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高一歷史必修一教案

高一歷史必修一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1 16:43:32

『壹』 求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案

第十八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一、教學目標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第二,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採取的革命措施。
(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重點。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獨立工人運動興起、社會主義思想高漲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准備了歷史條件。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為創立科學理論密切合作,他們批判地繼承前人優秀文化成果,於1848年發表《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變成科學。學習這一內容,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又有利於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形成。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是重點。巴黎公社是馬克思生活時代社會主義運動的最高成就,雖然僅72天就失敗,但巴黎工人以革命首創精神採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反映出其鮮明的無產階級性質,說明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學習這一內容,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且也是學生把握巴黎公社政權性質的關鍵。
教材部分引用《共產黨宣言》的原文,主要涉及無產階級專政的概念和任務。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方法。
第一目,「空想社會主義與工人的覺醒」。
第一,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經濟前提。工業革命是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飛躍,它不僅是生產技術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會關系的深刻
變化。一方面,工業革命推動生產的迅速發展,並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工業革命使社會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促進了工人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機器生產本來可以用來減輕工人的繁重勞動,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它卻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勞動血汗的工具。機器的使用,使勞動分工更為細致和專門化,工人掌握的技術日益簡單。資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練工人代替熟練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減少工資。工人隨時面臨著失業的危險,工人的處境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了。工人運動隨之興起。
第二,獨立工人運動的興起,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階級基礎。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人運動已從經濟斗爭發展到獨立的政治斗爭。法國里昂工人的武裝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具有鮮明的政治斗爭性質。在此以前,工人階級有時也參加政治斗爭,但在那些斗爭中無產階級是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進行反封建斗爭。而現在,工人階級是為了自己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去進行斗爭,並把矛頭指向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工人們從斗爭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要想從根本上改善自己的處境,就必須改變政治上的無權地位,進行反對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這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獨立的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同時也為科學理論的創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第三,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源之一。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直接來源。社會主義思想是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和壓迫的理論表現。早在十六七世紀資本主義興起時,就出現了以英國人莫爾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19世紀初,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深入和法國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又出現了以法國人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人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19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工人運動從經濟斗爭發展到獨立的政治斗爭,更多的歐洲有識之士懷著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問題。教材正是把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理論的革命活動放在這個歷史大背景下進行闡述的。
第二目,《共產黨宣言》的問世。
1.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理論的革命活動。教材從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眾和進行理論研究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特別是對無產階級的地位和歷史使命進行科學的論證。教材明確指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直接來源,並在小字中介紹了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馬克思、恩格斯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而且也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1847年由正義者同盟改組而成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了較為完整系統的闡述,成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
「巴黎公社」一目,教材主要寫了四個問題:
1.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法國在普法戰爭失敗後先後建立的國防政府和以梯也爾為首的臨時政府,實行投降賣國和敵視工人的反動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巴黎工人是在祖國處於危難關頭、本身遭到臨時政府進攻的情況下發動革命的。
2.巴黎公社革命的開始及失敗。巴黎公社革命是從1871年3月 18日革命開始的。這一天,梯也爾政府倉皇逃往凡爾賽,國民自衛軍佔領了巴黎市政廳,取得了革命的勝利。10天後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巴黎公社自革命開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處在梯也爾反動軍隊和德國軍隊的包圍之中。梯也爾政府同德國俾斯麥政府勾結,重新集結反動力量,向巴黎公社進攻。5月21~28日,巴黎公社戰士經過一周的浴血奮戰後失敗。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革命僅72天就失敗了,但巴黎工人卻以高昂的熱情和革命首創精神,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採取了一系列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措施。教材在正文部分明確地列舉了巴黎公社在政權建設方面和在社會經濟方面採取的主要措施。關於巴黎公社性質:它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第一次偉大的嘗試。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可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1)從巴黎公社產生的情況來看。它是在巴黎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推翻反動的資產階級政府的基礎上,通過普選建立起來的新型政權。(2)從巴黎公社政權的領導人和階級成分來看。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公社委員會的成員,大多數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員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但他們被公認是工人階級代表。(3)從巴黎公社實行的政策措施來看,這是最能說明公社性質的一個方面。公社在建設新政權的同時,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做出建立無產階級國家機器的偉大嘗試。公社的社會經濟措施和其他民主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它的無產階級性質,教材列舉的社會經濟措施,觸及了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以上所述足以說明巴黎公社是一個無產階級政權。馬克思說:「公社真正秘密在於:它實質上是工人階級的政府」。恩格斯說「你想知道無產階級專政是什麼樣子嗎?請看看巴黎公社吧。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4.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第一次嘗試。這一結論主要是從分析巴黎公社採取的革命措施所具有的鮮明無產階級性質而得出的。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教材包括了三層意思:其一是它的劃時代意義。它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它給資本主義以第一次沉重打擊,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其二是它的失敗原因,即歷史教訓。公社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以致在公社成立後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嚴重錯誤,結果導致公社的最後失敗。公社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工農聯盟,沒有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其三是它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即通常所說的巴黎公社原則。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因為它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最一般規律,所以它是消滅不了的。在工人階級得到解放以前,這些原則將一再表現出來,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就是這些原則的一再表現和新的勝利。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講述本課教材用1課時。由於本課教材涉及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本課內容理論性較強,知識密度較大,而授課時間又很有限。建議教師:敘述歷史過程不宜過細,補充資料也不宜過多;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以教師分析為主,輔之以師生的交互討論;從現實生活挖掘素材,變抽象為具體,努力突出教材的重點和突破教學的難點。
