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如何進行體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 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體育新課標的要求《課程標准》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訂和頒布的,是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指導性文件。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學段學生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體規定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目標及內容標准等,並提出了教學與評價的建議,是國家管理與評價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編寫教材、進行體育教學、評定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體育新課程技術課教學設計建立在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基礎上,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體現「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二) 教學設計要符合各地區與學校實際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人們的生活和文化習慣各不相同。新的《課程標准》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國情、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考慮了各地區在經濟、文化、生活習慣、民族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力求使《課程標准》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因此,在進行體育課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在體現新課程的目標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地方的具體條件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三)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將目標確立為:一是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二是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教師在安排教學時應給每位學生留有探究的空間,並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發展體能。教學設計要注重學生身心發展,既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又要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獲得相應能力的培養。 (四) 教學設計要注意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的關系變化 體育隱性課程的影響無處不在,且內容及其豐富,而且隱性課程的接收機制是無意識的,具有持久性。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一方面,顯性課程的實施總是伴隨著隱性課程;另一方面,隱性課程也在不斷轉化為顯性課程。而這種轉化有時候是積極的,有時候是消極的。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注意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關系,教學設計要使隱性課程向顯性課程轉化過程中發揮其積極的效應,避免消極效應。同時在教學設計中還要注意新的隱性課程的產生所導致的各種效應對學生的影響。 (五) 教學設計要注重校本課程建設,突出學校和民族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學校課程自主權,實現學校特色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新課程突出了「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的新特點,並且打破了以往僵化統一的課程內容,賦予學校更多課程自主權,力求讓每一個學校辦出個性和特色,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六) 教學設計要重視體育課的教育功能。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國際激烈競爭的年代。所以,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是關繫到培養什麽樣人的問題,是關系國家存亡的問題。教育是各類各級學校的本職工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學校各門課程教學的根本的任務。教師應將樹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貫穿於體育教學設計和一切教學活動中。
2. 體育教學方法的分類有哪些
1、講解法
講解法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
2、示範法
示範法是教師(或指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示範,用以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它在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表象、順序、技術要點和領會動作特徵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3、完整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學習和練習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沒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不高而沒有必要進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2)體育教學指導擴展閱讀:
體育教學法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體育教學的任務:研究任務的確定和依據、體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討正確處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掌握體育知識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
②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根據體育的固有特點和體育教學任務,研究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身體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形成和提高動作技能的特點與規律。
③體育教學原則:除研究一般教學原則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以外,著重闡述體育教學特有的原則,如身體全面發展、合理運用運動負荷等原則的依據和實施方法。
④體育教學的內容: 研究教材的編選原則、教學大綱的結構體系、各類教材的意義和特點以及教法要求等。「研究 《國家體育鍛煉標准》 項目內容及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
⑤體育教學的方法:研究完整法與分解法、講解法與示範法、練習法(重復法、變換法等)、游戲法與比賽法、預防和糾正動作錯誤法等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以及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並研究如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以探討新的教學方法。
⑥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研究體育課的結構、類型、分組教學、密度、運動負荷、課的准備和進行等,研究體育課外作業的形式和實施方法。
⑦體育教學工作的計劃和考核:包括制訂教學工作計劃的方法與要求,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定,考查和考試的內容、方法等。
3. 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有什麼區別
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區別如下:
1、兩個學科是不同的
體育教育是教育學回和體育教育。主要課程有人體解剖學、人答體生理學、運動保健、運動心理學、學校體育、田徑、球、體操。武術。
