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談談學習教育學的認識/意義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轉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搞好教育。歷史經驗證明,教育規律早在人們認識它之前,就已經存在並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業就發展,就前進,就成功;違背它,教育事業就受挫,就倒退,就失敗。例如,伴隨1956年、1958~1960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躍進、大發展」之後的「大調整、大收縮」就是因為違背了「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相互制約的規律」而遭致的重大失敗與損失。
而1981年以後國家制定的大、中、小學工作條例,由於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規律,因而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持續提高。教育學系統地剖析了教育現象的不同層次和各個側面,揭示了教育領域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如能自覺地在教育實踐中按規律辦事,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有人說:「不學教育學,照樣能上課。」當然,現實中這種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否學習教育學,掌握教學規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影響很大。因為,上課有好壞優劣之分。
一個卓越而成功的教師正是藉助教育學的理論睿智,敏銳地觀察課堂上學生心理活動的脈搏,恰當地利用科學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把教學過程組織得生動活潑,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有教的規律,「學」有學的規律,各門學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點與規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學「雙邊活動」,需要對許多因素進行綜合、協調,使其發揮整體效應。有的教師上課,不能使學生心領神會,學生愁眉苦臉,搖頭嘆息,既窒息了學生的求知熱情,又壓抑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關鍵就在於教學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教師是否善於科學而巧妙地將教學規律應用於教學實踐,並按照教學規律,形成自己的教學藝術風格。
三、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品德決定著今後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隨著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諸多新的矛盾和許多負面影響。
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一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對不良影響的「抵禦」與「免疫」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實現培養目標。
四、建構教師合理優化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
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既是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與技能技巧、適應教師職業需要的必要條件,又是教師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煥發創造精神的根本保證。
正如一個缺乏堅實古文基礎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考古學家一樣,一名沒有深厚教育學基礎知識的教師,很難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教師的知識結構,既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又需要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還需系統的教育學科知識。
只有三者兼備一身,合理優化,才能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課程結構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專業一個點上掘井。這種掘井式的知識汲取也許對學術研究是必要的,但作為一種教師的培養模式只能導致知識單一,視野狹窄,很難適應教師職業的要求。
19世紀中葉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為教育學的科學化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
任何一門學科的獨立性,首先取決於它有特定的研究對象,或者說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
Ⅱ 談談你對下面一句話的理解:「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
掌握知識和思想教育是互為基礎的關系,兩者也是相統一的,誰也離不開誰內的,就像赫爾巴特容說的「我想不到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就是這個意思。
Ⅲ 談談你對《教育學》這門課程學習的認識
我們的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最復雜的社會現象,人的成長既是教育展開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發展的歸宿。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對其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積累而成為教育學特定的研究對象。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實踐的發展,對於教育學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們深入研究的教育問題很多,例如教育本質問題,教育、社會、人三者關系問題,教育目的、內容、教育實施的途徑、方法、形式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問題,教育過程問題,教育主體問題,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問題,以及反映中國特色的各種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等。教育學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教學活動中智育與德、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間的關系,學生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存在著規律性聯系等。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做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並掌握這一門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反映在下訴幾個方面: 一、 學習《教育學》是提高自己的職業認識,樹立科學教育觀的需要 教育觀是對教育的根本觀點,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不同的教育觀將會影響到我們對教育的本質、意義、作用和方法的認識以及教育效果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教育觀是教育工作者的頭等大事,只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的從事教育工作。通過《教育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職業有更深的認識,樹立科學教育觀,並且增強我們的教育信念。 二、學習《教育學》是幫助我們掌握教育規律、方法和技術及其運用原則的需要 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探索和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以更好地指導教育實踐。只有對教育的規律有了深刻地認識,才能在具體繁復的教育工作中,更有預見性和全面性,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掌握了教育的一般規律的同時,我們還要與實踐操作中具體的方法、技術聯系起來,這是我們教師專業素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且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將方法和技術用活、用好。 三、學習《教育學》是正確制定教育方針的需要 教育方針政策的科學化,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做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培養國家所需要的合格成員的重任。為了培養新一代的人才,我們就必須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因此,為了正確制定和貫徹教育方針,都必須認真學習教育基礎理論,掌握教育科學規律,才能保證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學習《教育學》是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教育未來發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隨同經濟發展和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教育只有不斷改革,才能培養出未來國家社會需要的人才,推動社會進步。教育改革是嚴肅的科學事業,我們應當堅持學習《教育學》基礎理論,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探索未來教育的發展前景。 五、學習《教育學》是進行教育學科建設的需要 教育學科的建設關鍵是隊伍問題。學習《教育學》能讓我們更好的掌握教育科學知識,認識教育規律,學會一定的技術方法,培養專業思想等方面都有切實的幫助,對於提高我們的素質水平以及教育學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學》的基礎理論闡述的是教育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原理,它對各門教育學科都有重要的知道意義,學好《教育學》有助於對教育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深入研究。總之,為了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正確制定和貫徹教育方針政策,總結教育經驗,提高教學質量,自覺掌握教育規律,深化教學改革,以及深入學習研究各門教育學科,都應該認真學習《教育學》基礎理論。希望你對我的回答滿意
