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班趣味數學找45類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比較、探究圖形的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徵。
活動准備:
★將教室劃分為三個區域:
1、談話區: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模型各一個;長短不等的吸管若干;圖形組合範例的大掛圖。
2、活動區:四個小籃(圖形寶寶家),各個小籃內各色圖形若干。
3、創作區:長短不等的吸管若干;四種大小不等的各色圖形若干。
★背景音樂:舒緩流暢的《小步舞曲》
活動過程:
(一)了解四種圖形的名稱及特徵
1、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為大家請來了四位好朋友,大家想不想認識他們呀?那就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他們出來吧!」
2、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模型。
教師:「哇!原來是可愛的圖形寶寶呀,讓圖形寶寶們先做個自我
介紹吧。」(以三角形為例)
教師:(出示三角形,教師躲在圖形寶寶的後面,用動畫人物的口吻給圖形做介紹)「我先來吧,我叫三角形,因為我有三個角,是由三條邊組成的(邊介紹邊比劃)。別看我長得不起眼,我可是最堅固、最穩定的圖形。我經常出現在小朋友的身邊,你們可曾注意我?」
幼兒列舉生活中的三角形實物。
(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以此類推)
(反思:這一環節用幼兒喜歡的動畫人物口吻做自我介紹,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激起了幼兒了解圖形寶寶的興趣,由於有老師的邊介紹邊演示,幼兒很容易地熟記了四種圖形寶寶的名稱及特徵,並能很快地聯想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具有這樣的形狀特徵。幼兒發言非常積極,說的物品五花八門,有一些是我們也沒想不到的。)
(二)通過拼圖、游戲等形式幫助幼兒識別圖形
1、去圖形寶寶家串個門兒。
教師:「小朋友們說的真不錯,圖形寶寶可高興了,想請你們去他們家裡玩,(將幼兒帶至活動區,把四種圖形模型放到各自的「圖形寶寶家」門前)你們看,圖形寶寶為歡迎小朋友,在自家門前做了標記,讓我們找一找吧。(教師說到哪個圖形幼兒就跑到哪個圖形寶寶家門前)
(反思:幼兒在串門活動中快速的識別圖形,他們愉悅的神情告訴我——他們學習並快樂著。)
2、用吸管拼圖形寶寶
教師:淘氣的圖形寶寶知道小朋友們很喜歡他們,想和他們玩就出了一道題目:請小朋友們用吸管拼一拼圖形寶寶的樣子。(教師一邊舉例示範,一邊講述圖形特徵)
放《小步舞曲》),小朋友們自己試一試吧。
(反思:這一環節鞏固了幼兒對這四種圖形的認識,在拼的過程中,幼兒自己認識到,四根長短不齊的小管是拼不出正方形的;同時會認識到筆直的小管是拼不出圓形的。幼兒自己實踐得出的結論其實比老師怎麼講都強。)
3、游戲:和圖形寶寶一起玩
教師:你們拼的真漂亮,圖形寶寶很高興,圖形寶寶出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教師把圖形寶寶們撒到活動區內,放《小步舞曲》,以三角形為例)我們先找三角形寶寶玩吧。(幼兒四下尋找三角形,教師根據音樂節奏,帶找到圖形的幼兒到活動區跳起來,說到「三角形的風箏」就帶幼兒把三角形舉起來做放風箏的樣子;說到「三角形的餅干」 就帶幼兒把三角形放到嘴邊佯裝吃餅乾的樣子……其他圖形以此類推)
最後,請小朋友將圖形寶寶送回家。
(反思:前面的活動對於幼兒來說,也許只是幾個模型,或是拼湊的圖形形狀,而這一環節讓幼兒真正感覺到圖形是朋友,圖形在身邊,圓形的帽子,正方形的口袋,長方形的口罩,幼兒熟悉而又親切,幼兒真正融入到圖形中來,圖形也同時融入到幼兒生活中去)
4、圖形拼拼樂
(回到談話區)
教師:小朋友們圖形寶寶時時在我們身邊,可他們往往不是以個體出現的,而是以圖形組合的形式出現(出示範例掛圖,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轉動小腦筋想一想,大膽做一做。放《小步舞曲》,帶幼兒到創作區進行自由創作)
(反思:學在於用,用在於活。這一環節把這次活動推向活動目標的終點。幼兒有異於成人的語言,也有異於成人的思想,當然,他們的作品也是花樣層疊的,盡管稚嫩,盡管抽象,可那才是孩子心裡的世界。)
(三)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的圖形組合做的真漂亮,其實,還有許多圖形寶
寶就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去發現,現在就讓我們去大自然中尋找他們吧。
(反思:這一環節意在鼓勵幼兒更加細心的觀察生活,用更加有趣、更加快樂的眼睛去看待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趣味,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認為較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死學,不硬背,實踐才是硬道理,結合實際,學以致用,讓幼兒的興趣跟著豐富有趣的活動環節走,游戲中學知識,學習中有快樂。活動結束後,幼兒精神愉悅,多種能力得到了鍛煉。
2、整個活動密度適中,節奏穩定,形式多樣,環節設計合理,層次分明,動靜結合,很好的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3、整個活動師生互動配合默契,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最大限度的給了幼兒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自由的說,開心的玩,盡情的想像,大膽的創作,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與肯定,幼兒的自信油然而生。
