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的內容簡介
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② 如何看待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有利也有弊,利大於弊。下面先談談「利」:
其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一般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環境,為暢所欲言提供了機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個體的思維能力是有限的,而小組集體的思想意識可能迸出與眾不同的火花,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置身於學生之中,參與討論、研究,師生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交流。「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其它同學的學習方法和品德意志,從而提高自我。由於有公平競爭機製作前提,小組成員之間的感情會更融洽。
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因此能夠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也讓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明顯,擺正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之間的關系。當然小組合作學習也有一些問題。我總結以下幾條:
1、分組不合理。其主要表現在:①組與組之間的不平衡;②分組過大,不方便交流,一個小組內4個成員為最好;③對於一個小組,組內的成員只是硬性的按照不同能力相互合作兵教兵的模式組合在一起,教師較少考慮小組內成員的性別、性格、文化背景,致使某些時候學生的合作交流出現問題,最終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自信心、同伴關系等產生影響。
2、同學關系不協調。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但在小組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問題,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能有效進行。
3、小組合作流於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很多學生趁小組合作交流之際聊天,脫離課題閑聊,做小動作,尤其是自理能力差的學生差。有些學生把小組交流當成簡單的對答案,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有些小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相互不交流,這些都導致小組合作交流不能順利進行。
4、學生參與程度不均衡。在教學實踐中,大家有可能發現:好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參與的更多,有的時候,一個好學生可能一節課發言達十多次,這樣使更多的困難生成了仰望者,久而久之他還有自信嗎?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而且好學生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致使他們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不再進行思考。"
5、在小組合作交流活動中 ,教師往往只注小組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重視總體,忽略了個體,這樣也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對困難學生。
我認為我們教師應該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發揮組織者、引導者、監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學習,這需要人們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和扎實的實踐研究。
③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習慣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運用現代化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學習是從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所謂「合作」,這里指在學習活動中,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生生、學生與家長的合作互助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在此氛圍中,不斷培養合作意識、合作態度、合作情感,不斷推動學生合作行為,逐步使學生具有合作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要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每個學生都有一些超越時空的思維空間,從中隱藏著許多新異的思維,常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學習可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互助互學,集思廣益,讓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而且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增進交流,使其智力品質與非智力品質同步開發,有助於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去吸取知識、認識世界。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導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並被廣泛運用。然而,在廣泛運用的同時,又不免會出現「一窩蜂」和「優等生處處佔先,後進生時時靠邊站」的不良現象。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我也嘗試過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有一些體會,與同仁分享。
小組合作學習有以下好處:
1、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全體學生,尤其是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增強了主體參與性。
