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寫這個論文幼兒歌唱教學活動教學策略的方法研究
幼兒園韻律活動組織與實施的基本策略根據本學期教研和調研計劃,本學期開學伊始,我們就對我區八所音樂課題研訓基地園和部分其它類型幼兒園進行了音樂專題集體調研,共看音樂活動八十四節。在調研和與教師現場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老師們在組織實施音樂活動中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惑。根據我區本年度音樂教育研究專題《幼兒園韻律活動研究》,結合調研中的實際問題。接下來,由我就《幼兒園韻律活動組織與實施的基本策略》的角度從基本概念、教育教學要點、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議這四方面談談我個人在學習和研究中的一些認識和看法。一、基本概念1、什麼是韻律活動?在80年代時韻律活動就是單純的模仿,伴隨著音樂身體有節奏地動作,主要模仿內容為:生活中的事與物。80年代末期隨著國外一些音樂教育形式的引入(如:奧爾夫音樂等)。就把所有伴隨著音樂進行表達的藝術活動統稱韻律活動。2、韻律活動包括哪些內容?主要有四類:韻律及其韻律組合、舞蹈、音樂游戲、歌表演。韻律及其韻律組合★韻律:是指在音樂伴奏下的韻律活動。★韻律組合:按照一首結構相對完整的樂曲組織起來的韻律動作組合。舞蹈:是動作的藝術。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多種基本要素,塑造舞蹈形象、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表演藝術。包括:身體舞(問候舞)、邀請舞、雙人舞、表演舞、獨舞、自編舞等幾種主要形式。音樂游戲歌表演由於韻律活動活動領域內容較多,本學期我們音樂課題組將韻律活動分兩次進行研究探討,這樣可以更深入、清楚地了解韻律活動的內容。本次活動主要研究律動與舞蹈,待以後的活動在研究音樂游戲和歌表演,所以對於音樂游戲和歌表演我今天就不作詳細介紹。3、韻律活動的教育價值是什麼?韻律活動與其它學科的教學內容相比而言,活動過程較難組織,所以在平常教學活動中很少有安排韻律活動。但是韻律活動能發展幼兒身體運動的能力,發展幼兒藉助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以及能滿足幼兒對身體活動的需要;參與音樂過程對音樂進行探究的需要;想像思維的需要和創造性表現的需要,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可見韻律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幼兒在韻律活動教學過程中來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那麼,如何組織好一個韻律教學活動呢?它的基本實施策略有哪些呢?二、韻律活動教育教學的要點1、韻律活動材料的選擇(1)音樂的選擇:我們為幼兒選擇音樂宗旨之一,首先是要貼近兒童,被兒童所喜歡。隨著兒童的不斷成長,兒童對喜愛的音樂風格和樣式也在不斷變化。在托兒階段:應該以選擇輕松、愉快、刺激性較柔和以及重復性較強的音樂為主,風格上可以比較隨意,最好多選經典性的音樂作品。在小班階段:可逐步加大兒童音樂和一般性中國風格音樂的比例,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熟悉和喜愛這些類型的音樂。在中班階段:特別是在中班後期,可逐步加入具有明顯民族個性的、不同風格的中國音樂。在大班階段:具有明顯地域、民族個性的異國風格的音樂,以及情緒健康向上、刺激適度的少量成人音樂都可以成為韻律活動的音樂選材對象。如在許卓婭老師的韻律活動研究中就採用了許多有代表性的音樂,有國外的也有國內的。如:中國成人舞蹈音樂《紅綢舞》的片段,中國輕音樂《趕花會》,外國輕音樂《單簧管波爾卡》《特快列車波爾卡》《口哨與小狗》,外國芭蕾舞曲片段《撥弦》、《西班牙鬥牛舞》,這類音樂結構清晰,便於根據教學的需要節選和重組,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來使用。(2)動作的選擇:兒童韻律活動的動作可以分為三大類:一般生活動作:(包括:走、跑、跳、拍手、點頭、屈膝、搖晃手臂等等);律動模仿動作:(包括:模仿動物的動作:鳥飛、魚游、兔跳等;模仿自然界的現象:花開、下雨、風吹;模仿日常生活的動作:洗臉、梳頭等;模仿成人的勞動或活動:摘果子、採茶等;模仿幼兒游戲中的動作:拍皮球、蹺蹺板);舞蹈動作:經過多年文化積淀、已經基本程式化的藝術表演性動作(如:碎步、小跑步、墊步、踏點步等等)兒童早期,最開始發展的動作是「一般生活動作」,然後是「律動模仿動作」。這兩種動作,一般在沒有成人進行專門性教育的條件之下,兒童也可能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來獲得。而「舞蹈動作」兒童是不可能通過創造性的探索活動來自行獲得的。所以,舞蹈動作是最晚被兒童關注和學習的動作,也是離兒童生活最遠的動作。按照這一順序,在托班和小班早期階段,選擇的動作首先應考慮以「一般生活動作」為主,並同時注意逐步增加「律動模仿動作」的比例。另外,簡單的舞蹈動作學習在小班中後期應一點一點地進入。在中班階段,一方面應該注意提高「律動模仿動作」的比例。一些難度稍高的基本舞蹈動作在總體學習內容中的比例也應該開始逐步提高。到了大班階段,律動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已經逐步成為幼兒園韻律活動的主要學習內容,而一般生活性動作則會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另外,在幼兒早期,舞蹈動作應該是更加兒童化和更加「中性」的(即民族文化風格比較不太明確的);而在幼兒中晚期,可以考慮謹慎地逐步地加入民族文化風格特徵更為明顯的中外舞蹈動作。幼兒的動作發展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在教育活動中還要遵循以下三條規律:第一,從大的整體動作到小的精細動作;第二,從不移動動作到移動動作;第三,從單純動作到復合動作。2、韻律活動的教學程序設計:教學活動程序設計合理與否,不僅是教育目標能否有效達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兒童能否在學習中較長時間保持身心舒適愉快的重要保障。最根本的處理原則是:「動靜交替」。這里的動靜交替不僅僅只是運動和靜止的交替,其中還應該包括:(1)大小運動量的交替;(2)熟悉與變化的交替;(3)思考與表現的交替;(4)不同活動媒介的交替。等等只要教師能夠努力在程序設計中注意安排節奏松緊合理的變化,舒適愉快的學習就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就今天的活動,從導入環節來看,三個活動各有特點:第一節和第三節活動的導入環節:都是從「動作」開始的處理,第一節是從「動作觀察」開始,第三節是從「動作遷移」開始。第二節活動的導入環節:是從「隊形開始」的處理。總結: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韻律活動組織與實施的基本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㈡ 波蘭民謠 單簧管波爾卡 幼兒園中班教案 要詳案 我不要網上復制的
教學名稱:《小動物》 教學准備:小貓,小狗圖片,頭飾各三個 教學內容: 1,律動《我愛我的小動物》 2,教師:老師今天給你們請來了兩只小動物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們啊?分別拿出動物圖片,讓幼兒跟讀 3游戲 4結束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