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美術欣賞教學

美術欣賞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2 06:17:29

Ⅰ 美術欣賞課教學有哪些方法與策略

美術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又有其特定的內含和規律。筆者通過實踐與探索,積累了一些開展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理性認識與實施策略。 一、選好題材和內容是「前提」。 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從而一味地追求「純藝術」,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2、把所要欣賞的內容進行「童化」的加工、處理。3、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是「關鍵」。 在美術欣賞中,教師往往在課始出示範作後,便一講到底,造成教師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場面,欣賞成了「講賞」。而通過教師的講,學生充其量只是對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 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美術欣賞更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為此,可採取的教學策略是: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2、在出示欣賞作品後,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鍾,然後再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印象和直覺(初步的感覺);3、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致地體味;4、必要時,對於欣賞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議,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並為班級交流欣賞成果作準備。這樣的欣賞則更多地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發展。 三、規范教學流程是「保證」。 欣賞要達到教師的理解與學生的體驗相結合;介紹作品的背景與作品內在藝術性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達到通過上述「內外」結合,逐步豐富學生的知能結構,提高對藝術形像的審美感受能力。欣賞教學過程須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規范。為此一般可採取以下策略:1、形成可操作的欣賞程序,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藝術作品,避免欣賞的隨意性。大致的環節為:(1)描述。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分析作品之後,用語言簡單地描述出作品的題材內容、畫種等;(2)分析。對作品的色彩、構圖、造型進行整體的語言表述;(3)解釋。介紹作者,並對作品的意義、所體現的人文價值進行研究;(4)評價。根據以上內容的學習與探索,對作品進行局部和整體的評價。在這個操作流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作品講授必要的美術術語,以幫助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如欣賞色彩時滲透「色調」的概念,在欣賞構圖時,講解一下「構義」的含義。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術語後,既能深入地賞析,又能自如地表達欣賞的感受。同時還要注意扣准學生的心態,激勵學生反觀「自我」來欣賞。如教學時,教師可設計:你喜不喜歡這幅畫?這幅畫要是由你來畫你會怎麼處理?你猜猜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畫?從而深化學生欣賞的感受;另外還要注意,要為學生創設想像的空間和自由交流與表述的環境,促使學生在欣賞中作出創造性的「理解」與「評價」,從而在規范的欣賞過程中提升欣賞的層面。 四、欣賞與動手相結合是「外力」。 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學生如果有了工藝、繪畫的實踐,就能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欣賞教學要善於藉助學生繪畫與工藝等美術實踐的「外力」。一般可採取以下策略:1、在欣賞時安排操作活動。如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不妨讓學生照著作品的風格、形象臨摹一下,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我在「民間竹編工藝」欣賞這一課中,首先展示許多本地的和嵊州的竹編工藝品,在學生被工藝品所吸引時,緊接著播放介紹竹編工藝的錄像,講解竹編的製作過程。此時的學生,面對教師給他們准備好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動手編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小玩藝兒」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看那學生的喜歡勁兒,彷彿是什麼偉大的創造。這時我就及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與圖片上的作品和欣賞的實物進行比較,然後作出評價。學生在動手中興趣盎然地欣賞了竹編工藝。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入欣賞。(1)課始導入欣賞:在工藝、繪畫課的開始部分安 排一些與本課有關的欣賞內容。如上《剪紙》一課時,在導入階段讓學生欣賞一下剪紙———「窗花」;(2)在實踐中穿插欣賞,在指導學生練習時穿插欣賞,提供練習的範例,以欣賞幫助練習,以練習促進欣賞;(3)在結束時加入欣賞。在練習結束時加入欣賞,通過比較與實踐體會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作品的優缺點,還給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明示發展的方向,誘發學生探求美的興趣與願望。

Ⅱ 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教學需注意哪幾個層次

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教學需注意哪幾個層次?

答:(1)描述階段。對作品的第一形專象是單純的視覺快樂,具有鮮屬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備工作,注意聯系幼兒的生活經驗,針對作品,教師要注意恰當描述,對主題,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較為詳盡的描述,讓幼兒充分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
(2)形式分析階段。引導幼兒分析視覺對象之間的關系。如造型,色彩,構圖等形式語言,以及對稱,均衡,節奏,韻律,變化,統一等構成原理的運用。
(3)引導幼兒探討一件美術作所蘊涵的內在意義,幫助幼兒把握具象的藝術形式再現的東西,或抽象藝術形式所表達的情感,情調,意義或意味。
(4)評價階段。評價美術作品不是重點,引導幼兒能夠對優秀的美術作品說出自己的喜歡之處,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進行自己的創作。

