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京劇發聲方法!
本人是京劇愛好者。。從5歲開始學習京劇,戲齡12年,不過我工花臉,銅錘花,可以給一內些建議,談不上指導容,只是大家交流一下。
京劇的發音主要講究共鳴,從上到下有頭腔共鳴(嘎調)、鼻腔共鳴、口腔共鳴(初級)、胸腔共鳴(低音)。唱花臉一定要注意張口,而且可以對著牆練共鳴。
不過建議你,京劇最主要的是韻味,先要聽,多聽,找到韻味,才可以唱好京劇。
此非一朝一夕之功,祝你成功。。。
❷ 京劇發聲怎麼學女聲
唱,非常講究用氣,即用丹田氣托著唱,不宜用胸腔呼吸的方法,著力點不在喉頭,聲內帶必須保持容鬆弛狀態,疲勞點在於用氣上面。一出戲唱下來,要感到後頸發麻(腦後共鳴),小腹空盪(丹田用氣),嗓子並不覺得如何疲勞。
在於發聲方法與演唱方法上。所謂「鬼音」,屬於共鳴范疇,多使用於閉口音,共鳴位置往後移,也就是所說的「腦後音」。吸收了老生「腦後音」的特點,共鳴位置移後,用氣提起來唱,增強了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要處理好程腔字與腔的關系,就要在四聲准確的基礎上,通過運用唇、齒、喉、舌、牙五音部位,把字咬准,再加以吞吐收放、抑揚頓挫,務使字中含腔、腔中有字,兩相吻合,音調分明。
❸ 京劇怎樣發音音準怎樣練習求專業人士指點~~
京劇的發音技巧: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出的聲音稱真聲。如丹田氣經過喉腔時,演員將喉腔縮小,使之發出比真嗓較高的音調,則稱為假嗓。真嗓與假嗓在行腔時銜接自然,不露痕跡,就能使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京劇的生行(老生、武生、紅生)、凈行、醜行、老旦等行當,在演唱時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則用真假嗓結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系與真嗓、大嗓、本嗓相對而言。用假嗓發出的聲音稱假聲。發聲時,與真嗓相比喉孔縮小,部位抬高,氣流變細。假嗓發音的音調較真嗓為高。京劇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聲音的剛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劇聲樂名詞。主要指男聲中一種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聲音剛而扁,圓潤不足,有些專唱高調門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純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帶左者。另外,左嗓有時亦用作另一解釋,指嗓音與伴奏樂器不合,即一般所謂的不搭調。
(4):吊嗓亦作調嗓。京劇演員的練唱方法,也是演員唱功鍛煉的步驟之一。演員每天除喊嗓、念白外,還須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聲練唱戲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調門,然後適當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過大聲練唱,使聲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於不間斷的鍛煉,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圓潤,氣力充沛,口齒清晰有力,並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關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達曲情,使演唱與伴奏的配合達到水乳交融,進而達成藝術上的相互默契,協調整個唱段的表演風格。
(5):喊嗓,京劇演員練聲方法,通過喊嗓可以鍛煉各個發聲部位,正確地發出各個韻母的本音。喊嗓時間一般在清晨,於空曠地區,大聲喊出「唔」、「伊」、「啊」等單母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復進行。待聲音舒放後,再以唱段進行練習。
(6):丹田音,又名響堂,京劇聲樂名詞。演員歌唱時肺部蓄足氣,小腹用力,氣似從丹田(人身肚臍下約三寸處謂之丹田)發出聲。現在一般傳統演唱戲曲練聲方法,也認為丹田音最能響堂(即聲音送得遠,聽得清)。
(7):雲遮月,京劇聲樂名詞。這是對老生的圓潤而較含蓄的嗓音的一種比喻。這種嗓音,開始聽來似覺干澀,以後愈唱愈覺嘹亮動聽,使人感到韻味醇厚,潛力無窮,是長期鍛煉而形成的一種優美音質。譚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屬於這一類型。
(8):塌中,京劇聲樂名詞。演員在中老年時期,由於生理關系,發生失音現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員愛護嗓子,到老仍保持母音不變。用假嗓歌唱的演員,老來塌中的較多。
