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人知道陸儉明教授的聯系方式嗎郵箱之類的都可以,萬謝啊!
陸儉明,來男,1960年留校任教至自今。 工作單位:北京大學中文系 所在教研室:現代漢語、研究領域:現代漢語 研究方向:現代漢語句法、現代漢語虛詞、對外漢語教學、中文信息處理以及中學語文教學等方面。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曾任)自1981年以來,曾先後應邀赴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韓國、挪威、德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葡萄牙、加拿大、越南以及我國的香港、台灣、澳門等17個國家和地區或任教,或進行合作研究,或進行學術訪問。他老人家是北大的,我是社大的,傷不起
⑵ 如何成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會員
凡贊成學會章程,在各國、各地區從事或熱心於漢語教學和研究、漢語國際推廣的人士和相關機回構,都可答以申請加入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申請者要詳細填寫入會申請表,個人會員可以在線填寫或從學會網站下載表格,單位會員請將附有單位負責人簽字蓋章的表格傳真或郵寄至秘書處;申請通過後,秘書處將通知會員完成繳納會費等相關事宜。
⑶ 人民大學國際漢語教育碩士生導師有哪幾位最厲害的是誰
人民大學國際漢語教育碩士生導師目前還尚未弄清,但我們可以從人民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點來找尋答案。一下是為您提供的: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點全介紹
人民大學對外漢語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介紹
本專業是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點。
本專業由老一輩著名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教授於50年代親手創建,1981年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著名語言學家胡明揚先生曾長期擔任學科帶頭人,至今仍指導著本專業的建設。
本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語言學理論研究、句法語義研究、音系學研究、社會語言學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和計算語言學研究等。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語言學專業知識、獨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語言研究和應用人才。
本專業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2人,85%具有博士學位。目前博士生導師有賀陽教授、勁松教授、張衛國教授、李泉教授。
本專業主要課程包括:現代語言學論著選講、語言研究方法、語法學、語義學、音系學、社會語言學、歷史語言學專題、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研究、第二語言教學法研究、語言學中的數理方法、語言信息處理等。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到各級黨政機關、新聞出版單位、教育和科研機構從事語言文字的應用、教學和研究工作。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賀陽 博士生導師
賀陽,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攻讀普通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胡明揚教授。1988年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主編,北京市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2006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研究的領域包括北京話、現代漢語語法和語言接觸,先後參與和主持的研究項目有「北京話研究」、「現代漢語詞類問題考察」、「現代漢語句法問題考察」、「間接語言接觸的個案調查與理論研究」、「漢語國際推廣研究」等。
講授的碩士研究生課程有:現代語言學論著選講、語法學、漢語句法語義研究、語言研究方法等。
發表的主要論文:
(1)《北京牛街地區回民話中的借詞》
(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話調查》
(3)《北京話語調的實驗探索》(合作)
(4)《試論漢語書面語的語氣系統》
(5)《北京話的語氣詞「哈」字》
(6)《程度副詞+有+名」試析》
(7)《漢語完句成分試探》
(8)《性質形容詞作狀語情況的考察》
(9)《性質形容詞句法成分功能統計分析》
(10)《形容詞與不及物動詞的區分》
(11)《形名兼類的計量考察》
(12)《動趨式「V起來」的語義分化及其句法表現》
(13)《從現代漢語介詞中的歐化現象看間接語言接觸》
(14)《現代漢語數量詞中的若干歐化語法現象》
(15)《現代漢語DV結構的興起及發展與印歐語言的影響》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勁松 博士生導師
勁 松
1956年出生於北京,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同年評為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
教授課程
本科生:
語音學
碩士生: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社會語言學
社會語言學專題
博士生:
社會語言學
研究領域
1、當代北京話及普通話規范問題,側重研究北京話和普通話的語音現象,如語調、輕聲、兒化韻等。
2、語言學理論研究,側重於音系學和社會語言學的研究
主要著作
《馬學良學述-當代人文社會科學名家學述》(與瞿靄堂合作),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與瞿靄堂合作),
《現代漢語輕聲動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
《社會語言學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
發表論文:
《北京話的口語語體》
《北京話的語氣和語調》
《北京話語調的實驗探索》(與賀陽合作)
《北京話的字調和語調-兼論漢藏語言的聲調》(與瞿靄堂合作)
《論漢藏語言的類型和共性》(與瞿靄堂合作),
《論普通話的性質和存在形式》
《雙語研究中的語言態度問題》
《流行語新探》
《漫談「洋味」漢語》
《網路語言是什麼語言》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與瞿靄堂合作)
《雙語學習中目的語對基礎語的影響》
《兒化的語素形位學》
《被字句的偏誤與規范》
《中介語「僵化」的語言學意義》
《詞的認知基礎》
《兒化詞變化和變異的社會調查研究》
《常州話前高母音的舌尖化》
《嘉戎語上寨話》(與瞿靄堂合作)
《嘉戎語藏語借詞的時空特徵》
《尖團音新議》
《疊置式音變獻疑》(與瞿靄堂合作)
《兒詞綴的意義和功能》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吳紅雲 博士生導師
1、基本資料、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社會職務、獎勵、榮譽稱號