Ⅲ 如何採用參觀法進行美術欣賞教學

如何採用參觀法進行美術欣賞教學

連雲港市厲庄高級中學

由於美術學科的主要教學特點是形象性、直觀性,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除了採取講授法、討論法等方法之外,還經常採用參觀法。尤其是隨著當代展覽業的逐漸繁榮,美術課在現場上課的機會逐年在增加,這就必然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如何在現場教學中實施參觀法?以下的思路也許會為美術教師帶了一些啟發,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參觀法的概念、特點以及要求

參觀法廣義的界定是為了進一步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在感性上有所認識,組織學生到大自然或社會特定的場所、觀察,接觸客觀事物或現象,獲得新知識、鞏固驗證已學知識。從美術學科教學的角度看參觀法也是現場欣賞法,就是結合美術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家作坊等地參觀,在此過程中,「觀察比較」、「接觸認識」是參觀法教學的關鍵。學生會在現場近距離地接觸、感受、客觀物象,激活間接知識和信息,用感受和體驗再將知識「盤活」,從而加深印象,鞏固驗證所學知識。

參觀法最大的優勢:1、資源鮮活、生動,引發出學生極大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學習積極性高漲。2、教學空間被拓展,使教學同社會生活緊密相聯,突出了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參與性與研究性,在欣賞中找到了學習的方法,感受了學習、研究的樂趣。但相應地也存在著制約性,如:組織學生參觀的時間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制約;參觀場地空間大小與參觀人數之間的制約;學校與參觀地之間距離的制約。

因此,實施參觀欣賞法之前應做到以下幾點:1、准備活動。准備活動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上課教師的准備,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的情況做好現場欣賞的計劃。自己提前到參觀現場了解情況,將現場欣賞的重點、難點以及與教科書有關的內容做好記錄,同時還要了解場館參觀的要求、注意事項。二是教師要使學生明確現場欣賞的目的、意義、重難點和學習關鍵以及與教學相關內容,避免參觀活動的盲目性。三是爭取學校方面對該項活動給予相應的支持。2、教學實施。在參觀中,應採取有效方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現場欣賞活動,依據個人的學習情況、結合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有的放矢地的收集資料,使現場欣賞活動真正得到實效。3、觀後小結。指導學生結合教學任務和個人所看、所觸、所感、所思整理有關材料,談感受或撰寫報告,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在實施參觀法的過程中融入課程理念

參觀後,教師要引導學生組成同伴互助式的研究性小組,將現場欣賞,收集的資料,歸納整理成收獲提綱和有質疑提綱,與同學、老師交流,逐步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將理性認識在師生間探究,進一步驗證已學過的知識。這樣做的意義在於:將發現、探究問題的研究性學習貫穿在現場參觀和體驗中,從而改變了學生單純依賴於接受式的學習方法而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現狀,學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研究專題;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當然,在現場欣賞法實施中能否引發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也與學生的情況有關,一般來說比較適宜在高中、初中階段進行,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進行與其知識相適應的現場欣賞性學習活動。景色秀麗洋溢著生命活力的大自然、豐富而現實的社會生活、布滿歷史與文明脈絡的博物館以及五彩繽紛寫滿個性和浪漫的美術館,不僅是學生喜歡的去處,而且是學生永遠嚮往的地方。正如盧梭指出的那樣:「要做各種各樣的研究,就應當實地去觀察而不應當僅僅是念書本。」(盧梭:《愛彌兒》)

美術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因素,直接制約和影響著現場欣賞法(參觀法)的正常實施和取得的成效。比如大連第十五中學,他們在組織學生進行影視欣賞教學之前,授課教師先去觀看片子,了解影片故事內容,查閱片子源頭。如根據王安憶的小說拍攝的影片《長恨歌》,教師先找來小說閱讀,向學生簡介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和其主人翁身份,並布置觀賞任務,使學生帶著目的和興趣走進影院,進而改變了學生以前把看電影、電視作為單純的娛樂活動的做法,讓現場欣賞、現場體驗,提高鑒賞能力實實在在地走進每一位學生的生活。

三、課例

[課例1]欣賞《長恨歌》

--在欣賞影視作品之前的准備

關於電影《長恨歌》

(一)原著:《長恨歌》,當代中國著名作家王安憶的長篇代表作。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首次出版以來,前後共增印22次,總銷量達五十萬冊以上……並有中文繁體和英文、法文版行銷港台澳、東南亞及全世界……《長恨歌》,以浮雕與工筆交錯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一個「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暫而虛幻的浮華之後,是無盡的失落、劫難和追悔……

《長恨歌》是一出精緻的、破碎的上海舊夢……

「王安憶的《長恨歌》描寫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將這座城市寫成一個在歷史研究或個人經驗上很難感受的一種視野。這樣的大手筆,在目前的小說界來說,仍是非常罕見的。它可說是一部史詩。」(李歐梵教授語)