講述本課前,教師可布置學生瀏覽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網站,了解與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基本常識。進行必要的課前探究活動。
講述本課內容前,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有關工業革命的知識,然後導入本課。也可以通過屏幕打出馬克思、恩格斯的畫像,在導言中指出這是生活在150多年前的兩個德國人,由他們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中國。也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
講述「空想社會主義與工人的覺醒」一目時,建議教師:可按社會經濟前提、階級基礎和思想來源三個方面進行歸納,引導學生結合工業革命後工人運動的基本特點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潮的狀況來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條件,以做到條理化。在對本目中的插圖進行說明的同時,與「新和諧公社」藍圖進行聯系和比較,一方面加深學生對社會狀況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感受歐洲有識之士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憧憬。
講述「《共產黨宣言》的問世」一目時,建議教師:首先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為創立科學理論所進行的革命實踐活動,以及二人的偉大友誼,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偉人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來源於實踐,以及馬克思、恩格斯為探求真理不懈奮斗的創造精神。第二,對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科學理論,可按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的思路進行講解,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教師要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第三,介紹《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對教材資料部分引用的《共產黨宣言》中的前一段話可分為兩個小問題加以講述:一是表述無產階級專政的概念,即「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二是闡明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是「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手裡」,「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以此認識馬克思主義是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科學地預見社會主義的實現及其途徑。第四,明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認識其歷史意義,進一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意義和影響。
講述「巴黎公社」一目時,建議教師注意:(1)講清1871年3月18日起義的原因、經過、結果和意義。分析原因、意義時要簡明扼要;敘述經過和結果時要生動、有感染力。(2)講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建立時要注意兩點。一要明確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政權;二是重點描述巴黎公社成立大典的盛況。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課本《巴黎公社成立》插圖時,應具體、准確、生動地解釋這幅畫卷,以使學生對公社成立的盛況留下深刻印象。(3)講公社的革命措施時,教師可在課前准備好「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簡表」,講解時按表上的項目和順序講解,學生在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從中分析出它們所具有的鮮明的無產階級性質,採用這樣的方法,既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又節省教學時間,效果會較好。(4)對巴黎公社戰士的戰斗場景,可適當選一些典型事例,進行講述。並讓學生看《巴黎公社戰士英勇就義》插圖,著重歌頌公社戰士英勇戰斗,誓死不屈的精神,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5)講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時,可提出下列一些問題,用討論方法進行教學:①巴黎公社的重大貢獻是什麼?②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在斗爭過程中犯過哪些嚴重錯誤,為什麼會犯這些嚴重錯誤?③公社為爭取農民曾採取過什麼措施?結果怎樣?④為什麼說巴黎公社原則是永存的?(討論前可先由一名學生朗讀課本中有關段落)。討論結束後,教師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小結:①偉大意義;②失敗原因;③寶貴經驗。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師:工業革命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
生:(思考、作答)
師: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飛速的發展。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也日益暴露。廣大工人的反抗斗爭不斷,而工人運動的實踐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無產階級革命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共產主義作為社會制度,是人類最理想的社會,雖然離我們仍很遙遠,但我們人類每個進步行動,都是奔向共產主義的一步。共產主義作為思想體系,是人類最先進的思想,是指導我們建立最理想社會的思想武器。科學共產主義是馬克思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即馬克思主義。
案例二
師:(提出問題「激趣」):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發起:人類紀元第二個千年中第一個偉人是誰?
生:(思考、作答)
師:(呈現結果「起疑」):由BBC廣播公司全球互聯網投票結果是:1.馬克思 2.愛因斯坦
師:(啟發學生,引領「入境」):為什麼西方學者對馬克思的評價如此之高?馬克思主義到底包含了什麼思想?對世界到底產生了什麼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探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案例三
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師: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繼承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理論的,這里所指的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源的人類優秀文化成果,主要包括哪三方面的內容呢?
生:(作答)
師:(出示投影片並總結)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辯證法思想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思想的合理成分,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繼承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繼承英、
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即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師:作為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是當之無愧的。他們一方面深入工人群眾,了解工人階級的現狀,揭露並分析資本主義制度。另一方面,他們於1844年先後完成世界觀的根本轉變,成為共產主義者。馬克思、恩格斯密切合作,於同年開始全面創立科學理論的工作。請同學結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插圖和資料講講兩位導師在創立科學理論過程中結成戰斗友誼的1—2個例子。
生:(發言)
師:革命導師在創立科學理論中結成的革命友誼永遠被世人傳頌。他們創立的科學理論成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理論武器,其中最具特別意義的是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唯物史觀揭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現代資本主義經濟條件的必然產物,而後者則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創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力量。
師:在創立科學理論的同時,馬克思、恩格斯還積極指導無產階級政黨的組建工作。1847年,他們出席在倫敦召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並受大會委託起草同盟綱領。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馬克思、恩格斯為它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於1848年2月發表。(出示投影片,內容與教材摘引的《共產黨宣言》的部分原文相同)主要闡述了什麼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方面內容)
生:(思考、作答)
師:《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戰斗綱領。它是馬克思學說的「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闡述。《共產黨宣言》發表到現在,將近一百六十年了。一個多世紀之前,世界上只有馬克思、恩格斯以戰斗的姿態向資本主義宣戰,經過巴黎公社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和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都證明《共產黨宣言》所表達的思想的偉大力量,馬克思主義由理論在向實踐發展。