2、中學生的小組學習活動雖然不能等同於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組織形式和探究過程的相似,為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相關體驗提供了基礎。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獨立學習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認識成果,培養了群體意識和活動能力。
4、小組合作學習有互查作用,能使學生從別人的錯誤和方法思路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5、小組合作學習後的匯報有利於開展有競爭的合作,還可以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能激發創新,拓展思維,提高了教學時效。
6、小組學習過程中存在著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過程,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能力。
既然小組學習好處那麼多,作為老師為何不多為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呢?在教學中,我是能用則用,但不濫用。如,讀書時,小組評讀;學習課文時,小組交流、討論;課文延伸時,小組合作表演;預習課文時,小組匯總交流等等。通過小組學習,我深切體會到了小組合作學習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我認為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語文教學時,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小組組建要合理。
⑴合理搭配。學習小組成員搭配的最佳方案是好中差各1-2名,這樣的互助小組才能更好地互助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⑵選好小組長。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學習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盲目行動,或遲疑不動,根本無合作可言。應該選智力水平良好,發言積極,操作能力較強,表現慾望強烈的學生當學習小組的組長。
⑶培訓好組長。第一,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意識;第二,指導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要先進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後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第三,指導組長在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協調,如對於回答正確的同學報以掌聲,當出現意見分歧時,組長應問個為什麼,請組員說出理由,當出現冷場現象時,組長應帶頭先發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導組長善於收集組員在交流中對同一問題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並及時准確地向老師匯報。從而培養組長的組織、安排、協調、歸納能力,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
⑷輪流做組長。當第一位組長已具備一定組織能力時,就要更換組織者,培養每一個學生的組織能力,產生多位組織者,提高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交流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學生個別差異的不同,會明顯表現出不同組織水平,這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不能因學生的差異就剝奪學生鍛煉的權利發展的機會,而要致力於在學生原有的能力基礎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2、合作要有任務。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問題要緊扣教材,圍繞重難點,一定要考慮到學生認知的實際情況,即適中又准確,切忌追求形式上的熱鬧。如在學習張曉風的《行道樹》時,我在學生品味了文章的語言後,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供學生合作學習:說說 「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的含義(提示:為什麼行道樹的事業是神聖的?行道樹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義是什麼?)這道題如果不給提示的話,學生是無法找到含義分析的突破口的,因為有了提示,片刻思考後,學生踴躍起來,平時不愛、不敢發言的學生也開始和其他學生交流。因此教師設計的討論探究題難度要適中,要了解學生,同時也要把握教材的難點。
3、合作要有分工。學生是討論的主人,最好由學生輪流主持,人人發言。教師可以相機指導,促使學生深入討論。常言說「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性格」,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有的能言善辯善於表達,有的沉默寡言但善於總結。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我們要因材施教各盡其才,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進行分工,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否則,將事與願違,甚至適得其反。如在學習《羚羊木雕》一課時,由四名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考慮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工,他們是: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檢查員。每一角色在組內活動時有不同的職責:主持人負責小組全局、協調小組學習進程;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學習結果;報告員負責向全班同學匯報結果;檢查員檢查小組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小組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還分別擔當我、萬芳、父母、奶奶等其他人進行表演、討論。結果學生對課文理解的非常透徹,尤其對我和萬芳的心情和性格也能在討論和演示中很好地理解,對萬芳的仗義理解的很深刻。我真慶幸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位學生都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也使教師的教學面向到每一位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