(二)故事: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有著精緻的家常美。她既有為人處世的世故,也有愛恨交織的情意。1946年,17歲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從此開始了命運多舛的一生。她先是做了某大員的「金絲雀」,上海解放前夕大員遇難,王琦瑤又成了普通的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復雜關系,想來都是命里註定。80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與女兒的男同學發生畸形戀,最終被失手殺死,命喪黃泉。

一個女人40年的情與愛,被一支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跌宕起伏。

(三)主演王綺瑤,《長恨歌》中絕對的主角,是個「只要做女人,其他什麼也不做」的女人。要把這樣的人物塑造在銀幕上,沒有點真金白銀的工夫,是不行的。

(四)導演:關錦鵬,一個在華語電影圈裡響當當的名字!

(五)出品:《長恨歌》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及香港成龍英皇影業公司聯合出品。

(六)日程:一部電影的製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製作日程表(略)

講授:

「無論是講述橫越百年的歷史,還是講述瞬間的情感,在電影中所給編導者們的就只有'90分鍾'而已,而且在這'90分鍾'里要把整個的故事情節講述的清楚完整、合情合理。因此,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每一個場景都是被精心安排設計過的,每一件道具都是有意義的,我們需要去琢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仔細地聽每一句話,看每一件東西,對看到的、聽到的要仔細想想,這樣才能真正地品味出電影的味道來,如果看完電影只是知道了電影的情節,那影片就是白看了,就是在浪費時間。而我們還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先不要去懷疑導演,先去努力地理解影片,而不是讓影片按照我們固有的邏輯去發展,然後去評判。」

電影藝術可以從不同的層次與角度去欣賞,故事情節只是作為形式的方面。現在的很多電影已經在慢慢脫離這種形式,從而使得電影變得跳躍,有人將其稱為故事情節鬆散不連貫,我卻認為作為觀者這一方面可以忽略,我們可以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一部電影--電影畫面的質感、構成感、台詞中的深刻寓意等等。

四、參觀法對教師的要求

參觀法對美術教師的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是:課前教師必須准備大量與美術作品相關的資料,包括人文、歷史、政治、地理、宗教、社會科學等,以備欣賞時使用。欣賞時為了不引起學生的枯燥感和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應選擇最優秀的、最典型的、最具說服力的作品,因為只有這樣的作品才具有典範性和藝術准繩的意義,才能陶治情操,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才能為使他們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品位有修養的人打下基礎。正如19世紀德國著名作家、美學家歌德所提出的那樣:「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養成的。」因此實施欣賞法課前的准備活動關繫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影響他們審美習慣的養成和人文素養的形成。

在此基礎上,還要求教師多閱讀相關書籍和影視作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和機會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館以及藝術家作坊參觀學習豐富自己,同時還應關注各種建築藝術、民間美術,親臨現場、感受歷史,體驗滄桑,增加閱歷,提高修養,更要注重姊妹藝術的滋養和相關學科領域內容的涉獵,逐漸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專業學識,有較強學科教學能力,修養全面.人文涵養較高的美術教師。

Ⅳ 怎樣上好美術欣賞課

只要你用心去學了,沒有什麼難題難得住你的,給點信心自己,加油

Ⅳ 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與功能有哪些

美術欣賞課教學,是美術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有機紹成部分。進行回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主要有以答下三點。

一、通過美術欣賞豐富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二、通過美術欣賞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三、通過美術欣賞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
四、通過美術欣賞激發學生聯想和情感體驗,達到凈化靈魂的目的。