案例四
師:(創設情景,出示圖片)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實踐活動,在《巴黎雷讓斯咖啡館》,兩位青年建立了友誼,並終身合作追求人類的解放事業。
師:(PPT展示)1835年馬克思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部分)
「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善。」
「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 「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
只有「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才會被歷史和經驗贊美為「高尚的人」、「最幸福的人」、「最偉大的人物」,並成為「人人敬仰的典範」。
生:(閱讀、思考)
師:(歸納)每一個偉人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經歷和自我要求,對其一生都將產生深遠和積極的影響。
生:從對兩位青年的會面,交談,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所建立的革命友誼,使學生在此情景下有所思、有所悟。
案例五
師:(提問)法蘭西第二帝國是在什麼情況下建立的,它是維護哪個階級利益的?(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後,導入「巴黎公社」一目。)路易·波拿巴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它是維護金融資產階級和大工業家利益的。路易·波拿巴挑起的對普魯士的戰爭,直接導致巴黎公社革命的爆發。
師:1870年進行的普法戰爭,結果如何?(引導復習舊知識)
生:(回答)
師:法國遭到慘敗,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推翻第二帝國的統治,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先後建立了國防政府和以梯也爾為首的臨時政府。資產階級對逼近巴黎的普魯士軍隊採取什麼政策?
生:(思考、回答)
師:資產階級實行投降賣國和敵視人民的反動政策。一方面同德國草簽割地賠款條約,另一方面,調集軍隊,准備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裝。(出示掛圖,指圖講解)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軍企圖奪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蒙馬特爾高地和梭蒙高地時,巴黎人民奮起反擊,國民自衛軍佔領巴黎,取得革命勝利。3月28日成立巴黎公社。臨時政府逃出巴黎,遷往凡爾賽。提問:3月18日革命的結果如何?
生:國民自衛軍率巴黎人民攻入市區,反動政府逃往凡爾賽。起義者佔領市政廳。巴黎無產階級取得勝利,3月28日成立巴黎公社。
師:介紹巴黎公社成立的情景。
案例六
師:巴黎公社成立後,制定了一系列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措施。(出示PPT)主要包括政權建設和社會經濟兩方面。在政治方面主要措施有哪些?
生:(回答)
師:在政治方面,巴黎公社打碎特別具有壓迫性的軍事官僚機構,建立新的國家機器。在經濟方面,又採取哪些措施。
生:(思考、回答)
師:經濟方面採取的措施,有什麼特點?(引導討論)
生:(討論、作答)
師:經濟方面的措施觸及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從巴黎公社在政治、經濟方面採取的革命措施看,公社是什麼性質的政權?
生:(思考、回答)
師:考察政權的性質,主要分析它所採取的措施,從分析政策做出判斷。考察巴黎公社,要著眼於分析其採取的措施,從公社採取的政治、經濟方面的革命措施看,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是人類歷史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
案例七
師:公社成立後,無產階級發揮了革命的首創精神,在政治軍事、社會經濟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創造了巨大的業績。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巴黎公社採取了哪些革命措施?並舉例說明巴黎公社的政權性質。
生:學生回答後,由教師歸納要點。
師:第一,公社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代之以新的國家機器。廢除了舊的警察司法機構,改組軍隊,代之以新的公安機關和司法制度。第二,摧毀了資產階級議會制,代之以公社委員會。請同學們看巴黎公社組織示意圖。公社委員會由下屬的十個委員會組成,管理公社事務。第三,社會經濟方面,實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如公社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規定公社職員的最高工資等等。請一個同學談談你是怎樣認識巴黎公社的政權性質。
生:巴黎公社是一個新型的國家政權——無產階級政權。因為,它打碎了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公社選舉出工人階級的代表組成公社委員會,在政治、軍事、社會經濟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例如: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等都具有無產階級性質。這些措施體現了公社真正代表和維護勞動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因此,它是無產階級的政權。
案例八
師:(指圖講解)巴黎公社自起義始,就一直處在反動軍隊的包圍之中。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同德國俾斯麥政府勾結,重新集結力量,向巴黎公社發動進攻。巴黎人民進行了英勇抵抗。堅持了二十多天,使敵人無法前進一步。但敵我力量對比懸殊。5月21日,反動軍隊攻入巴黎。巴黎公社戰士同敵人進行頑強的巷戰,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五月流血周」。5月22日,公社號召人民拿起武器,同敵人進行堅決斗爭,男女老少都積極投入了保衛公社的浴血戰斗。他們把每條街巷,每座建築物,每間房子都變成了陣地,把一切能夠利用的東西都拿來修築街壘,日夜同敵人進行殊死決戰。5月27日,最後一批公社戰士撤到巴黎東郊的貝爾一拉雪茲公墓,同5 000名敵軍戰斗,直到彈盡糧絕,全部壯烈犧牲在公墓的一堵牆下。28日,反動軍隊佔領了整個巴黎。公社失敗後,敵人進行瘋狂的報復,五萬多人被捕。但公社戰士表現出的精神永遠激勵後人。巴黎公社雖然僅存在72天就失敗了,但它的偉大意義永遠不可磨滅。其中最重要的意義是,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
案例九
教師摘編的來自巴黎公社的詩選:
法蘭西人民,無產階級要求的是什麼?
要求自由地用勞動來生活,
要求自由地來選擇心地純潔,誠實又勇敢,
公正無私的人來代表我們。
我們這里有自由,無暴政,
笑迎著兄弟般的友誼,
這是我們的權利,民主的法蘭西,
自由自在生活在陽光里。
法蘭西人民,你們來救共和國吧,
熱情地奔向我們的呼聲。
暴君尼祿焚燒古羅馬,
你們來救巴黎城吧!
——選自《巴黎公社詩選》
這里是殺人場,埋骨地!
犧牲者從牆根跌入下面的土坑,
劊子手埋葬了這些不知姓名的烈士,
卻想不到不能把「將來」埋葬。
……
希望人們建立一座街壘,
作為巴黎公社社員的紀念碑!
案例十
師:(出示PPT)介紹馬克思理想社會的實質性目標
①生產力極大的發展,物質的極大豐富;②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在其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機會公平、公正;③社會每一個成員個性自由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全人類的解放。
生:(思考)
師:(出示PPT)馬克思的預期與世界歷史的發展
卡爾·馬克思認為,各工業化國家將先於其各自的殖民地爆發革命。……隨著各殖民地走向工業化和繁榮昌盛,原先西方的製造業中心將會因此衰落,並造成工人失業。這反過來最終會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階級起來反抗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自此,馬克思得出結論:革命將首先在西方爆發。
——《全球通史》
師:正如馬克思的預期一樣,我們後人看到了:
師生回顧:馬克思主義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俄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在世界
師:(出示PPT)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流下熱淚。(馬克思語)
師生共同感受《國際歌》(PPT展示歌詞)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巴黎公社採取了哪些民主措施?解題關鍵:列舉巴黎公社所採取的政治、經濟等民主措施。
思路引領:列舉巴黎公社採取的民主措施,通過所實施的措施分析公社的性質。
答案提示:在政權建設方面:(1)經過民主選舉產生最高權力機構公社委員會的;(2)公職人員也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3)任何一個公職人員的薪金不得超過一個熟練工人的工資;(4)廢除舊國家機器,代之工人階級自己的國家機器。在社會經濟方面: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
巴黎公社是什麼性質的政權
思路引領:從巴黎公社的誕生、選舉形式,公社機構、公社領導以及公社所採取的措施分析巴黎公社的性質。
答案提示:巴黎公社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的嘗試。
【探究學習總結】
本課測評
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解題關鍵:歸納概括《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思路引領:認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概括《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答案提示:《共產黨宣言》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了較為全面完整系統的闡述。闡明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所取代。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或一是表述無產階級專政的概念;二是闡明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三是闡明暴力革命是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途徑。)
學習延伸
閱讀以上材料,談談為什麼說巴黎公社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
解題關鍵:正確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實踐活動。
思路引領:在探究的過程中,引領學生閱讀材料並准確獲取信息,提高對巴黎公社這一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概述的能力。
答案提示: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它給資本主義以沉重的打擊,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它的實踐活動和所採取的革命措施,豐富了馬克思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貳』 求全套的人民版歷史必修一的教案,教師用的。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教案

