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大班語言教案猴哥講故事
設計意圖:
«西遊記»是孩子們百看不厭的文學作品,其中富有想像力、離奇曲折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徵深入到每位幼兒的心靈,尤其是神通廣大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所以我們就想讓孩子們來創編美猴王的故事,孩子們可以把自己想像成美猴王,自己有什麼願望,希望願望怎麼實現,都可以加入自己的作品中,最後再用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講出來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
一.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像力的新美猴王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活動准備:
1.家長指導幼兒創編美猴王故事 ,並鼓勵幼兒講故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徵,為參加故事會做好准備。
2.根據講故事強弱事先把幼兒分成3--4組。
3.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眾»
4.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自編的美猴王故事。
三.活動過程:
1.導入: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眾。(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1)孩子們我們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2)為小朋友喝彩。
2.引導幼兒明確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麼條件?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3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眾。
5.公布比賽結果,對講的好的幼兒進行獎勵。
6.教師小結: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講的故事很精彩,老師都聽得入迷了,我們為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的過渡階段(進餐前後,午睡前)等時間,組織幼兒繼續進行講故事活動。
2.在美工區中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故事畫成連環畫。
3.表演區中,老師可以准備道具讓孩子們自己表演一下自編的故事。
Ⅱ 牛郎織女(一)的教案和牛郎織女(二)的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方法:
1、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於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麼呢?
學生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麼樣?民間為什麼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託著人們的什麼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生匯報:兩人婚後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僅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學生匯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孩子們講述故事時,作者採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襯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學生匯報:王母娘娘醒後先懲罰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後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准備給她厲害的懲罰。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著織女回來後的悲慘命運。
(3)學生匯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壞自己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孩子隔開,這是多麼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共同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於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麼?
(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託著人民群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願望。)
三、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匯報。
Ⅲ 童趣的教案
童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l 知識與能力:
1.理解並積累「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成語,品味文中的精彩語句。
2.體會文章中細致觀察及聯想和想像的作用。
l 過程與方法:
1.學習誦讀文言課文,體會文言文朗讀的情感與語調。
2.在學生反復誦、自主合作探究基礎上,通過教師點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l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慣用天真爛漫的童心細致觀察事物,對待生活,增加生活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熟讀並背誦課文,理解和積累有生命力的文言詞語,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
難點: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理解文言詞句,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
[教學准備]
學生:1.課前反復朗讀,能正確地讀出停頓,初步理解課文。
2.查閱資料:沈復的《浮生六記》;包含童趣的詩詞、故事等。
教師:准備資料,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流程]
·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3分鍾)
老師這里有幾張很好看的圖片請同學們欣賞,欣賞完了大家研究一下,根據圖片內容給這幾張圖片起一個合適名字,並說說這些圖片勾起你怎樣的回憶。[投影:圖片]
問:大家給圖片起了什麼合適的名字? 你從圖片想到了什麼?
過渡:童年是一首歌,銘記著我們的天真,洋溢著我們的樂趣。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相信文中的趣事,一定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板書課題)
· 交流誦讀,整體感知(20分鍾)
[一]課前熱身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第一次讀文言文有什麼感覺?(檢查預習,明確學習方法)[投影:文言文簡介:①文言文的特點;②學習文言文的意義;③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勵學生學好文言文。]
[二]資料交流
通過預習,相信不少同學對本文作者、作品都有了解,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理解文章准備)
[學生介紹後,投影:沈復與《浮生六記》]
作者沈復,生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作者在《浮生六記》中記敘了夫妻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遊的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一些世態人情舊禮教對人們的束縛,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詞樸素,情感真摯,前人曾有「幽芳凄絕,讀之心醉」的評語,文學氣氛頗濃。《大公報》曾有語雲:「凡治(研究)中國文學者,鮮(少)有不讀沈三白的《浮生六記》的。」
「閑情記趣」一章,主要記作者長大後對花木的喜愛和婚後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圍環境的瑣事,本文是其開頭一小段。
[三]誦讀感知
1.齊讀,提出合作完成的工作任務:
①彼此正音;②劃出並互解不懂詞句;③提出難解語句和問題。
[投影:(配合點撥)
(一)讀准字音(略)
(二)重點詞義:
A.常規詞語
物外 私 擬 向 素帳 項 為 徐 觀 果 唳 余 礫 壑 神遊 興 蓋 方 驅
B. 特殊用法
強(通假字)鞭(動)
C.慣用短語
怡然 龐然 呀然 ;以……為……
D.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後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也形容標便強大而實際上沒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④質疑問難,難句互譯。
2.范讀,提出要求:
[課件:范讀錄音]
①注意朗讀節奏、停頓、語調、感情。(學習方法)
②以小組為單位,用故事會的形式來講講《童趣》里的故事。要求從文中任選一個故事,發揮自己的想像,把事情盡量描述具體、生動。說完之後組內展開討論,進行修正、補充,然後推選一人為小組發言人。(熟悉課文內容)
③文章中哪個詞語能概括文章內容,文章寫了「我」兒時的那幾件事?三件事位置調換好不好?(整體把握,體會構思)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二 神遊叢草、土礫、蟲蟻構成的幻境之趣。三 觀蟲斗、驅癩蝦蟆之趣。調換不好。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 合作探究,互動釋疑(10分鍾)
按照合作學習小組探究如下問題:(深入理解,合作學習)
1. 你認為作者獲得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哪些字詞集中表現了這種「趣」?其實古詩中(如李白的詩)也有體現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麼嗎?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詞語:「果」「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2. 作者兒時看到一個「癩蝦蟆」,為什麼說是龐然大物?
