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教學生識字
你是家長
中文動畫片,里邊,每個漢字是一個擬人角色,有劇情,不知不覺被識字。
你是老師
學拼音,學拼讀
看圖識字(含,圖畫,字,組詞,例句)
拼音版,成語故事
感謝:採納的朋友。
❷ 如何教小學生識字
河南臨潁縣窩城鎮中心小學 王美芳
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會生字,筆者在從教多年的經驗中總結出來以下幾種方法,對於提高小學生識字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一、激發興趣,提高小學生識字的主動性
比如教學「魚」字,可以先給小學生在黑板上畫一條可愛的小魚,使學生感知「魚」的外形,如頭部、身體、尾巴,讓學生慢慢觀察、理解,進而跟他們解釋漢字的「魚」字上部分就是魚的頭部,中間部分是魚的身體,橫就是魚的尾巴。通過這樣的理解記憶,可以讓學生在想到魚的外形時,就很容易聯想起「魚」字的寫法,達到提高記憶效果的目的。這樣也容易提高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編字謎猜生字
利用游戲,趣味識字。游戲是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之一,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贏」字,可編成「亡口月貝凡」;學習「閃」,編成「門裡面有個人」;學習「雷」,編成「大雨落到田上」;學習「全」,編成「大王頭上有個人」;學習「塵」,編成「小小的土」;學習「坐」,編成「兩個人坐在土上」……
我們把猜謎引進識字課堂,學生不僅生字學得津津有味,還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發揮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力。
三、對比識字法
經過多年的的教學,我深有體會,平時總有學生把外形很像的字混淆,比如「哪」和「那」互相混淆。在選詞填空時,寫成「村子裡(那)來這么多新房子?」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從比較字音入手:「哪」讀nǎ,「那」讀nà,接下來比較字形:「哪」比「那」多了一個「口」,最後從字義上幫助學生理解。在句子中表示疑問的用「哪」,指較遠的地方或事物用「那」。如:「你從哪兒來?」「我到那邊去」。這樣學生就會區別「哪」和「那」了。
四、編故事、巧識字
在教小學生的過程中,老師們往往會發現,學生愛聽故事,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讓學生們通過聽故事記住生字。
如在學習「渴」和「喝」的時候,教師給學生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小明和姐姐還有幾個小朋友去小山上玩,正當他們玩的開心時,小明口乾了想喝水,於是便說:「水,你在哪裡?」原來小明把准備著的水壺忘在家裡了,口渴了才想起。於是,姐姐送了一瓶水給小明,小明張開嘴就喝。姐姐見狀就順口說:「口渴了就找水,喝水時就張嘴。」聽了這個故事以後,學生就牢固地記住了「渴」和「喝」了。還比如「滅」字,可以跟學生講這是發生火災時,要用水去澆滅,進而可以通過這個一個小故事讓學生記憶牢固。這樣一想,這些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一刻也得到了發展。
讓一個個抽象的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這樣既使枯燥抽象的筆畫變得富有靈氣,又給識字增添了趣味性
總之,要提高兒童識字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漢字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想方設法豐富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不覺得學漢字枯燥無味,讓他們快快樂樂地學習,把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
❸ 中國古代老師如何教學生認字的
我國古代的小學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私塾老師用一年多的時間就能讓兒童過了識字關。學習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兒童背誦認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識字課本,便能識兩千多字。識字之後便開始進行誦讀訓練,即大量誦讀經典之作,熟練之後再由老師講義,古代叫「開講」。
❹ 如何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教學復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制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❺ 如何教小學生識字 識字教學
一、激發興趣——樂意學
1、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於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處於一種凌駕於學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動輒發號施令,指揮學生,這無疑會壓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課堂上造成「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局面。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親近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實踐證明,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表揚鼓勵
低年級學生思想單純,愛聽好話,只要教師一表揚,便勁頭十足,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受到批評,則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級教師高林生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要學會『哄』孩子」,「要准備一百頂高帽給學生戴,要真心實意地給他們戴」。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表揚為主,我常掛嘴邊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進步了,老師真為你高興!」……有時,學生說得好,我還會和學生一起鼓掌,於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主動識字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為學習語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廣告牌、商店名、包裝袋、車站名……都是學生學習漢字的活資源。曾經有一個學生,她總是忘了「福」字的發音,可有一天,當她和媽媽一個酒家吃飯時,門上倒掛一個 「福」字這個「福」字便無意被她牢牢記在了心裡。
二、運用方法——教會學
在識字教學中,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1、兒歌識字法:讀兒歌是低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編一些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訣,讓他們反復誦讀,使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准確性。如:「一個王姑娘,一個白姑娘,坐在石頭上——碧」,「沒頭就是早,早上長青草,牛羊見它樂,禾苗見它惱——草」,「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磨」。
2、字謎識字法:學生對字謎非常感興趣,恰到好處地運用字謎幫助學生識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學生在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中,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真是一舉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獨木橋——生」,「1+1不等於2——王」,「六十天——朋」學生猜謎語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於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非常深刻。此時,學生無論猜得出或猜不出,都會開懷大笑,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
3、編順口溜識字法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意的統一體。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每個生字的具體特點和兒童的心理特徵,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如在《兩只小獅子》中教學「滾」字時,它的字音、字義都不難,但字形復雜難記。於是,我就給它編了一段順口溜:「滾」字好記,左邊三點水,右邊把「衣」分,中間加個「公」,合起來就是「滾」。學生一聽,一下子茅塞頓開,很快記住了滾的字形。在課堂上編一些順口溜,既可以調節氣氛,又可以增強學生記憶。在漢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孿生姐妹一樣,使人難以辨認。學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張冠李戴,這時候、我會編幾句充滿童趣的順口溜幫助學生加以區分。如「雞、鴨、鵝」——「尖嘴雞,扁嘴鴨,我我我叫是大鵝」;「外、處」——「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長帶(處),處字不出頭,出頭到處走(外)」;又如為了區分「巳,己,已」我編了如下順口溜:開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經的「己」;閉口「巳」(sì),巳時的「巳」。通過巧編順口溜,把學生識字過程中的難點、疑點等難關一一攻破。在識字教學中,正是有了教師的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枯燥的識字教學才會變得妙趣橫生。
❻ 怎樣用三維目標教學生識字寫字教學設計
1、認識「來海、鷗」等14個表源示事物的漢字,能在田字格中規范地書寫「沙、海」等6個漢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興趣.通過小組交流等活動,體驗合作的樂趣,增強競爭意識.