http://www.flye.cn/ViewDownInfo-45187.html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教案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Œ 感悟課標新理念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羅馬在法制建設方面的主要成就,認識羅馬法律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影響;了解羅馬重要法律制度的內容及影響,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分析羅馬法對於維系羅馬帝國的作用;從中西歷史發展的兩個方面比較羅馬法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羅馬在法制建設方面的主要成就,認識羅馬法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研習教材重難點

【知識·梳理】

知識點1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概念

羅馬法是指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7世紀古代羅馬制定和實施的全部羅馬法律。它包括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羅馬法是指通行於羅馬統治地區的全部法律制度,狹義的則僅是指羅馬公民法。

2、羅馬法的演變發展過程

(1)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由貴族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鐫刻於十二塊銅表上,稱為《十二銅表法》,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

(2)從公民法到萬民法。公元前3世紀中期之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成為公民法。它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演變成為適應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3)從零散到形成完整體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成立專門的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法律匯編,統稱《民法大全》。它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深化·拓展】

1、《十二銅表法》代表平民的利益么?為什麼說這是平民的勝利?

提示:這部法典內容廣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等,它維護的是貴族的利益,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因為貴族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隨意解釋習慣法來損害平民的利益了。

2. 萬民法產生的原因

提示: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羅馬公民,後者是羅馬的一切自由民。轉變的原因是:羅馬在長期的擴張過程中,被征服者無法享受羅馬公民權,不受公民法保護;版圖的不斷擴大,商品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經濟活動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使原有的法律無法解決。這一變化過程是伴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而進行的。

【思考·提示】

學思之窗1 從這些法律條文中你發現了什麼歷史信息?

提示:羅馬《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白虎了平民的利益,但法律是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十二銅表法》的內容主要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奴隸不享有同等權利。

【典例·展示】

例1下列對於羅馬公民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是羅馬法律體系的統稱 B.公民法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C.是一部具體的經濟方面的法律 D.對於維護羅馬社會的穩定起了重要作用

[解]:解答本題時對每一個題肢進行分析,同時知道羅馬法是一部綜合性的法律,本題就迎刃而解了。
[答]:C
[評]:本題是對基本歷史知識的考察,難度不大。

【應用·體驗】

1.下列事件發生在公元前6世紀末的是

A.《十二銅表法》的制定 B.羅馬帝國的建立
C.《霍阿騰西法》的制定 D.羅馬共和國的建立

2.《十二銅表法》的誕生是 ( )

