的磁帶)
2)、課前與幼兒一起玩毛絨玩具,並讓幼兒記住它們的名字。
3)、創設游戲的環境:課前將毛絨玩具藏到活動室各角落。
4)、為幼兒提供各種藏身的道具,如:大的紙箱、大的桌布等
活動流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游戲「找朋友」:

閱讀全文

與語言教案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