吳紅雲教授(1963- ),女,出生於江西南昌,語言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英國愛丁堡大學訪問學者(1999-2000),美國富布萊特項目研究學者(明尼蘇達大學, 2008-09)。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文學院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英語教學》雜志編委、全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協會常務理事。曾先後在武漢大學、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愛丁堡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
曾先後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優秀青年教師獎」、「北京外國語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現代外語》最佳論文獎」、「第九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論文成果獎」,曾先後兩次榮獲「全國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三等獎獲獎選手指導教師獎」。
2、教授課程
第二語言習得、語言學導論、英語綜合實踐、英語泛讀等。
3、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語言習得、應用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英語寫作。
4、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1)2006-2007:主持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英語學習宏觀理念和微觀策略」
2)2004-2007: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中國英語學習者句法發展模式研究」
3)2005-2008:參與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項目「外國語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4)2007-2008:指導「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課題「北京市公共場所英語標識規范性研究」
5、主要科研成果
1) 《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的實證研究》專著 2006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注重英語學習的內在規律」《光明日報》2008年2月13日
「時間限制對EFL作文成績的影響」《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1
「大學英語寫作中元認知體驗現象實證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3
「教學活動條件下大學生英語寫作元認知的特點」《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2
「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構成的因子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 (第1作者)
「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現代外語》2004/4(第1作者)
「我國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第2作者)
「英語學習需要建構的語言環境」《光明日報》2006年8月9日(第1作者)
「英語學習需要科學的學習理念」《中國教育報》2006年3月31日(第1作者)
「Investiga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ess for learner autonomy」《中國英語教學 [三]—北京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3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acognition in EFL Writ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 2004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Four Options for Responding to Student Writing」《中國英語教學》2002/3
「談培養大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學林擷新—中國人民大學學者論學集》200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論索緒爾語言符號任意性的辨證思想」《外語論壇》 2003 外文出版社
「論教學的觀念和期望對學習者自主性的影響」2002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
「高校師生英語學習觀念調查」2001北京市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 — 大會主題發言
「關於大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報告」 1998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增刊
「詞彙困惑與大學生英語寫作技能的提高」 1998 《北京市研究生英語研究會論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主編:《法庭內外—法律英語讀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8
主編:《英語寫作範文》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2
翻譯:《中國民法案例匯編》 1993 台灣出版社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李泉 博士生導師
李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語言學博士。1962年生於黑龍江依蘭縣。1985年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87年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語言學研究生班畢業,留校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至今。1989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學位。
曾應邀赴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匈牙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廷、新加坡、南非等國家以及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
