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我是聲音教案

我是聲音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7 06:01:02

Ⅰ 《聽聽這是什麼聲音》教案

幼兒園:小班益智游戲《聽聽這是什麼聲音》教案

玩法一

1.放錄音一,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麼。
2.放錄音二,請幼兒注意聽,分辨出各種動物不同的叫聲。
3.教師問:「仔細聽,這是什麼在叫?」幼兒答:「汪汪汪,這是小狗在叫」等等,逐一說出並做相應的動物的動作。

玩法二

在兩個空八寶粥罐中裝入一粒或數粒蠶豆,組成一對音響筒,以此類推,還可組成若干對「雨花石」、「回形針」、「塑料塊」、「木珠」、「彈子」、「玉米粒」等音響筒。
1.幼兒先後搖動一對音響筒,分辨裝有不同數量物品的筒中發出的聲音。
2.猜猜看哪個筒中裝的是一粒,哪個筒中裝的是許多粒。
第一次玩時,教師要打開筒蓋讓幼兒驗證。

玩法三

1.幼兒先後搖動音響筒,分辨不同物品在筒中發出的聲菩。
2.猜猜看,哪個筒中裝的是彈子,哪個筒中裝的是塑料塊等
1.錄音一:本班小朋友問早、唱歌、教師說話、電話鈴.
汽車喇叭和自行車鈴聲等多種聲音。
2.錄音二:小雞、貓、狗等多種動物叫聲的錄音。
3.裝有一顆或許多顆小物品的空八寶粥罐若干對。
1.每一對音響筒貼上相同的標記。
2.此游戲中,幼兒不可打開筒蓋。
3.可在晨間桌面游戲中自由玩耍。
(在幼兒自己掌握玩法後)

Ⅱ 《聲音是什麼》教學設計

聲音是什麼教材簡析聲音是人們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本章講述的是一些與學習、生活、生產和科技密切相關的聲學初步知識,在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中雖不是重點,但從新課程標准要求來看,它對於學生提出問題習慣的養成,動手實驗、觀察比較、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以及探究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課題研究的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通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二個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讓學生初步學會有目的的觀察,使學生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並得出結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讓學生感覺物理就在身邊,培養他們喜愛物理知識、熱愛自然的情感。只有了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原理,才能從本質上理解對聲音的控制與應用。所以本課題是進一步學習本章後續內容的前提,這個前提的掌握與否是本章學習的關鍵,是實現本章教學目標的基礎。學情分析聲音是人們最熟悉的現象之一,學生不僅在生活中已積累了大量與聲音有關的感性認識,而且在小學自然課中也學過了與聲有關的常識。盡管有這些前期的經驗積累,但是對於「為什麼會產生聲音?」「人為什麼能聽到聲音?」大多數學生並不清楚,對於聲音在生產和技術中的應用更是陌生。「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是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基本理念之一,本節教材是科學探究型課,但鑒於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能力層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探究過程,而是突出科學探究中「提出問題」這一要素,「探究始於問題」,人們在對生活和自然的觀察中,必定會產生許多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不能圓滿解釋的、甚至可能是矛盾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清楚地表達出來,是一個人能力的重要體現,中學階段的科學探究意在「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張維善語)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初步學會有目的的觀察;使學生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有效的信息並根據信息歸納出科學結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用語言表達物理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的實驗,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讓學生體驗物理就在身邊,培養他們喜愛物理知識、熱愛自然的情感。重點重點: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解決:提出問題,合作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教學方法質疑引導法、實驗探究法、自學討論法相結合器材准備音叉、水杯、水、橡皮筋、鼓等。 教學過 程一、導入新課我們生活在聲音的海洋里,流水潺潺、琴聲悠悠……讓人心曠神怡;飛機轟鳴、電鋸「吱吱」……讓人心煩意亂,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下面請同學們聆聽一段幾種聲音。點擊課件播放:下雨聲、打雷聲、鳥鳴聲、鞭炮聲、汽車鳴笛聲、……創設情境,點撥啟發:①大家剛才聽到的聲音有哪些?