(9):腦後音,京劇發聲的一種。又名背工音。一般發音,氣從丹田而出,經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來。腦後音雖然同樣氣從丹田,但發音時,喉腔稍加壓縮,打開後咽壁,提高軟顎,將聲音送入頭腔,與鼻音相聚,使聲音迂迴在腦後,通過頭腔共鳴,發出一種含蓄渾厚的音調。腦後音發音蒼勁有力,能達遠聞,而近聽又不覺其尖厲。老生和凈角唱腔中,凡遇閉口音(如「一七轍」)的高音,多用此種唱法。旦角唱腔用腦後音者較少,程(硯秋)派唱腔有時用之。
(10):荒腔,亦作黃腔、黃調或涼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不準,習慣上專指略低於調門的變音。大部分都是由於演員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如聲帶變異、耳音不準等。有時也由於練聲不得法所致。
(11):冒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略高於規定的調門。大部分是由於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有的是由於生理條件(如聲帶)臨時發生故障;有時也由於練聲不得法所致。
(12):走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不符合規定的節拍。京劇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種不同的板槽,行腔時如背離板眼的規定,失去節拍的分寸,即謂走板。
(13):不搭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或高或低,不合於規定的調門。習稱跑調。
(14):氣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員唱曲時吸氣的方法。京劇各種唱腔長短不一,節奏快慢各異,演員須掌握准確吸氣方法,才能唱得從容不迫,優美動聽。氣口包括換氣、偷氣兩種。換氣指唱腔間歇中的吸氣,偷氣是在樂句若斷若續中吸氣而不使聽者覺察。
(15):換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時凡遇長腔或拔高處,必先吸氣,作好充分准備。換氣不是停腔再唱或明顯稍頓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間,乘便呼吸,蓄氣待換。唱腔中在何處換氣,因人而異,一般稱為氣口。
(16):偷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指換氣時不著痕跡,在觀眾不覺察時偷換。如《捉放曹》中陳宮所唱「馬行在夾道內我難以回馬」,唱完前六字及「內」字長腔,利用「我」這一襯字向內「偷」吸一口氣,以便唱足下面「難以回馬」的腔,即謂之偷氣。
(17):嘎調,在京劇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時,習稱嘎調。如《四郎探母》中楊延輝唱「站立宮門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軍山》中黃忠唱「掃明天午時三刻成功勞」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稱嘎調。
(18):長吭,長(音掌)是增長,吭是嗓音的俗稱,此處指音量。長吭好似加大音量。
(19):砸夯,比喻演員演唱似夯地基時的鼓努為力,含貶意。演員不善於掌握演唱方法,用氣過頭,或使蠻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現笨拙的重音,謂之砸夯。
京劇的發聲訓練步驟:
(1):用氣,要用橫隔膜呼吸,即所謂丹田之氣,初練時可平卧床上將本書放在隔膜上看橫隔膜的起伏。呼吸進行時要慢而且長,久而久之,可以達到兩個目的:(甲)唱的時候呼吸能夠運轉自如。(乙)可用最少的氣來發音,在鍛煉中提高肺活量,唱起來顯得氣長。
(2):嘴形,肌肉象嬰兒一樣的松馳,嘴張圓,上齶與軟齶同時往上,下齶不用力( 由側面看去是上齶往前,下齶略往後縮的姿勢) ,舌頭不要堵住咽門,舌頭放鬆,用小嗓學工廠里的汽笛叫聲,即由低漸高,再由高漸低,聲音作弧形。這樣練過一個時期以後,就能在一口氣里由低漸高,再由高轉低地循環幾次而不中斷。任何一個物體受力振動而發聲,有它一定的限度,如果用力太猛就形成氣對聲帶沖擊,非但不能使發音響度增加,相反地會使嗓開花,由於沖氣時肌肉緊張而影響橫隔膜和肺的活動,造成氣短的毛病 (有人唱起先特別在唱高音時,太陽穴以及脖子的筋暴起,面紅耳赤,這就是肌肉高度緊張擠住氣的現象)。
(3):養成在一開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時輕輕呼氣的習慣,使聲音由輕到響。這一辦法也可以收到鍛煉橫隔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輕就必須使橫隔膜的動作緩慢,因而有助於達到上述(1)項中的兩個目的。另一方面,聲音由輕到重,不傷嗓子,使它經累持久。這辦法練久了即使不用主觀控制、有意識地向口腔外呼氣,也能得到較響的聲音。起初練時宜慢,熟練以後,掌握了由輕到響的聲音,呼吸過程縮短,就不會影響唱快速度的音調。
❹ 京劇如何練習發聲
京劇發聲練習