獲得過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全國優秀對外漢語教學獎、全國優秀對外漢語教師獎,中國人民大學第五屆、第八屆、第九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兼任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理事,《世界漢語教學》編委,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
《漢語語法考察與分析》,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合著),商務印書館,2004。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
《對外漢語教材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
《對外漢語教學課程、大綱與教學模式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
《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
主要論文
《敦煌變文中的助詞系統》,《語言研究》1992年第1期。
《「要是S就V了」句式語義語用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現代漢語「形+賓」現象考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副詞和副詞的再分類》,《詞類問題考察》,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
《現代漢語「形+動態動詞」考察》,《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1期。
《「全速、大力」一類詞的語義語法特徵及詞類歸屬》,《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同義單雙音節形容詞對比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第4期。
《從分布上看副詞的再分類》,《語言研究》2002年第2期。
《單音形容詞祈使句及相關的語法化問題》,《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三輯,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2005。
《單音形容詞重疊的式和語法意義》,《對外漢語研究》第二期,商務印書館,2006。
《單音形容詞構成的主觀評價句》,《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漢語重疊的連續統現象——兼談單音形容詞重疊的性質》,《漢語教學學刊》第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試論現代漢語完句范疇》,《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第1期。
《對外漢語教學釋詞的幾個問題》,《漢語學習》1991年第3期。
《試談中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和任務》,《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漢語常用詞彙與日語相應漢字詞彙對比》,《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1991。
《廣播新聞聽力課教學論略》(執筆),《漢語學習》1994年第3期。
《論語感的性質、特徵及類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新編漢語教程〉的設計、實施及特點》《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2期。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理論思考》,《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6年第5期。
《日漢語氣助詞系統對比》,《漢語言文化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第二語言教學中的功能及相關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漢語文化雙向教程〉的設計與實施》《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華語教學出版社,1999。
《〈駱駝祥子〉中所見的語言文化現象》,中國語言學會編《中國語言學報》第九期,商務印書館,1999。
《加強基於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必要性》,《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語言研究》2001年增刊。
《試論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原則》,《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北京分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有關語言教育研究的幾個問題》,《漢語學報》第3期2001年上卷。
《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基礎》,《海外華文教育》2002年第1期。
《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體系》,《海外華文教育》2002年第2期。
《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基本理論》,《海外華文教育》2002年第3、4期。
《近20年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和研究的基本情況述評》,《語言文字應用》2002年第3期。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趣味性》,《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語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關問題》,《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首屆國際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基於語體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構建》,《漢語學習》2003年第3期。
《論第二語言教材評估》,《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和實踐的若干問題》,《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范圍和內容》,《漢語學習》第2004年1期。
《第二語言教材的屬性、功能和基本分類》,《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第2期。
《第二語言教材編寫的基本程序》,《海外華文教育》2004年第2期。
《第二語言教材編寫的通用原則》,中國應用語言學會編《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科技聯合出版社,2004。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述評》,《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2期。
《漢字研究與漢字教學研究綜觀》,《漢語研究與應用》第四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實用性》,《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3期。
