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濟寧教育網兗州初二生物與地理結業成績查詢
自己貌似無法查詢的,
可以問問你們的生物、地理老師,他們有辦法查詢的,
要不你再等等,開學後到了初三,老師會告訴你的。
『貳』 誰有讀書郎初二上下冊生物地理教學資源
初一上冊生物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基本特徵
生物的基本特徵:(1)新陳代謝 (2)生長發育 (3)繁殖
(4)遺傳和變異 (5)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應激性)
(6)除病毒等少數種類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
(7)生物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二節、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1、科學探究的方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調查法
2、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第二章、第一節、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
1、顯微鏡的構造:目鏡物鏡(放大物象)、粗准焦螺旋(升降鏡筒、快、找到像)轉換器(調換物像)、細准焦螺旋(升降鏡筒、慢、清晰像)、載物台(放置玻片)、通光孔(光線通過)、壓片夾(固定玻片)遮光器(調節光線強弱)、反光鏡(反射光線、調節光線強弱)
2、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對光、安放裝片、觀察、整理和存放
第二節、細胞的結構功能
1、細胞的定義: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步驟:擦、滴、撕、展、蓋、染、吸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步驟:擦、滴、刮、塗、蓋、染、吸
4、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植物有葉綠體)
6、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區別: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7、細胞各部分的功能:細胞壁(保護支持)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液泡(內含細胞液)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細胞質(流動加速物質交換、內有葉綠體、線粒體等)線粒體(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第三節、細胞的分裂分化
1、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得生物體由小長大;細胞分化使生物體有簡單到復雜
2、細胞分裂的結果:細胞數目增多; 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組織
3、動物體的四大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神經組織(產生傳到興奮)肌肉組織(收縮舒張)結締組織(支持連接營養保護)
4、植物體的五種組織:營養組織、表皮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分生組織
第四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2、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3、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第三章、第一節、生物圈與棲息地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岩石圈的上層
2、生物圈通常指海平面以上約10千米海平面一下約10千米,但絕大多數生物生活在陸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約100米厚的范圍內。
3、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陽光、空氣、水分、適宜的溫度、穩定的營養供給以及生存空間。
第三節、環境對生物的作用
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分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分等
3、生物因素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既有互助又有斗爭。
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作用
1、生物的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大大加速了生物滅絕的速度。
2、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適應能力,植物一般生活在0~35℃,大多數動物一般生活在-2~50℃范圍內。
3、生物耐受范圍最大的是可生存范圍,其次是可生長范圍、最小是可生殖范圍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植物的主要類群
1、植物可分為藻類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大多為單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的分化,提供氧氣的量多,大氣中近90%的氧氣由藻類植物提供。
3、蕨類植物:有真正的根莖葉分化,有輸導組織,孢子繁殖,適應陸地生活得能力較強,是綠色植被的重要組成部分。
4、種子植物:用種子繁殖,最高等的植物類群,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5、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第二節、蒸騰作用
1、概念:水分以氣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2、葉片的結構:表皮(分上下表皮,屬於保護組織;由表皮細胞和保衛細胞構成表皮細胞無葉綠體,保衛細胞有葉綠體,保衛細胞圍成氣孔) 葉肉(上是柵欄組織,葉綠體多;下是海綿組織,葉綠體少;柵欄組織海綿組織都屬於營養組織) 葉脈(輸導和支持,由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構成)
3、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光照(強-強)溫度(高-強)濕度(大-弱)空氣流動(快-強)
4、水分去向:植物吸收的水1~5%用於組成植物體和維持生理過程,其餘絕大部分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
5、蒸騰作用意義:促進植物體吸收水分;促進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有效散熱
第三節、光合作用(儲存能量)
1、實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暗處理→葉片部分遮光→酒精脫色(隔水加熱)→漂洗→染色→漂洗→觀察
2、原料:二氧化碳、水 條件:有光 場所:葉綠體 產物:有機物、氧
3、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箭頭上寫:光能;下寫:葉綠體)
第四節、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1、原料: 有機物、氧 條件:有無光均可 場所:任何活細胞 產物:二氧化碳、水
2、反應式: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第五節、綠色植物的作用