4、合作後要講評。合作後要做好總結和講評工作,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如果班級初建「互助小組」,請一兩個成功互助學習的小組示範討論和評價的過程也很有必要,或者也可以讓這些學生當評判員分布到各小組參與評價。互助小組學習結束後,要充分肯定討論成果。如在學習吳晗的《談骨氣》時,我首先請學生在小組內質疑解疑,然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時,有一個學生提出了小組合作學習時未解決的問題:「貧者不受嗟來之食的事例可否換成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的事例?」我當時馬上肯定「他你提的問題真好,有深度!」然後組織各小組討論。再次交流時,同學們分析得很到位。我對他們的種種理解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你說得真好!」「你能理解得這么深刻!」「你有這么獨到的見解太棒了!」這些話會印在每個學生的心裡,使他們真正獲得求知的樂趣。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合作能力是現代人所應有的基本素質。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重大研究成果,尤其是高新技術的拓展無不體現著科學家們的合作。社會人文精神的弘揚也把樂於合作、善於合作作為重要的基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學生置於一個有尊嚴、有個性、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活的生命體上,全面關注他們的發展需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進而使他們在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過程中真正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備。
④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⑤ 新課程實施以後,小組合作學習在各小學課堂教學中盛行,請問有關專家,合作學習到底有哪些優點
合作學習中的合作需要探究
福建漳平新橋中心學校 黃大權
《小學教育科研論壇》03年3期P17頁刊載了姚遠老師的一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實效性研究》的文章,該文寫道:據有關資料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小組討論的使用率達到98.3%,幾乎堂堂都有小組討論。語文課使用這種形式的頻率最高,少則1次,多則2、3次,每次小組討論持續在2—4分鍾。有人截取了語文課小組討論的12個教學片斷進行分析,發現只有38%的小組討論具有積極效果;還有54%的小組討論是成效甚微或流於形式的花架子;有8%的小組討論則是浪費時間的無效勞動。上述研究資料,一方面說明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的可喜現象;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探索中還是出現了相當多的問題。
筆者認為影響合作學習質量低效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合作主體方面的因素。比如學生的合作學習態度、習慣;個人合作學習的心理傾向;及個人參與合作學習必需的自身素質、能力和知識水平等。
二是合作主導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師的教學觀念、組織合作學習的能力、調控合作學習進程、有效評價合作學習情況。
三是合作學習的技術方面因素。比如合作小組的搭配、合作問題的設計、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及掌握傾聽、發言、討論、交流、爭論、闡述等合作學習交流的技巧。
而解決合作學習低效的對策,目前老師們主要也是在合作學習的形式、機制、技巧等討論的較多,而較忽視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合作需求的探究。筆者認為,應該把影響合作學習低效的各種因素,看成一個整體,並抓住這個整體的核心來探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合作學習低效問題。而這個核心就是學生是否具有強烈的合作學習的需要。心理學家舒茲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別人,都具有人際之間的心理要求。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也認為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後,人們渴望得到歸屬與愛。兒童渴望與小夥伴建立友誼,建立合作學習關系。
因此,筆者認為,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調動學生本身固有的合作心理需求,使學生把「要我合作,變成我要合作」。一旦激起了合作學習的慾望,合作學習的低效問題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解決。這就是哲學上講的: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內因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而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外因是通過內因才起作用的。上述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內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個人合作學習的心理傾向這一因素。第二、第三方面,影響合作低效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對合作學習情況的評價反饋和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
本文就針對這幾個最重要的因素談談如何通過探究外因,達到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因需求,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合作學習低效問題。
一、任務驅動法。