社會體育是體育、社會學和公共管理。主要課程為社會體育導論、社會體育管理、健身導論、中國體育健身科學、大眾健身娛樂運動理論與方法。
2、兩人的訓練目標不同
體育專業可以培養能夠從事中學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後體育訓練、競賽工作的人才。他們可以從事學校體育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和社會體育指導。
社會體育專業培養在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管理發展、教學科研等社會體育領域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人才。
3、兩者的分類不同
體育教育分為普通體育教育和特殊教育兩類。
社會體育的分類較為負責,可按地區、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組織形式、地點等進行分類。有很多類別。
4. 體育教學原則
體育教學原則:健康第一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身心協調發展原則、知識技能並重原則、終身體育能力原則
1、健康第一原則: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育化方式,承載著人類對健康的永恆追求。青少年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群體,他們的健康狀況更是關繫到民族的未來。當前,我國各級學校都明確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導原則,提出要將學生的身體健康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通過體育教學和學校體育鍛煉,實現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全面提高。
2、因材施教原則:為了實現「將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人文主義教育目標,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具體到體育教育領域,就是要根據受教育對象的身體健康狀況、體育基礎、體育運動興趣和愛好以及現有體育基礎設施等各種因素,確立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並加以實施。
3、身心協調發展原則:體育教學過程必須堅持貫徹身心協調發展原則,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要堅持身心協調,就不應將教學重點僅僅放在學生身體層面,更應當關注學生的心理層面,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們既要促進學生身體形態的改變和身體技能的提升,又要對學生的心理、情感、意志品質等產生良好的正遷移和影響。
4、知識技能並重原則:體育教學以學生的直接身體運動體驗來獲取體育知識和培養體育技能。應當將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融為一體,既不能忽略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掌握,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應當將其內化為鍛煉身體的良好技能,幫助學生培養終身體育的能力。
5、終身體育能力原則:終身體育是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人的一生都要積極從事體育鍛煉。在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與能力過程中,學校體育是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在系統的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化的知識體系、系統化的課程結構、組織化的教學過程、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可以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5.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百度文庫
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健身,這毋容置疑。然而,真正要在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還急需要解決五問題:
1重新認識教師的指導作用,提高教師素質。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教師的職能至少應該扮演以下幾種角色:第一,合作者和促進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會激發、促進和維持學生研究小組的自主活動;第二,引導者,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探究學習活動不是跟著感覺走,而是理性思考下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思考—啟發—頓悟—掌握—體驗」鍛煉身體、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第三,指導者,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通過合理的途徑尋找進行探究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指導幫助學生學會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構建新的知識和技能;第四,組織者和協調者。教師需要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探究學習有價值的教育資源,與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確保學生有事可做。
2對開展探究學習進行正確認識,加強方法引導。正確認識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的方法,確立其核心思路是「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強調引導學生對某一學習內容就學習目標的達成進行自主探究,而不是讓學生跟著感覺走。要防止執行中出現把握不住教學規律讓學生跟著感覺的現象,甚至要防止把這一教學方法作為推行「放羊式體育教學」一個借口。
3選擇教學內容適當開展探究學習。體育教學內容很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內容都一定適合開展探究學習。選擇教學內容開展探究學習,我們需要考慮:第一,課題的確立到解決之間時候存在著可供研究的空間;第二,課題是否適合學生已有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基礎;其三,課題的研究過程是否能體現體育教學的特點;第四,研究的過程是否存在安全問題,保護幫助在這個學習中是否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4 適當嘗試探究學習,重點關注學生體能發展,重視增強體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格對於體育教學來說非常重要,但是,體育教學是以學生身體練習為基本特徵的教學過程。「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體能」是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體育教學改革應該堅定的把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放在第一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展探究學習不能一刀切,一要一哄而上,應當適當嘗試,持久培養。
6. 如何進行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體育課堂教學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也可稱為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物質環境是指教學的物質條件,如體育教學場地、器材、溫度、光線、通風,以及必要的教學設備等等;人際環境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師生的需要,認知因素、情感因素、課堂心理氣氛(班級學習風氣)等等。硬環境是外顯的,比較容易設計;軟環境是內隱的,比較難以把握。良好的體育課堂教學環境除了取決於物質條件外,還取決於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和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調控等。
一、體育課堂教學的硬環境設計
做好教學場地、器材、設備的選擇、布置等准備工作,是實施體育課堂教學方案和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物質保證。合理的體育課堂教學硬環境設計能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場地、器材,提高使用率;有利於教學過程中隊伍的組織、調動;能合理安排課的密度,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便於教師指導、幫助,預防課堂問題出現和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堂教學硬環境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場地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富有新意