《漢語國際化進程中學科建設問題思考》,《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第3期。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研究綜觀》,《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第4期。
《文化教學的剛性原則和柔性策略》,《海外華文教育》2007年第4期。
《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化偏誤分析》,袁博平主編《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 2007。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研究縱覽》,《海外華文教育》2008年第4期。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科學性》,《語言文字應用》2008年第3期。
《普通話在國際漢語教學中的核心地位》,《漢語學習》2009年第2期。
《關於構建國際漢語教育學科的構想》,《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第3期。
主要研究領域
1.漢語語法
2.對外漢語教學
3. 國際漢語教育
研究生課程
1.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研究
2.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3.語言流派與漢語語法研究
4. 漢語語法分析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⑷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刊物是電子版還是紙版該刊物算不算對外漢語教學的核心刊物
應該是屬於對外漢語教學應用書,但不算是核心刊物哦,要是想學習對外漢語內的話,教學技術是關鍵哦,容《國際漢語教師通用理論概況》立足於但又不限於資格證書&認證應試,不僅讓學員進一步夯實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知識,更充分掌握實際的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與技巧,真正實現入門求學、學以致用,以證書為敲門磚,憑借扎實的教學能力在國際對外漢語行業獲得長遠的職業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就業。
⑸ 趙金銘的人物經歷
趙金銘,男,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教授,中國對外漢語教學方向首位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1996年曾獲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曾任阿拉伯葉門共和國、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多次赴新加坡、加拿大、法國等國家進行長期或短期講學。
曾擔任職務:①北京語言大學速成學院院長、出版社社長、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任;②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世界漢語教學》主編;③中國語言學會秘書長、北京市語言學會會長;④教育部國際漢語教育碩士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現有學術兼職:①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商務印書館世界漢語教學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 ②首都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榮譽教授,杭州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浙江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學術委員,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中央財經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等10餘所大學客座教授;③《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語言科學》、《華文教學與研究》、《漢語教學學刊》等學術期刊編委或顧問;
主要研究領域:漢語語法學、漢語語音學和國際漢語教學等。出版《趙金銘國際漢語教育論文集》、《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研究文錄》等學術專著多部;主編教材、學術論文集100多部;在《中國語文》、《語言教學與研究》、《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等學術刊物發表《敦煌變文中所見的了和著》、《〈遊仙窟〉與唐代口語語法》、《我唱給你聽及相關句式》、《現代漢語補語位置上的在和到及其弱化形式de》、《現代漢語中v.+de格式的分化及其後續成分的省略》論文百餘篇。
⑹ 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
mandaringarden根據2007年12月31日的國務院73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中要求:為有效遏制職業資格設置、考試、發證等活動中的混亂現象,切實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維護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確保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順利實施,更好地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經國務院同意,近期對各類職業資格有關活動進行集中清理規范。
因此我們在參加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前一定要問清楚,考過之後頒發的證書是否含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蓋章的國家級漢語教師資格證,如果沒有,那就說明所持有的國際漢語教師證是不被國家認可的,其真實性,公正性,權威性都是值得懷疑的。
⑺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首任會長是誰
朱德熙
1987年,成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首任會長朱德熙。
⑻ 語言學的著名語言學家
顧炎武(1613-1682),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佣。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他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曾參加抗清斗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 他對切韻學 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人。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貧寒輟學,在家自學。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趙元任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返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學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等職。