教師在學生合作前,布置或共同協商出本課或本環節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先自主探究後,產生必須合作才能完成任務的合作內驅力的方法。實踐證明,任務過於簡單,或過於深難,學生都不易產生合作內驅力,而只有所設計的教學任務具備能密切聯系學生固有的技能點和相關的知識點,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創造性的,最易讓學生產生合作內驅力。比如:教學現行人教版第九冊《草原》第一段,(以下版本相同)我們提出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作者如何表現蒙古草原獨特的美的?」五年級的學生對於寫景的片斷分析並不陌生,探究時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但是一者,草原美景對南方學生是陌生的;二者,要求從語言運用和形式的表現來分析,比以往有了更高一些的要求,單靠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學生是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就迫使學生要藉助於老師、同學的幫助和合作才能進行。這就產生了合作內驅力。再比如,讓學生用課本劇的方式來體會《狼和小羊》中狼和小羊的性格特點,學生們也必須用到合作,才能進行,這些都較好地運用了任務驅動法。
二、責任承擔法
通過讓學生承擔各自的學習責任,產生了為負擔責任而必須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內的成員分工一定要明確,各自的責任也一定要分清楚,這類似於「包干」,教師可以採用隨機提問小組中的某個成員,根據他的表現來評價小組的質量。也可以採用個別測試的方式,即在學習時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交流、互相幫助,但是,教師在檢查小組的學習質量時,卻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測驗,爾後,綜合每個學生的測驗成績來評價小組的活動。這樣,任何一個組員不好好學習都會影響到全組成績。老師們都知道每個學生都有好勝心理,都有很強的自尊心,一旦有了關乎全組利益的責任,他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去完成,去尋求同伴的幫助,而為了整組的共同利益,同伴也會熱心給予幫助,合作完成。責任承擔法就是利用學生這種心理,把個人責任和全組利益緊密結合在了一起,達到共同進步,互惠互助的目的。這種由集體合作產生的群體壓力促使每個組員認真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之中,可以避免出現成員不參與群體活動,逃避工作的責任的現象。
三、評價激勵法
教師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水平及運作情況作出正面的、積極的、激勵性的評價,達到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提高小組的內聚力,從而產生合作需要的一種方法。斯萊文認為:"人際間獎勵結構是指同伴的成績之於個體的重要性。在競爭性的獎勵結構中,如按正態曲線對學生評定等次,一個學生的成功註定了別人相應地失敗。在協作性的獎勵結構中,一個學生的成功同時幫助別人成功,學生們之間存在著一種正性(positive)的互賴關系。」合作學習主要是利用正性的獎勵結構來激發和維持學習活動的。因此,教師在對小組的集體成果進行評價和認可時,應避免使用諸如:某某同學演得最好;某組某同學匯報的最具體;某個小組的組長組織的最好等贊揚個人的評價。即使某同學的確表現優秀,教師表揚時也應從小組角度來進行表揚。通常更應該多使用像:某個小組演得最好;某個小組匯報的最具體;某個小組組織得最好,某個小組分工最明確等,而對小組間互評時,教師要常提醒小組推選出的代言人將:我認為某某小組怎麼樣怎麼樣,改為我們小組認為某小組怎麼樣怎麼樣;我覺得某小組如何如何,改為我們小組覺得某小組如何如何。這樣一改,就暗示學生,老師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的。讓學生感到為了小組的利益和為了小組的成功,不僅要關注自己怎樣,更要關注自己小組所有成員怎樣。從而激發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合作的需要,強化了生生合作的動機。另外,在小組評價時,應採用提高分計分制,即在分組前,教師按平時成績和表現給每個學生定一個基礎分或等級。小組合作學習後,學生通過獨立測驗得到分數或等級與他們各自的基礎分或等級相比,根據他們達到或超過自己基礎分或等級的程度來計算出每個學生的得分或新的等級。然後將小組成員的個人得分相加,從而構成了該小組的分數或等級,達到標準的小組可以獲得認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獎勵。由於學生們是因為比自己的過去做得更好而受到獎勵。而並非將他們的成績與別人的成績相比較而受到獎勵,因此對每個學生來說,這既不太難,又不太易。只須藉助合作就能做到,合作的需要也就容易產生。通過合作得到成功和獎勵,又會激發學生下一次的合作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基礎分或等級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幾次測驗以後,基礎分或等級也得隨著學生的進步,而提高、變化,使學生永遠保持一股「沖勁」。有時,小組成員也要跟著作適當的調整,讓全班各組繼續保持競爭的均勢。
四、問題調動法
針對學生認知、能力、興趣、好奇、喜歡探究等特點,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合作需要的一種方法。
1、設計發展性的問題。
所謂發展性問題就是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設計的問題。維果茨基將兒童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的指導或與能力更強的同夥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可見兒童間在彼此最近發展區內合作,會表現比單獨行動更高級的行為。因此,當教師設計的發展性問題切入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時,學生的心理易處在憤悱狀態,急需幫助,合作的需求也就給調動起來了。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促進合作學習質量的提高,強化了下一次的合作需要。比如:上例《草原》中的設計:作者是如何表現蒙古草原獨特的美的?就是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設計的發展性問題的。
2、設計探究性的問題
小學生具有好奇、喜歡探究、好表現自已等心理特徵,設計探究性問題就是要讓學生探究知識發現的過程,而有了發現,不論是對是錯,不論是淺薄還是深入,也不論是獨到還是庸俗,學生總愛向老師和同學炫耀一番,這是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的。這時學生的合作探討的需求便產生了。比如:教學第十二冊《草船借箭》一文,我設計了:魯肅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嗎?這個探究性的問題,馬上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自願組合成合作小組,有的提供三國資料,有的找出如何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還有的認真勾劃文中詞句。他們的探究也很有新意。比如,有的認為:魯肅並不忠厚,他沒有把諸葛亮借船的事如實向他頂頭上司周瑜匯報。也不把周瑜告訴他的一些話告知諸葛亮。而有的學生則從三國小說中找出描寫魯肅的典型事例進行分析,認為魯肅的本性是忠厚老實的。這種探究,已經初步涉及到如何抓住典型事例來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了。這原本是大學中文系才運用的知識啊!
