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選擇教學模式的依據有哪些
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建立於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等基礎之上,決定了教學過程、教學資源選擇與使用形式等。它不僅貫穿了整個教學設計環節,而且是體現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的主要形式,不同的教育理念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實施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它是整個教學設計中的核心環節。
在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時,教師要重點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教學目標。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考慮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當知識掌握是教學的核心目標時,可以更多採用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系統講授和系統訓練。如果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實際能力或方法的培養,那就要在教學中更多採用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如果教學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形成某種態度或價值觀,那就要更多採用突出社會互動、情感體驗的教學模式。當然,一門課、一個單元的教學往往同時會涉及多個目標,所以,要在教學中適當對不同模式加以組合。
第二,學習過程的復雜性。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必須通過激發學生的某種學習過程才能實現,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考慮將讓學生進行何種學習活動,其過程是怎樣的。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學習活動的認知復雜性是不同的
(1)低復雜性的認知活動包含的思維模式比較簡單,是一種絕對的、非白即黑式的思維模式,其中會盡量減少矛盾沖突。
(2)中等復雜性的認知活動需要學生對幾個方面進行綜合思考,避免絕對化,不盲目相信權威。
(3)高復雜性的認知活動則體現了更多的辯證思維,需要靈活地、多角度地看問題,需要深刻地進行思考,且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所要進行的學習活動具有較高的認知復雜性,就需要選擇採用結構較鬆散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及教學程序的控制性較低,允許學生進行更主動的、更開放的探索性活動的教學模式,如發現學習的模式、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模式、非指導性教學等。相反,如果所要進行的學習活動主要依賴於較低復雜性的認知活動,那就可以選擇結構更嚴格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教學程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詳細嚴格的規定,比如程序教學等。
第三,學生的特點。教學模式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低年齡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活動上更多依賴於動作和具體形象,依賴於直觀經驗,所以應採用突出學生活動的教學模式,如發現學習。而高年齡階段的學生則可以更好地進行抽象概括,可以藉助於語言符號獲得更多的間接性經驗,所以,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模式在這一年齡段上更為有效。另外,在選擇教學模式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而且應該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第四,各種教學模式對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等客觀條件的要求。
② 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1 得根據教學對像的特點來制定合理的教學活動
2得根據你教學目標的性質來選擇你的教學方法
3還得根據你的教學內容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③ 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有哪些
教育方法就是教育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方式或手段.
基本依據有,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教學可用工具等.
④ 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依據
選擇與運用數學方法需要遵循的基本依據具體有以下五點: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專要求;
2.課程性質和屬教材特點;
3.學生特點;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總結: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⑤ 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有哪些
(1)
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2)
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3)
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4)
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5)
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⑥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 A教學對象 B教學目標 C教學內容 D教學原則
選A。原因:主體對象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樣啊。這樣聽課的對象才能更容易掌握。多選的話就是ABC。還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咨詢一下相關的學校,記得在新沙大道和北斗路附近就有。
⑦ 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有哪些
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考慮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性等因素,熟練地把握各種教學方法的特性,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要素:
(1)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2)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
(3)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
(4)教師自身素養及所具備的條件;
(5)教學方法的類型與功能。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7)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⑴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⑵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⑶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
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系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說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過程教學法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上,強調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幫助他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側重在語篇水平上指導寫作,包括構思、寫提綱、寫初稿和修改等各個寫作環節。教師的指導貫穿於整個寫作過程直至最後成文。
⑧ 試述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的基本依據有哪些
科學、合理地選擇抄和有效襲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考慮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性等因素,熟練地把握各種教學方法的特性,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要素:
(1)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2)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
(3)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
(4)教師自身素養及所具備的條件;
(5)教學方法的類型與功能。
⑨ 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是什麼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3)學生特點;(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麼?(1)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2)講授要注意啟發;(3)講究語言藝術。運用談話法的基本要求是什麼?(1)要准備好問題和談話技巧;(2)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引起思維興奮;(3)要善於啟發誘導;(4)要做好歸納、小結。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麼?(1)做好演示前的准備;(2)用以演示的對象要有典型性;(3)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4)通過演示,使所有學生都能清楚、准確地感知演示對象,並引導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進行綜合分析。運用練習法的基本要求是什麼?(1)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與要求,掌握練習的原理和方法;(2)精選練習材料,適當分配分量、次數和時間;(3)嚴格要求。運用實驗法的基本要求是什麼?(1)明確目的,精選內容,制定詳細的實驗材料,提出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實驗要求;(2)重視語言指導及教師示範的作用;(3)要求學生獨立操作;(4)及時檢查結果,要求學生按規定寫出實驗報告。教師應如何備課?(8.1)(1)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閱讀有關的參考書。(2)了解學生。包括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與思想狀況、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3)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包括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課題計劃、課時計劃。
教師編寫課時計劃(教案)的一般步驟是什麼?(1)進一步研究教材,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2)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的;(3)考慮課的進行步驟,確定課的結構,分配教學進程中各個步驟的時間。;(4)考慮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具的准備和使用方法及板書設計(5)寫出課時計劃(教案)。教師布置作業應注意什麼?
