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劍法口訣要怎麼寫呢
劍術為使用劍的技術。劍法乃使用劍的技法也。
古代劍術把《擊》、《刺》、《格》、《洗》四類劍法稱為「四母劍」。
1. 《擊》----指用劍刃前端一至三寸處(稱三鋒),短促抖腕發力如敲擊鍾磬。可上下點擊,類似現代點劍、崩劍。可左右斜擊或平擊。其中劍尖向小指一側方向擊出稱「正擊」,如向下、向左擊頭、擊腕等動作;劍端向拇指一側方向擊出為「反擊」,如擊耳、扣腕等。
2. 《刺》----通過臂的屈伸,用劍尖部位沿劍身方向直取對方身體任何部位。劍身呈水平面為平刺,劍身成豎直面叫立刺。結合刺劍的方向和步法、身法,則又有進刺、退刺、獨立刺、跳步刺、騰空刺、換手刺、轉身刺、連環刺等。
3. 《格》----阻礙、攔擊的意思。用劍尖或劍刃前端挑開對手進攻的兵器。現代多稱為挑劍、掛劍。左掛為順格,右掛為逆格。上挑為沖天格。左挑為左格,右挑為右格或反格。
4. 《洗》----「洗」為古代劍法,現在已很少用。包括平洗、斜洗、上洗、下洗。在現代劍法中「洗」法已為撩、帶、抽、截、斬、掃等劍法所取代。
在太極劍的劍法中歸納為十三勢,即: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此乃太極劍的核心劍法。
現代劍術基本劍法:縱觀現代劍術不同派別的劍法,根據自己學習劍術和多年業余劍術教學的體會,將現代流行的各種劍法歸納為28種基本劍法,匯編成如下口訣,供喜歡劍術的朋友參考。它幾乎包括了少林類、武當類、太極類等劍術的大多數劍法。
劈、刺、點、崩、擊、提、挑;
斬、截、托、按、掛、削、撩:
挽、穿、壓、雲、抹、架、掃:
帶、抽、攔、捧、推、搓、絞。
現將每種用法作簡單的介紹:
1. 劈----如同用斧子砍木頭,其勢以刃口由上而下或斜下將物劈開。劍身成立或側劍,擺幅大、速度快,力點在劍刃前部或中部。劍身可與地面平行(螺把)或劍尖翹起為「砍」(滿把)。如「初級劍」的「回身後劈」、「歇步下劈」;「甲組劍」的「提膝劈劍」、「翻身弓步反劈」。
2. 刺----同「四母劍法」中的刺。定位的瞬間為「螺把」。如「初級劍」的「弓步直刺」;「甲組劍」的「轉身弓步探刺」和「左右抹劍提膝上刺」;「六段劍」的「換跳步刺劍」。
3. 點----立劍用劍尖向下點啄,力達劍刃前端。其勢如蜻蜓點水,小雞啄米。注意揮臂持劍由上而下,先沉臂再突然提腕,發力短促剛勁。最後定勢為螺把持劍。用法:點擊對方手腕。如「初級劍」的「提膝點劍」;「乙組劍」的「丁步掛點劍」
4. 崩----崩為突然爆發的樣子。持劍手突然屈腕上翹,立劍;劍尖由下而上,挑鋒上擊為崩。有正崩(劍尖向拇指方向)和反崩(劍尖向小指方向)之分。用法:崩擊敵腕部。如「武當太極劍」的「弓步平崩」;「甲組劍」的「縱身崩劍」、「擺步平崩劍」;「乙組劍」的「弓步反崩劍」。
5. 擊----平劍向左或右敲擊,力達劍刃前端。向右擊劍又稱平崩劍。如「32式太極劍」的「撤步反擊」。
6. 提----由下向上,屈腕提拉劍把,劍尖朝下。「甲組劍」的「提膝提劍」、「上步丁步提劍」和「撤步轉身虛步提劍」。
7. 挑----由虎口向上持劍,將臂伸直,與劍成一條直線,立劍用劍尖部分,右下往上如針之挑剔刺狀,襲擊敵腕部或肘部。力點集中劍之前部及中部。如「初級劍」中的「弓步上挑」。
8, 斬----平劍,向右橫出,高在頭和肩之間,力達劍身。如「初級劍」的「提膝平斬」;「武當太極劍」的「叉步平斬」;「乙組劍」的「弓步斜上斬劍」、「穿劍跳躍歇步斬劍」。
9. 截----劍身斜向上或斜向下為截,勁達劍身前部。上截劍斜向上;下截劍斜向下。如「初級劍」中的「提膝下截」;「六段劍」的「盤腿平衡截劍」。
10. 托----立劍,劍身由下向上橫行為托。手心向里,腕與頭平,勁貫劍身中部,如「42式太極劍」的「丁步托劍」;「32式太極劍」中的「獨立平托」。
11. 按----劍刃與地面平行,由上向下切按。力點在劍刃中部或後部,滿把握劍。如「武當太極劍」的「蓋步按劍」。
12. 掛----立劍,劍尖由前向下向同側或異側貼身掛出,勁貫劍身前部,其目的是掛開敵兵器,如「武當小花劍」的「紫燕抄水」、「甲組劍」的「轉身蓋步掄掛劍」;「六段劍」的「翻身掄掛劍」
13, 削----平劍,自異側下方經胸前向同側上方斜出為削。手心斜向上劍尖略高於頭。如「初級劍」中的「弓步斜削」
14. 撩----立劍,由後向前上方或由前向後上方撩出,力達劍刃前部。按撩擊方向分為前撩、後撩、正撩和反撩四法。撩劍多用螺把,力發於腰臂,力達間的前中刃。如「初級劍」中的「坐盤反撩」、「回身後撩」;「武當太極劍」的「叉步反撩」、「行步撩劍」、「仰身撩劍」;「六段劍」的「跳提膝撩劍」和「望月式平衡撩劍」。
