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我的母親教案鄒韜奮

我的母親教案鄒韜奮

發布時間:2020-12-18 11:06:03

㈠ 鄒韜奮的《我的母親》

本文是作者中年(40歲)時對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回顧,寫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懷下成長的幾件事。作者寫童年,寫母親,飽含深情,而行文又極其自然、質朴,很好地表現了母親那無比真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

文中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我以外,還用較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前者是母親的「言教」,後者是母親的「身教」。我們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這是表現她以身示範對我的耳濡目染的教育和影響,同樣也是寫「母親是我的恩師」。直到胡適40歲,已是大學者和文化名人,依舊是謙遜、寬恕、體諒,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受了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者敘述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的深遠影響,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一位既普通又偉大的母親的形象

1. 深摯母愛,懷念母親。

2、對比鮮明,褒貶分明。

3、語言質朴,直白坦誠

1、「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學」。胡適的母親深感教子責任的重大。丈夫去世後,對孩子的教育全部落在了自己頭上,同時,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對未來生活的全部寄託,更要對得起去世的丈夫,所以,她想培養孩子早日成才。這里以童年的視角回憶往事,如實道來,暗含對母親的敬仰與感激。

2、對於非己所生的兒子、媳婦,母親「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通過細節的描述,運用平淡的語言,躍然紙上,並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顯得深沉而質朴。

㈡ 鄒韜奮《我的母親》概括主要內容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親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憶關於母親的四個片段,表現母親的慈愛、善良、能乾和奉獻精神。

第三部分(7—8),以無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親去世時還年輕,概括母親的良好品質。

四個片段:1、元宵夜的「巡閱」 2、涌流的淚珠

3、豐富的內心世界 4、勞碌的身影

第一個片段中最感人的話語是:「我由現在追想當時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見著她的容態,還感覺到她的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美。「這是從幼兒的感覺中寫出母親可愛的形象,筆墨不多,但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個片段中最感人的細節是:「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凄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這個細節真實而傳神,表現了母親感情豐富,對患難女性有著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個片段中最感人的細節是:「我自己嗚咽著,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這個細節描寫表現母親對子女無限憐惜和疼愛之情。

第四個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做給我穿的。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嘀嗒的鍾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動作描寫,也有環境描寫,以寂靜的環境襯托母親的勞苦。這段文字是從我的視覺、聽覺、感覺中寫出來的,頗為真摯動人。

㈢ 我的母親鄒韜奮賞析

第一個片段中最感人的話語是:「我由現在追想當時伏在她的背上睡眼回惺忪所見著她答的容態,還感覺到她的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美。「這是從幼兒的感覺中寫出母親可愛的形象,筆墨不多,但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個片段中最感人的細節是:「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凄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這個細節真實而傳神,表現了母親感情豐富,對患難女性有著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個片段中最感人的細節是:「我自己嗚咽著,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這個細節描寫表現母親對子女無限憐惜和疼愛之情。

第四個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做給我穿的。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嘀嗒的鍾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動作描寫,也有環境描寫,以寂靜的環境襯托母親的勞苦。這段文字是從我的視覺、聽覺、感覺中寫出來的,頗為真摯動人。

㈣ 我的母親 鄒韜奮主要內容

1 母親背我看花燈 2 母親講小說聲淚俱下 3 母親為我流淚 4 母親熬夜為我做新鞋

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之情對舊社會被壓抑和埋沒的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㈤ 《我的母親》鄒韜奮的課後題答案

略。

㈥ 鄒韜奮《我的母親》中母親的形象

文中復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我以制外,還用較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前者是母親的「言教」,後者是母親的「身教」。我們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這是表現她以身示範對我的耳濡目染的教育和影響,同樣也是寫「母親是我的恩師」。直到胡適40歲,已是大學者和文化名人,依舊是謙遜、寬恕、體諒,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受了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個是主題思想,跟著去思考一下,你就得到最終答案了~