3、設計開放性的問題
開放性問題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創造的心理態勢。由於開放性的問題產生的是多元解答,學生能通過調動自身的知識、經驗、閱歷、素養等去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思想,學生們總想和同學、老師述說、交流,以便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才能,維護自尊,獲得自信,贏得同學的尊敬,在班裡取得相應的地位。因此,開放性的問題能誘發學生的合作動機。比如:第五冊《亡羊補牢》當講到,那個人已經發現羊少掉是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文中的那個人如果是你,這時,你會怎樣做呢?請先獨立思考,爾後小組討論,結果在小組中,學生討論得非常激烈,出現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像:我假扮成老虎躲在羊圈裡,嚇死老狼;我可以在羊圈口或窟窿處挖個坑,鋪上泥土,活捉惡狼;我在羊圈周圍拉上電線,用電線電死老狼等。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思維相互交鋒、碰撞,收獲很大。他們渴望著下一次的合作學習。
4、設計矛盾性的問題
學生身心的成長與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地克服自身矛盾沖突的過程。在教學中通過設計矛盾性的問題引起學生認知、情感、生活經驗等的矛盾沖突,製造懸念,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急於解決的迫切心理。這時,老師及時地讓學生們合作探究,正切合他們的心理所需,當然能收到合作的高效。比如:第九冊《大瀑布的葬禮》在開講時,我設計了:「葬禮」只有講為某人舉行的?而這篇課文講的「葬禮」卻是為大瀑布舉行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上的沖突,他們迫不及待閱讀課文,找尋因果,為下一步調動合作內需打下了基礎。有時也可以設計情感沖突的問題,同樣也能達到調動學生合作需求。
5、設計辯論性的問題
針對小學生好勝、好強、好表現、喜爭論的特點,在教學中設計辯論性的問題,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合作心理需要。比如:在教學第九冊《珍珠鳥》一課時,我設計了:信賴,是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呢?還是不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辯論性問題,讓學生在獨自充分思考基礎上,再分正反兩方展開合作交流,最後組織正方、反方辯論賽。整堂課,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針鋒相對、踴躍發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合作,學生是非常樂意的。
總之,要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我認為:一方面要把影響合作效率的各種因素作一個整體來研究;另一方面要圍繞學生的合作需要這一整體的核心來取捨影響合作學習效果的因素,進行研究。否則,學習上的合作學習與體育運動等其他類的合作又有何差別呢?
⑥ 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與可行性。老師講得累學生學不會,用大量時間去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用大作業量完善知識的掌握不足,是當今教育的普遍現象。如何讓老師講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成為迫切的任務。從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理論,清末傳入我國,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與質量。但是,到現在,其缺點也漸漸暴露出來,主要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方法與個別教學。加之大班額現象,造成中差生得不到很好關注。總有較多差生拉班級成績後腿。教師在講與練時間分配上很是苦惱。課堂上一直以講為主,覺得都是重點,丟下那個知識點都不放心。而學生卻在老師的講解下堅持不了幾分鍾,特別是低年級學生,20分鍾以後課堂就難以駕馭。一些中差生更是聽不懂、聽不進、不願聽,就這樣,一天天互相煎熬著。這樣,在班級授課制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應運而生。小組合作學習理論與實踐已有多年,在我校卻只有個別教師做了一些嘗試,只是剛剛起步。小組合作學習是班級授課制的補充和完善。
也有人對在大班額下搞小組合作有異議,認為實行起來不方便;也有人認為不適合低年級。這樣的爭論其實是不必要的。本學期,學校在4年級語文進行了「閱讀式課堂教學」的嘗試,它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閱讀」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說,可行性得到驗證。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經驗,為在全校推廣做了嘗試。下面我就小組合作體現形式談些看法,也是對近一學期來4年級教改嘗試的簡單總結。
二、小組合作是閱讀式教學的重要組成。以下是我對小組合作體現形式的粗淺看法,供大家討論。
首先,在小組內,自主學習與集體討論相結合,自主學習是基礎,相互合作是補充,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是目的。就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一般應當以小組為單位,先各自研讀、思考、判斷並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後,小組內交換意見,形成較統一的共同答案,或相持不下,藉助老師來統一。這一過程非常重要。它是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的基本要求。無自主就無學習,無合作就無小組。自主的過程正是獲得知識的過程、思考的過程、體現方法的過程、暴露知識缺陷的過程乃至學習態度的過程。這些過程都在合作中得到體現。
弄清了自主、合作及自主與合作的關系,接下來是自主及合作的體現形式應當是什麼樣子。先說自主。內容決定形式,課堂上需要自主學習的內容又有哪些呢?教師展示了閱讀提示後才是自主學習的開始。其實課堂上的閱讀提示無非是字詞句段篇章修辭語法等內容。所有這些都需要從讀開始。因此,自主很大程度是從自讀開始,到自思。(當然了,有時也可以是由他讀到自思。)自讀的形式有默讀、朗讀、齊讀、小組讀等等。但是,千萬不要為讀而讀,讀是為解決思的問題。自讀作為自主的形式,較為淺顯好把握,而自思就有些體現難度。學生是否在思、思的怎樣是關鍵。問題到這時就必須結合合作了。
如果閱讀式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形式是自讀、自思(自悟),那麼合作的形式則有更多種,且不太容易把握。
