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有效運用化學教學方法
如何有效運用化學教學方法
全國統考,初中教師資格證考試《化學》考試內容:(一)學科知識運用
1. 化學專業知識
(1)掌握與中學化學密切相關的大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學知識與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學知識和技能,具備化學學科的實驗技能和方法,能夠運用化學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
(3)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學研究的專門性方法,化學學科認識世界的視角及思維方法;了解化學發展史及化學發展動態。
2. 化學課程知識
(1)理解初中化學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
(2)熟悉《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所規定主題內容的標准和要求。
(3)理解初中化學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知識呈現形式,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使用教材。
3. 化學教學知識
(1)了解化學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等一般知識。
(2)認識化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及其規律,掌握中學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等核心知識教學的基本要求及教學方法。
(3)知道化學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與考試、課外活動、教學評價等基本環節,能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組織化學教學活動。
(二)教學設計
1. 化學教材分析能力
(1)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及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特點,理解初中化學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確定課時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學教學內容與化學課程內容、化學教材內容和化學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能對化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組織。
(3)通過教材內容分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分析確立教學重點與難點,並闡述相應的教學解決方案。
2. 確定化學教學目標
(1)領會「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含義。
(2)能夠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徵,確定具體課程內容的教學目標並准確表述。
3. 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
(1)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初中學生認知特點,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2)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明確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關系,確定教學內容的相互關系和呈現順序。
(3)了解化學資源的多樣性,能根據所選教學內容合理開發、選擇和利用教學資源。
4. 設計化學教學程序
(1)理解化學教學內容組織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夠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
(2)通過研究典型的化學教學設計案例,掌握教學設計的方法,評價教學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應用化學課時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完成所選教學內容的教案設計。
(三)教學實施
1. 課堂學習指導能力
(1)了解化學情境創設、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的方法,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2)掌握初中學生化學學習的基本特點,能夠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特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2. 課堂組織調控能力
(1)掌握化學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決化學教學過程中各種沖突的能力。
(2)了解對化學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教學活動因素進行調控的方法。
3. 實施有效教學能力
(1)能依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地進行化學課堂教學。
(2)掌握化學實驗教學的功能、特點和方法,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能恰當選用教學媒體輔助化學教學,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四)教學評價
1. 化學學習評價
(1)了解化學教學評價的知識和方法,具有正確的評價觀,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正確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能夠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化學學習的狀況,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
2. 化學教學評價
(1)能夠依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倡導的評價理念,發揮教學評價的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等功能。
(2)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改進的思路。
㈡ 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 通過化學史教學感悟科學方法
自然科學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科學家們長期的科學實踐中,逐步摸索、積累、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他們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和創造思維,具體體現在他們探索自然世界的足跡之中。化學發展史能充分展現科學發現的過程,為化學科學方法教學提供生動而豐富的材料,使學生更全面而系統地體會科學方法。
中學化學教材中涉及如拉瓦錫、盧瑟福、侯德榜、門捷列夫等眾多中外化學家,他們所運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和精妙絕倫的實驗構思,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科學方法教學素材。例如,盧瑟福的原子結構行星模型很好地解釋了。粒子散射實驗,標志著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征程邁進了一大步。他所採用的實驗、模型的科學方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可以提供這樣的素材:17世紀時,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敞口的曲頸顫中加熱金屬汞,發現加熱後質量增加了,他得出結論,反應後物質質量增加。事隔百年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重做了密閉曲頸顫中加熱金屬汞的實驗,他發現密閉時稱量反應前後質量不變。