A.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 B.長期對外擴張的結果

C.羅馬共和國建立的結果 D.法學家積極立法的結果

『叄』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試卷及答案

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資料類型:試卷資料資料版本:沒有填寫版本軟體大小:835.5KB推薦等級:發 布 人:mmczw發布日期:2008年04月22日來源網站:沒有解壓密碼:運行環境:Win98,Winnt,Win2k,Winxp,win2003下載列表:相關搜索:1.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2.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3.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資料介紹:2008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期末測試試卷10套(有詳細答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冊教案、學案 課件類別:思想品德 - 教案 - 思品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課件評級: 運行平台:Win9X/2000/XP/2003/ 課件語言:簡體中文 授權方式:免費版 課件版本: 人教新課標 解壓密碼: 本站默認解壓密碼:課件大小:144 KB 相關鏈接:Home Page 高中高中歷史學業水平復習資料 歷史必修3重點知識梳理理科班課件 資源類型: 課件 資源版本: 新課標人教版 資源學科: 歷史 年級水平: 必修3 資源格式: ppt 資源大小: 177KB 資源等級: 3 更新時間: 2008-02-24 下載次數: 479 次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區與合理規劃[]文件大小:287 K等級:★★★★★人口與環境歷屆高考試題匯集(07年)[]文件大小:444 K等級:★★★★★2008年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9講氣候的形成和變化)[]文件大小:234 K等級:★★★★★2008年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8講常見的天氣系統)[]文件大小:183 K等級:★★★★★2007高考二輪復習專題十一 人口與環境[]文件大小:565 K等級:★★★★★2007年高考第一輪復習地理:1.2[]文件大小:181 K等級:★★★★★2007年高考地理復習 人口與環境 單元測試及詳解[]文件大小:72 K等級:★★★★★2007屆高考地理專題訓練之人口與環境[]文件大小:136 K等級:★★★★★2006年高考第一輪復習地理:2[]文件大小:313 K等級:★★★★★2006年高考第一輪復習地理:2.9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文件大小:260 K等級:★★★★★2006年高考第一輪復習地理:1.2[]文件大小:156 K等級:★★★★★高考能力測試步步高地理基礎訓練2地球和地圖[]文件大小:146 K等級:★★★★★高考綜合復習:自然地理和地圖(一)提綱[]文件大小:400 K等級:★★★★★高考文科《地理》讀圖填圖訓練世界區域(非洲、歐洲)[]文件大小:615 K等級:★★★★★高考地理復習:專題復習一地球和地圖[]文件大小:297 K等級:★★★★★高考地理復習地球地圖部分[]文件大小:230 K等級:★★★★★高考地理(新課標)二輪專題復習1 地圖知識及各類地理圖像的判讀與應用[]文件大小:4214 K等級:★★★★★高考專題復習三 區域地理經緯網空間定位復習 人教版[]文件大小:3953 K等級:★★★★★第五章 地圖(99-03高考地理部分試題及答案)[]文件大小:165 K等級:★★★★★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高考地理復習教案[]文件大小:53 K等級:★★★★★共 660 個地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頁次:1/33頁 20個地理/頁 轉到第頁 下載地址: 轉到下載地址處

『肆』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的課件和教案,,能不能發給我呀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教案,內容很多,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關於本課,《課程標准》的學習要點是「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但從歷史溯源,應從夏商講起,將重點放在西周的政治制度上。
本單元內容以中央集權制度為核心,介紹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演變。從此立意出發,本課則應突出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前,存在以血緣紐帶維系的宗法分封制向其過渡的轉變。
萬事開頭難。本節課作為高中歷史新課程第一模塊的第一課,具有開創性的地位。能否講好這節課,影響到其後課程能否順利進行,故應給與極大的重視。

學生分析
高一新生剛剛結束了初中階段的學習,對歷史的認識仍處於感性層面,知識結構不完整。在高中階段第一堂歷史課的教學中,應注意聯系這個實際,做好初中與高中歷史課學習的順利過渡,引導學生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目標 高考資源網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夏商時期確立的王位世襲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
課下搜集、補充相關材料,培養搜集、閱讀歷史資料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內容,歸納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及影響,初步掌握解讀歷史信息的方法。
通過簡要梳理商、周的政治制度演變,培養和提高歷史意識,掌握歷史性地分析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夏、商、周三代創造了中國早期的特色政治文明,是對世界政治文明的一個重要貢獻。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
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作用及影響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效維護了西周的統治和社會穩定,且上承夏商王位世襲制,下啟秦漢的中央集權制,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歷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2.難點: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從王位世襲到分封諸侯,勾畫了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演變脈絡,但貫穿其中始終不變的是血緣關系這一紐帶。而這又集中體現在宗法制當中。所以,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特點是以宗法制為核心,具有濃厚的家族色彩。