Ⅵ 如何利用美術欣賞教學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是提高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重要內容。學生的美術欣賞從認識事物就開始了,進入學校後,經過不斷的學習,美術欣賞能力逐步提高。許多教師有這樣的體會,欣賞教學難於美術實踐教學,而現代作品欣賞則更難,原因在於現代表現性作品欣賞的著眼點不能直接為日常意識所接受,學生一時無法超出現實經驗和欣賞習慣的局限,因而使教學發生了困難。許多學生有疑問:許多名畫好在哪?這說明隨著學生欣賞水平和知識能力的提高,美術欣賞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把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美術欣賞教學,幫助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下面筆者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教學探索,進行簡要總結。
一、落實新課程理念,著眼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新課程理念要求以人為本,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樣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正是提高學生綜合美術素養的基本途徑。傳統的美術欣賞教學,出於知識能力培養的局限,許多教師往往把意趣橫生的美術欣賞課程上成了美術專業知識教學課。這就忽視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久而久之,美術作品在學生眼裡會變得深不可測,嚴重挫傷了學生上好美術欣賞課的積極性,逐漸對美術課失去興趣,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同時,有的美術欣賞教學過多注重作品內涵的分析,把美術欣賞教學變成了歷史回顧或文學欣賞,這種方法淡化了對美術作品本身的感情與認識、感受與理解,偏離了使學生從美術作品中發現美、鑒賞美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不利於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地位,實施美育,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美術欣賞課是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系列亟待改善的問題,如教師調節課堂教學氣氛,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性化教育,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知識教育與學生能力的矛盾等等,如何認識美育的功能,確立科學的美育價值觀,實現美育價值已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有識之士所重視,關於美育價值的探討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是一種修養人生、提高人生質量、深含文化底蘊的教育。美育不僅與智育、德育、體育相輔而行,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規律,在整個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美育,包括藝術教育,不但是人格修養的入門途徑,而且也是使它達到成熟的、高級的境界的必由之路。因此,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體悟美術作品內在的精神含義,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但這個任務並不是通過欣賞一定數量的美術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的。因此,在欣賞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講解作品,讓學生理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來參與欣賞,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三、豐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1.在新課程改革轟轟烈烈推行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並廣泛使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如能在其中恰當地採用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能取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直觀教學雖然是傳統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它的演示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符合學生認識與思維發展的特點,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往往能獲得較好的實際效果,達到事半功倍。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直觀教學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師如能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選擇和運用直觀教學的手段,就能有效地利用直觀教學的方法合理地指導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掌握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教學的質量。因此,直觀教學仍然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盡量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濃厚的美術欣賞興趣。教師可以自己製作相關的美術作品,在課堂上讓學生去運用多種感官親身體會,這不但更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會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能夠更好地在教學活動中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2.提高和拓展美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世界觀,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前,沒有接受過美術的正規學習,隨著年齡的增加,理解能力也隨之增加,如果缺乏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學生在作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就不知道怎麼解決,因此,理論知識的掌握也是必要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就是關鍵問題所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創作,寫生性質的素描就是很好的教學模式,在寫生過程中發現學生心態,講述一些理論知識,掌握繪畫技能。通過寫生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互相評價作品,加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認識。現行的美術教材有一些選學單元,這使我們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可以適當地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體驗活動。當然,不應忽視我們的教學初衷,美術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為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創造力及想像力的培養,不把繪畫水平作為唯一衡量學生的標准。另外,應適時地安排學生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實踐,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感知能力、鑒別能力、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達到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目標。