當然,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1、由於受時間限制要求,最後幼兒自由組合圖形進行創作時,有個別幼兒未完成其作品。
2、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學法對教師的工作和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感到了自己教學機智的不足,所以,我今後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積極進取,博採眾長,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和組織教學的靈活性。
⑵ 幼兒園大班朗朗趣味數學下冊教案
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
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⑶ 小學數學社團活動教案
趣味數學社團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一個色彩繽紛的萬花筒,美麗而奇妙。數學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訓練學生的思維活動是重中之重。數學思維活動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探求問題的思考、推理、論證的過程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都是數學教學中實施思維訓練的理論依據之一。因此,趣味數學,一是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符合課改的要求;二是填補了我們課改中的弱項。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任教的班級有39人,每位學生都很天真活潑,他們在學習上是充滿無限樂趣的,在學習的探究上也是無止境的,因此基於他們無限的求知慾望,在教學時應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學好數學。
三、活動目標
1.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掌握數學思維成果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2. 將數學知識寓於游戲之中,教師適當穿針引線,把單調的數學 過程變為藝術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收獲。
3. 課堂上圍繞「趣」字,把數學知識容於活動中,使學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力求體現我們的智慧秘訣:「做數學,玩數學,學數學」。
4.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5.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活動措施
1. 結合教材,精選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以適應社會發展和一步學習的需要。力求題材內容生活化,形式多樣化,解題思路方程化,教學活動實踐化。
2. 教學內容的選編體現教與學的辨證統一。教學內容呈現以心理學的知識為基礎,符合兒童認知性和連續性的統一,使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兒童思維發展能力相一致。
3. 教學內容形式生動活潑,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賦予啟發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擴大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質量措施:
1、以課堂為載體,注意把輔導內容與課堂數學有機結合。
2、以興趣為老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⑷ 中班 朗朗趣味數學 《我長大了 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在身體以及學習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的含義。
2、能積極的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激發期盼長大願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活動准備:
1、PPT,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2、嬰兒以及2-3歲寶寶的生活錄像。
3、幼兒小時候穿過的衣物。
4、一張大的紙娃娃、一支紅色記號筆。
5、排序卡和小圖片。
活動過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遷移內化
(我的身體在長大)(我的本領在變大)(我還會長大)
一、導入。出示幼兒小時候照片,激發興趣。
1、教師播放PPT,裡面有較容易辨別的典型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誰?
