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教案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設計教案,共3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 們那裡 下 載
課題
1觀潮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並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准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反思
一、板書課題: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出示自學提示:(2分鍾)
1、自由讀課文,讀准、讀通課文,畫出有生字的詞語並讀一讀。
2、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這篇文章就是按照什麼的時間順序寫的?
四、學生自主學習(12分鍾)
五、檢查自學情況:(18分鍾)
1、比讀課文
2、檢查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1)我會讀。
2)哪個字的讀音你要提醒同學?
3)哪個詞的意思你不理解?
4)哪個詞你想提醒同學注意寫?
3、用上課文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話。
六、作業
1、學生書寫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搜集課本以外有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備課人:李茂香
1觀潮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反思
一、板書課題
二、出示教學目標:
1.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2.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3、學習文章,體會錢塘江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部分課文。
三、出示自學提示:(2分鍾)
自由讀課文,思考:
1、潮來前、潮來時、潮水過後江面的景象分別是什麼樣的?找到相關句子讀一讀,從中你又體會出什麼?
2、為什麼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都被稱為天下奇觀?
四、自主學習(15分鍾)
五、檢測學習情況:(12分鍾)
六、再讀課文,加深理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作業:
1、完成練習冊
2、完成同步練習
八、板書設計:觀潮
(錢塘江大潮)
雄偉壯觀
天下奇觀潮來時如臨其境
有聲有色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備課人:李茂香
課題
2雅魯藏布大峽谷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本課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邊讀邊想像課文描繪的美麗景象,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准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時)
教學反思
一、板書課題: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出示自學提示:(2分鍾)
1、自由讀課文,讀准、讀通課文,畫出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並用你喜歡的方法理解詞語。
2、為什麼說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作者用什麼方法來說明的?
3、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哪些景觀使你感到特別神奇?為什麼?
4、課文中一連幾處用了「從……到……」的句式,讀了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麼?
四、學生自主學習(12分鍾)
五、反饋,檢查自學情況:(18分鍾)
1、比讀課文
2、檢查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1)生匯報在自學中讀懂的詞語意思。
2)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六、拓展
學習了課文之後,相信大家對雅魯藏布大峽谷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假設你是一個導游,請你寫一段導游詞,向遊客們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吧!
七、作業
1、寫本課生字、詞。
2、完成本課同步練習。
⑵ 觀潮課文的資料
問題 關於《觀潮》課文的資料
主回答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錢塘江 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稱富春江,流經杭州始稱錢塘江。
錢塘潮 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國際地理學界將錢塘江與南美亞馬遜河、南亞恆河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
錢塘江發生這樣壯觀的潮湧,與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於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變成陡立的水牆,形成初起的潮峰。
每年秋分後的一段時間,地球離太陽最近,所受引力特別大,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的潮頭最大,以千古絕稱的「海寧潮」聞名天下,海寧縣鹽官鎮東南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
⑶ 觀潮的課文原文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
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3)觀潮課文教案擴展閱讀: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講人們站在高高的海塘大堤上,望著腳下看不見首尾的寬闊平靜的錢塘江。觀察點先由高處向下看,再由近而遠地觀察。
因為在雨後的秋陽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遠處的景物是隱隱約約可見,而近處的景物在眼前是那樣高大屹立。這里作者告訴我們在觀潮時要按照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近而遠的順序觀察。
課文里作者連用幾個比喻句,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氣勢,那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其形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
其聲同山崩地裂,震耳欲聾。體現了錢塘江大潮的「奇」,讀後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被這壯觀的景象所震撼。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寫浪潮越來越近時的景象。
分號以前寫浪潮的樣子,分號以後寫浪潮的聲音,充分表現出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使人讀後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為這壯觀的景象所震驚。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近」,寫潮頭氣勢之大;「如同天崩地裂」,寫潮頭聲勢之大。這句話有聲有色地描繪了大潮的聲勢和氣勢。
⑷ 課文《觀潮》主要內容是什麼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課文先寫了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人們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寫潮來時那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後寫潮過後餘波奔涌。文章語言優美,詞彙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這篇文章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 潮頭過後的景象。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課文先寫了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人們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寫潮來時那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後寫潮過後餘波奔涌。
(4)觀潮課文教案擴展閱讀:
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這段僅一句話,就突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段(第2自然段)描寫大潮到來之前的景象。
這一段先講觀潮的時間——農歷八月十八,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再寫潮來之前江面「平靜」。接著寫「越往東越寬」簡略介紹江口的地形,最後用「人山人海」說出觀潮的人多。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描寫大潮到來時的壯觀景象,是課文的內容的重點。
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我們面前展現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情景。
第四段(最後一個自然段)描寫潮頭過後的景象。
第一句寫潮頭過後的餘波,通過對餘波的描述可以想像到潮頭到來時的氣勢之大。第二句寫過了好久,江面才恢復了平靜,說明餘波持續時間之長。第三句寫江水上漲,有兩丈來高,這是從水量之大寫江潮的壯觀。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觀潮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要注意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對錢塘江潮水的漲落規律、習性特別是潮水的危險性要有充分的認識。錢江潮水並非只在農歷八月十八有,而是一年四季天天都有,要注意媒體發布的錢塘江潮汛信息。
二是觀潮與活動要選擇安全區域和地段,注意警示標志,服從管理人員的管理。要注意沿江堤壩上的警示標志,並嚴格遵守。要服從管理人員的管理指揮,按照劃定的區域停車、觀潮。不要越過防護欄到河灘、丁字壩等上面去遊玩、納涼,更不要在江中游泳、洗澡。
三是掌握自救的方法。在面臨危險的情況下,不要驚惶失措,要迅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帶撤退,並立即向周邊的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呼救。
撤離時,不要為了搶救財物而失去寶貴的自救時機。在萬一落水或被潮水擊打的情況下,要盡量抓住身邊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捲走。周邊人員在看到有人落水的緊急情況下,要迅速採取救援措施並立即撥打110報警。
⑸ 觀潮課文的主要內容
《觀潮》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專後的景象。
通過「我屬」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課文先寫了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人們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寫潮來時那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後寫潮過後餘波奔涌。
(5)觀潮課文教案擴展閱讀
課文內容選自趙宗成、朱明元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語文四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資料袋
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和當地的特殊地形有關。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闊內窄,呈喇叭形,東面的灣口寬達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寧市鹽官鎮附近,卻只有三公里。
漲潮時,海潮從灣口湧入,向西奔涌而來,受兩旁漸狹江岸的約束,水面越來越窄,涌潮後推前阻,越來越高,形成了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
⑹ 觀潮課文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版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權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
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
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
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
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
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
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