Ⅶ 如何開展美術欣賞課教學

美術欣賞教學是初中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培養理解能力和審美力,有助開拓學生的創造想像力,所以上好美術欣賞課是初中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而作為其主要課業的欣賞教學,由於傳統授課形式和教學方法的束縛及教學條件的制約,目前多數學校遠未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一般說來,常見的美術欣賞教學有以下四種類型。
1、解說型-----教師對美術傷口或是對美術欣賞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講解、說明。
2、問答型-----教師就作品或欣賞知識、原理提問,學生回答。
3、討論型------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教師作為援助者。
4、自由型------學生在學校內外自發地、自由地欣賞美術作品。
解說型的美術欣賞教學的類型最常見。象上面所講的那樣,一味由教師講解,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容易陷入知識灌輸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賞話題方面下功夫,對作品作出好的選擇,並具有高超的解說技巧,那麼,這可以克服上述缺點。
問答型和討論型的方法有相互關聯之處,但相比之下,討論型的欣賞教學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賞方法的優點在於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喜歡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來欣賞。這種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學生掌握了欣賞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學生由於缺乏引導,欣賞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我們應根據不同的課業欣賞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了搞好欣賞課教學,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結合學生特點,調整教學內容。
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藝術珍品。在中學有限的課時內無法使學生全面了解這些作品,只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作品進行篩選,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流派的美術作品,尤其是現代派作品在我國迅速傳播,改變了多年來寫實作品占統治地位的局面。對現代派作品如何認識、如何欣賞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當代中學生思維敏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對新事物有探索精神。為此,我在教學中加大了現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課時數,並進行對比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自主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的創造潛能。為此,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多用討論式和問答式。由於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很高。例如,在立體派美術作品的欣賞課教學中,我把兩課時集中為一次上。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搜集有關資料,包括畢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紹,畢加索及立體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備,包括畢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動幻燈機及立體派作品幻燈片等。上課時,把准備好的作品及學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掛出來,並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立體派美術作品有什麼特徵?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雖然這種討論非常不成熟,但是卻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大門。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適機進行小結:①立體派產生和主要活動的時間:1906年??1920年;②立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畢加索;③產生地點:法國;④表現形式和產生的思想來源:把物像分解成幾何形體切面再互相重疊。它的產生和後期印象派塞尚熱衷於表現客觀對象的體面結構的創作思想密切相關。
教師重點介紹立體派的代表人物畢加索的作品:畢加索依靠主觀想像力和創造力追求客觀對象立體構造所具有的美。《亞威農少女》是立體派的開端,《彈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體畫。《格爾尼卡》創作的歷史背景是:德國侵略者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炸死了許多無辜的居民,畢加索懷著十分憤怒的心情,揉合象徵、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創作了這幅畫。整個畫面動感極強,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劇色彩,強烈地體現了作者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師經過提問、解答,並結合放幻燈片,把立體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進行對比講解,達到了使學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闡述立體派作品的特徵和內涵,能用正確的觀點分析作品的目的。
三、全方位進行藝術欣賞活動,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美術欣賞不應局限於課堂教學,應多層次、全方位地進行。例如,舉辦全校性的美術作品展覽,包括教師作品和學生作品展覽;帶領學生去到校外參觀欣賞本土美術作品等,都有助於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另外,美術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要厚積而薄發,要從文學、詩歌、音樂等方面汲取營養,盡力使自己的講課達到「小說般的情節,相聲般的幽默,詩歌般的激情」,開擴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陶冶學生的情操,不斷提高他們的藝 術素質和審美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沒有評價,也就無法客觀公正地評判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質量是否提高。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理念,提倡不僅要對學生學業結果進行評價,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努力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所以,美術課程評價既要通過學生的作業評價學生的美術學習結果,更需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在評價主體上,不僅要注重師評,更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以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美術教師還是偏重於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這種簡單的給學生美術作業打個分的評價方式,給學生的反饋的信息太少,不利於學生發現問題,因而也不利於他們改進自己的學習。在美術技能課上,這樣的側重似乎還好一些,但在美術欣賞課上,作業的份量少了,甚至沒有了作業,有的教師就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了,甚至完全忽視了對欣賞教學的評價。當前的評價方式很多,有的評價方法並不一定適應平常的學習狀態,也不一定適合所有課型。那究竟該如何去評價一堂美術欣賞課呢?事實是,越簡單的方法往往越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我在給學生上美術欣賞教學中常常採用以下幾種評價方式,它簡單且易操作,現分述如下:
一、觀察記錄:
具體包括課前診斷和教學過程中的觀察記錄。1、課前診斷:美術欣賞課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多,有的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距離很大,所以教師需在上課前對學生掌握學科知識任務所需知識、能力、情感,以及學生課前資料准備情況作出診斷,以便教師調控教學方向和作出相應的知識補充。診斷方式一般是通過談話、提問、復習等形式。2、教學過程中的觀察記錄:教師要對美術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種種表現進行觀察,重點關注學生能否做到認真專注的聽、積極主動地想。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等,以便教師及時准確地判斷了解學生,掌握情況,適時地調節教學方向。觀察評價的結果記錄,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後進行;既可以由教師實施記錄,也可以由指定的學生進行,注意記錄的形式一定要簡單。至於對學生行為觀察評價的反饋的方式,教師要掌握適時靈活的原則,用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適當的口頭表揚就成,如對學生參與意識的適時評價:「老師注意到了,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都很感興趣,討論也非常熱烈,非常投入」。
二、口頭評價:
現代課程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在課堂中師生互動多了,對於美術欣賞活動中學生的參與行為,無論是對教師提問的回答還是發表自己對作品欣賞的不同的意見,教師都要做出及時適當的評價。教師要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看法。俗話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對一件作品會產生各種看法或不同的評價,有些可能超乎教師的想像,但只要他們是真實的感受,教師就要給予尊重與認可。這時教師可以給予一些提示和補充,但絕不可輕易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因為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本來就沒有統一的標准,更何況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閱歷的豐富,他們會慢慢自己懂得作品的真正的內涵的。所以,教師在口頭評價時要注意發揮評價的激勵和改善功能,即通過評價給學生積極暗示,使學生對於自己的美術學習加以調節,獲得更好的狀況。要更多肯定學生好的一面,即便要指出學生的不足,語氣也要委婉些,讓學生樂於接受。如教師這樣的評價:「××同學對於畫面主體觀察得非常仔細,既注意到了人物憂郁的神態表情,又看到了明暗與色調對表現人物的作用……雖然聲音不夠洪亮,但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還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的,值得大家學習。」(肯定點: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又如:「看得出××同學課前作了充分的准備,收集了很多資料,回答得比較全面,如果在語言組織再精煉一點就更好。」(在這兒肯定了學生的課前准備)。教師並沒有輕易打壓或否定學生在語言表達上的不充分和不恰當,而是暫時忽略學生語言表述中的種種不足,著重肯定和贊賞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精神。因為在這里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表達評價意見,相比語言表述的流暢和詞句的准確更為重要和關鍵。
三、作業評價
美術欣賞課的作業,主要包括撰寫小論文和有創意的臨摹或表現。1、撰寫小論文:作為課後評價,撰寫賞析短文(一般在200~300字左右)是為了判斷是否達到欣賞教學目標的一種常見的評定方式,具體做法如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美術作品,對其從審美特徵和文化價值方面寫出書面評述意見,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如對中國古代山水畫某一件作品進行賞析,從其用筆、用墨、構圖、意境、思想性等方面進行簡要描述。2、有創意的臨摹或表現:美術欣賞在一個單元結束時,往往將鑒賞與表現結合,以增進體驗,加深對作品主題和思想的認識,如在欣賞完中國古代人物畫之後,不妨讓學生臨摹其人物中的一個局部,如我在讓學生欣賞完《歷代帝王圖》後,布置作業讓學生臨摹其中的一個人物,體會唐代人物畫在用線、造型方面的特點。再如在欣賞完新印象派畫家修拉、西涅克的點彩畫之後,鼓勵學生也模仿點彩派進行臨摹或創作,通過試驗進一步理解點彩派。
對於學生的作業評價,教師除了要給以適當的量化評價之外,還要有較多的質性評價。短文可以在小組里朗讀,也可以以板報的形式在班級或校園櫥窗內展出。美術作品除可以在校內的櫥窗中公開展覽外,還可以對作品進行評獎。這種選拔本身是一種很好的鼓勵和表揚,其激勵作用不可低估。
四、學生的自評、師評:
《美術課程標准》強調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主要表現為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個自我認識和反省,以便對今後的學習能自覺地作出相應的調整,修正不足。自我評價有利於學生形成一種反省的習慣和能力,學會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形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幫助學生確立自我評價的依據。我一般會在美術學習單元結束後,根據單元總目標,設計一個簡單的「學生自評+師評」的評價標簽,復印裁剪後,分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粘貼於小論文或美術作品的左側,在學生完成單元小論文或「創意的臨摹或表現」作業之後自己測評。