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閱讀提示還無法解決,就要藉助組內討論去解決。組內討論是每個人逐一闡述自己的觀點,還是由一個或個別人發言,往往是由題的難易程度和組內意見一致性情況而定。而發言應當先由學習程度較差的同學開始,這樣才能讓合作一下子就體現出必要性。而讓學習好一點的同學先發言,雖更容易形成一致答案,卻不利於體現合作,更主要是容易掩蓋錯誤答案,不易體現獲得知識的過程。另一種方法也可以由小組長(或組內主持人)主持發言。小組長應具備兩方面能力,一是學習能力而不僅是學習成績,二是組織能力,包含語言表達、人際關系、個人威望、協調等方面。小組長要善於平衡各組員發言,也即難易分配、發言次數等的分配。然後是組內小結,一般應由組長歸納,徵求組員同意,確定代表小組的發言人。發言時有兩種情形,一是回答老師提問;二是其他小組回答後發表本組不同意見。
以上是小組活動體現形式的一般過程,而影響小組活動效果的因素更多,也決定了其能否達到要求,是否能很好地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樂學、會學、興趣與能力。
1.教師設計問題與提問形式。什麼問題需要小組活動,小組如何活動,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該設計好。問題內容的設計決定了如何提問。要有預設,並結合課堂生成調整。問題簡單了,活動就流於形式;不具體,學生無以適從;太細小又易形成滿堂問、個別答,使小組活動走了樣兒。同樣,提問一定要針對小組,而不是總針對小組長,要同對小組內要求相一致。既要照顧各組提問次數,又要以內容難易、小組水平、發言慾望相協調。預設時教師一般是有估計的,特別是難點知識的提問,但同時又要及時課堂巡視,既解決學生困惑,又掌握課堂動態,做到心中有數,提問是對問題設計、學生掌握情況的檢驗,是課堂上的直觀體現,因此提問大有講究。其中一定要克服前半節課提問有板有眼,後半部分亂了章法,回到滿堂問,或個別答的老路。
小組活動也不光是提問、思考、討論、交流、回答師生互動一種形式,在閱讀式課堂教學中讀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小組活動以讀的形式體現應該是常態。小組齊讀,輪讀,比賽讀,挑戰讀、接讀、分角色都可以。大家在教學實際中也摸索了許多好的辦法。譬如挑戰讀,一組讀其他組是聽眾,但聽眾有聽眾的任務——找錯誤。大家都有事情做,都是參與者。既充滿興趣又充滿挑戰。對快熟提高學生讀書水平和興趣極有幫助。最近,學校組織幾名教師參加了省教科所組織的大閱讀教學展示活動。其中於永正老師等三人倡導的五步閱讀方法對指導我們培養學生閱讀很有參考價值,值得深入探究。小組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教學實際中摸索、求他山之石為我所用都是好的辦法。在讀書中培養出的集體榮譽感、互助精神、競爭意識、團隊力量,遠超出掌握幾個知識點的重要性。讀的形式與讀的內容需要教師在編寫教案時精心策劃,還要在課堂上精心組織實施,其中也少不了教師點撥、點評、示範等。
閱讀特別是小組閱讀是閱讀式課堂教學最大特點。是克服長期以來語文課上無讀書聲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讓語文課回歸本來面目的有效途徑。
2.小組的管理。由於我校班額較大,分組只能以前後桌四到六人為一組,採用班級授課下的小組合作。這種形式,只能相對增加了學生學習主動性,主體地位得到有限體現。往往稍不留意,就又變回到純粹的班級授課制下的滿堂灌。因此,對學習小組的管理要下些功夫。
首先是全體科任老師對小組的認可,並維護它的存在,讓它在每一課時都有體現;讓分組學習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在師生心目中紮根、發芽、成長。沒有存在便談不上一切。
其次是小組成員的組成。每個小組中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知識水平相互協調,特別是小組長還要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小組成員也可以適時適事調配。
第三,小組內外要引入量化與競爭。小組合作學習最大忌諱是合作流於形式。課堂上看起來挺熱鬧,聽起來都在說話,似在議論,其實學生都在做自己的事。有的早已跑題。
組內記分,增強責任感,組間量化評比,激發學習動力,鼓勵與提高差生。互助合作以共同提高是小組合作的目的之一,組內記分要既督促鞭策,又加壓增力帶幫扶,應當做為小組的任務之一。切忌組內批鬥,挖苦。漸漸失去中下生的支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組間量化評比要及時,還可同獎勵辦法相結合,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強大生命力之所在。
讓小組成為優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越來越好;讓差生在小組內克服自卑、封閉、惰性,激活內在,學習成績與自信得到提高。激勵必不可少。
第四,小組活動的時間與方法指導。一節課小組合作學習的次數一般以2到4次為宜,最多不超過5次;每次時間2到5分鍾。次數過多或時間太長或太短,或降低了小組活動效果,或達不到目標。這些,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而不是課堂上隨意而為。設計次數多少和時間長短,要由教學內容需要來確定。
學生小組活動時教師的巡視很重要。不僅看學生對知識的討論,還要指導小組以正確的學習方法。
第五,小組的課外管理。小組合作學習不只體現在課堂上,還表現在課下、課外(校外)。閱讀式課堂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預習與知識拓展延伸,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要需要課下、課外(校外)學生去完成。既可以是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或者先獨立後合作完成。每個學生完成預習、拓展知識的渠道、方法、能力、條件都不盡相同。而現代信息手段給學生課外合作提供了可能,要鼓勵、提倡學生用QQ、微信、微博、郵箱等多種手段完成合作。電腦上不只能玩游戲、聊天。
另外,小組合作還可以延伸到課外閱讀、寫作。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⑦ 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合作學習
簡論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
[摘要]新課程課堂教學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說是學生成功地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從分組到操作過程中適當指導就能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交往能力。教師要發揮組織者、指揮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學習中,盡可能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嘗試發現、合作交流、體驗成功,使他們充分的展示自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發展。教師的評價要肯定學生個人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也要肯定小組的學習態度與能力,以評價來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關鍵詞]新課程 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指導學生合理分工,交流與合作是現代教育的精髓。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有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有利於每個成員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有利於尊重個別差異的學生發展個性,有利於讓學生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共事……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可以彌補班級授課制的不足。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不能忽視。