是能量轉化器,是空氣凈化器(能凈化空氣、殺菌等)、是天然蓄水池,
第二章、第一節、動物的主要類群
1、根據脊柱的有無可分為:脊椎動物(魚類、鳥類、哺乳類)和無脊椎動物(環節、節肢)
2、環節動物:身體由許多環狀體節構成(蚯蚓、沙蠶、水蛭)
3、蚯蚓的呼吸:濕潤的體壁 蚯蚓的運動:肌肉和剛毛的配合
4、節肢動物:身體由體節構成,是地球上種類和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泛的動物
5、節肢動物分綱|:甲殼綱(蝦)多足綱(蜈蚣)蛛形綱(蜘蛛)昆蟲綱(蟬)
6、蝗蟲的身體結構:P82,自己背
7、魚類的特點: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梭形、體表大多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側線感知水流測定方向,有脊柱,變溫動物。
8、鳥類的特點:有喙無齒、前肢成翼,被覆羽毛,身體流線型,雙重呼吸(肺、氣囊),骨輕便牢固,直腸極短,有脊柱,體溫恆定
9、哺乳動物的特點:體表被毛,牙齒分化,食性復雜,大腦發達,胎生哺乳,體內有膈,用肺呼吸,有脊柱,體溫恆定
第二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組成:骨骼、骨骼肌;其中骨骼由骨和骨連結構成
2、骨連結的形式:不活動的連結、半活動的連結和活動的連結(關節)其中關節是主要形式
3、關節的組成:關節囊、關節腔、關節面;關節面由關節頭和關節窩構成,關節面表面有關節軟骨,關節腔內有滑液,關節囊內有韌帶。
4、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構成
5、熟記屈肘、伸肘、自然下垂、提重物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
6、一塊骨骼肌一般要至少跨過一個關節、附著在兩塊骨上,運動中關節起支點作用
第三節、動物的行為
1、根據行為的獲得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是生來就有的,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一般動物越高等,形態結構越復雜,學習行為越復雜
4、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行為就有社會性,群體內部往往有明顯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些哺乳動物群體內還有明顯的等級。
5、群體的信息交流方式:聲音、形體姿態、動作、氣味
第四節、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促進物質循環,為人類提供食品等,仿生學,生物反應器等
第三章、第一節、病毒
1、形狀:球形、桿形、蝌蚪形2、營養方式:異養(寄生)3、繁殖方式:自我復制
4、結構: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
5、分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6、與人類關系:有害(患病)有益(疫苗等)
第二節、細菌
1、形狀:球菌、桿菌、蝌蚪菌2、營養方式:異養(寄生,腐生)3、繁殖方式:分裂生殖
4、細胞結構:一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未成形的細胞核
特殊結構有的細菌有鞭毛和莢膜
5、細菌在遇不良環境是會形成休眠結構芽孢,一旦遇適宜環境再形成細菌
6、與人類關系:有益(抗生素,酸奶,甲烷等)有害(患病、食品腐敗等)
第三節、真菌
1、形態:有單細胞個體(酵母菌)有多細胞個體(蘑菇、黴菌等),多細胞個體由菌絲構成
2、細胞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有的酵母菌有液泡)
3、營養方式:異養(有寄生有腐生)
4、繁殖方式:孢子生殖(有的酵母菌出芽生殖)
5、與人類關系:有益(食用、釀造,青黴素,農業害蟲防治等)有害(患病、食品腐敗等)
第四節、細菌真菌的作用
1、促進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 2、促進氮循環:固氮作用、固氮微生物P119
第四章、生物的分類
1、分類學之父:林奈-雙名法 2、分類依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
3、分類單位(由大到小):界、門、綱、目、科、屬、種
4、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生物越多,共同特徵越少;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生物越少,共同特徵越多。初一下冊生物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第二性徵的發育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4)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的消化(小腸): 微粒 甘油+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 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肺動脈
左心房 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方法: 建沼氣池
高溫堆肥
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軸突 集結成束,上結締組織膜
髓鞘 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區別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區別於:應激性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
復雜的反射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叄』 初二生物和地理中考一般在幾月份或是幾周
不同的城市應該不一樣吧。
惠州市初中學業考試(簡稱「學業考試」,也稱「中考」,下同)文化科目為9科,其中初三設考7科: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歷史、物理、化學;初二設考2科:地理、生物。
(一)中考各科目分值:語文120分,數學120分,英語120分,思想品德70分,歷史50分,物理100分,化學100分,體育30分。總分710分。
(二)中考各科目考試時間:語文120分鍾,數學100分鍾,英語90分鍾,思想品德80分鍾,歷史40分鍾,物理80分鍾,化學80分鍾。如省考試院確定各科考試時間有新的變化,則以新確定的考試時間為准。
(三)地理、生物考試以等級呈現:
1、從2010屆初中畢業生起將實行初中地理、生物學業考試,即從2009年起,每年在初二年級實行地理、生物全市學業考試(2009屆初中畢業生免試地理、生物)。卷面成績均為100分,成績公布採用等級分,各科成績公布為A、B、C、D四個等級。每次考試結束後,市教育考試中心將根據考試結果進行年度等值處理後,將卷面成績轉換為等級分:85分以上為A,70~84分為B,50~69分為C,25~49分為D,24分以下不給等級。
2、初二年級學生地理、生物的學業考試按省定時間安排在當年中考的前1天。地理40分鍾,生物40分鍾(如省考試院確定各科考試時間有新的變化,則以新確定的考試時間為准)。
3、中考考生報考普通高中的資格與地理、生物學科等級分的對應關系為:考生的地理、生物均達到C級以上,作為廣東省一級學校(或本縣重點普通高中學校)計劃內錄取的資格線;其中1科達到C級以上,作為其他普通高中學校計劃內錄取的資格線。地理、生物考試方案由市教育考試中心另行制訂。
4、地理、生物考試成績不合格的考生可申請補考,補考時間安排在下一年度的初二年級地理、生物考試,以此作為補考成績。補考成績只設達到C級或未達到C級兩個等次。
(四)體育科目考試辦法在參照2008年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完善。
解答
有利推動素質教育
問:新出台《惠州市初中學業考試(中考)科目設置方案》出於怎樣的考慮?