要尋找共鳴必須首先要根據劇種行婁和流派的特點,其次才談得上怎樣尋找。到底應該怎樣找?我們認為最好以在學唱中逐步模仿練習為主,以專事尋找共鳴的練習為輔也就是最好裹在腔里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生葉字行腔的同時,要適當注意共鳴的培養。在這種情形下使用出來的共鳴比較自然靈活,並易與唱腔融合在一起而不致產生妨害風格有相反作用。其次當然也可以用一些比較專門的聲樂辦法來練習共鳴。
(一)從氣息方面著手
從氣息方面來講,找上面的往裡收,找下面的沉氣保持,向外推比較合適。在此同時,找頭腔多練高音,找胸腔多練低音。
(二)從字的角度來練
找鼻腔多練「昂(ang)」,找頭腔多練「敖(ao)」或「哦(o)」,找胸腔多練「雍的韻母(ong)」,找口腔多練「啊(a)」。這里男女聲及行當最好也要略加區別。例如:老生練蝶竇用「衣(i)」,而女聲要把(i)練好就得往額竇那兒去。又如花臉最好先把鼻腔練好,也可以先把「昂」練好。
(三)其他方法
把嘴閉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聲音能從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來,那就不錯了。因為把嘴閉上氣息就容易往上走,這樣比較容易找到鼻腔共鳴。用拖長音發聲。在發聲的時候,突然把腰一彎頭低下去,你就會發覺你的聲音向腦袋裡鑽上去,這可能有助你找到頭聲。如果你實在找不到胸聲,你就象哄小孩那樣哼哼,然後用手拍著自己的胸脯使之發出斷續的聲音。萬一手拍上去並不感到聲音受到影響而發生斷續,那就說明還沒有用上胸腔,就必須繼續放鬆沉氣找一種哼哼的感覺。口腔共鳴一般比較好找。如果用自然的聲音,基本上就是口腔。當然有些人在未學戲前,可能說話就已經有了各種不同的共鳴習慣。有的頭聲多,有的胸聲多,有的鼻音重,這就是平時聽人家講話就能聽得出這是個男中音、女高音的道理。但也可以說口腔共鳴最難掌握好,它的位置靠近聲帶,是危險區域,而它比胸聲更加不容易區別出是用上了共鳴還是壓扯著嗓子在唱。同時它還必須帶上其它共鳴,才能使之比較好聽。如果要同時使用別的共鳴,對京劇來說最好還是先聯合上面為妥。或者在練好上面共鳴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把聲音逐漸往口腔里送,可能就會得到較純的口腔共鳴聲音。為什麼說要從上面往口腔里聯合呢,因為如果使用口腔共鳴時單單聯合下面胸腔,調門就太低了,也許就會不太適合於京劇。總之,我們在找各種不同的共鳴時,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一定要放鬆著唱。這是指導喉部肌肉而不是說所有的肌肉都放鬆。不將喉部放鬆不但找不到需要的共鳴,並且聲音也會由於失卻彈性而使人聽來沒有任何共鳴的感覺,這是值得在尋找共鳴時引起注意的。
「氣粗」是講運用氣息缺乏控制技巧,把吸入的氣息合筒呼出,由此造成了聲音的浮淺不實。「氣弱」即氣息不足,發出的聲音則單薄無力。「氣濁」即氣息渾濁不勻,發出的聲音則滯澀漫濁。「氣散」即氣息全盤用盡,由此發出的聲音自然也就乾枯竭盡了。
慢板難於緊 快板難於穩 散板難於准
註:講唱好慢板、快板、散板的要領。慢板易犯拖延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緊湊些;快板易犯搶板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穩重些;散板易犯鬆懈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圓准些。
念要像唱 唱要像念
此系高盛麟先生所言。京劇念白不像演唱有著豐富的旋律,但京劇舞台上的念白又不同於日常的講話,它具有特殊的聲調,演員在舞台上的話白要念出它的音樂旋律,即所謂「念要像唱」。語言是演唱的基礎,演員在舞台上演唱,在注意演唱旋律之美的同時要注意語言的連貫性和語氣的表達,即所謂「唱要像念」。
這兩句話實際上是強調京劇念白的音樂性和京劇演唱的語言性。
清晰的口齒 沉重的字 動人的聲韻 醉人的音
中國戲曲的演唱,講究「字清、情真」。所謂「情真」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一,即指歌唱藝術不是為聲韻而聲韻,而是通過聲音表達感情。二,演員在行腔之前,形(動作)、容(表情)應先起烘托作用。三,行腔之後,「形」、「容」後收,在表情的微瀾中,好像還帶著腔調的聲波痕跡。四,演唱遇有較長過門時,要以情感填補過門兒的空白。
為了達到「情真」,在演唱技術上還有許多具體的要求:研究唱腔要從劇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發,對每段戲和句、詞等,作一番仔細的審察。然後分清賓主,找出樑柱,突出重點,這樣唱來才有情有韻。行腔中要「准」中見「穩」。因為「調准便不黃,板准便不頂,字准無訛音,腔准便不涼。」總之,就是藝人所指出的「開腔要審,行腔要領。板調要准,不漂不浮,准中見穩」的演唱技術要求。能做到「審」、「領」、「准」、「穩」,唱腔才動聽感人。
綜上所述,說明了人物情感是創腔的基礎,這就是「腔准於情」的道理。
所謂「字清」,即在演唱時,演員要從技巧上明確字在口中的部位和著力點,以及正確的掌握不同的口形和發音部位的變化,然後把字清晰地送到觀眾的耳中。為了達到「字清」的目的,在技巧運用上,尚有不同的要求。如「腔隨字走,字領腔行,字帶腔,腔托字,字正腔圓」的藝訣,就著重講出了在行腔過程中,腔與字的主從、依附關系。原則是以字行腔,字重腔輕,唱字不唱腔。