三、教學內容安排(一學時)高考資源網
第一目「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
教學要點: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②夏商時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體系
第二目「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教學要點:①西周分封制實行的目的、時間、對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內容③分封制的歷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與諸侯的關系。
第三目「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教學要點:①西周宗法制實行的目的;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則;③宗法制的主要內容;④宗法制的作用評價。
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
導入環節:
情境導入: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對於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由來有著許多古老的傳說,比如「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等。引導學生明確中國從部落聚居到國家體制的由來這一過程。
問題設計:①中國最早的國家是怎樣產生的?
②為什麼說「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它和原來的部落聯盟有何區別?
③國家產生早期,人們是怎樣參與國家政治的呢?
1. 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
通過閱讀教材,思考以上問題,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出現早期的國家政治制度,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①閱讀課前提示,得出堯、舜、禹禪讓制的特點。
②創設情境:通過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的傳說,啟發學生得出:通過治水過程中對人民的統一指揮和組織管理,國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長並開始具備雛形。
③結合「戴冠冕的夏禹」圖片,說明: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王朝——夏。通過禹傳位給兒子啟,啟發學生得出禪讓制向世襲制的過渡。
④對於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通過「學思之窗」和甲骨卜辭圖片,引導學生來進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點。(世襲等級制、把王權賦予神秘色彩)
最後教師概括指出:夏商時從中央到地方就已經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級關系已初步確立,對其後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響。
2. 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結合圖片和補充材料,進行探究式學習來掌握分封制。
① 讓學生簡單回顧商滅周立、周公攝政的史實,提出問題:西周為什麼要建立分封制?
出示諸侯爭奪王位的材料,引導學生得出:為西周政權的穩定,非建立一套完善的典章禮儀制度和宗法等級秩序不可。
② 學生閱讀教材,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教師補充:分封,即封邦建國。周王把過渡附近的地區劃為王畿,由周王直接統治,王畿以外的地區分封給諸侯,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③觀察《西周分封示意圖》,引導學生從中獲取諸侯國分封對象的情況。得出:對象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
補充材料:《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強調周初分封的多是同姓子弟。
③ 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分封制的主要內容,並探討周天子與諸侯的關系。
周天子是最高的統治者,諸侯是天子的臣屬,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見天子,並向天子納貢,帶兵隨天子作戰,拱守在周王室周圍;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可實行再分封,逐步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森嚴的等級系統。
可引用「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來形象地說明這種關系。
⑤問題設計:通過上述分封制的實施,對西周的統治起到了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分析分封制對於鞏固西周統治、維護社會安定的積極作用。教師補充歸納:一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二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了統治疆域;三通過對諸侯分封土地並給予一定權力,暫時地滿足了西周貴族的要求,起到了「穩定政局」的作用。
3.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學生通過自學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結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關系示意圖》,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點和作用。
①問題設計:西周在分封的同時為什麼又實行宗法制?二者的關系是什麼?
實行宗法制的目的:維護分封制下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財產、權力和繼承上的矛盾。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相支持、互為表裡的政治制度。
②展示《宗法制與分封制關系示意圖》,使學生通過觀察,簡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間的關系,從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點。
(學生充分發表見解,教師講解圖後,進一步歸納要點如下)
* 嫡長子繼承,其餘子分封。
* 構成了以血緣親疏來維系的等級制度。高考資源網
* 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構成統治階級,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隸是被統治階級。
③指導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宗法制的作用
教師總結:通過和分封制相輔相成,宗法等級制度成為確立社會等級秩序、維護宗主貴族統治的政治工具。
4.小結:回顧從世襲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變,制度的進化是適應統治的需要而進行的。它們前後相繼,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對後世的政治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伍』 求(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教案或提綱(新課標)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國早期國家政治制度開始於 夏朝, 啟 即位後,王位世襲製取代了原始社會後期的禪讓制。②商朝繼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變化,有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設有相、卿士,地方設有封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①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國。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根本目的在於鞏固周王朝的統治。。義務:分封的諸侯有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影響: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 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②西周後期,王權衰落,。由於諸侯勢力壯大,分封制受破壞。標志性事件就是楚王問鼎。
3、西周的宗法制:①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②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和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有大小宗之分,嫡長子系統為大宗,其餘為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大宗與小宗的關系不僅是家族等級(兄弟)關系,也是政治隸屬(君臣上下級)關系。④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由天子到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最底層),層層分封。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二、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至高無上的皇權:①戰國時期,經過商鞅變法,秦王嬴政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嬴政規定封建最高統治者為「皇帝」,自稱「始皇帝」。③秦始皇規定:皇帝稱「朕」;皇帝的命令稱「制」或「詔」;皇帝用的玉印稱「璽」。全國的行政、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都由皇帝任免。④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體現了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2、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①秦始皇在戰國時期官制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②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作為秦朝中央的三個最高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兼理國家監察事物。太尉負責全國軍事事務。軍國大事完全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縣制的全面推行:①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在新兼並地區設縣,在邊地設郡。②戰國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郡縣。③秦統一後,在全國范圍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④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最高長官是郡守。縣是郡的下級行政機構,長官稱縣令或縣長。縣以下還有鄉、里等基層行政機構。⑤秦朝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統治機構其官職職責分工明確,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4、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①安定邊境,維護國家統一,擴大了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②頒布法律,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修馳道,開靈渠,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利於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③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④秦始皇的專制,使人民處境惡劣,造成階級矛盾激化,爆發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三、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①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秦朝制度,史稱「漢承秦制」。但又廢除秦朝苛法,有所損益。②漢朝實行皇帝制度,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習慣稱三公。③西漢漢武帝時用布衣為相,用身邊侍從、秘書為尚書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機構稱「外朝」。④東漢光武帝時擴大尚書台的權力,成為決策的中樞機構。⑤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體制。⑥隋朝以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最高統治機構。唐朝三省分工明確,相權一分為三。⑦隋唐時期,還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⑧宋初,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合稱「二府」。後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削弱相權。⑨元朝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和樞密院,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行使宰相職權;以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關,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①戰國和秦朝實行郡縣制,漢初繼承郡縣制,同時分封諸侯王國,郡國二制並行。郡守和丞相分別是郡和王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漢武帝時,解除王國軍政大權,分全國為13州,州作為監察區,設刺史。②東漢時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權和軍權,到東漢末年,州逐漸演變成地方行政區。地方行政區劃由郡縣兩級制轉變成州、郡、縣三級。③隋初,地方行政機構重疊,官多民少,隋文帝廢除郡級,形成州縣兩級制。④唐朝地方行政機構與隋朝相同,唐太宗分全國為10道,作為監察區,唐肅宗將道的監察長官改為觀察使,道逐漸成為州縣之上的行政實體。唐朝中後期,設置藩鎮,形成藩鎮割據局面。⑤北宋初年,宋太祖削減地方節度使權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宋朝地方政權分為州縣兩級,又將唐朝的「道」改為「路」,在州縣之上。⑥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⑦從漢至元,中央嚴格限制地方行政,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君主。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權。

中央 地方

秦 皇帝制度的確立,皇帝總攬全國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
中央設丞相(決策),御史大夫(監察),太尉(武事)
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廢分封,設郡縣,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命。

漢 漢承秦制,有所變化
漢初,三公九卿。
漢武帝:設立中朝,削弱相權。
東漢光武帝:設尚書台,皇帝總攬大權。 漢初,郡國二制並行,諸侯勢力坐大,對中央造成威脅。漢武帝後期設州為監察區,設刺史代表中央監察諸侯和地方高官。
東漢末年,州、郡、縣三級。
魏晉南北朝 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三省體制逐步形成。
隋 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三省 州、縣兩級

唐 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和尚書省(執行,下設六部),相權一分為三,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保證君權的獨尊。此後歷朝沿用。 州、縣兩級,唐太宗設立道作為監察區,唐肅宗時道成為州、縣之上的行政實體。形成(道)、州、縣。
唐朝中後期,節度使權力擴大,發展成藩鎮割據局面。