㈦ 哪有胡適《我的母親》一課時的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文中的母親形象,從文章所寫的具體事件中概括出母親的品性、特點。
2.了解胡適及其母親身上代表的文化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母親對「我」的做人訓練,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關鍵語句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多媒體播放滿文軍的歌曲《懂你》或《燭光里的媽媽》。)
母親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風;母親的皺紋,是艱辛歲月里風霜雪雨的刻痕;母親的汗水和眼淚,是世界上最名貴的珍珠;而母親的畫像,是勇敢和堅韌的象徵。古往今來,有無數文人墨客抒寫了他們所感受到的溫情似水的母愛,胡適先生回顧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親,用朴實的文字表達了對母親深切
的懷念。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我的母親》一文,感受偉大而又溫馨的母愛,同時,了解這位學者少年成長的歷程,也許對你會有許多啟迪。
二、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現代作家、學者,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新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中國白話文的倡導者,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榮獲35項美國博士桂冠的中國大學者。1917年發表《文學改良謅議》。1920年創作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
三、檢查預習: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文縐縐(zhōu) 綽號(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畫(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解釋下列詞語。
管束: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氣量:指才識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度量。
文縐縐: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面紅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臉上發紅的樣子。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默讀提示及要求:
1、抓住關鍵句、段並劃記。 2、注意字詞,讀准字音,辨清字形。
3、讀完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 4、理清文章結構。
明確:文章開頭主要憶述了作者九歲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斷。接下來作者採用情隨事現的記敘方法,詳略得當地回憶母親對「我」的教誨目的、方法和態度。再接下來寫母親和家人相處的情況。
五、學習課文內容。
1、思考:(1)請 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明確: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2)為什麼說她又是「嚴父」?
明確: 插入胡適家庭背景資料介紹。
胡適:安徽省績溪縣上庄人。生於一個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鐵花系清末貢生,母親馮順弟(續弦)比其父小30歲,是一鄉村良家女子。胡適三歲時,父親即病故。23歲的寡母做了鄉村大家族的主母,對惟一的兒子悉心教育,遵夫囑「令他讀書」,終於把胡適培養成材。胡適三歲隨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歲離開母親赴上 海求學。1917年,19歲的他考取庚子賠款官費赴美留學。1917年7月學成回國,被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為教授。
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胡適的母親含辛茹苦教子成龍的追求。從胡適一生的追求與奮斗來看,其母對他產生了巨大、深刻、無以替代的影響。胡適母親對胡適既是慈母兼嚴父,又是「恩師」兼「嚴師」。她從不溺愛孩子。1910年,即胡適19歲時赴美,母親對他的影響是功不可沒的。
那麼,本文著重寫了母親的哪幾件事情呢?請大家分四人小組討論。(請說說這些事情分別反映了母親怎樣的品性。請盡量用文中的詞語回答。 請學生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小結我對母親的深情。)
師生共同明確,板書:
早訓、催上早學 嚴厲
重罰、舔病眼 慈愛
債主要債,不罵,不露怒色 仁慈、溫和 感謝
受氣,忍耐、悲哭 氣量大、性子好
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質問 剛氣,不受人格侮辱
概括地說,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我的管教;二是作為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通過具體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品格特徵。
2、根據我們剛才的閱讀,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綱列出來
(一)介紹我的小時侯的情況 。
(二.) 回憶我的母親。
(三.)感謝母親,總結全文 。
六、小結
這是一首質朴動人的對母親的贊歌,作者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愛戴,記下了自己的母親這可親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頌歌,「愛」的感情貫穿全文。
七、布置作業 :
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聽寫詞語:
管束 責罰 氣量 廣漠 質問 寬恕 文縐縐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分組討論: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確:不曾養成活潑游戲的習慣; 文縐縐的 ;大人們鼓勵我裝成先生的樣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兒,不曾享受過兒童游戲的快樂;
喜歡看書 ;只學得了讀書、寫字; 反對我學吹笙、吹笛、不允許我畫畫。
小結:枯燥無味、沒有樂趣,不快樂,傳統教育方式約束了我的發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較單調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讓學生童年的趣事)
2.、作者為什麼要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確:這些段落寫作者的性格特點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寫出自己童年的愛好、快樂,另一方面也寫出兒童好玩的天性;既寫出童年的單調和失落,也寫出環境與教育對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總的來說,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書之外,是貧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母親給我的一點做人的訓練和教誨,這不僅珍貴,讓我永銘於心,而且與文末相呼應。另一個原因是,這篇文章選自《四十自述》,寫母親的同時也是寫自己人生成長道路上的一段經歷,或者說,是把母親作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師來寫的,所以開頭寫了較多自己童年的經歷。
3.、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她與家人相處有哪些特殊的困難?
明確: 在文中,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較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這看似游離「母親是我的恩師」的主旨,其實不然。我們常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這主要不是體現在母親如何訓導上,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母親平時怎樣待人接物對自己的影響上。因此,可以說,寫母親如何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也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以身示範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4.、朗讀最後一部分,母親對我的影響是怎樣的?作者想起母親時,有著怎樣的感情?
明確:學生討論,好脾氣、能寬容人、體諒人。感謝母親。
5、文章寫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抒情的語句,那種感情是如何體現的?
文章中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戴、感激之情,這種感情表現在朴實的語言之中。對文章採用這種朴實的語言,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文章質朴、真切的敘述語言和自然流暢的結構與作者真摯、發自內心的情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語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多久了」其中「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酒漿母親的辛苦寫得淋漓盡致。再如「我母親二十三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萬分之一。」這句話寫得極為蒼涼,將母親的凄涼生活景況的定性力透紙背,令人讀來潸然淚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憶童年往事的,毫無成人的姿態,亦無學者的深沉,如實道來,真誠傾吐,甚至可以說,作者是掏出「心靈」來寫母親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著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母親在自己成長歷程中對自己的影響而說說自己的母親。)
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對愛我們的父母應多些理解和體諒。我們應有一顆感激的心,並好好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6、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三、探究活動
請你就作者母親的為人、教子方法,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要求統一答案,也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
四、朗讀下面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加點詞語的含義。
1、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2、在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3、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語意,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五、體會文章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學生朗讀課文,交流心得。
明確: 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通過淡似白描的勾勒,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借什麼宏偉的結構和華麗的文字。而是仗憑它的平實。
平實的語言,樸素明凈,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極低。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為寡婦又兼後母,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企盼什麼?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對於非己所生的兒子、媳婦,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通過這平淡的敘述,便躍然紙上,並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倒顯得深沉而質朴。
其實,平實的風格來源於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義、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通讀全篇,我們能夠感到胡適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胡適作為書香門第的後代,在幼年時期接受的便是論述傳統儒家忠孝仁愛的倫理教育,以後又從朱子(小學>中,學會了「勤謹合緩」,因而對於母親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說出了家鄉「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當然,對於自己的母親,也就愛得更深。「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愛母之情,敬母之意,透過字里行間,強烈涌現出來。感情之真、之純,動人心弦。
六、比較欣賞
在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寫「我的母親」之作甚多,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欣賞,寫成讀書隨感一篇。
推薦篇目:老舍《我的母親》、鄒韜奮《我的母親》、朱德《回憶我的母親》、趙麗宏《母親和書》。
七、欣賞「詩中的母愛」
如:遊子吟(孟郊)、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獻給母親的詩》
又如:通過欣賞歌曲《媽媽的吻》(付林)、《燭光里的媽媽》、《懂你》等,來感染教育學生珍惜母愛,學會孝敬母親。
八、小結:
本文是著名學者胡適自傳——《四十自述》中的一個章節。作者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成長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向我們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母親」形象。
學習這篇課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啟迪的同時。能夠從中了解和感悟自傳的語體特點。這篇文章的語體特點主要是質朴自然,平實中含有真摯的情感,既表現了自傳的語體特點,又體現了作者的人格特徵。
九、布置作業
研討與練習三。