②對於聽到的各種聲音,你想提出什麼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二、合作探究探究一、聲音的產生學生實驗1: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大家想辦法讓這些物體發出聲音學生實驗2:發出「啊——」的聲音,同時用手摸喉頭(學生分組探究,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由學生得結論)教師演示:擊鼓、音叉濺水等,學生分析原因探究二、聲音的傳播講解: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思考:平時我們能聽到上課的鈴聲、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這說明了什麼?(引導學生得出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氣體能夠傳聲)學生實驗:1、兩人一組,一個同學在課桌的一端輕輕敲擊桌子,另一個同學先在空氣中聽,再緊貼桌面另一端聽,說說感受。2、兩學生表演「土電話」(學生分析討論得固體能夠傳聲)思考: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嗎?你能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嗎?(學生猜想、討論實驗方案)教師演示:水槽中手機發聲(學生得液體能夠傳聲)思考:你能在生活中舉一些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例子嗎?(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習慣)教師演示:「鍾罩實驗」要求學生思考:打開電鈴能聽到聲音嗎?不斷抽氣,聲音怎麼變化?說明了什麼?(學生得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小結:聲音能夠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這些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稱為介質。而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三、鞏固提高1、許多科幻電影都有在太空中戰斗的場面。你認為在太空中能聽到爆炸的聲音嗎?說說你的理由。2、指出下列情況中聲音主要是靠什麼傳播的:(1)耳朵貼在枕頭上,可以聽到放在枕頭下機械手錶的「滴嗒」聲,是靠 傳播的;(2)潛水員在水下聽到岸邊人的談話聲,是靠 傳播的.3、人們交談時能聽到對方的講話聲, 表明 能夠傳聲;魚能被它們喜歡的聲音吸引,表明 也能傳聲。4、有同學在寺廟中遊玩時,發現當大鍾被敲擊後,大鍾就會發出聲,已經停止了敲擊,大鍾仍有餘音,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嗎?5、據說,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晚年失聰,將硬棒的一端抵在鋼琴蓋板頂上,另一端咬在牙齒中間來「聽」演奏。你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困惑?結束語: 通過本節課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傳播。在這節課里,我們像科學家一樣研究問題,得到了一些新的結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假如從現在開始,大家能始終保持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激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牛頓、伽利略、錢學森那樣的科學家一定會在我們當中出現!五、作業設計1.敲打桌子時,聽到了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2.聯系生活舉出氣體、固體、液體傳聲以及回聲各一例。3.實踐活動:制土電話。用細繩(棉線、棉繩、金屬絲)、紙杯(塑料杯、易拉罐、飲料桶)等為原料,製作一個土電話並進行體驗(意圖:鞏固本節的重難點知識,強化「物理源於生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六、板書設計聲音是什麼一、聲音產生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二、聲音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七、教後反思:探究式教學法又稱「發現法」,是60年代初美國認知主義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首先提出的,這種方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學習,「發現」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及內在聯系,形成概念,獲得規律。在這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經歷了知識的獲得的過程,掌握了學習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布魯納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發現法體現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是科學探究為特色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上的轉變:①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②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③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總之,本節課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美的熏陶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做了有益的嘗試。