最高行政機構 中書門下 二府
最高軍政機構 樞密院
分割宰相財政權 三司使
分割宰相行政權 參知政事
削弱相權,皇權進一步加強。

地方行政制度為路、州、縣


綜合漢蒙政治制度,中書省(行政,統領六部),樞密院(軍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事務)。 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轄外,地方設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為最高長官,行省擁有大權。邊遠地區設宣尉司進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明 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高峰。
明太祖設殿閣大學生,作為侍從顧問。成祖時內閣制確立。宣宗給閣臣票擬權。
地方設立布政司(行政)、都指揮司(軍政)和按察司(監察)三司。

清 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高於內閣、六部,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時,設立南書房,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三足鼎立,集權於皇帝。
雍正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筆錄和傳達皇帝旨意,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四、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宰相制度的廢除:①明朝初,沿襲元朝制度,由左右丞相統轄六部,管理全國行政事務。②明太祖朱元璋廢除行中書省,設立布政司、都指揮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軍政和監察,合稱「三司」。後下令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內閣的創立:①明太祖廢丞相後,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②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決策,史稱「內閣」。內閣制度正式確立。③明宣宗時,又授予內閣大學士票擬權。④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或決策機構,而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⑤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
3、君主專制制度的頂峰:①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實行部落貴族共同議政的傳統。②皇太極設議政王大臣會議。還設內閣,置六部。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在六部之上。皇權受到很大限制。③康熙帝親政後,設南書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南書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約,最後集權於皇帝。④雍正帝時,又設軍機處,由皇帝挑選親信的滿漢大臣充任軍機大臣。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南書房形同虛設,後相繼撤消,內閣也名存實亡,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⑤清朝統治者繼承明制,把君主專制制度推向頂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長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約束和監督。這種絕對君主制極大地妨礙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積極作用: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證。
消極作用:皇權極度膨脹,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際,英國等西方國家先後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英國的光榮革命、美國的獨立戰爭等),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明清君主專制統治的空前強化,極大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從此,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

第二單元 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五 希臘文明的搖籃
特點——地理環境因素影響
①經濟:三面環水,港灣眾多,特別是通向西亞的航路上遍布島嶼,有利於航海與文化交流。因此,希臘的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較發達。
②對外關系:由於航海與海軍對古希臘有重要意義,地少人多的古希臘人往往憑借這方面的優勢向海外殖民擴張。
③政治:希臘城邦的特點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希臘城邦實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較充分的政治權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雅典民主政治
梭倫:根據財產的多少,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各級公民都可參加,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克利提斯:設五百人議事會,輪流執政,
伯利克里:(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發放觀劇津貼,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是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意義:①創新性: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民主的運作方式,為後世民主政治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②優越性:多數人決策,使問題考慮得更全面;公職人員有多數人選舉產生,時期處於群眾的監督之下,減少了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③文明進步: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使希臘文明成為古代西方、乃至整個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
局限性:①它僅僅是對公民群體而言,而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隸和它國公民,都沒有享有民主的權利;
②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③一切公職由選舉和抽簽產生,這種輪番而治極有可能導致極端民主化,導致民主制的衰落。
六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十二銅表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基本上是過去未成文的習慣法的匯編。他明確維護私有財產權和貴族的既得利益
意義:①是平民的勝利;(原因:因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決和量刑,貴族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意解釋習慣法。
②這項法律是羅馬法的淵源,是羅馬的基本法;
③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維護奴隸主的利益。
《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系最終完成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七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光榮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640年,英國成為共和國,1688 光榮革命
意義:實現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願望,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權利法案》:1689
內容:①從立法、司法、財政、軍事等方面限制王權;
②把議會擁有的自由權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意義:
①國王與議會關系: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限制;
②王權與法律關系:國王只能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力,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③統治方式變化:英國實行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制,英國社從此進入了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
特點:議會權力至高無上,君主統而不治
責任制內閣:首相掌握國家大權
①「光榮革命」後,國王逐漸退出內閣,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內閣承擔實際行政職責,其權力和重要性也隨之增強;
②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內閣首相,主持內閣會,協調各部門的工作。責任內閣制形成;
③發展:19世紀中期,隨著選舉制的逐步擴大和兩黨制的發展,議會選舉變成兩個政黨之間的權力角逐,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上台組閣。
八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政治的嚴重問題:①邦聯權利有限,無權征稅,不掌握兵權
②各州的權利很大,有權徵兵,征稅和發行貨幣
③各地經常發生騷亂,社會動盪
④美國在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中也常常屬於不利地位,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
1787年,頒布聯邦憲法,
內容:①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權利高於各州
②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
聯邦制原則:規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包括總統、一個全國性的議會、一個聯邦司法體系;同時憲法讓各州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
總統:最高的行政權、軍事指揮權、部分憲法否決權、任命高級政府官員權力;
議會:財政權和立法權;
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權、憲法的解釋權
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
兩黨制的形成與發展
19世紀二三時年代,是美國兩黨形成的重要時期,19世紀50年代中期,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峙格局最終形成
九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張
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789 大革命爆發
1791~~1792 君主立憲制
1793~~1804 第一共和國
1804~~1814 第一帝國
1815~~1830 復辟王朝
1848~~1852 第二共和國
1852~~1870 第二帝國
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
1875 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憲法
影響:共和體制最終確立,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度
⊙帝國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帝國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有權簽署和公布帝國法律並監督法律的實施;帝國軍隊由皇帝統率,軍官均由皇帝任命.總之,皇帝是最高權力的掌握者.
⊙首相主持帝國政府,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
⊙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是立法機構,行使立法權。帝國國會由選舉產生,但它不能組成代議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過任何一項對政府不利的法案,對政府沒有任何行政監督權,唯一對政府起壓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預算。
德意志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
英、美、法、德政治制度的不同點