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化學發展史上科學家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作為學生學習的範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仿效、去運用。從化學發展史中吸取化學思維、化學方法的精髓。
二、根據初中生認知特點進行科學方法教學
初中是學生接觸化學的起始年級。從學生學習和運用科學方法的角度考慮,完全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觀到微觀、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示的過程,這一過程也體現了科學方法本身的層次性。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理解科學既是知識體系,更是研究過程。掌握科學知識,理解科學過程,才能形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素養。同時,學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按科學研究的要求來要求學生,否則學生會因達不到要求而失去興趣。
1.通過知識教學滲透科學方法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於科學方法的應用處於一種自發的、無意識的狀態下,完全是靠教師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在其中的。尤其是在化學教學的初始階段,如果直接將各種科學方法以顯性的形式教給學生,並要求他們機械識記,學生不但難以理解,而且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首先應根據教學內容確定科學方法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在學生不經意間引入某種科學方法,誘導學生自主能動地去了解和運有科學方法,真正把握某種科學方法的精髓。將科學方法教學的內容滲透在知識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建立、發展,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不斷完善和應用過程中,以及各知識點相關聯的地方,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方法。因此抓住知識和方法的結合點是通過知識教學滲透方法教育的關鍵。
2.促進知識網路的形成
化學知識涉及的面寬且量大,內容分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易沖動、學習的韌性與持久性欠缺,要達到激發學生興趣、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建立知識網路、使學習更具持續性和連貫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化學科學方法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幾種認知規律,建立一個知識網路。
為了系統掌握所學元素化合物知識,就必須找出各種元素的單質、化合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根據這些知識體系,建立一個完整的網路,從而將單一的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以便牢固掌握。而基本理論的學習則要善於聯系實際,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將所獲得的一些知識串起來,進行整理,從而形成固有的規律。
三、通過實驗探究強化科學方法教學
在實驗教學中進行滲透是科學方法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實驗中經常要用到各種科學方法,實驗的過程也往往是科學研究過程的縮影,實驗探究更是科學探究在化學教學中的具體化,是化學教學中最常見、最主要的探究法。
例如,對燃燒條件的探究、紫色石蕊小花為什麼變紅的探究(是二氧化碳,是水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物)等等實驗探究中就體現了實驗條件控制的方法。由於科學方法的培養是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的,學生就能在運用科學方法的實踐中體驗和領悟科學方法,這些對科學方法的認識也就能動態地存儲在學生的意識中。
總之,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方法,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科學方法作為正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蘊含有極大的知識價值,它能夠將科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必將使當前的化學教學能盡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化學學科發展的需求、學生終生發展的需求。
㈢ 化學學科知識是化學教學法的什麼
分析了由於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化學學科發展的現狀以及中學化學課程改革而產生專的化學知識更新屬問題,認為中學化學教師必須重視化學專業知識的再學習。提出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化學史;化學發展的新理論、新知識:社會發展涉及的化學知識:與化學有關的自然科學綜合知識:化學研究中的科學方法。
㈣ 運用化學教學方法有哪兩類
前面介紹了兩大類化學教學方法,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第一類化學教學版方法權是單純的方法,在運用這些方法時,只有貫徹正確的教學原則,堅持實行啟發式教學,適應課程教材的要求,協調與教學組織形式的關系,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第二類化學教學方法,雖是根據對教學實行綜合研究設計出來的,但也存在指導思想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教學措施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的問題。加之不同的課的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情況以及不同學校的環境設備均有差異,
㈤ 淺析化學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回材、教學內容答、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物理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物理的狀況(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
㈥ 開展化學教學方法改革應從哪些方
化學教學方法:
1.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認知活動的主體是學生。給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自學方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通過學會達到會學。自學能力是一種比較綜合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具體化為兩個方面:一是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二是著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訓練。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的基礎,教學實驗證明,學生沒有閱讀能力,不能正確理解書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和化學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會使用教科書,也缺乏閱讀教科書的興趣。這種學生,即使在課堂上聽懂了,但不能從閱讀教科書中去深入理解和鞏固,很快又會模糊和忘記。所以教師應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教材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既起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又能使自學成果在課堂上及時得到驗證,從而增強自學信心和激發自學的樂趣。如物理性質讓學生閱讀自學,物質的用途可引導學生結合化學性質,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總結得出。氣體的實驗室製法,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再討論,共同設計,得出方法、步驟、裝置等。在進行有機化學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實驗室製法的教學時,可採取上述方法。因學生已學過氯化氫、氯氣、氧氣、氫氣等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已掌握實驗室制氣體的方法,在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學生自然能夠得出製取以上三種氣體的方法、步驟、裝置、收集等知識,達到使學生自學的目的。