2、教學器材、設備的選擇要合理
3、場地、器材、設備的布置應符合衛生要求
4、場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於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進一步改革深化,許多新興的鍛煉項目如遠足、定向越野、攀岩、登山、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等引入到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來,大大地拓展了課程的資源,也彌補了學校體育教學中由於地理環境制約、經濟條件限製造成的體育教學場地、器材、設備不足的缺陷。
二、體育課堂教學的軟環境設計
(一)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二)體育課堂教學管理(三)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調控1、教學場地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富有新意
有的教師認為,體育場地的形狀、規格在各運動項目的規則中有嚴格的規定,似乎不必自己去設計。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還被禁錮在競技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中。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正規的競賽場地組織教學,但更應符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體能等生理、心理特徵,尤其是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正規的競賽場地對學生來說可能要求過高,更何況教師自行設計的各種游戲、競賽及其他練習活動對場地的形狀、規格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大膽並富有創意地對正規競賽場地進行改造,或根據自己設計的教學活動大膽創造,設計出一些符合各學段學生體育學習要求的、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場地來。
2、教學器材、設備的選擇要合理
教學器材的選擇也如同教學場地一樣不必拘泥於競賽規則的要求,可以選購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各種小籃球、小足球、軟式排球、小棒球等器材,可以降低籃架、球網的高度,也可以自行設計、製作符合特殊教學內容的、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教學器具。
3、布置的場地、器材、設備應符合鍛煉和衛生的要求,應認真周密地考慮安全因素,嚴防發生傷害事故。教學器材的布置時要注意可移動的器材設備應盡量向固定的器材設備靠攏,免得影響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
4、場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於練習輪換時隊伍的調動,有利於增加練習的密度和適宜的生理負荷。並應考慮便於教師對課的調控和輔導、幫助學生練習。
(一)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活動的展開需要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它所涉及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教師怎樣把學生組織起來,通過教和學使師生緊密聯系;怎樣科學地利用空間、時間和其他教學條件來安排教學活動,使教師有效地教,學生有效地學,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1、班級的教學組織形式
(1)行政班教學組織形式(2)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3)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2、課內教學組織形式 常用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有以下三種:
(1)全班學習(2)班內分組學習(3)個別學習
從上面的分析看來,這三種形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設計體育教學方案時要注意揚長避短,相互組合,相互彌補。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求我們選擇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或組合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可採用先個別學習,後小組學習,再全班學習的形式;也可採用先全班學習,後個別學習,再小組學習的形式;或可採用先全班學習後小組學習、先小組學習後全班學習等形式。而且,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的組合必須與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具體的體育教學方法緊密配合,才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有關這些問題,我們將在《體育教學策略》中詳細討論。
(1)行政班教學組織形式
(2)它是以行政教學班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課。其優點:形式固定,組織方便,上課時間安排容易,學生相互了解。缺點是學生之間男女性別的差異、體能水平、技能水平差異難以區別對待;不便於對好、差生的兩邊照顧;也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這種組織形式有利於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必修內容(理論課)的教學。
(3)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
即將同年級幾個班重新編班分組,由若干體育教師分別進行教學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組織形式。通常有按性別分組、按體能水平分組,按技能水平分組,按專項能力愛好分組等。其優點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安排調控生理負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缺點是給課程安排增加難度,教師人數少,場地器材不足的學校難以進行。此外,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還可以實行臨時分組進行教學。但不論採用哪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盡可能使各組學生相對固定,這有利於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了解,共同協作將課的教學任務完成。目前學校體育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按專項班分組教學的形式就是這種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但由於物質條件、師資力量的限制,可供選擇的專項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3)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全校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按運動項目建立的各種俱樂部,在俱樂部內再重新編班分組教學。通常有按年齡分組、按性別分組、按體能水平分組、按技能水平分組、按身體健康狀況分組(保健班)等。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受國外的運動俱樂部制度的啟發而形成的,它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安排調控生理負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物質條件和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的學校也可少設幾個俱樂部組織教學、鍛煉活動。
(1)全班學習