附:
獻給母親的詩
海涅
我慣於昂首闊步,兩眼朝天,
我的性情也有點執拗倔強;
即使國王跟我面對面相望,
我也不會低垂下我的眼簾。

可愛,慈母啊,我要對你直言:
盡管我的傲氣是如此剛強,
一到你的幸福的親切的身旁,
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縮不前。

你有滲透一切的,崇高的精神,
光芒四射,直飄向日月星辰,
是這種精神暗暗地征服了我.
回憶往事真使我感到難過,
我做錯許多事情,傷你的心。
那樣萬分愛我的慈母的好心!

㈧ 我的母親 鄒韜奮教學讀了什麼我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

一個有文學修養情感豐富富有同情心憐惜兒子循循善誘勤勞能幹無私奉獻愛子心切的母親+分啊借鑒一下

㈨ 鄒韜奮 《我的母親》的賞析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2),交代母親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憶關於母親的四個片段,表現母親的慈愛、善良、能乾和奉獻精神。

第三部分(7—8),以無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親去世時還年輕,概括母親的良好品質。

【賞析】

第一個片段母親背我看花燈中最感人的話語是:「我由現在追想當時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見著她的容態,還感覺到她的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美。「這是從幼兒的感覺中寫出母親可愛的形象,筆墨不多,但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個片段母親講小說聲淚俱下中最感人的細節是:「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凄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這個細節真實而傳神,表現了母親感情豐富,對患難女性有著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個片段母親為我流淚中最感人的細節是:「我自己嗚咽著,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這個細節描寫表現母親對子女無限憐惜和疼愛之情。

第四個片段母親熬夜為我做新鞋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做給我穿的。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嘀嗒的鍾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動作描寫,也有環境描寫,以寂靜的環境襯托母親的勞苦。這段文字是從我的視覺、聽覺、感覺中寫出來的,頗為真摯動人。

全文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之情對舊社會被壓抑和埋沒的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㈩ 我的母親 鄒韜奮 主要內容(最新)

主旨:本文主要是回憶關於母親的四個生活片段:「元宵節觀燈」、「講故事版淚如泉涌」、「我挨打她痛心」權、「深夜勞碌」。表現了母親可愛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乾的才具。表達了對舊社會被壓抑、被埋沒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寄託了對母親的深切思念之情。

不知道對不對,希望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我的母親教案鄒韜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