知識固然重要,但科學的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掌握了科學的方法無異於拿到了開啟知識的金鑰匙。因此,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自學,還須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訓練。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的規律,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讓學生從教師的引導、啟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內在實質。如設置懸念、反復比較、養成在閱讀中思考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給學生擬定閱讀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閱讀過程要求學生勾畫重、難點,歸納整理,比較分析,抓住概念的關鍵詞,記下原理、規律和疑難點,藉助圖表整理同類知識,由孤立到聯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識點,串成線,連成面,編成知識縱橫網路。如在講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時,告訴學生,每一族學習一種代表元素的知識,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並找出同簇元素結構、性質的異同點,以及聯系與區別。同時還應增加課堂討論與練習時間,將有助於學生動腦動手,可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和創造參與的機會,強化學生的參與行為。化學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有利於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識,新技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自學能力是作用於學生終身的發展性能力,是學生繼續學習和深造所必備的能力之一,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去實踐,去努力,其結果是使學生受益。
2.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能力
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多講習題,減少實驗,葚至不做實驗,其結果是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不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學生未來的發展。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離不開實驗事實的探討和論證。中等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於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在認真做好課本要求的學生必做實驗的前提下,大力加強學生選做實驗的容量及演示實驗,通過實驗引入概念,得出規律,檢驗假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能力。例如,學習原電池知識後,布置一個課外作業: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製簡易原電池,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變成實際的應用。這樣就迫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設計實驗,去創新。還可以將一些實驗設計成探究式實驗,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叫學生去做,這樣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育科學實踐證明:化學實驗教學在完善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訓練學生創造思維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加強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黑板粉筆,幻燈投影片,這些手段簡便快捷,隨時可以按照課堂情況書寫內容,易學易用,經濟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現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現化學中的微觀問題,且容量小。而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以電視、錄像、實物展示台等現代媒體與計算機結合的多媒體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個別學習環境,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計算機的模擬功能可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以便於學生獲取准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如「電子雲」概念很抽象,教師用語言、掛圖均不易表達清楚,採用多媒體模擬技術模擬「電子雲」,學生可以直觀地感覺到電子出現的「幾率」大小,從而理解「電子雲」的概念。用多媒體展現有機化學中一些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的歷程,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些難以理解的問題。以及化工生產過程、迴避不做的有毒的、危險性較大的實驗,均可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現給學生,以彌補其缺乏的感性認識,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講解化學計算題時,利用計算機的存貯功能進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加強了學生分析、比較、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傳統的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㈦ 化學教學法的分類
化學教學法分 3部分:①總論。包括緒論、中學化學課程論、中學化學教學論、教學工作的專組織和教學方法等屬。②分論。包括元素與化合物、化學用語、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理論、化學計算等的教學法和系統復習等。③實驗。包括中學化學教材中重要演示實驗,改進裝置試驗,直觀教具(包括電化教具)的設計和操作練習等。
㈧ 化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究實驗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指導思想、設計原則、內容及意義
中學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結合教學實踐體會,強調在實踐教學中要運用探究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媒體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對中學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形式
具體方法可參考以下具體案例:
開放性實驗探究:金屬鈉與稀硫酸銅溶液反應產物探究
3.1引入問題