曲藝界著名藝人白鳳鳴曾說:「清晰的口齒,沉重的字,動人的聲韻,醉人的音。」皆是說的腔生於字,因字就腔的原則要求。如果字輕腔重,字為音所包,聽來便有聲無字,腔不達意;字柔腔剛,則不能控制抑揚頓挫,聽來近乎吼喊,腔直無情。因而字宜重,腔宜輕,字宜剛,腔宜柔,這樣輕重相間,剛柔相濟,才合行腔規律。如同梅花體格,老嫩剛柔,錯縱有致,方能曲盡其妙。
綜上述,強調指出了腔隨字走的演唱原則。演唱中應把字唱真、唱正、唱准。這就是「腔生於字」的道理。
戲曲演唱要遵守「情」、「字」、「聲」三者結合的原則。唱腔不能給字音捆死;字音也不能為唱腔所破壞。字是根本,腔是表現形式,腔圓為情准。唱腔旋律與字音的操縱,兩者要融洽相輔,才能收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在藝術實踐中,由於多種原因或音韻、或因抒發感情、或因突出重點,或者是除了京音京韻之外,也以湖廣韻為基礎等原因。字與腔有時是有矛盾的,有時字唱正了,腔不一定圓,有時腔圓了,可又不一定音正。它只能是一個標准,一種要求。
說開口必開 齒叩齊必來 撮字音在顎 唇啊合必諧
「開」、「齊」、「撮」、「合」謂之四呼,是說讀字口法的藝訣,稱四呼訣。
「開口呼」:出音用力處在於喉,經上顎而出,口開而聲宏。如:丹、板、常、毛、破、罵……。「齊齒呼:口角向兩旁咧,微露齒,其音輕銳。如:煙、天、象、謝、家。 「合口呼:兩唇微閉,其音圓渾。如:灣、向、黃、果、瓜、怪、為。「撮口呼「:口部收束,外唇縮小微向前。如:淵、泉、遠、雲、勇、魚、靴。
「四呼「是我國音韻學所用的名詞。用這四個名詞來表示讀字發音時.只有懂了「四呼」,把握口腔形態,字音才准正。「四呼」與「轍口」(「十三轍」歸韻),在戲曲唱、念中是相互為用的。掌握了這兩種工具之後,在唱時不管腔調怎麼轉折,時間如何延長,都不會發生「字韻不正」的毛病。
過去藝人大多不懂「四呼」,故吐字發音往往「開合不平」,「齊撮無定」。如京劇「坐宮」的楊延輝唱:「想當年沙灘會一場血戰」句中的「血」字本為齊齒呼,有人誤念為撮呼的「靴」(上聲)字音(xue)。 又如「狀元譜」的陳伯愚唱:「可嘆我年半百無有後苗!」句中的「半」字本為「buan」合口呼,有人誤念如開口呼的「扮」 (ban)字音。因此,無論讀書、識字、說話、歌唱非懂得「四呼」不可 ,尤其於戲曲的唱、念咬字的作用更大。
演唱忌土 須分陰陽 有冷有熱 能放能收
「土」即方言土語。中國地域廣闊,劇種繁多,一般地方戲,都系以它各自的方言為其語音的主體。每個劇種的語音又都以該區域中語言最標准、最普及的某一地區為其基礎。如京劇起初是以「湖廣音」為主。(「湖廣」乃明、清所置的「湖廣省」,即指湖南、湖北。(見「辭源」已集「湖廣」條>)其實就只是武漢口音;秦腔以西安語音為主;川劇以成都語音為主……等。忌方言土語,並非要求地方劇種的語言,都統一為標准語音,那樣就丟掉了地方特色,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是極難做到的。
而所忌的是,不能以該劇種所在區域內那些不標準的土語為其語音基礎。就如同標准話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並非以北京土語為基礎一樣。故《顧誤錄》中雲:「入門須先正其所犯之土音,然後可以言曲。」廣告:字分陰陽,腔也要分陰陽。「腔無陰陽便無起伏,無層次,無變化,便成呆腔、死腔。」分出陰陽,即可避免平直,唱腔能抑陽有致,徐疾有節,不火不瘟,方顯功力。
所謂冷熱是指腔傳曲情而言。中國戲曲中的唱,一般都安置在劇中人物思想感情集中流露的地方。能否通過歌唱的手段,盡情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直接關系著藝術形象的塑造。有時一樣的唱詞,分誰來唱,有功夫、有研究的人,就能唱得既動聽又感人。雖然同一工譜,有修養的演員唱來,能把人物當時喜、怒、哀、樂的情感,參蘊在唱腔旋律之中,做到悠揚婉轉,冷熱鮮明。「冷」時(低回哀怨),唱的悲涼凄楚,冷中寓熱。產生出「一聲唱到融神處,毛骨蕭然六月寒」的藝術感染力。
「熱」時(慷慨激昂),能造成「一聲直入青雲去,多少悲歡起此時」的藝術魅力。
所謂「收」、「放」,是指演唱中氣的使用、控制。放腔時,把氣運足,用力把腔放的寬、放的遠;收腔時,要提腔運氣,斷腔不斷氣。收腔必須求圓,曲終時仍還本調。
高音氣要足 低音氣收斂 高放低收 尖濁不顯
這說的是演員演唱中對氣息的控制。所謂「高腔輕過」即指凡唱高腔,應由丹田提氣,將字音由低帶高,以調管字,依腔貼調,則可清晰明亮。切忌有聲無音,近乎吼喊。要使人聽來輕松順暢,勿使有吃力之感,故要求「輕過」。《樂府傳聲》雲:「……如此字要高唱,不必用力盡呼,惟將此字做狹,做細,做銳,做深則音自高矣!」除狹、細、銳、深之外,還應掌握一個「奮」字(扶搖直上之意),藝人說:「腔高要見奮,無奮不謂高。」
所謂「低腔重煞」即說唱低腔要「宜重、宜緩、宜沉、宜頓」(見〈樂府傳聲》)。聲音的自然規律是音高則尖細,音低則沉濁,任何物體發出的聲音皆如是。要改變此規律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對氣息的適當控制與科學運用,來操縱聲音的薄弱強高,使之高低銜接自然、協調,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要想達到「腔高不薄,腔低不弱」的目的,就須按藝人說的,唱高音氣要放足,唱低音氣須收斂。越是高音,越要將氣放足,這樣音雖高而不顯尖窄;音越低,越要盡力將氣收斂,加以控制,使腔不致低弱無聲,這樣音雖低而不生濁。高放低收兩下一湊合,高尖低濁的弊病就不顯了。