呂叔湘(1904-1998)江蘇省丹陽人。呂叔湘先生是中國語言學界的一代宗師,70多年以來一直孜孜不倦地從事語言教學和語言研究,涉及一般語言學、漢語研究、文字改革、語文教學、寫作和文風、詞典編纂、古籍整理等廣泛的領域。
丁聲樹(1909-1989)語言學家。號梧梓。河南省鄧縣人。1932年自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4~1948年在美國考察。1952年後一直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改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任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會委員、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委員、《中國語文》雜志主編、1959~1964年中國政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和1978年第三、第五兩屆全國人大代表。丁聲樹在語言文字領域奮斗近半個世紀,研究范圍很廣,在漢語語法、漢語音韻、漢語方言、古代漢語及詞典編纂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潘悟雲(1943-),中國語言學家,浙江瑞安人。漢語音韻學的專家。 1943年3月出生。1982獲復旦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從溫州師范學院調上海師范大學工作,同年評為現代漢語博士生導師,並任該博士點負責人, 1999年任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社聯)副主席,上海社聯語言研究中心主任。1986年以後多次應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學、奧斯陸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的邀請講學、研究和學術訪問。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經濟學教授,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提出漢字效用遞減率、漢字聲旁的有效表音率,闡述整理漢字的四定原則(定形、定音、定序、定量)。倡導研究現代漢字學;在上海師大、華東師大、北京大學先後開設現代漢字學課程。提倡比較文字學的研究,在世界文字發展史中理解漢字的歷史地位;提出六書有普遍適用性、文字三相分類法;對人類文字的發展規律進行新的探索;清華大學等校採用作為教材。
陸志韋(1894-1970)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別名陸保琦,浙江省吳興縣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還曾經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籌備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等。他在語言學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音韻學,現代漢語的詞彙、語法及文字改革等幾個領域。
陸儉明,男,1935年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國際著名語言學家。主要從事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著有《陸儉明自選集》、《現代漢語句法論》、《八十年代中國語法研究》、《現代詒語語法研究教程》、《陸儉明選集》、《現代漢語虛詞散論》等。 工作單位:北京大學中文系 所在教研室:現代漢語、研究領域:現代漢語 研究方向:現代漢語句法、現代漢語虛詞、對外漢語教學、中文信息處理以及中學語文教學等方面。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曾任)。 諾姆·喬姆斯基,美國當代最著名的語言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結構生成語法的奠基人,深刻影響了語言學、哲學、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同時也是當代西方知識分子反對霸權主義的泰斗性人物,撰寫了大量政論文章和著作,每當國際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動時,西方知識分子常常「仰望喬姆斯基」,而他也屢屢在這些時刻做出標志性發言。「9· 11」後喬姆斯基接受了幾乎世界所有著名媒體的專訪,而他在大學的演講也吸引了數百米的領票隊伍。
布龍菲爾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美國語言學家。布龍菲爾德的早期著作是出版於1914年的《語言研究導論》,立足於心理學來闡釋語言。1933年他的最有影響的著作《語言論》出版。這時,他已從構造心理學轉到行為主義心理學。他在該書中提出了美國結構語言學派研究語言的基本原則和描寫語言結構的總框架,如區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關於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學說等等。他的語言觀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對大多數美國語言學家的態度和看法起著支配作用,一大批語言學家聚集在布龍菲爾德語言學的大旗之下,形成了一個布龍菲爾德學派。在美國語言學史里,有人把1933--1950年稱為布龍菲爾德世紀,可見布龍菲爾德在美國語言學界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響。布龍菲爾德還致力於理論的應用,特別是外語教學。20世紀20年代初,他編寫了一套英語教科書和德語初級教科書。二戰期間,編寫了《外語實地調查簡明指南》。1945年,他為美國國防部編的《俄英詞典》寫了俄語語法簡介。布龍菲爾德是美國語言學會的發起人,曾任主席職位。此外他也是美國其他一些著名學會的會員,還擔任過國際語言學家常設委員會的委員,曾經是國際語音協會和丹麥皇家科學院的會員。
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美國語言學家。弗斯(J· R·Firth)是英國的第一位語言學家。他接受了「語言環境」的思想並發展成語言研究中的「系統」思想。「系統」思想後來成為英國語言學的一個主要特徵。
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現代語言學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結構主義的開創者之一。他被後人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結構主義的鼻祖。《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是索緒爾的代表性著作,集中體現了他的基本語言學思想,對二十世紀的現代語言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由於其研究視角和方法論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書中的思想成為二十世紀重要的哲學流派結構主義的重要思想來源。