Ⅷ 美術欣賞教學的過程有那些

最好能做課件來上,因為欣賞課中,視覺觀察圖片是最重要的,你所搜集的素材中,很多是書上沒有的.
作為授課人你本人首先要清楚主要內容及教學大綱,這樣可以做到思路清晰,有條有理.
首先羅列此堂課的標題,根據圖片,最好是多張小的圖片將此堂課主要內容稍作分析.
然後分支第一個主要內容,比如:美術的分類.還是通過羅列圖片,通過圖片可以讓學生知道什麼叫"工造"什麼叫"平面"什麼叫"油畫".....,這些內容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人來說如果沒有視覺上的通知,恐怕你說的天花亂墜也無濟於事.通過圖片的剖析再作一個語言上的總結.就可以往第二個分支上走了,最好是能有段承上啟下的語言講第一和二的分支給連接起來,第二分支同上了.最後將課堂的幾點主要內容都分析完畢後再將整堂課的內容都給總結一遍結束就OK了.
當然了,欣賞課重點在於欣賞,尤其是一些流派及畫作內容更包括時代發展中的一些變化.將欣賞課上好,你自己肯定要將所要欣賞的內容給全部弄懂,可以參考教參和發達的網路,為了省事,也為了能讓學生主動學習,第一堂課最好教學生如何去鑒賞一幅作品,這個裡面的學問不小,建議你多看看教參,分析的很透徹,等學生將如何鑒賞畫作弄懂了,接下來的課就好上了.可以讓學生課前准備,很好的跟你互動,甚至會延伸出你自己都沒來得及弄明白的許多知識點.