字、氣、勁、味為四技 沒有四技不成藝
戲曲演唱的腔、情都是根據字而生的。戲曲演唱的吐字發音是互相依存的。它們的關系,如同鴨子浮水一樣。清李漁著《閑情偶寄》「授曲,字忌模糊」中說道:「……字從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無字,是說話有口,唱曲無口,與啞人何異哉。啞人也能唱曲,聽呼號之聲,即可見矣。常有唱完一曲,聽者只聞其聲,辨不出一字者,令人悶殺。」
清徐大椿在《樂府傳聲》中曾談過「聲各有形」。元趙孟頰在唱法《出聲口訣》中曾說:「天下有有形之聲,有無形之聲,無形之聲風雷之類是也。其聲不可為而無定,有形之聲,絲竹管弦之類是也,其聲可為而有定,其形何等則其聲亦從而變矣,欲改其聲先改其形,形改而聲無不改也,人之聲亦然。」
漢語中每一個字的語音結構,是由兩個主要部分——發音元素——聲母和韻母所組成。這在傳統戲曲中,稱之謂「字頭、字腹、字尾」。當字音隨著口形送出時,往往有經驗的演員並不是直出直人的吐字發音,而是將發音元素分散,分清字的頭、腹、尾,而後將字緩緩送出。
這種分散字音元素的方法,由於各自的元素結構不同,而在演唱時就應有所區分。有的用旋轉的跳動力量;有的用裝飾音的帶音力量;有的用推動性的強音;有的用漸強弱收……總之,中國戲曲的吐字方法甚多,技術性很強,實為演唱之一技。(氣的運用也是一技,因已有論述,不再贅及)
「勁」的運用,與吐字發音、感情的表達、氣的運用有直接關系。它是隨著發音吐字的技術要求而靈活運用的。唱腔勁頭的恰當掌握,對唱腔的巧、拙關系極大,也為演唱一技。
「味」即韻,有聲必定有音,有音必定有韻。演員的音韻不好,聽眾就會說:「唱的不夠味。」唱得好的演員總是韻味十足的。每個字的尾音就是韻,字音歸了韻,讀起來便能准確,詞句合了韻,便易歌唱。
演唱只有把字、氣、勁、味四技術練好用好,才能產生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❺ 京劇怎麼發聲
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內出的聲音稱真聲容。如丹田氣經過喉腔時,演員將喉腔縮小,使之發出比真嗓較高的音調,則稱為假嗓。真嗓與假嗓在行腔時銜接自然,不露痕跡,就能使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京劇的生行(老生、武生、紅生)、凈行、醜行、老旦等行當,在演唱時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則用真假嗓結合。
同時需要嗓音的先天條件,先聽著錄音慢慢跟著唱,如果,能跟上調門,慢慢的在練發聲、喊嗓子。就像「阿寶」的《山丹丹開花》很多人都喜歡,但是並不是所有人的嗓音都適合唱,所以說個人的嗓音條件很重要。
京劇發聲:真嗓(又稱本功)是假嗓的基礎,真嗓唱得有功力,假嗓才能有韻味,真嗓沒有基本功,假嗓的運用就收不到應有的藝術效果,聽來就不會鏗鏘有力,如出金石,也不能感人肺腑,動人心魄。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系與真嗓、大嗓、本嗓相對而言。用假嗓發出的聲音稱假聲。
❻ 京劇老生如何練習發聲
一、氣息是原動力
氣息是發音的原動力。發音的過程,就是氣息從肺部經過氣管呼出,喉頭聲帶部分與分節發音器官就同時配合著動作起來,氣息因震動喉部聲帶而發出聲音。
1、練習:吸氣,松開胸腔和橫隔膜。
2、呼氣:收小,維持三種情況(胸擴張、向下擴張、腰四周擴張)。
3、練單音:低、中、高;
4、彈跳音:用丹田與腹腔;
5、滑音:自喉頭向下放鬆呼吸器官。音由低至高自滑升;
6、吹氣:感覺丹田和腹腔的運動狀態。
二、口腔是可變的共鳴腔
常常由於不該用勁的地方用勁。通病是喉部、舌部、口型用勁過度而僵化。
1、感覺:和鼻腔連通
2、中、低音:上口蓋向前抬弧狀,吊音。
3、口形:咬字太死的人唱「啊」字音嘴張得太大,唱「衣」字音嘴又太扁,都影響共鳴和音色。我們可以把「衣七」、「人辰」這類轍口的字的口形適當地往圓形靠。
4、練習:(結合呼吸)衣字音等「閉口音」,注意口形向「圓」形靠攏。「啊」字音,口腔不要向後開,感覺向前「靠」。
(6)京劇發聲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京劇表現手法
1、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2、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3、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4、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❼ 怎樣練京劇,怎麼發聲
未曾出聲先練氣研究資料表明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鍾呼吸-19次,每次呼吸過程約3、4秒鍾,而演唱時,有時一口氣要延長十幾秒,甚至更長,而且吸氣時間短,呼出時間長,必須掌握將氣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領,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氣息控制延長練習