⑩ 教師資格面試之依據什麼選擇教學方法
學前兒童教學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國家的學前教育目標和任務,結合社會的需求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而專門設計的、多種形式的、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前兒童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學習活動,它是學前兒童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兒童教學活動要體現以兒童為本的思想,以游戲或游戲化的手段來開展各種活動,注重教學的啟蒙性,多採用直觀形象化教學方法,注重各活動類型、各領域內容、方法以及過程的整合,靈活多樣地開展教學活動。
為使教學活動能夠很好的進行,好的教學方法是少不了的。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法(觀察、演示、示範、範例、欣賞等)、口授法(講解、講述、談話、描述等)、實踐法(練習、表達、游戲、操作等)。現就教學中常用的教師「教的方法」進行匯總,並給出有效的使用情況及設計意圖,供廣大考生在撰寫說課稿時參考。
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當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盡量做到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同時還要結合活動主題,設計恰當的教法。
在說課稿中,教法可以從以下的流程進行撰寫:
(一)常用式
1.提問法:以故事《小馬過河》為例
(1)概念解釋:提問法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
(2)意義闡述:適當的提問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活動新的知識和發展智力。
(3)使用情況:在活動中,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小松鼠為什麼說不能過河呢?;「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馬,你會怎麼做呢?等等。
(4)設計意圖:這樣不同形式的提問,可以引發幼兒對於故事內容的思考,並嘗試回答自己心目中的想法,既開動了腦筋,鍛煉了思維,又能調動起每個幼兒的積極性。
2.談話法:以繪畫活動《我的媽媽》為例
(1)概念解釋:談話法是指用提問、答問、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檢查知識、鞏固知識。
(2)意義闡述:這種方法容易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思維活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3)使用情況:在活動開始的時候,為了能讓幼兒對於主題活動「我的媽媽」有所回憶便於之後的動手繪畫,我選擇了談話的方式,如:小朋友們的媽媽是做什麼的?你的媽媽梳著什麼樣的發型呢?她最喜歡什麼顏色的衣服啊?
(4)設計意圖:選擇這種平等交談的方式,可以營造一種寬松、愉悅的語言氛圍,同時間接鍛煉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3.討論法:以科學活動《沉與浮》為例
(1)概念解釋:討論法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
(2)意義闡述:談論法可以更好的體現「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是幼兒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
(3)使用情況:在活動中,當幼兒觀察到不同的物體(橡皮泥、塑料瓶、磁鐵、泡沫等)放入水中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順勢提出疑惑,「為什麼有的沉了下去,有的浮了上來呢?怎麼和我們的猜想不一樣呢?」
(4)設計意圖:《規程》中指出,要為兒童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能夠讓幼兒自由發揮想像力和思維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在實驗操作出現結果的時候,根據幼兒看到的結果,引導幼兒大膽猜想、討論。
4.觀察法:以科學活動《影子的奧秘》為例
(1)概念解釋:觀察法是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領導幼兒感知客觀事物的一種方法。
(2)意義闡述:這種方法可以提供大量的素材讓幼兒直接觀察,通過五官感受來發現、探索事物的現象,獲得具體的經驗,從而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
(3)使用情況:通過事先准備的手電筒、紗布等材料,利用光的遮擋,讓幼兒觀察在有光、無光,透明,不透明這幾種不同的現象下,會看到什麼樣的結果。
(4)設計意圖:影子是在生活中孩子容易接觸到最早的科學現象,但是幼兒並不一定會注意到此現象,更不清楚這其中的奧秘,因此,利用充分的道具材料,結合幼兒直觀的觀察感知,能夠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後面活動的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二)新穎式
1.情景法:以社會活動《快樂的春節》為例
(1)概念解釋: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2)意義闡述:情境法重在利用氛圍的烘托和環境的營造,結合感官感受,將幼兒吸引到活動中來。
(3)使用情況:一年一度的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時刻,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感受活動氛圍,體會到自豪感,是其他方法實現不了的,所以在組織這一主題活動時,事先做了充分准備,包括活動室牆面、地面及空中的布置,花燈、對聯、食物等材料的准備,在開始活動之前就能將節日的氣氛烘托出來。
(4)設計意圖:《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2.操作法:以藝術活動《蔬菜玩具》為例
(1)概念解釋:操作法是指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知識、經驗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2)意義闡述: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3)使用情況:提供事先准備好的蔬菜道具(茄子、土豆、地瓜、胡蘿卜等),讓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做一個玩具。
(4)設計意圖:玩具,是孩子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但是生活中的玩具往往是買來的,很少有自己做的,更從來沒有玩過蔬菜製作成的玩具,所以選擇操作法,讓幼兒根據物質材料,充分動手、動腦、動口,既滿足幼兒手部動作發展的需求,又能從中培養幼兒的互助合作精神,是對活動教育意義的一次提升。
3.游戲法:以健康活動《我是愛牙小衛士》為例
(1)概念解釋:游戲法是指教師採用游戲或以游戲的口吻進行教育教學方法,它體現學前兒童教學活動的顯著特點,是學前教育機構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
(2)意義闡述:採用游戲法這種孩子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能夠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大膽展現自我。
(3)使用情況:當幼兒已經知道了牙齒的重要性及保護的辦法,但是還需要一個動手體驗,勇敢嘗試的機會,同時也為了使對於保護牙齒的行為能夠做到長效性和積極性,我設計了一個「找蛀牙」的游戲,幼兒在眾多的牙齒圖片中,快速找到蛀牙,並用好的牙齒替換掉,以此來達到愛牙護牙的目的。
(4)設計意圖:游戲由於其自身的特點,能將晦澀的道理,空洞的語言變成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向來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常用的教學方法,所以此種方法的運用,既能鞏固所學內容,又能體現幼兒教育的核心思想——寓教於樂。
以上是教師招聘面試說課之常用教學方法使用及設計意圖,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