一、怎樣創設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
在合作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在合作過程的價值,處理好個人作用與集體作用的關系,不誇大也不貶低自己的作用,將個人競爭轉化為小組競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說是學生成功地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
當學生意見不統一,急於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合作學習可以讓他們冷靜下來,理清思路,並用語言來闡述自己的想法,讓他人來檢驗是否有漏洞。小組成員之間形成兩派,一方提出自己的見解,另一主經過思考表示認同或置疑,不僅解決了問題,也開拓了學生的思路。
另外,在解決開放性的問題時,當學生思維受到局限,出現困難時,可以進行合作學習。在進行小組合作時,避免盲目的討論,應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當學生已形成一定的思維結果時,他就想說、想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想得到啟迪。
一些物理教學的實驗無法由一個人獨立完成的操作,就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
二、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並不矛盾,但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小組發言成了「好生」的一言堂,學習好的學生搶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有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樂於坐享其成,不再動腦思考。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從分組到操作過程中的適當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至少應該注意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盡可能使各小組的構成均衡,即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上好、中、差的協調,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小組發言機會相當;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思考方式、學習習慣、性別等方面的差異,注意小組成員之間年齡特徵的互補性。二是事先應建立一些基本的合作規則,如實驗時進行分工,可分為動手操作的、觀察的、記錄數據的等,並且這些角分分工按一定的次序輪換,以確保每個成員都能有不同的角色體驗,確保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討論時,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統一的集體意見。使每個成員都有思考的機會,小組匯報的成員也應按一定的順序更替,讓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得到鍛煉。三是學生在討論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小組中,掌握學生合作的程度,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度等,朋而靈活地調整一下教學環節。教師若能解決這些問題,就能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交往能力。
三、怎樣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
「評價是一盞燈,能點亮學生學習前進的方向。」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作為教師要發揮組織者、指揮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學習中,盡可能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嘗試發現、合作交流、體驗成功,使他們充分的展示自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發展。
在制定計劃、實驗操作、數據收集與分析論證等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整個過程中觀察每一組甚至是每個同學的情況和表現,在應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指導的同時採取各種方式進行以鼓動、欣賞為目的的評價。但對知識結構完善、基礎好的同學要適當的提出一些更有深度的問題和製造適度困難,激勵他們進一步探索。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中,教師要了解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學習效果。可比參與小組學習,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有了成績善於肯定。在組際交流中,適時點撥、或設疑、激起爭論或開拓思路。在評價中,讓學生參與評價,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組際評價。而教師的評要要肯定學生個人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也要肯定小組的學習態度與能力。以評價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⑧ "淺談課堂教學中怎樣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有效結合
首先,要把課聽好。
①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②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④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其次,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記憶是學習的根本。