全班學習是教師按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教學內容統一傳遞給一個班(或幾個班)的學生,全班學生在教師統一指揮下,同時或依次地進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這種形式的優點是能全面照看到學生,課堂紀律好,隊列隊形看上去整齊劃一,便於統一調動指揮;教師一般按(假想或實際的)平均水平進行教學,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全班學生同時學習、練習時,有較高的練習密度,教學效率高,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較多的內容;同時接受教學的面比較廣,具有規模效益。缺點是教師傾向於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在一般能力、興趣、學習方式和動機等方面同質的組,教學是針對假想的中等水平的學生,只適應班上的部分學生,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於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這是班級教學形式最易遭批評的一個缺陷。如果全班學生依次進行學習、練習,則練習密度較低,且影響到等待著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比較被動、主體作用不容易充分發揮;基本上按教師安排的進度進行學習,難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性學習,也不利於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2)班內分組學習
班內分組學習是根據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分組的方法有兩種:教師指定或學生自由組合。教師指定分組時,可以是隨機的,如前排一組、後排一組或各排報數以後再分組等;也可以是有意識安排的,如使身高、體能、技能水平相對均等的分組或把學習骨幹平均地分配到各小組中去等。學生自由組合時,小組內成員感情濃厚,有利於學習,但要充分考慮非正式團體的作用,非正式團體有積極、中性、消極之分,教師要注意引導。
班內分組學習這種組織形式的優點是提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密切接觸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學生開展互助協作,促使學生形成民主與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互教、互學、互評能力;有利於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缺點是不能全面照顧到學生,要使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取得效果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進度也不容易控制。
班內分組教學組織形式又可分為分組不輪換和分組輪換兩種形式:
①分組不輪換②分組輪換
分組不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統一指導下,各組按教材內容安排順序,依次獨立進行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如果場地器材條件充足的學校,可採用這種教學形式,以便提高練習效果,發展體能。
分組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的指導和小組長的協助下,各組分別學習不同性質的教材內容,按預定的時間輪換學習內容的教學組織形式。目前,中、小學校體育教學較多採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班人數較多、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可使學生獲得較多的實踐練習的機會,提高練習的密度。但教師不易全面指導學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和靈活掌握教學時間,不能使各組的運動負荷達到逐步上升的要求。
7. 體育教學的特點
體育教學要遵循教學的一般要求,但在許多環節上不能拘泥於一般教內學的規則,因為體育教容學有體育的特點:
(一)體育教學以傳授體育技術、技能為主要內容,其根本目的在於增強學生體質。
(二)體育教學以機體參與活動和教學組織的多樣化為其特徵。
(三)體育教學以對學生品德、心理品質培養的特殊作用,顯示其鮮明的教育功能。
體育教學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採取符合體育教學任務的方法,指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體育和衛生保健知識,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和鍛煉方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過程。
體育教學是學生的認識活動,具有學生認識活動的一般特徵。由於體育這門學科技術性強,體育教學又有它自身的特點,認識和掌握這些特點,才能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和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嚴密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8. 體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體育教學方法有:講解法、示範法、完整法、分解法、游戲與比賽法、糾正動作錯誤法。
1、講解法
講解法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
2、示範法
示範法是教師(或指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示範,用以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它在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表象、順序、技術要點和領會動作特徵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3、完整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學習和練習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沒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不高而沒有必要進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4、分解法
分解法是指將完整的動作分成幾部分,逐段進行體育教學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較高而又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5、游戲與比賽法
游戲比賽法通常有一定的情節和競爭成分,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但正是游戲中的情節和競爭、合作等要素可以幫助體育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和判斷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游戲法被廣泛地採用。
6、糾正動作錯誤法
糾正動作錯誤法是體育教師為了糾正學生的動作錯誤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隨著動作錯誤的不斷出現與不斷糾正而進行的。
9. 體育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一)指導法
1、語言法:是體育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學習,達到教學要求版的方權法。
2、直觀法:是體育教學中通過一定的直觀方式,作用於人體感覺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種教學方法。
3、完整法:是從動作的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教學和練習的方法。
4、分解法:是從掌握完整動作出發,把完整的動作按其技術結構分成幾段或按身體活動的部位分成幾個部分,逐段或按部分進行教學和練習,最後完整地掌握動作的方法。
5、預防和糾正錯誤動作法:是教師為了防止和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動作錯誤所採用的方法。
(二)練習法
1、游戲練習法:是以游戲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方法。
2、比賽練習法:是在比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方法。
3、綜合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綜合運用某些練習法的特點而組成的一類練習方法。
4、循環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選定若干練習手段,設置若干個相應的練習站(點),學生按規定順序、路線和練習要求,逐站依次循環練習的方法。
5、重復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反復進行練習的方法。
6、變換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在變換條件下進行練習的方法。
10. 如何理解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的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針對教學內容知識與技術的掌握說的,指教學內容要達到的目標;回
指導思想:針對教學原理與授課原答則說的,指整節課教與學實施過程的遵循的原則與遵守的道理法則;
教學目的:針對教學實施後的綜合教育效果完成評價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