Ⅸ 怎樣上好小學美術欣賞教學

在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小學美術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特別是美術欣賞教育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環.可小學美術欣賞課往往會由於教師一個人的自唱自彈或者乏味的幻燈片展示,而使學生對藝術作品缺乏真正的了解,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只能浮於表面,其原因在於學生沒有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欣賞活動中來.在美術教學中,提高欣賞教學的地位,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如今美術欣賞課在新教材中所佔的比例明顯比在舊教材中多一些.配套課件中的欣賞部分所展示的作品,數量多,質量好,有很高的代表性.可見欣賞的重要性已經為人們共識.小學階段的美術課程,並不屬於專業訓練,但要求學生具有基本的相關修養.簡而言之,於讀書,開卷有益.與美術,多賞為好.無論是美術欣賞課,還是日常課程中的欣賞環節,都是對課堂美術教育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的.如何在欣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讓學生主動參與,真正達到欣賞教學之目的?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充分認識兒童現有知識,展示種類恰當完整. 在欣賞教學中,總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有的作品非常出色甚至是名家作品,而學生還是會說出自己認為的缺點來.這在有些時候是獨到的,而更多時候很明顯是受學生見聞有限的影響.且,直觀感受與語言表述具有不同等性①.很多時候,受學生表述能力發展的限制,兒童所說出的觀感並不能准確的代表所有的主觀感受.兩個學生同樣評價一幅畫說,「很漂亮」.而實際上他們認為的漂亮也許大相徑庭.只是他們難以將這分別有的洞天表述出來. 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的認識兒童的現有知識和現有技能水平.這並不難,雖然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而大部分學生的大部分知識還是從老師這里得去的,提供足夠寬松的環境與足夠充分的欣賞知識,會很快看到他們獨特的理解.了解他們的表現手段,他們的表現內容,與他們的認識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注意觀察,了解他們能夠知道的,他們願意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理解,他們還理解不了的等等. 從而,指導教師選擇在欣賞課上所展示的作品,展示作品的方式,提問引導的方式等等教學方法的設計能夠,恰當的,完整地體現出學生們的審美趣味,藉以達到發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欣賞興趣的目的. 二、 要貼近學生實際 教案實用好用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發現學生對所欣賞的作品提不起勁看,就是認真的同學,也沒有了欣賞的激情,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大打折扣.另外,學生一直以為,欣賞的作品是大畫家畫的,我們沒有這樣的水平,對范作有距離感. 找到了在欣賞教學中學生的動態、想法,我們就可以對症葯了.如在教學《漫畫欣賞》一課中,本來課本中的范畫就少,學生早就看過幾遍了,沒有新鮮感,更何況,書本中的范畫兒童味不足,時代感也不強,在備課中,教師可以補充一些充滿童趣的,具有強烈時代感的漫畫,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欣賞,使學生感到很有吸引力、新鮮感,學生欣賞的興趣就又提上來了,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興趣有了,還怕學不好嗎? 怎樣才能拉近欣賞作品與學生的距離感呢?在欣賞作品中,可以有意選一些上一屆學生的作品,作為欣賞對象.這樣,學生在欣賞時,就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是上一屆同學作品,只要我們認真學,一定能超過他們.促進學生在欣賞中自信心的形成.如:在三年級《紙版畫欣賞》一課中,特意選了幾張套色紙版畫,給學生欣賞,並且講明這是上一屆同學的作品,起先,在欣賞時,學生們發出了感嘆:比書本上的都好,最後,學生會想:上一屆同學都做得這么好,相信我能做得更好,下課時,再問學生:你們製作的紙版畫能超過他們嗎?學生能毫不猶豫地回答:「能」. 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好欣賞對象可以說是一堂欣賞課成敗的關鍵. 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一堂好的欣賞課有時就像一個優秀的故事,在開頭設下懸念,然後在過程中將問題一一解決.在美術欣賞課中,我們也要通過分析、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來一步步完成對作品的欣賞和認知,最終達到對於美的理解和感知的目的.在「我也是藝術大師」一課中,我特意准備了一幅畢加索的「和平鴿」,不用老師解釋學生都知道這幅畫的名稱,但沒人知道它的來歷,我就提問:為什麼要用白鴿來象徵和平?它出現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它表達了畫家當時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結果大家對此都很感興趣,經過小組討論,大家踴躍發表意見:有的說鴿子的白色代表純潔,象徵和平;有的說畫家一定是個愛好和平的人;有的說此畫出現以前可能剛打完仗(此畫是在二戰結束後產生的).最後由我補充:這是畢加索在50年代為在巴黎召開的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創作版畫,以鴿子為題材,被人們稱為「和平鴿」. 畢加索還是一位雕塑家,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的探索精神,給西方20世紀現代藝術以很大的推動.在整個一堂美術課上,學生發言積極,思維敏捷,而且個個神情專注.由此可見,提問是上好美術欣賞課的一種有益嘗試,能引導學生對問題探個究竟,增強對課程的注意力,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要讓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學習有滋有味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對於美術,尤為重要,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美術教學更順利地完成,提高教學質量.小學生比較單純、真誠,能隨感而發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想像力與創造力特別豐富,對畫畫非常喜歡.這些因素,正是培養學生欣賞興趣的好時機. 用哪些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呢?設問、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錄音等,都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好方法.如:在三年級《紙版畫欣賞》中,首先問:你知道紙版畫有什麼作用?學生會猜出很多孩子氣的答案,這時,教師組織學生欣賞,學生就會很投入,直到找到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為止.這就是設問激起了學生欣賞的慾望.用錄音引人,效果也很不錯.如:第十一冊的《革命歷史畫欣賞》一課中,首先播放開國大典的錄音,後請同學們想像開國大典的盛況,然後出示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比一比,找一找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優點時,感受可就更深了. 由此可見,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但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欣賞內容,採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總之,一堂生動活潑的美術欣賞課,除了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更需要有教學的技巧,有能夠加深學生印象的活動方式.只有讓他們感受到欣賞課的生動、有趣、有意義,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我們的課堂上來,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的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對美的嚮往和渴望.