⑼ 陳晨的學術成果
專著
1、「商務館對外漢語教學專題研究書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審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語言系統研究》(合著),商務印書館,2006年出版。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歐美學生漢語學習與認知研究》(與崔希亮教授等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3、「上外社英漢比較與翻譯」系列叢書(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審定):《比較、鑒別、應用——英漢對比研究的應用》(合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教材、譯作
1、「商務館實用漢語師資培訓教材」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審定):《漢語課堂教學技巧325例》(合著),商務印書館,2009年出版。
2、《發展漢語——初級漢語口語》(上冊),獨立編著兼英文翻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全書30萬字。
3、《發展漢語——初級漢語口語》(下冊),第一著者兼英文翻譯,與Vicky Chu(英)合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全書約28萬字,本人承擔26萬字。
論文
1、《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對比英、漢稱贊語和答語》,《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本文為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國家漢辦主辦,1996)發言論文。
2、《<中級漢語口語>使用情況調查評估報告及其引發的思考》,《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北京分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3、《英語國家中高級漢語水平學生篇章偏誤考察》,《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又收入《對外漢語教學專題研究書系》中《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語言系統研究》一書(王建勤主編),商務印書館 2006年出版。
4、《英語國家中高級水平學生漢語篇章偏誤考察》,《對以英語為母語者的漢語教學研究--牛津研討會論文集》(國家漢辦資助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篇章偏誤和篇章教學研究綜述》,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編《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又收入《對外漢語教學專題研究書系》中《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語言系統研究》一書(王建勤主編),商務印書館 2006年出版。
6、《對留學生篇章偏誤考察的思考》,《海外華文教育》,2004年第1期。
7、《英語國家學生中高級漢語篇章銜接考察》,《漢語學習》(學術版),2005年第1期。
8、《培養初步成段表達能力的新型初級口語教材的編寫》,《海外華文教育》,2005年第1期。
9、《英語國家學生學習漢語在篇章連貫方面的常見偏誤》,《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3期。
10、《英語國家學生中高級漢語篇章偏誤成因探析》,《海外華文教育》,2005年第3期。
11、《英語母語學習者漢語篇章連接成分習得情況考察----基於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世界漢語大會分會場之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國家漢辦主辦,北京,2005)發言論文。
12、《近十年對外國學生習得漢語篇章的研究述評》,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辦的全國性專業學術會議「對外漢語研究討論會」(北京,2004)發言論文,《海外華文教育》2006年第4期。
13、《培養成段表達能力的交際任務型初級口語教學模式初探》,《海外華文教育》2007年第2期。
14、《對外漢語語篇教學研究:回眸與思考》,初稿為「首屆第二語言教學國際研討會」(北京,2006)發言論文,《海外華文教育》2008年第2期。
15、《培養初步成段表達能力的交際任務型初級口語教學模式研究》,初稿為「漢語為第二語言習得留華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美國杜克大學在華項目 /DSICP: Duke Study in China Program和美國各大學聯合漢語中心/ACC: Associated Colleges in China主辦, 北京, 2006)大會發言論文,載「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叢書」:《留學生在華漢語教育初探——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 in the Study Abroad Context),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16、《從培養外國學生語篇表達能力的視角對漢語綜合課教材編寫的研究》,第四屆對外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世界漢語教學》創刊20周年筆談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辦,2007)受邀報告論文,載會議論文選集《走向世界的漢語教學探索》,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12 月。
17、《從培養學習者語篇表達能力的視角對海外漢語教材編寫的研究》,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美國耶魯大學、夏威夷大學、廣西師大主辦,桂林,2009)受邀報告論文,載會議論文選集《多維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9年7月
工具書
《現代漢語同義詞近義詞辨析》(參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
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規劃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實用現代漢語副詞詞典》,(參編、編委),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承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歐美學生漢語語法學習和認知專題研究》(項目號:01BYY005),為課題組主要成員。
2、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歐美學生漢語語法學習與認知專題研究》(項目號:01JAZJD740004),為課題組主要成員。
3、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規劃項目:《實用現代漢語副詞詞典》(項目號: HBG01-05/011),為課題組主要成員兼編委。