Ⅳ 談談對當代小學教育教學的認識
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的生存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來看,在未來5-10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潛在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其中中小學教育培訓將超出一半,並且以每年30%速度增長,這將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市場.目前全國品牌化的教育機構像新東方、環球雅思、清華少兒外語等教育培訓機構占據英語、課外輔導等行業領頭地位.而中小機構發展面臨著危機.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二、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的存在和發展優勢
(一)教師隊伍的組成
優秀負責的教師是許多家長給孩子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所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一般都是培訓機構自己招聘的.他們的教師隊伍一般由一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並已經退休的老師、部分正在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學歷較高的一些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組成,一些實力較好的培訓機構甚至還會聘用一些外籍教師.這些教師學歷高,教學經驗豐富,能夠迅速地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課程設置和教材的選用
在課程的設置上,教育培訓機構會充分考慮到學生本人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在教材的選用上,有的直接引進國外或是港台地方的原版教科書,有的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教育需求自行設計.因此,比普通的中小學的教學更具有前瞻性、趣味性.
(三)教學的過程
大多數教育培訓機構實行的是小班教學或者是一對一教學.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更為親密,真正做到互動教學、體驗式教學.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不足,並為其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和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力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培訓成效.
Ⅳ 聯系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你對教學的理解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內」素質教育要求容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Ⅵ 簡答題1.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意義教育學的
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要適應素質教育對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
2、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及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但要注意,一線教師脫離教學實踐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課題,徒勞無益。
3、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
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4、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
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反思。
(6)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擴展閱讀:
教師專業的含義:
1、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
2、它包含雙層意義:既指教師個體通過職前培養,從一名新手逐漸成長為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的成熟教師及其可持續的專業發展過程,也指教師職業整體從非專業職業、准專業職業向專業性質職業進步的過程。
二、教師專業化目標
1、群體目標教師任職有規定的學歷標准;具有雙專業性(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有公認的職業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有專門學習機構、專門內容和措施;有資格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成立自治組織機構對教師個體進行監控。
2、個體目標承擔起為他人提供教育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掌握某種學術和理論;具有熟練的教學實踐技能;能恰當應對不確定教學情境;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產生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接受專門機構或團體監控教學質量和自我發展。
Ⅶ 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什麼新的理解
對教師角色的最好概括莫過於韓愈的一句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回這是一直以來教師和學生之答間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系,師生關系單一,教師角色也單一。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也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傳統的角色正受到挑戰。學生的多元化促使教育必須改革,而教育改革促進教師角色轉變,教師自身發展需要重塑教師角色,教師的角色也將呈現多元化趨勢。
教師是學生人格力量的榜樣
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培育者
教師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
Ⅷ 談談你對教育工作的認識和體會
我在此謹談談我對教師職業及相關一些問題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巧的是我出身於教師世家,小時候的夢想也曾是當一個讓人稱道的好教師,但因為我考大學的那幾年教師職業恰好不被推崇,我忍痛未報考師范類大學;到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又有一個留校當教師的機遇,但我就讀的那個大學有一個讓我當時很不願接受的規矩:必須先當一年軍事管理幹部,然後才能回教研室做教師。我非常不理解並請有意留我任職的教研室領導向系領導請求為我破例,但終於未獲准許,我也就憤而離校了。自此我就與教師這個職業徹底絕緣了。當然,也許將來我從現在的工作崗位上退休以後,可能會有機會爭取到一個做校外輔導員的機會,補此舊夢作為安慰。
要說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我不得不從唐代大散文家韓愈的《師說》談起。他認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種三分法概念數千年來深得人心,但歷史走到了今天卻似乎又有了很大的不足,因為它僅僅談及了作為教師的三項具體工作任務,遺漏了很多其它問題,比如「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
在啟功先生接受北京師范大學委託為該校擬寫校訓之時,他非常精到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答案即是八個大字的北師大著名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如套用韓愈的語式,可概括為「富學、范行」兩句。可以看到,韓愈的三句話,側重於教師的三大具體的工作任務,即:傳道、授業、解惑。而啟功先生的兩句話側重為師的標准。我個人認為,這兩句話的重要性當在韓愈的三句話之上。
但問題在於啟功先生的標准主要講的是作為教師的外在標准,而對作為教師的內在品德卻沒有提及,大概老先生認為:既然投身教師這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職業,其為師之品德是不須多言的了,所以老人家無庸置疑地大膽舍棄了。
只是現實世界卻殘酷地證明:老先生片面了。何來此言呢?