(「龐然大物」的出現,是錯覺;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蝦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受強刺激而突然產生的。)
3.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體驗升華,拓展延伸(10分鍾)
學生根據自身體驗暢談感悟:(體驗遷移,內化學習成果)
1.作者在文中所寫的「昆蟲」司空見慣、平凡至極,為什麼寫得異姓盎然、充滿生機?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a.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b.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c. 要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有沒有類似經歷?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作天女散花;自己築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後打開塘壩,把它想像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韭菜、拿手帕當被褥、拿布娃娃當孩子、拿小盒子當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
3.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有一點兒「阿Q精神」等。)
4. 讀了《童趣》一文,你還想說點什麼嗎?對自己、老師、同學、沈復都可以。 學生根據自身體驗自由暢談。
· 小結作業,結束全文(2分鍾)
1.總結激勵
《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懷有一顆童心,不為什活所累,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生趣。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也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多姿多彩。
2. 延伸作業
①背誦全文。
②童年有許多趣事,請你選擇印象最深的一件,用優美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Ⅳ 小候學樣童話故事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通過舉辦「學講童話故事」這一語言交際訓練,讓學生會講童話故事,能用准確、簡潔的語言表述。
(二)過程和方法:
1、通過「學講童話故事」,讓學生學會講故事的基本要求。
2、通過創編童話,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喜歡習作的興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自然大方的態度,並能認真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2、鼓勵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表演童話故事,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通過觀看童話故事表演,明白其中的寓意。
二、學情分析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在活動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及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多方面、多角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
《學講童話故事》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口語交際與習作的讀童話、講童話、寫童話、演童話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和諧學習的互動平台,讓學生盡情領略童話的魅力和樂趣,這樣的內容安排,大大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教師創設一個開「有趣的童話故事會」的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情境的目的是促使教學過程變成一種永遠能引起極大興趣的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活動,讓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綜合學習活動中。為此,《學講童話故事》一課,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始終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裡,戴上頭飾裝扮成童話角色參加有趣的童話故事會,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生的情趣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學生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懷著濃厚的興趣,帶著飽滿的情感,走進「童話情境」,去作進一步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指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難點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創編故事並進行表演。
四、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
課前指導學生閱讀、選擇有趣的童話故事,明確所選童話故事不宜太長,只要有意思,生動有趣就行。
教師准備:
動物頭飾、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與童話角色交朋友
1、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2、創設情境,與童話角色交朋友。(讓學生走進童話世界,為學講童話故事,創編表演童話故事打下基礎。)
(二)走進情境,學講童話故事
1、觀看多媒體畫面,並復述故事內容。(在觀看完葫蘆爺爺救小鳥的過程後,讓學生抓住當時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來復述故事,並知道知恩圖報的道理。)
2、同桌交流,相互評價。(教師巡視過程中,隨機點評)
3、全班交流,師生互價。(這一環節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既創設了一個語言溝通的環境,學生間相互啟發,相互交際,又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發展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4、總結講童話故事的要求(板書:清楚、具體、有趣,教師聯系學生發言把講故事的要求具體化,清楚就是要用詞准確,聲音洪亮。具體就是把故事講完整,展開大膽想像。有趣就是要講故事時做到有動作和表情。)
(三)想像情境,創編童話故事
1、多媒體出示情境圖(二年級的同學,根據情境圖創編故事是難點。因此,選擇同學比較熟悉的鉛筆和橡皮作為情境圖,降低了說話的難度,讓學生有話可說。)。
2、仔細觀察,說出圖意。(讓學生觀察兩幅圖,說說鉛筆和橡皮的不同表情,然後展開大膽的想像說一說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3、小組內創編練說。
4、全班匯報交流,互動評價。(全班圍繞講故事的基本要求來評價。)
(四)再現情境,童話故事表演
1、在小組內講一講自己創編的或喜歡的童話故事。
2、組內分角色演一演。(在學生已有的童話基礎上,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又創編了童話故事,此時學生的表演慾望非常強烈,讓學生走進「童話情境」,去作進一步的體驗,他們是非常高興的。)
3、全班交流匯報表演。
(五)升華情境,評選 「故事大王」
1、讓學生當裁判,評價哪一組或個人講得表演得最好?為什麼?(主體性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地創造新的自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機會,讓學生當一回評委,這樣既培養了他們聽的能力,同時又提高了說了能力。)
2、表揚優勝小組或個人,頒發「故事大王」獎杯。
3、 請小朋友把自己所講的或聽人講的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並讓他們評一評,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寫一寫。
Ⅳ 牛郎織女的故事的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方法:
1、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於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麼呢?
學生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麼樣?民間為什麼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託著人們的什麼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生匯報:兩人婚後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僅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學生匯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孩子們講述故事時,作者採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襯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學生匯報:王母娘娘醒後先懲罰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後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准備給她厲害的懲罰。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著織女回來後的悲慘命運。
(3)學生匯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壞自己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孩子隔開,這是多麼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共同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於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麼?
(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託著人民群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願望。)
三、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匯報。
Ⅵ 猴王出世 教案
猴王出世-教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二能力訓練點
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受到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像力。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二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遊記》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文章的前因後果。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七、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四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段落。
六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准備好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