通過《鹼金屬元素》的學習以及教師課堂演示實驗,學生掌握了鈉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了解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及反應產物。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活潑性質非常強的鈉與硫酸銅溶液作用時,會得到什麼產物?部分同學根據鈉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的知識,毫不猶豫地任務鈉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也有部分同學會產生疑問:鈉是先給水反應,還是先把銅置換出來呢?這時,通過教師引導,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點」。
3.2猜想與假設
教師可組織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並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全班同學的猜想和假設主要為兩大類。一是鈉先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生成產物問單質銅的紅色沉澱和硫酸鈉溶液;二是鈉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然後氫氧化鈉在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
3.3提出實驗方案
因為探究課題的開放性強,學生各個小組提出的實驗方案五花八門。總結起來,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綠豆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洗干煤油後,加入一大試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試管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其中有的實驗小組,為了驗證實驗中有氫氣產生,還添加了其他實驗裝備。有代表性的兩類為:一是用導管將氣體導入灼熱的氧化銅試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頂端套一氣球。
3.4實驗探究,實驗現象
通過分組實驗,同學們主要得到了如下幾種實現象。
項目
人數
猜想與假設
預測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
9組(32人)
生成氫氧化銅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4組(16人)
生成氫氧化銅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並有氫氣放出
3組(12人)
置換出銅
生成紅色的氧化銅沉澱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
3.5解釋交流
當學生完成了實驗探究之後,互相協作交流,最後得出結論。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首先是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放出氫氣,然後氫氧化鈉在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蘭色的氫氧化銅沉澱。部分實驗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有黑色的固體物質為氧化銅。學生交流討論後,認為,金屬與水反應是劇烈的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可使部分氫氧化銅分解產生黑色的氧化固體。那麼為什麼鈉會先和水反應呢?對於這個問題,有2個學生在實驗報告提出由於硫酸銅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銅離子大,此時相當於生成了水合硫酸銅,銅離子被水分子包圍,因此鈉先與水接觸反應。
3.6教師評價
通過探究性實驗,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實驗的過程及現象,對產生現象的原理能提出合理的結實。通過批閱學生實驗報告發現,同組成員論記錄一欄大部分學生未填寫,說明學生合作討論意識還比較薄弱和不善於記錄學生在自我評價部分寫道:「說實話,我比較喜歡實驗,更喜歡從實驗中發現特情況去研究,當然,做實驗自己的切記要細心,實驗很多東西是無法挽回,象這引起的損失是不必要的」;「只要實驗操作規范,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就能培養一個人的實驗興趣,找出實驗方法」;「這次實驗不僅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而且能讓我們自己通過實驗來得出結論,能提高我們的興趣實驗操作比較強,知識基礎比較好,對實驗很有興趣,實驗方法還要進一步提高,希望可以有更多做實驗的機會」;「我認為實驗中,我們體現的動手能力差,而且從實驗結果看,我的思維能力還不夠周全,基礎不夠扎實;通過這次實驗,不僅讓我們增長了課外知識,還讓我體驗到對客觀事實要嚴謹對待」,等等。學生的自我評價表明,所有學生都表示實驗興趣濃厚,建議以後多提供機會。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知識基礎較好,學生普遍對自己的實驗操作及實驗方法評較教低。同組成員評價部分,學生打分大多是「很好或較好」,沒有層次性,彼此間評價較高,跟自我評價部分相矛盾。因此,學生對相互評價還沒有建立正確的態度,評價失真。
4 結語
回首探究性實驗教學所經歷的歷史擅變和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清醒的認識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在當前化學教育教學改革中所承載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的基本過程;全面認識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掌握科學探究基本方法、發揮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團隊精神、形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價值。結合案例從認識論的角度,解釋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在提出化學教學認識問題、認識科學探究過程、為學生掌握化學科學知識,檢驗化學理論和驗證化學假說提供化學實驗事實依據等發面所具有的認識論功能。
展望未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研究將逐漸「精細化」,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實踐將越來越豐富,它將成為高中化學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將成為高中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塊沃土。隨著經濟的發展,化學實驗儀器、設備和條件日趨完善,相信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前景將越來越美好。
產生藍色絮狀沉澱,沉澱中夾雜黑色固體,並有氫氣放出。
㈨ 高中化學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的
判斷什麼是圓形時,幾乎100%的人能正確回答,而什麼叫圓?98%以上的人回答不出:圓版是一個二維空間權,閉合形狀,線上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類似這樣很多。捫心自問,中學學習到的例子的許多具體知識及運算技巧與工作無關的大多已經忘記了,留在我們腦海的只是基本常識及思維方法。這對中學化學教學提出一個課題: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任何一種教育觀念都是時代的產物。教育與社會緊密相關,在知識呈爆炸性的今天,社會不停的發展變化,我們教師教育觀念必須隨著轉變。在知識飛速發展的今天,終身學習已成必然,學校已不是知識學習的唯一場所、最後的場所,課堂中教師傳授知識的內容本身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取、加工、運用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要培養學生能力,教師必須跳出原有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定位。當然傳遞知識依然是教師責任,但不能把此視為教師工作的全部,更不是終極目標。教學思想上要發生轉變,教學應由教師為中心組織教學轉變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