4、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基金項目:《對外漢語語篇教學與習得研究》(項目號:06XNB005),為項目主持人。
5、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科研項目:《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篇章語法的難點及教學對策研究》,2004-2005年度,為項目主持人。
6、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科研項目:《初級階段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模式研究》,
2005-2006年度,為項目主持人。
⑽ 郭熙的主要學術成果
論著目錄(*號者為著作,其餘為論文)
1.《關於華文教學當地化的若干問題》,《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第2期。
2.*《華文教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07年。
3.《以「國、中、漢、華、唐」為上字的詞與社會認同建構》,《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4期。
4.*《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上編副主編,商務印書館2007年。
5.《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海外華語傳播概況》(2006),上編副主編,商務印書館2007年。
6.《現代華人社會稱說漢語方式多樣性再考察》,《南開語言學刊》,2007年第1期。
7.《漢語的國際地位與國際傳播》,《渤海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8.《海外華語傳播與<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第1期。
9.《海外華人的母語教育給我們的啟示》,《長江學術》,2007年第1期。
10.*《當代語言生活》,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11.*《普通話語言學研究導引》,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12.《字母詞規范設想》,《詞彙學理論與應用》,商務印書館,2006年。
13.《語境研究與社會語言學——讀王建華等著<現代漢語語境研究>》,《漢語學習》2006年第5期。
14.《以輔助專業課教學為目的的漢語教學:實踐和思考》,《對外漢語研究》第2期,商務印書館,2006年。
15.*《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上編副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年。
16.《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總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2006年5月由國家語委正式發布,商務印書館2006年9月出版。
17.《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海外華語傳播概況》,發布和出版同上。
18.《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海外華人華僑分布》,發布和出版同上。
19.《論華語研究》,《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第2期。
20.《對漢語中父親稱謂系列的多角度考察》,《中國語文》2006年第2期。
21.《論華語視角下的中國語言規劃》,《語文研究》2006年第1期。
22.《海外華語教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1期。
23.《說N三題》,《修辭學習》2006年第1期。
24.*《語言與語言應用論稿》,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25.《馬來西亞:官方語言的推行與華語的拼爭》,《暨南學報》,2005年3期。2004年12月澳門語言學會年會主題報告。2005年1月、6月曾分別在第四屆雙語國際會議、語言與認同研討會演講。
26.《面向社會的社會語言學:理想與現實》,《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第3期。
27.《河南境內中原官話的「哩」》,《語言研究》,2005年第3期。
28.《近20年來的中國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修辭學習》2005年第5期。
29.《對字母詞規范的設想》,《辭書研究》2005年第4期。
30.《廣州市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中國社會語言學》2005年第2期。(署名:郭熙、曾煒、劉正文)
31.*《中國社會語言學》(增訂本),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
32.《對「操」+過+處所詞語討論的思考》,《語文建設通訊》79期,香港,2004年。
33.《「操」的討論的意義》,新加坡《聯合早報》,2004年9月7日。
34.《「對外漢語學」說略》,《漢語學習》,2004年第3期。
35.《回憶我的導師張禮訓先生》,收入莫礪鋒主編《薪火九秩》,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又《南京大學校友通訊》,2004秋季號(總26期)。
36.《要重視語言學教學參考書的編寫》,《21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商務印書館,2004年。
37.《論「華語」》,《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語言文字周報》第1082-、84、85連載,又收入莫礪鋒主編《南京大學中文系90周年系慶論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38.《論全球華語辭典的編纂》,第二屆國際中國社會語言學學術會議(澳門)論文,2003年11月。
39.《海外華人社會漢語教學的若干問題》,肯特崗國際漢語語言學圓桌會議論文(新加坡),2003年11月。《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第3期。又載《國際漢學集刊》第一輯,陳學超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商,2004年。
40.*《應用語言學概論》(副主編),商務印書館,2003。
41.《馬來西亞檳城華人社會的語言生活》,《中國社會語言學》創刊號,2003年。
42.《普通話詞彙與新馬華語詞彙的協調與規范問題——論域內外漢語協調的原則和方法》,《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12期。
43.《配合環境的雙語教學》,新加坡《聯合早報》2003年2月5日。
44.《語言教育若干問題之管見》,《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3期。
45.《華語的規范與協調》(與汪惠迪合作),新加坡《聯合早報》2002年12月7日。
46.《中國社會語言學的現狀與前瞻》,《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
47.《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的銜接——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為例》,首屆亞太地區中文工作坊(香港,2001)論文,後載《漢語學習》2002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2003年12期轉載。