我在檢察機關從事刑事檢察工作,因工作習慣比較關心全國各地發生的各類刑事案件。在各類刑事案件中,讓我最感到痛心甚至感到恐懼的莫過於教師對於學生的犯罪了。這些我們最信任最尊崇的人怎麼了?結論是:師德匱乏,並逐步發展到惡性膨脹。於是我們自然而然地想到應該在富學、范行前面再增加一句:修德。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教師的師德是非常高的,但正因為個別教師的喪德惡行太過令人恐懼才反面印證了教師「修德」的重要性。
我們還有必要繼續進行推進式思考。
以上所述,無論是修德、富學、范行,還是傳道、授業、解惑,都是把社會作為一個主體,片面地對教師職業者定要求派任務。但據我所知,作為一種社會分工、作為一個職業,教師的肩上承擔著我們太高的期望和太重的責任,以至於有許多教師在重負之下被壓垮了,比較引人注目的表現有改行和沉淪兩種,其實還有一種不那麼引人注目的表現,那便是勉為其難地支撐直至實在撐不下去造成人格、經濟、家庭乃至方方面面都徹底破產,甚至被社會遺棄。與那些因沉淪犯罪而罪有應得的個別人相比,這些因無力支撐而瀕臨消耗殆盡的大多數實在是令人深深地同情和痛惜,也讓我們不得不再進一步地深思:怎麼了?怎麼辦?
可能不得不回到國家與社會對教師這個職業群體的責任上來。因為我們片面強調對教師提要求、壓擔子,但我們不知不覺中忘記了社會對教師所應該承擔的責任。重視教育和尊重教師因為這些年來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共識,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句非常凝煉的口號:「尊師重教」。但是我感到我們的認識水平和我們的政策導向離實際效果仍有很大的距離,常常讓人覺得這句口號是非常地空洞和飄忽:第一,我們可以發現「尊師」與「重教」在邏輯順序上排錯了,應當把「重教」排在「尊師」之前,即並非因為要「尊師」才「重教」,而是因為要「重教」才「尊師」。第二,在「重教尊師」的口號和政策導向之下還缺少一個有效的中介使教育真正得到重視、教師真正得到尊重,正是因為這個中介的缺乏,使「重教尊師」的政策不得落到實處、不能取得實效。這個中介應該是什麼呢?套用一個經濟運行的術語,我認為應該是:投入!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在「重教、尊師」後面再增加一個能夠避免使「重教尊師」的好政策流於空洞的新概念、新詞彙:投入!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語詞系統:
(一):重教、尊師、投入;――對社會的要求;
(二):修德、富學、范行;――對教師的要求;
(三):傳道、授業、解惑。――對任務的要求。
前列第(一)項重在強調社會對於教育事業特別是對於教師的責任;第(二)項重在強調教師對於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質的責任;如果有了這兩方面的基礎,則第(三)項中,對教師職業任務的要求將是很容易完成的。
以上是我對優化師生關系、提高教師素質和辦好教育事業三方面事情的一點個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