2、加深難度,播放幾張比較難認的照片請大家辨認。
教師:接下去還有幾張,我們來看看是誰?"這些認不出來了吧,原來,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和現在的樣子會不一樣,因為我們在慢慢長大。
3、幼兒相互觀賞照片。
教師:我們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請你和你的朋友交換著看一看。
二、我們的身體在長大。
1、提供實物,幼兒觀察,操作,發現身體在長大。
教師:我們現在的樣子和小時候的樣子不一樣了,是哪裡不一樣了呢?我們來找一找。
桌上有一些我們小時候用過的東西,你可以用這些東西來比一比,試一試,看我們到底哪些地方與小時候不一樣了?
2、幼兒操作完,談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在大紙娃娃上進行記錄。
教師:"你和小時候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怎麼不一樣呢?"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紙質娃娃的身上做記號。請個別幼兒用小衣小鞋來示範,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3、教師小結:我們都發現了,我們的身體、手、腳、頭都和小時候不一樣,原來是我們的身體在長大、長高了。
二、我的本領在變大。
1、播放嬰兒錄像。
教師:老師還帶來了一段錄像,請你來看看。提問:這是一個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她在干什麼?""為什麼用奶瓶?""為什麼要媽媽抱?"(分別出示圖片:小寶寶、媽媽抱、沒有牙齒吃奶瓶、只會笑不會講話。)
小結:原來寶寶還小,他什麼都不會。
2、播放2-3歲寶寶錄像。
教師:我們來看看小妹妹在干什麼?(出示圖片:小妹妹自己走路,有牙齒自己吃東西、還會講話。)
小結:小妹妹會說話了,會自己走路了,還會自己吃東西呢!她本領可是比小寶寶大多了。
3、說說"我的本領變大了"。拓展。
教師:小朋友,你的本領比小時候大嗎?你有哪些本領比小時候大了呢?
4、小結:瞧,我們和小時候相比,我們除了身體在長大,本領也在變大。
三、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
教師: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會怎麼樣?
四、集體操作活動。幼兒將幼兒用書上的成長圖片按順序進行排隊。
教師:老師還為你們准備了"我長大了"的排序卡,我們從小寶寶長到現在這么大的過程是怎樣的呢?請你先擺一擺,然後撕掉背面的雙面膠,貼到相應的格子里。貼完後,可以請客人老師看一看對不對。
活動延伸:
環境創設:布置"我長大了"心裡角,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剪紙、繪畫等作品。
家園共育:家長有意識的為幼兒創設獨立思考、自己動手的機會,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領域滲透:結合社會活動"我長大了",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
⑸ 小學趣味數學教案一年級的
加減法時,主要有用圖或實物來引導孩子學習,如:有兩個珠子,如果拿掉一個剩幾個。再慢慢引申,把數字復雜化。
⑹ 教案《趣味圖形》數學
趣味圖形教案設計一: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和操作活動,激發學習幾何圖形的興趣,鞏固對圓形、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
2、進一步培養觀察圖形的能力,動手操作圖形的能力,用圖形拼畫的空間想像力,以及分類、排序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創新思維的鍛煉,多感官參與創新思維活動。
活動准備:
1、環境:
(1)在活動室內張貼各種用圖形拼成的圖畫
(2)在活動角張貼大幅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圖形
(3)材料:錄音機、磁帶、有暗示性的圖形門票,幼兒操作材料(各種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幾何圖形若干,各種幾何圖形的標志圖,托盤若干)
2、活動材料
(1)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
(2)、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情景活動:圖形王國
聽音樂進教室,師:「歡迎小朋友來到圖形王國遊玩,我是這里的導游,請小朋友帶好門票跟我一齊參觀圖形王國吧!」 師:「小朋友,你們看我們的圖形王國有些什麼圖形寶寶?有哪些是我們學過的圖形呢?生活中有什麼東西像三角形、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呢?」
(二)音樂游戲:找朋友
師:「你們看看自己的動物門票是什麼圖形」(幼兒回答)
「現在請你們互相找一找,哪個小朋友的動物門票圖形是跟自己一樣的,找出來,做個好朋友。」
通過音樂游戲,讓幼兒按圖形找朋友,並根據門票圖形找到相應圖形牆壁的家。
(三)、游戲:「奇妙箱」里找圖形娃娃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們想不想知道裡面藏了什麼秘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