48.《域內外漢語協調問題芻議》,《語言文字應用》2002年第3期。又收入周勝鴻等主編《漢字書同文研究》,鷺達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
49.《華語與普通話:由來、特點及其他》,馬來西亞《光明日報》2001年4月11日—12日。
50.《對新時推普的一些思考:以江蘇為例》,《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年第期摘載。
51.《語言學概論》(編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2.《漢字誤讀誤寫現象札記》,於根元《世紀之交的應用語言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53.《蘇南地區河南話的歸屬》,《東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54.*《中國社會語言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55.《聾兒雙語教育淺談》,《現代特殊教育》1999年第6期。
56.《新一輪「推普」:特點、問題和對策》,見《語文建設》(北京)1998年第11期。
57.《蘇南地區河南話變化的初步考察》,見《南京社會科學》(南京)1998年第8期。
58.《當前我國語文生活的幾個問題》,見《中國語文》(北京)1998年第3期。
59.《磨盤話詞彙選》,見《南京大學中文學報》(南京),1998年期。
60.《當前社會稱謂問題小議》,見《語文建設》(北京)1997年第9期。
61.《磨盤話音系》,見《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62.《中國語文工作者的使命》(署名郭伯康),見《語言文字應用》(北京)1996年第3期。
63.《世紀交替中的中國語言學:危機與機遇並存》,見《語言文字應用》(北京)1996年第4期。
64.《磨盤話同音字匯》,見《鎮江師專學報》1996年第4期。
65.《蘇南地區的河南方言島群》,見《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又見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2期。
66.《談談古代的方言及其發展》,見郭維森、柳士鎮主編《古代文化基礎》,嶽麓書社,1995。
67.《索緒爾的語言觀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現代語言學的發展》(署名郭伯康),見《語言文字應用》(北京)1994年第3期。
68.*《語文知識與公文寫作》(參加編寫),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
69.《論「『一樣』+形容詞》。見《語法研究與語法應用》,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北京),1994。
70.*《漢語新語匯詞典》(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1993。
71.*《聾兒早期康復教育——理論與方法》(與李紹珠、周兢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南京。1993。
72.*《聾兒早期康復教育——教學活動設計》(與李紹珠、周兢、李凡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南京。1993。
73.*《漢語時興詞語詞典》(中文撰稿人)。譯林出版社,南京。1993。
74.《要進一步放寬語言政策》。見《現代特殊教育》(南京)1993年第1期。
75.*《應用漢語教程》(參加編寫)。北京語言學出版社,北京。1992。
76.《漢語、漢字和漢語現行書面記錄系統的問題及其對策》。見《語言文字應用》(北京)1992年第3期。
77.《試論海峽兩岸漢語差異的起源》。見《雙語雙方言》(二),彩虹出版社,香港。1992。又見《語言學通訊》(武漢)1993年1-2期。
78.*《初等語文》(參加編寫)。中國人事出版社,北京。1992。
79.《試論新聞語言的基本特徵》。見《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80.《丹陽埤城的河南方言島》(與蔡國璐合作)。見《徐州師院學報》(徐州)1991年第2期。
81.《「動詞+『到』+處所詞語」的十二種句式》。見《語言學和漢語教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北京。1991。
82.《英語兒童語言量表在漢語中應用的探討》(與周兢、李凡合寫),見《國際心理測量學術會議論文集》,1991,南京。
83.《禮貌語言要得體》。見《平頂山師專學報》1991年第1期。
84.《漢語聽力損傷兒童語言康復中語音教學的幾個問題》(與李紹珠、周兢合寫)。見《南京師大學報》(南京)1990年第4期。
85.《語法·語義·語用》。見《鹽城師專學報》(鹽城)1990年第4期。
86.《新聞表達中的邏輯結構》。見《學語文》(蕪湖)1990年第6期。
87.《論大陸與台港漢語在詞彙上的差異》。見《雙語雙方言》,中山大學出版社,廣州。1989。
88.《新聞語言和新聞表達》。見《采與編》(南京)1989年第5期。
89.《對比分析:應用語言學一個方興未艾的分支》。見《社科信息》(南京)1990年第10期。
90.《新聞語言和縮略語》。見《許昌師專學報》(許昌)1989年第1期。
91.《「動詞+『到』+時間詞語」的三種類型》。見《平頂山師專學報》(平頂山)1989年第1期。
92.《現代漢語教學問題芻議》。《語言學通訊》(武漢)1989年3-4期。
93.《「動詞+『到』+時間詞語」的兩種句式》。見《漢語學習》(延吉)1988年第1期。
94.《〈語言的語法分析和言語的語法分析〉質疑》。見《語言學通訊》(武漢)1988年第1期。
95.《關於「動詞+『到』+處所詞語」的句法分析》。見《南京大學學報》1987年第3期。又見《語法求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武漢),1988年。
96.《漢語同義成語詞典》(與蔣蔭楠合作)。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1987。
97.《「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見《中國語文》(北京)1986年第1期。
98.「這個」和「那個」。《大眾修辭》(上海)1986年第1期。
99.《漢語介詞研究述評》。見《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又見人大復印資料1986年第8期。
100.《國文法草創述評》。見《南京大學學報》1986年(語言文字專輯)。
101.《虛詞和虛詞教學》。見《中學教學語法闡要》,語文出版社,北京。1985。
102.《「個」的詞性》。見《語文學習》(上海)1985年第2 期。
103.《現代漢語中有比喻意義的詞》。見《漢語論叢》,河南人民出版社,鄭州。1985。
104.《目前語言研究中術語使用的幾個問題》。《南京大學學報》1985年(研究生論文專輯)。
105.《〈語言的美和美的言語〉述評》(與張曉鈴合寫)。見《修辭學習》(上海)1984年第3期。
106.《說「永遠」》。見《教學通訊》(鄭州)1984年第7期。
107.《台灣的語文教學》。見《河南教育》(鄭州)1984年第5期。
108.《關於「是」的用法的幾個問題》。見《河南教育》(鄭州)1985年第7-8 期。
109.《關於「東南部氣候……」》。見《河南教育》第1985年第4期。
110.《說「x笑」》(與張曉鈴合寫)。見《漢語學習》(延吉)1984年第1期。
111.《新詞語用法舉例》(與張曉鈴合寫)。見《漢語學習》1985年第2期。
112.《談「東山再起」及其他》。見《中學語文教學》(北京)198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