其要領是:先學會"蓄氣",先壓一下氣,把廢氣排出,然後用鼻和舌尖間隙像"聞花"一樣,自然松暢地輕輕吸,吸的要飽,然後氣沉丹田,慢慢地放鬆胸肋,使氣像細水長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勻,控制時間越長越好,反復練習4-6次。
(二)深吸慢呼數字練習
我們把第一步驟稱為"吸提推送',"吸提"的氣息向里向,"推送"的氣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時做氣息延長練習。我們推薦三種練法:
A.數數練習:"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快速地數數字"12345678910",--口氣反復數,數到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反復數多少次。
B."數棗"練習:"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出 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拿竹竿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 (吸足氣)一個棗兩個棗三個棗 四個棗五個……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數多少個棗。反復4-6次。
C."數葫蘆"練習:"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念:"金葫蘆,銀葫蘆,一口氣數不了24個葫蘆(吸足氣)一個葫蘆二個葫蘆三個葫蘆……",這口氣氣盡為止,反復4-6次。
數數字、"數棗"、"數葫蘆"控制氣息,使其越練控制越,千萬不要跑氣。開始腹部會出現酸痛,練過一段時間,則會自覺大有進步。
(三)深吸慢呼長音練習
經過氣息練習,聲音開始逐步加入。這一練習仍是練氣為主,發聲為輔,在推送同時擇一中低音區,輕輕地男生發"啊"音("大嗓"發"啊"是外送與練氣相順),女生發"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氣托住,聲音出口呈圓柱型波浪式推進,能拉多長拉多長,反復練習。
(四)托氣斷音練習
這是聲、氣各半練習。雙手插腰或護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氣到額咽處沖出同時發聲,聲音以中低音為主,有彈性,腹部及橫膈膜利用伸縮力同時彈出,我們介紹三種練習:
A.一口氣托住,嘴裡發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復)到這口氣將盡時發出"嘭一啪"的斷音。反復4-6次。
B.一口氣綳足,先慢,後快地發出"哈工哈)-(反復)(加快)哈,哈,哈……"鍛煉有進發爆發力的斷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氣綳足,先慢後快地發出"嘿-厚、嘿-厚"(反復逐漸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氣力不支為止,反復練習。
經過這一階段練習,氣為聲之本,氣為聲之帥的氣息,已基本飽滿,"容氣之所"已基本興奮、活躍起來,而聲音一直處於醞釀、保護之中,在此基礎上即可開始准備聲音練習了。
❽ 京劇小嗓的發聲方法
要唱好小嗓(也叫假嗓子或陰嗓),需掌握用氣、發音、咬字、吐字技巧。
一、咬字、吐字的練習方法
1、字頭一出來,就要把音立住。發音時嘴型要張圓,上齶與軟齶同時上抬,下齶不用力(由側面看去是上齶往前,下齶略往後縮的姿勢),舌頭放鬆不要堵住咽門,聲音呈弧形的曲線。
2、咬字、吐字,嘴的動作要快、要玲瓏、敏捷;嘴不可張得過大,口形要美。
3、養成在一開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時輕輕呼氣的習慣,使聲音由輕到重,有鍛煉橫膈膜呼吸的效果;另一方面,聲音由輕到重,不傷嗓子,使它經累持久。
二、呼吸
呼吸其實就是用「氣」,即所謂丹田之氣,實際指的是「用橫膈膜來控制呼吸的方法」。呼吸進行時要慢而且長,呼吸能夠運轉自如,用最少的氣來發音,在鍛煉中提高肺活量,唱起來顯得氣長。用橫膈膜呼吸,丹田發力,氣息會源源不斷的往上輸送,這樣就能很自如的控制呼吸。
三、共鳴位量
共鳴可產生充分的泛音,作用是擴大和美化聲音。其唱時「使喉頭穩定,打開後咽壁,提高軟齶,將聲音送入頭腔」。最好的振動位置是在上齶和咽腔處,發出來的聲音鬆脆、圓潤。這個位置找到了以後,就會使自己整個上頭腔和鼻咽腔都同時振動著的感覺。但需注意,唯一不能同時振動的地方就是喉頭。
以上三種技巧是相輔相成,並且有它們的統一性的。用氣不對就會影響到肌肉緊張,也會影響到嘴型。嘴型不對,韻母必定要改變。反過來如果嘴型不對,或者韻母找不到它應有的部位,也說明了肌肉的控制或者用氣存在問題。
(8)京劇發聲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假嗓發音的音調較真嗓為高,非自然的嗓音,發音時,與真嗓相比喉孔縮小,部位抬高,氣流變細。京劇中青衣﹑花旦﹑小生等角色常用之。