Ⅲ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找聲音》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彈性物體的興趣,了解彈性物體的特性及在日內常生活中的用途。容

2、通過尋找生活中有彈性的物體,訓練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以及經驗遷移應用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以及觀察和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

1、幼兒園准備的材料:松緊帶、橡皮筋、橡皮泥、海綿、彈簧秤、砝碼、兵乓球、塑料球、木球、毛線、紗線、編織繩、積木等。

Ⅳ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信號傳遞到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過程與方法:通過研究大小、遠近不同的聲音是怎樣對自製的鼓膜模型的振動產生影響的,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通過體驗活動感受鼓膜的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教學重點:鼓膜的作用教學難點:認識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學准備:耳的結構圖、1個玻璃杯、氣球皮、音叉、細沙教學過程:一、引入物體振動產生的音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我們的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二、認識耳朵的構造和功能1、 認識耳朵的構造:出示耳朵的結構示意圖,解釋耳朵的各個部分,猜測外耳、中耳、內耳分別有哪些作用?重點了解鼓膜所起的重要作用。2、 鼓膜如何振動?三、研究鼓膜的作用1、出示鼓膜模型,觀察鼓膜的振動,簡單介紹鼓膜模型的製作,並在鼓膜模型上放些細沙。2、分組實驗:一學生拿著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擊,觀察鼓膜的不同振動。試驗得出:當物體發出聲音時,鼓膜就會振動,當振動傳至大腦,經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聲音了。3、分組活動:讓學生拿著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擊時,仔細觀察鼓膜振動情況的不同,讓學生拿著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較遠的地方分別敲擊,再仔細觀察鼓膜振動情況有何不同。4、 通過試驗交流得出鼓膜振動與發生物強弱及它接受聲音遠近的關系:發聲強,鼓膜振動厲害;發聲弱,鼓膜振動微弱;距離近,鼓膜振動厲害;距離遠,鼓膜振動微弱。四、研究耳廓的作用鼓膜振動傳到人的大腦里,大腦經過加工,使我們聽到了聲音,耳廓有什麼作用?你能設計試驗證明嘛?學生研究交流得出結論五、總結: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Ⅳ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案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作用和地位:
在學生了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後,學生了解了耳能夠聽見聲音,但是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聲音能引起耳膜的振動呢?教材圍繞這個問題安排了幾個演示實驗:發生的音叉放入水中,發聲的音叉輕輕觸擊懸掛的乒乓球,自己講話時用手觸摸自己的喉部等。對於學生來說,物體發聲的現象並不陌生,然而對於發聲體的振動,為此創設情景讓學生對物體的發聲現象進行仔細觀察,總結概括出結論。本節為聲學的重點內容,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總結概括能力。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對有關實驗進行觀察,讓學生概括總結出有關的結論。
難點: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
3.授課思路:以「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音的能量」為知識線索,通過實驗的觀察、分析及總結概括出結論。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2.知道聲音可以通過空氣、液體和固體傳播;3.初步了解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4.初步了解聲音的傳播就是能量的傳播。
能力目標:1.通過有關實驗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2.通過對實驗現象討論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態度和方法。
三、教學過程:
引入:由上課鈴聲、老師「上課」為題。
設問:你們為什麼站起來?(聲音,人耳可以聽到聲音是因為聲音能夠引起鼓膜的振動。)
過渡:物體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呢?
新課教學:
提問:你能通過什麼方式發出聲音呢?(學生動手試一試)
活動1:2位同學合作,一個同學用兩支筆把橡皮筋拉緊,另一位同學用手撥動它. 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你聽到聲音了嗎?(聽到)
2.橡皮筋在做怎樣的運動?(振動)
3.聲音是由什麼產生的?(振動)
活動2:用2隻手指輕輕地放在你的喉部,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仔細體會後回答問題:
1.你感覺到喉部在振動嗎?(振動)
2.你知道是什麼在振動?(聲帶)
思考:發聲的物體與不發聲物體有何區別?(有無振動)
進一步驗證:音叉實驗(註:觀察什麼現象)
用橡皮槌敲擊音叉,音叉會發出聲音。用手觸摸正在發生的音叉,手有什麼感覺?描述這個感覺。
用橡皮槌敲擊音叉後,如果迅速把發聲的音叉觸及燒杯器皿中的水面,會有什麼現象,說明什麼?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

Ⅵ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教案

希望這篇關於聲音的教案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優秀教案《奇妙的聲音》

教師:屈老師

設計意圖:
在幼兒的生活中,孩子們每天都能接觸到好多不同的聲音,這些源於生活,源於大自然的聲音,怎樣來挖掘它實質潛在的教育資源呢?根據中班幼兒愛玩、好動的特點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學探索經驗,我想通過尋找聲音、製造聲音、分辨聲音,避免一味的老師說,幼兒聽的守舊模式,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聲音的奇妙,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了解噪音和樂音,懂得在生活中去避免噪音,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能夠對探索周圍世界感興趣。
3.了解噪音的危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重點: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難點: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動准備:
1.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碰鈴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2.樂音和噪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一)聽聲音,通過游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幾樣東西,這幾樣東西能產生聲音,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猜猜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師在遮布後面,先後敲鼓、搖鈴鐺、拍打響板請幼兒辨別是什麼聲音。)
(二)了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振動時就會發出聲音,並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1.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讓樂器發出聲音。
2.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操作後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麼,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選擇不同的樂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並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物體發生碰撞振動就會發出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利用實驗游戲,幫助幼兒了解物體振動就能產生聲音,停止振動,聲音也就沒有了。
1.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咿?花生米不跳呢?怎麼回事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大鼓給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樣讓大鼓唱歌呢?」(幼兒回答擊打大鼓)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麼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振動而發出鼓聲)。
2.先請兩、三名幼兒把一隻手放在鼓面上,師用力敲擊鼓面,說說有什麼感覺?(鼓面在動)
3.玩游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讓樂器發出聲音,然後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一)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麼物體也能能發出聲音呢?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說說會發出聲音的物品,並說出通過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二)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麼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三、分辨聲音
(一)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麼聲音?(歌曲的聲音,打擊樂的聲音)。第二段是什麼聲音?(也是打擊樂的聲音,很吵)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幼兒:第一段聲音好聽,第二段的聲音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聽的聲音有什麼感覺?(幼兒:很不舒服,耳朵難受你)
(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你們喜歡哪種聲音?為什麼?那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避免噪音呢?(輕聲說話,輕輕走路,輕輕拿放物品)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是通過震動和碰撞發出聲音的,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聽多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平時要輕輕的說話,輕輕走路,拿放物體輕拿輕放等,在家裡也要這樣,不要把電視、音響開得太響,養成良好的習慣。等下我們把這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告訴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請幼兒輕輕走出教室。
五、活動延伸
1.戶外游戲《我學小貓悄悄走》。
2.找出聲音給我們帶來的方便之處,我們以後該如何利用聲音。(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閱讀全文

與我是聲音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