Ⅹ 如何提高美術欣賞教學的效率

新課程標准指出:「應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長期以來,學校美術的評價只是單純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評價,忽視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呢,本文進行了如下闡述。

一、學生如何在欣賞中與畫面交流

新美術課程標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概念,其目的是強調通過學生親自參與美術活動來體驗和感受活動的價值,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和價值觀念。美術欣賞是一項審美活動,它需要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如觀察、判斷和想像來感悟美術作品,這種活動更需要個人的審美感受和情感的體驗。
情感是審美活動的中心問題,美術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產品為主的,它通常表現藝術家某種思想和觀念,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領域。
學生由於生活閱歷、審美經驗、知識修養的不足,能對美術作品積極主動地欣賞是比較困難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講過:「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激勵人?怎麼喚醒沉睡的人?」我想這句話應該能給我們以啟迪。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需要教師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和激發,其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其一是引發學生的情感。教師可幫助學生分析美術作品的形象、情節,特別是一些引人入勝的細節,如蒙娜麗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再通過生動恰當的語言描述,以此為突破口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其二是適當提出一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想像,但是問題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點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態度來評價學生的回答,這一點很重要。

二、教會學生領悟美術作品的文化情境

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家在創造藝術作品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術作品被創作出來的時候所依託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其特徵。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時,不能單講技法,要把美術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去學習。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需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的歷史故事。例如梵谷的《播種者》就有必要介紹有關梵谷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畫面的意思,欣賞蘇聯雅布隆斯卡婭的《糧食》時,學生就應該知道當時蘇聯經過戰後洗禮,人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風貌。
我們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多少名家作品也是如此,生活中美術現象也隨處可見。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還可以把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活動相結合,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情境。

三、學生欣賞能力的提高要多方面著手

每一個同學的審美都是有差別的,任何一件優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欣賞,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正是美術欣賞的魅力所在。美術欣賞教學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能搞教師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應該有差異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學生的各種見解和感想。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看法、觀點持有正確的態度,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起學生更大的興趣,才能引發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美術欣賞教學應該看重其學習的過程,不要過於追求結果,也很少有統一性,告訴學生這些,有利於他們進行積極思維,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鍛煉獨創思維的能力,增強美術欣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緊緊圍繞素質教育的核心,以新課程標准為開展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針,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重點逐漸從傳統的以傳授美術技能技巧為主的單一模式轉到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開放型的、以美術文化滲透為主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軌道上來,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畢加索感嘆道:「我花費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教師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採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去誘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為了造就有充分藝術創造力的畫家,更為了培養一代充滿創造力的現代人才,我們應高度尊重、保護、鼓勵學生的自由活動和想像空間,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從而使學生發揮特長,表現個性,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美術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有自己的活動,學生的個性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學生在上美術欣賞課時都有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的過程,最初是從他們個人的角度開始的,他們覺得畫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畫得不「像」的作品卻被老師當成世界名畫加以介紹。正是這些反差,他們漸漸會發現藝術品並不是以畫得像不像做唯一標准。有了這些思考以後,學生才會關心藝術到底是什麼,教師不要從理論上空洞地介紹藝術,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體驗生活,讓每個學生發揮出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學校美術教育,是在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學校教育體系中通過美術活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科,其目的不是培養專業美術家,而是通過美術教育讓學生掌握美術方面的知識,去培養學生的種種美術方面的能力和品質。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引導下,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初中美術欣賞主要通過欣賞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術史論和多少美術技法理論,其根本目的是學會用一種美好的心態面對社會、面對未來。教育的任務不僅是用知識來充實學生的頭腦,而且要發展他們的智力和才能,教學應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助於人的高尚品德的形成。新的教育理念的育人觀念需要我們進一步更新教學評價觀,從而更好地加強教學的實效性和促進教育功能延伸的職能性,以物之美,開啟心靈之美。我們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思路,把自己培養成既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能懂得鑒賞美和創造美的高素質的美術教師。同時,在教學中也要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為已任,使學生的美育能更深入的滲透到學習中。

閱讀全文

與美術欣賞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