其發聲方法講究音色明亮,共鳴腔調節較小,聲波在硬齶及口腔上部振動較多,聲音靠前,聲音顫動幅度較小,吸呼部位較深,講究氣沉丹田,排氣量相對較小。一般地說小嗓是比大嗓(習慣上叫本嗓,就是「陽嗓」)來得窄,但只要掌握用氣、發音、咬字、吐字的技巧,也可以唱得又寬又亮,又脆又甜,能高能低而又柔美光潤。
❾ ●如何練習京劇發聲(老生、青衣)●
第一階段:未曾出聲先練氣研究資料表明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鍾呼吸16—次,每次呼吸過程約3、4秒鍾,而演唱時,有時一口氣要延長十幾秒,甚至更長,而且吸氣時間短,呼出時間長,必須掌握將氣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領,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氣息控制延長練習」。
其要領是:先學會「蓄氣」,先壓一下氣,把廢氣排出,然後用鼻和舌尖間隙像「聞花」一樣,自然松暢地輕輕吸,吸的要飽,然後氣沉丹田,慢慢地放鬆胸肋,使氣像細水長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勻,控制時間越長越好,反復練習4—6次。
(二)「深吸慢呼數字練習」
我們把第一步驟稱為「吸提推送』,「吸提」的氣息向里向,「推送」的氣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時做氣息延長練習。我們推薦三種練法:
A.數數練習:「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快速地數數字「12345678910」,——口氣反復數,數到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反復數多少次。
B.「數棗」練習:「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出 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拿竹竿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 (吸足氣)一個棗兩個棗三個棗 四個棗五個……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數多少個棗。反復4—6次。
C.「數葫蘆」練習:「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念:「金葫蘆,銀葫蘆,一口氣數不了24個葫蘆(吸足氣)一個葫蘆二個葫蘆三個葫蘆……」,這口氣氣盡為止,反復4—6次。
數數字、「數棗」、「數葫蘆」控制氣息,使其越練控制越,千萬不要跑氣。開始腹部會出現酸痛,練過一段時間,則會自覺大有進步。
(三)「深吸慢呼長音練習」
經過氣息練習,聲音開始逐步加入。這一練習仍是練氣為主,發聲為輔,在推送同時擇一中低音區,輕輕地男生發「啊」音(「大嗓」發「啊」是外送與練氣相順),女生發「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氣托住,聲音出口呈圓柱型波浪式推進,能拉多長拉多長,反復練習。
(四)「托氣斷音練習」
這是聲、氣各半練習。雙手插腰或護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氣到額咽處沖出同時發聲,聲音以中低音為主,有彈性,腹部及橫膈膜利用伸縮力同時彈出,我們介紹三種練習:
A.一口氣托住,嘴裡發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復)到這口氣將盡時發出「嘭一啪」的斷音。反復4—6次。
B.一口氣綳足,先慢,後快地發出「哈工哈)—(反復)(加快)哈,哈,哈……」鍛煉有進發爆發力的斷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氣綳足,先慢後快地發出「嘿—厚、嘿—厚」(反復逐漸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氣力不支為止,反復練習。
經過這一階段練習,氣為聲之本,氣為聲之帥的氣息,已基本飽滿,「容氣之所」已基本興奮、活躍起來,而聲音一直處於醞釀、保護之中,在此基礎上即可開始准備聲音練習了。
第二階段:氣、聲、字的練習
戲曲演員尤其京劇演員包括戲曲愛好者在喊嗓練聲上容易犯急於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來,急著喊高音,猛喊甚至瞎喊亂喊,這往往是事與願違的。我們在研究喊嗓練聲時,有意地先練氣息不急於發聲,是利於發聲練習,要大家明確一個循序漸進的規律和持之以恆的毅力。在這第三階段,我們建議還是不急於爬音階喊高音,而從氣、聲、字結合練起。這三者關系應排成這樣一個順序:氣為音服務,音為腔服務,腔為字服務,字為詞服務,詞為情服務。從這個順序中,我們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於中心,前面牽著「音」和「腔」,後面聯著「詞」與「情」。當中一塌,滿盤皆輸。字音的真切,決定著聲音的圓潤,「以字行腔」正是這個理兒。在喊嗓練聲中的字、音、氣的關系,應是托足了「氣」,找准了「音」,咬真了「字」。具體方法是:用漢語拼音的方法把字頭、字腹、字尾放大放緩,以字練聲,然後加快,同時練嘴皮子和唇齒牙舌喉的靈活性。