答:主要為了更加有利於執行國家關於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的規定,有利於首先保證完成初中教育教學任務和推進素質教育,有利於同時兼顧普通高中教育的銜接並為普通高中教育教學任務打基礎,有利於競爭的公正和公平,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有利於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問:為什麼「中考」要考7科?
答:根據國家課程開設的要求,生物、地理課程是在初二年級結束的,因此將該兩門課程安排在初二年級教學結束時進行學業考試。所以「中考」只考7科,使「中考」科目設置更科學合理,同時也減輕了初中畢業學生的考試負擔。
問:文化各科考試時間設置的依據是什麼?
答:由於我市是委託省考試院命題,因此各科考試時間按照省的規定確定。
問:為什麼地理、生物安排在初二年級進行學業考試?
答:根據課程設置安排,地理、生物課程在初二年級結束教學任務,在初二年級進行學業考試,教考同步、順理成章。
問:為什麼體育科目考試成績要計入總分?
答: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科目考試成績計入總分成為必然要求。需要改進的是考試的方式方法,故需在參照2008年辦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完善。本報記者潘高聳
『肆』 初二生物地理成績查詢
查詢方法:直截輸入地名和教育,就會出現當地的各種教育網,進入後,根據你所查考試的類版型,一步步進入即權可。一般省通考的,在省級以下網上查,市通考的,在市級以下網上查,以次類推。目前除高考查分全國基本都能在網上查到外,其它考試不一定都能查到(中考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幾的地方網能查),只有經濟較發達的能查,有些經濟不發達的,官方教育網都沒有(或空設的,正在建設中)。
『伍』 求初二生物下冊(蘇教版)教學計劃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48/sort0373/index_1.html
生物教學計劃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167/sort0173/index_1.html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教案 第21章 遺傳信息的延續性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教案 第22章 生命進化的長河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教案 第23章 人體對疾病的抵禦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教案 第24章 健康的生活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教案 第25章 關注我們的家園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教案 第26章 留住碧水藍天
『陸』 初二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第21 22章知識點
請問是下冊的嗎?筆記和上課劃線的部分就是知識點了,那裡和練習冊內容多看幾遍就行了。
我這里剛好有張復習提綱,拍下來給你做參考吧。
『柒』 初二生物,地理會考怎樣復習,計劃
還有40多天就要進行地理生物會考了,由於各種原因學生緊張不起來,讓我這個班主任心急如焚呢。對於這兩科沒有備考經驗,怎麼辦呢?多虛心學習吧! 一、做好復習前准備工作
1、明確考試指導思想,把握考試方向。
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考試說明》,進一步領會考試的指導思想、考試方式、考試范圍、考試內容和試卷結構,特別是考試內容、題型、權重以及難度和比例。配合任課教師檢測復習效果。通過學習,明確考試的方向,復習中能把握重點,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實到位,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學總復習的教學質量。 2、做好思想動員工作,讓學生樹立自信心,端正學習態度。
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想動員,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自信,保證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進入總復習。
3、制定復習計劃,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復習前一定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復習進度,並讓學生了解教師的復習計劃,要求學生根據教師制定的大計劃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知識薄弱點制定小計劃,教師可以輔導學生制定小計劃,或讓學生在班級交流各自小計劃,互相評價各自小計劃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小計劃。通過小計劃的配合實施,彌補了大計劃的籠統性和片面性,加強了復習效果。通過和學生一起制定大、小計劃,讓學生人人心中有數,使整個教學過程井然有序。 二、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通力配合
1、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管理職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家長的一對一管理。
由於多年不參加中考,這兩科已經在家長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班主任要及時跟家長聯系,說明重要性,爭取最大的配合。
2、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作為任課教師,復習課除了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外,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特別是一些對知識進行整理和記憶的方法。通過應用歸納、對比的方法對知識進行整理、歸類,通過繪制概念圖等方式進一步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這些學習方法的應用,避免了機械的死記硬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一些順口溜和聯想的方法也可幫助學生記住一些事實性知識。三、認真研究考點,合理整合復習內容,提高復習效率
『捌』 初二生物的學習經驗與方法怎麼寫
通過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課程,談幾點看法:
一、內容體繫上的改變
根據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重新組合內容,構建全新的體系。
二、行為動詞的改變
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並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並蓄,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來提高其可測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變
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
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在: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
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四:
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玖』 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初二生物(2013)教學視頻
這個生物視頻在教師教學用書的後面就有可以看看那個光碟就可以找到想要的視頻如果發送這里可是不容易發的,建議找生物學教師借一下都有的
『拾』 論文.初二生物學習心得(1500字)我給高分~
通過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課程,談幾點看法:
一、內容體繫上的改變
根據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重新組合內容,構建全新的體系。
二、行為動詞的改變
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並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並蓄,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來提高其可測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變
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
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在: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
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四:
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