15. 挽----「挽花」又稱「腕花」。劍身繞腕部繞環,有「剪腕花」和「撩腕花」之分。「剪腕花」為以持劍手腕為軸,使劍貼身由前向下,向後回環。可以在身前(前剪腕)或身後(後剪腕)。而「撩腕花」與前者同但運動軌跡相反,使劍由後向下再向前劃立圓。在身前可叫「前撩腕」,在身後可叫「後撩腕」。其基本要求均是「活把」握劍並盡量使劍身作貼身的立圓運動。如「武當小花劍」中的「鸞舞蛇驚」和「金蛇狂舞」(三面花)。
「挽花」的變化:
「橫8字剪腕」即右手持劍先後快速作「前剪腕」和「後剪腕」,劍尖的軌跡為橫寫並折疊的「8」形。用法:以劍前端的「上三鋒」襲擊敵腕部或其他部位。
「橫8字撩腕」 即右手持劍先後快速作「前撩腕」和「後撩腕」,劍尖的軌跡為橫寫折疊「8」形。用法:以劍前端的「下三鋒」襲擊敵腕部或其他部位。
「挽花」動作的變種:「兩面花」、「三面花」、「雙手兩面花」、「雙手剪腕花」、「雙手撩腕花」等。
16. 穿----立劍,劍貼身向下弧形運動,勁達劍尖,如「武當太極劍」的「行步穿劍」;「甲組劍」的「撤步穿劍」、「撲步反穿劍」。
17. 壓----平劍,手心向上或向下按壓劍,劍尖向前。如「武當太極劍」的「歇步壓劍」(手心向下);「初級劍」的「撲步下壓」(手心向上)。
18. 雲----平劍,在頭前或上方平圓繞環為雲,如「武當小花劍」中的「雪花蓋頂」;「甲組劍」的「穿劍轉身雲劍」。
19. 抹----平劍,劍從一側經體前弧形向另一側抽帶為抹,高與胸平,劍尖向異側前方,勁達劍身,如「初級劍」的「弓步平抹」;「武當太極劍」的「扣劍平抹」。
20. 架----立劍,手心向外,由下向右上方為架,劍高過頭,劍身橫直,勁貫劍身。如「武當太極劍」的「獨立托架」。
21. 掃----平劍,向左或右平擺,擺幅大於90度,劍高不過腰,勁貫劍刃,如「32式太極劍」中的「撲步橫掃」;「武當太極劍」的「仰身架掃」;「甲組劍」的「行步雲劍轉身坐盤下掃」。持劍右手心向上,向虎口方向掃劍稱「反掃劍」如「甲組劍」的「歇步反掃劍」;「六段劍」的「翻腰掃劍」。
22. 帶----平劍,由前向側後方抽回,力點沿劍刃滑動,如「32式太極劍」中的「左右平帶」和「六段劍」的「行步帶劍」。
23. 抽----立劍,由前向後抽回,臂由伸而屈,力點沿劍刃滑動,如「武當太極劍」的「轉身回抽」。
24. 攔----立劍,向前上方迎架,力點在劍刃中,後部。如「32式太極劍」的「弓步攔劍」。
25. 捧----同「抱劍」。平劍或立劍,兩手在體前相合捧抱。如「32式太極劍」的「提膝捧劍」;「武當太極劍」的「馬步雲抱」。
26. 推----劍身豎直或橫平,由內向外推出,里達劍刃後部。如「42式太極劍」的「馬步推劍」。
27. 搓----同舊劍法中的「銼」,劍身猛向前向下斜行,用力短促似鋸來回拉動。由於動作系守御勢,一般不如「截」之敏捷,現代技擊中已不多用。如在「三合對劍」中的「回身搓腕」。
28. 絞----同「攪」,平劍,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立圓繞環,力達劍刃前部。持劍手以肩、肘、腕等關節為軸心,以劍身1/2處為圓心點,使劍身成立圓錐形攪動之勢。前進絞劍則為順時針,而後退絞劍則為反時針。如「42式太極劍」的「進步絞劍」(順時針);「武當小花劍」的「烏龍絞柱」(反時針);「六段劍」的「退步絞劍」(反時針)。
❷ 哪裡有初級劍的教學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ce00XNjAxMjA0.html
把滑鼠移在視頻上,右上角有下內載的容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VyOSNQRJjs/
視頻下方
❸ 2020初中體育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導讀】我們知道,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學段考試科目還有一科,那就是學科科目考試,考的學科不同,對應的考試科目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你考的是語文教師資格證,那麼學科科目考察的就是語文學科知識,數學對應的就是數學學科知識...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2020初中體育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關於2020初中體育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的詳細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對於試卷結構中佔分比例比較大的部分,大家一定要重點復習,加油!