3、根據課文內容初步感知數量詞的用法,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嘗試用數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4、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繪的四幅表現現實生活的美麗風景圖,感受生活的美好.
❼ 如何教給學生正確的識字方法
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提高識字效率
《語文課程標准》階段目標部分指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的識字的願望。由此可見,學生是識字的主人。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樹立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識字教學主體觀,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
一、注重學生課前預習
二年級下期開始,著手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預習中學生通過自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和工具書,掃清字音關。通過圈,勾,畫,對本課的生字有初步的感知,並有了清晰的學習目標;同時在預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想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二、隨文識字養成識字願望
隨文識字,是新教材識字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如下方法:
1結合課文認識漢字
在堂上,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第一步初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及所在的句子讀准音;第二步誦讀課文,再次出現這些生字詞的句子,用著重線標出生字,既要正音,又要理解字義。除朗讀指導外,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生字的認讀,達到強化的目的;第三步在課文結束之前再次進行鞏固復習,讓生字出現在與之相交的課外讀物或小故事中,進行拓展識字,既拓寬了識字渠道,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2、比較識字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注意把相同或相近的字一並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別。如:學習「祥」時與「樣」比較;學習「李」時與「季」比較。講「盼」這個字時,要和「份、粉、紛」這一組合進行區別。一定要讓學生比較出它的偏旁及表示的意義,以免混淆。這篇課文中有的字可以完全讓學生自學,如:「李、約、張、盼、合、鈴」。對學學生易錯的字,要先強調,給學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如:慈、祥。對形近字等特別容易出錯的字,要先出示或用彩色筆標出難點筆畫。長期堅持,培養了學生的識字習慣。
總之,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而學生的學卻是為了將來學得更好。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
❽ 談如何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必須從一年級抓起。在識字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呢?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教會學生在預習中讀准字音 預習是專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的。為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在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生字。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在初讀的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讀准了字音;其次,我讓學生看田字格中有幾個生字,並要求他們從文中一個一個地找出來拼讀。這樣,通過預習,學生獲得了學習生字的主動權,也為課堂上學習生字做好了心理准備。 二、教會學生聯繫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比如教「畫」這個生字,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畫什麼……」的「畫」與「一幅畫」的「畫」的不同意思。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知道前者指「動作」,後者指「圖畫」。再讓學生說說誰會畫什麼「畫」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這樣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學生理解到了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是不同的。 三、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於發現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四、教給學生運用一些有趣的方法 低年級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識字量大又枯燥無味,大多數教師採用的方法是重復書寫,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識字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低年級語文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我採用了一些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有很大幫助。從一年級開始訓練學生、自學的能力,首先是在課堂上自學,讓學生觀察生字,看字形,記字音。小組討論用什麼方法才能記住這些字。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出了許多的識字方法。我在加以總結就行成了加一加、減一減、猜一猜、講一講、畫一畫等方法。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用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同時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讓一些同學來扮演偏旁,一些同學來扮演學過的生字。讓他們通過找朋友的游戲來記憶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錯。 減一減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比如學習去就是丟掉了一筆就變成了去,家沒有了房蓋就成了豕。學習過程也可以變成一個游戲過程,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生字,讓他們說去掉哪一個部分就可以變成新的生字了,這樣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記住的生字就多了。 猜一猜就是把字變成一個字謎讓學生來猜;講一講就是讓學生把生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出來。畫一畫就是讓學生根據字要表達的事物畫出來,再和生字進行比較。通過這些方法加上輔助的游戲學生學習生字就充滿了樂趣,也大大的提高了識字量,省去了重復書寫給學生帶來的負擔和壓力。 教學生字有很多種的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以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或分小組學習生字。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還讓學習生字成為了種樂趣。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組織一些比賽來檢驗學生學習生字的效果,及時調整學習的方法,讓識字教學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
❾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
一、 做一個情感型的教師:教師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過程,是師生「心理交流」的過程。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反之,在師生「心理需要相抵忤,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況下實施教育,會引起學生在接受上的對抗性。教師的真情投入往往是很重要的教育力量。上課時充滿感情色彩的語調,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得牢牢的;教育學生時設身處地的關心,能夠讓學生心存感激;在學生犯嚴重錯誤的時候,一番義正詞嚴語重心長的話語會讓學生痛哭流涕;與學生親近時的童心未泯或者真情流露,則更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種真情也有可能是刻意為之的,但是一定得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偽的,造作的。二、做一個科學型的教師:轉變管理者的角色位置,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我允許自己的學生第100次犯錯誤,我也有101次面對學生犯錯誤的耐心」科學,就是要研究不同年齡的學生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建立「平等的、團結的、民主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包容學生的優點、成績,寬容學生的缺點、不足,用賞識、信任的目光,真誠地告訴學生——「我相信,你能行! 三、做一個藝術型的教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所謂藝術,就是可以醉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覺。猶如細細的春雨,柔柔的春風,不知不覺滋潤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