政體 國家元首及權力 政府產生方式 議會權力
與地位 權力
中心
英 君主立憲制 國王世襲;
國王僅扮演儀式性角色,是國家的象徵 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並對議會負責,內閣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長,擁有最高行政權和創意立法權; 議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國家權力中心 議會
德 皇帝是帝國元首,世襲;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簽署公布法律和監督法律實施,統帥軍隊,任命軍官; 皇帝任命首相與官員,首相主持帝國政府,只對皇帝負責。 直接選舉產生,不能組成代議制政府,對政府沒有監督權,只有批准預算權。 皇帝
美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民選產生;掌握最高行政權、軍事指揮權、部分立法否決權、任命政府高級官員和組織政府的權力; 總統任命政府高級官員,政府對總統負責 擁有有立法權、財政權,與總統、聯邦法院相互制約 總統
法 民主共和制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具有創議法律權、解散眾議院的權力;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 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總統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內閣向議會負責。 擁有選舉總統權、立法權、創議法律權;總統和各部部長對議會負責,議會對政府行使監督權。 議會
核心特徵:代議制民主;
議會擁有的共同的權力: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十 鴉片戰爭
1背景:(1)在中英對外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2)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3)工業革命後,英國急需打開中國市場,使中國成為他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2中國的禁煙運動:(1)原因:鴉片輸入嚴重危害了清朝統治。(2)對虎門銷煙的評價:是中國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
3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4 虎門硝煙:面對鴉片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在廣東緝拿煙販,收繳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即虎門銷煙。英國以此為借口,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年,清政府被迫和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中國的領土主權)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破壞中國的貿易主權)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破壞中國的關稅自主權)
①社會性質的變化: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戰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戰後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經濟上,戰前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戰後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經濟開始解體。
②社會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務的變化:戰前是反對本國封建統治,戰後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
④革命性質的變化: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⑤思想領域的變化:「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思想開始萌發。
所以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開端。
鴉片戰爭後,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英國從中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美國和法國也脅迫清政府分別簽訂《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權益。
鴉片戰火再燃:(第二次鴉片戰爭)
根本原因:英、法不滿足鴉片戰爭的既得利益,要求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戰爭性質:侵略的非正義的掠奪戰爭;
①1856年,英法以「修約」訛詐遭拒絕為機會,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②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進逼天津。清政府先後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③1859年,英法聯軍再次攻佔大沽和天津。1860年,侵入北京並洗劫了圓明園。④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俄三國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內容:(1)增開天津為商埠;(2)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⑤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喪失大量領土和主權,出現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的局面。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影響:在政治上,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清朝統治者投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他們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他們的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十一 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

①興起:金田起義 1851年
②發展: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權;定都天京 1853年,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③全盛:1853-1856年進行北伐、西征和東征
北伐:目的:是為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領導人:林鳳祥、李開芳。
結果:由於孤軍深入而失敗。
意義:牽制了敵人兵力,為西征和東征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西征:目的:為鞏固天京革命大本營
領導人:賴漢英
結果:石達開大敗湘軍,鞏固了天京
東征:目的:為斷絕清政府財源,充實自己的經濟力量
領導人:秦日綱
結果:奪取揚州攻破江北江南大營,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
主要內容:
①基本內容是關於土地分配,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②關於產品的分配,規定「天下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絕對平均分配的方案。
(2)評價:《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頒布的革命綱領。
革命性:首先它明確主張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斗爭的最高峰;
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和產品在當時無法實現,這種絕對平均分配的聖庫制度違背了小 生產者的本性,也不能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
落後性:此綱領把小農經濟作為追求的理想化目標,實際上沒有超越封建主義的經濟范疇。
原因:無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由於戰爭的環境,無法實施;
失敗原因:①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力量過於強大,聯合絞殺太平天國。
②主觀原因:一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二是戰略上的失誤。
(3)教訓:太平天國的悲劇說明,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4)歷史意義:①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性質),它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②它堅持14年,勢力達18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模③擔任反封建反侵略雙重任務。反對封建主義,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④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
《資政新篇》
內容:政治方面:主張民主
經濟方面: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文教方面:興辦新式學校
外交方面:與外國自由交流,但不允許外國干涉中國內政
評價:《資政新篇》是洪仁玕1859年為振興太平天國而提出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方案。它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它不是農民革命實踐的產物,沒有反映農民的願望,沒有實行。
十二 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甲午中日戰爭 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但國內市場狹小,希望從戰爭中尋找出路。(2)歐美列強持縱容態度。(3)朝鮮東學黨起義,成為導火線。
戰爭的經過
(1)爆發:1894年日本海軍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突襲中國的運兵船,戰爭爆發。
(2)平壤戰役:回族將領左寶貴犧牲;平壤失陷。
(3)黃海之戰:鄧世昌、林永升與艦同沉;北洋艦隊主力尚存,日本取得制海權。
(4)遼東之戰:聶士成率部抵抗;日軍製造旅順大屠殺。
(5)威海之戰: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表明洋務運動的破產)。
《馬關條約》
內容: 一、割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二、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三、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
危害: ①割地: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②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同時,促進了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
③開埠:列強侵略勢力進一步伸向內地;(最內地的重慶)。
④設廠:使外國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八國聯軍侵華
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借口鎮壓義和團運動,發動侵華戰爭
《辛丑條約》:。1901年,清政府與八國簽訂《辛丑條約》,
影響:①巨額賠款加深了中國人民的苦難;
②在北京設立使館界成為列強侵華的大本營;
③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
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閱讀全文

與高一歷史必修一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