①唇音練習:(先放慢,放大念一遍逐漸加快到念繞口令)
八一百一標一兵一奔—北一坡 北一坡一炮一兵一並一排一跑 炮一兵一怕一把一標一兵一碰 標一兵一怕一碰一炮一兵一炮
②齒音練習(方法同上)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不要把十四——說——四十, 也不要把四十——說——十四,
③舌音練習(方法同上)
六十六歲劉老六,推著六十,六隻大油簍,六十六枝垂楊柳,拴著六十六隻大馬猴。
④喉音練習(方法同上)
山前有隻虎,山下有隻猴,虎攆猴,猴斗虎,虎攆不上猴,猴也斗不了虎。
⑤舌音牙音練習(方法同上)
街南來了個瘸子,右手拿著個碟子,左手拿個茄子;街上有個撅子,橛子絆倒了瘸子,右手摔了碟子,左手扔了茄子
⑥十三道轍字音練習
風(中東)一催(灰堆)一暑(姑蘇)一去(一七)一荷(波梭)一花(發花)一謝(乜斜)
秋(由求)一爽(江陽)一雲(人辰)一高(遙條)一雁(言前)一自(支思)一來(懷來)
俏(遙條)一佳(發花)一人(人辰)一扭(由求)一捏(乜斜)一出(姑蘇)一房(江陽)一來(懷來)
東(中東)一西(一七)一南(言前)一北(灰堆)一坐(波梭)
第三階段:吟詩、吟唱練習
把吟詩、吟唱放在第四階段目的是練習和挖掘「低音寬厚,中音圓潤,高音堅韌"的嗓音素質,不盲目拔高、爬高,而是鞏固中音、低音,使其音色華美、音質純正,保住一條好聽好用的嗓子,同時鍛煉高音的堅韌有彈性。此時的念白練唱都是無伴奏的,演唱更難,要求更高,在第三階段練,有氣、音、字墊底,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爬上來的,嗓音並不疲勞,練習有實效,把握性大。
①吟詩一般選各個行當的定場詩,因為角色剛剛上場,要給觀眾留下第一印象,並使他們停止議論,安靜下來,所以定場詩應是聲調較高,不急不慢,是角色自己興趣志向的自我剖析,韻律性極強,必須好好練,又適合於喊嗓、練聲、練習。比如《擊鼓罵曹》禰衡的定場詩,「口似懸河語似流,全憑舌尖壓諸侯,男兒何得擎天手,自當談笑覓封侯」;再如《挑華車》中嶽飛的定場詩「明亮亮盔甲射人鬥牛宮,縹緲緲旌旗遮住太陽紅,虎威威排列著明輔上將,雄糾糾胯下駒戰馬如龍」。在萬物蘇醒,萬象更新的清晨你可以盡情發揮練嗓。
②吟唱:具有念白吟誦相夾,半唱半念交相輝映的特點,比吟詩更難,其情感更宜抒發,其音律更宜舒展,正好用來喊嗓發聲。 半吟半唱如引子,例如,《宇宙鋒》趙艷容上半吟(念)「杜鵑枝頭泣,(吟唱)血淚暗悲啼。」再如陽平關》曹操(半吟念)「只手(吟唱)獨擎天,奇勛已早建,(半吟念)虛名扶漢祚,(吟唱)時勢魏將遷」。直接吟唱如《秦瓊賣馬》「好 漢英雄困天堂,不知何日回故鄉」,再如《清風亭》「年紀邁,血氣衰,年老無兒絕後代」,「聽媽媽高聲喚悲哀,想必是為姣兒失卻了夫妻恩愛」。
③京白(普通話)吟詩:為現代戲表演念詞而練習,如用吟詩的旋律,念《毛主席詩詞》「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等。再如念現代戲一些經典道白,「久旱的禾苗逢甘霖,點點記在心」,「千枝萬葉一條根,都是受苦人」等,都是喊嗓練聲的好素材。傳統大段念白及一些貫口練習也可在這一階段鍛煉氣息和發聲。
第四階段:弧形氣聲練習
這是京劇里非常獨特的一種發聲技巧,它像舞蹈里的彈跳,跳起來蹲下去又彈起來,也像體育里的擲鉛球,轉起來,縮回來,再擲出去,氣息和聲音推出形成一條/型,拋物線,拉回來,再拋出去。
如武生:啊/咳/老生:馬/來/花臉:酒/喔啊\來/丑:啊/哈/青衣:苦/哇/容⌒稟/
這類雙弧形氣、聲,如不好好練,極容易出「岔音」,「轉」或「呲花」。一般要領是:運好氣——托好字(像「漢語拼音」一樣分解字音)——拋出去——收——再拋出去,控制好氣息、音量,選出最佳音色,一環扣一環,相得益彰。尤其程派吟誦的「容——稟」似斷不斷、細若游絲、欲斷又起至飽滿地送到家。歸音歸韻更是需要努力練習和掌握的。
第五階段:爬音階及高難音練習
「嘎調」、「翻高」、「高腔」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我們稱其為高難音。在喊嗓練聲中練習這路音,注意不可多練,關鍵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拚命去喊去叫,前面練習的會全部做廢,還會傷及嗓子。練習這路音最忌擠、卡、捏、壓、強努、硬拼橫氣。老先生說「如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反呼(使拙勁去喊),惟將此字做狹做細,做銳,做深,則音自高矣……,凡遇高揚之字照上法將氣提起送出……則聽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不費勁。」這里有竅門,有方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去摸索,去探求。
❿ 唱京劇怎麼發聲
京劇分行當,生旦凈末丑,每個行當的發聲都不一樣。老生多用頭腔共鳴內,聲音高容亢嘹亮;花臉多用胸腔共鳴,渾厚粗獷;當然,就算同一行當,派別不同,發聲也會有所區別。比如梅派發聲靠前,程派發音靠後。總之,京劇發聲方法極為復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當然,每個人的聲音條件不同,所運用的發聲方法也各有不同,這也是京劇演唱藝術的魅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