❹ 2019年雲南省中學體育教師資格證的學科知識具體考些什麼內容呢
您好,初中體育教師資格證的學科知識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如下:
(一)學科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外體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趨勢,熟悉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及民族傳統體育學等領域的相關知識和發展趨勢,掌握學校體育發展的基本特徵與規律。
2.了解人體結構的基本組成、人體主要器官和系統的結構特點與功能。掌握骨骼肌的收縮原理、收縮形式和特徵、肌纖維類型與運動的關系;熟悉氧運輸系統的功能、能量代謝等內容;掌握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及影響因素、運動過程中人體功能變化的規律,掌握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了解體育衛生、醫務監督的基礎知識,掌握常見運動性損傷、運動性病症的預防和處理等內容。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與合理膳食,熟悉各種營養素的來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營養、環境和生活方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3.掌握體育的本質與功能、目的與手段,熟悉體育過程要素與結構。了解學校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學校體育目標的結構與功能;了解運動興趣、動機、表現有關知識,掌握提高體育教學的心理知識和干預手段;了解體育課程的性質與特點、資源開發與利用,掌握體育課程的學習指導與評價;熟悉學校課余體育活動、訓練與競賽的特點、組織與實施等內容;掌握體育教學的目標、特點、原則、過程與方法,掌握體育教學計劃的制定、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評價等內容,了解我國常見的體育教學模式;熟悉《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2011年版)》。了解運動訓練的目的、任務、內容和基本特點,熟悉競技能力及其構成因素,掌握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訓練方法與手段,掌握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4.了解運動項目(田徑類、體操類、球類、健美操和武術等)的起源與發展,了解不同項目競賽活動的組織與裁判法,掌握發展身體素質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運動技術(教材)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田徑類主要掌握跑、跳、投等項目的主要技術結構、動作要點和練習方法;體操類主要掌握隊列隊形、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技巧、單杠、雙杠、跳躍等項目的技術結構、動作要點和練習方法,並能正確運用保護與幫助方法;球類主要掌握籃球、排球和足球等項目的主要技術結構、動作要點及練習方法;健美操主要掌握基本動作要領與分類體系、組合與成套動作創編方法和練習方法;武術主要掌握徒手(如青年拳)、太極拳及持器械(如初級劍)動作的基本技術、技法和練習方法。
(二)教學設計
1.能夠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運動技能水平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進行梳理和分析,選擇教學內容。
2.確定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合理設計教學策略。
3.掌握教案設計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恰當地表述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4.能夠合理選擇多種體育與健康教學資源。
5.能夠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評價。
(三)教學實施
1.能夠按照教案設計的要求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2. 能夠創設合理的體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體育的感悟和體驗。
3.恰當地運用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4. 能夠合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體育活動進行科學指導,掌控教學過程。
5.能夠適時地對教學活動與效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合理布置課後練習。
6.能夠實施課堂教學安全措施,妥善處理課堂教學突發事件。
7.能夠合理利用多種體育教學資源。
(四)教學評價
1.能夠對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考察學生在知識、技能、體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狀況;能夠對運動技能和體質進行評價。
2.理解教學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和激勵等功能,了解診斷性、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的類型,初步掌握定性和定量評價方式與方法,並能夠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綜合運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能夠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提出改進的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