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的訓練一下。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以上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比較多,就不一一詳細講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對我上述的三種訓練都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學會高效復習,溫故而知新。
①制定階段性的復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復習任務。什麼時候復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題訓練,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查缺補漏等等,都一一明確下來。
②復習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只復習一科,也不要頻繁的更換復習科目。每一個時段的復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復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復習。
③自己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好就保持同步進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於老師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師遠遠落下。
④每一小階段的復習之後,要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合起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都學習復習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針對有問題的要趁熱打鐵,折回去快速溫習鞏固。也可以找你的夥伴一起進行,相互檢查、考校。
認真做題和面對每一次考試。
做題的時候:①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准、審透,提煉出有效信息。②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一定是要真的會,而不是感覺會),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③不要動不動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題會讓你覺得題目很簡單,但實際做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筆了。④適當進行題海戰術,掌握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
認真面對每一次考試。考試除了是檢驗你學習效果的方式,同時也是你積累經驗的過程,比如:①學會如何分配和把控時間;②掌握作答中各種細節的處理技巧;③磨練考試心態;④幫助自己認識掌握的不足之處,復習提升。
⑨ 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的目錄
前言
第一抄章 合作與合作學習
第一節 合作的內涵與價值
第二節 合作學習的研究歷程
第三節 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徵
第二章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合作學習的行為主義觀
第二節 合作學習的人本主義觀
第三節 合作學習的社會心理觀
第四節 合作學習的信息加工觀
第五節 合作學習的建構主義觀
第三章 合作學習的研究基礎
第一節 合作學習的研究概況
第二節 合作學習的效果研究
第三節 合作學習影響因素的研究
⑩ 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和與和諧
課堂教學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所在,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機制,是我們每個教育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基本課題。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何才能構建真正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呢?針對數學學科特點,構建和諧課堂,我認為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是構建和諧課堂的前提
在實施和諧課堂的教育過程中,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尤為重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在師生之間樹立民主平等思想。實現師生民主平等,教師要放下架子,融入學生之中,給人一種親切感,如果學生怕答錯問題被老師批評而不舉手或站在那裡有話不說,那麼這常常是由於教師居高臨下,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而造成的,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勵的話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堅持「無錯原則」,那麼,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的場面。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消極地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讓他們在平等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促進彼此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 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是構建和諧課堂的關鍵
教學與活動是不可分割的,知識的根本是從實踐中來,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活動中體驗知識的產生、積累與發展過程。「發現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思維總是從疑問開始的。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注意,增強學習針對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種預期,由此激活與學習新知識有關的原有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對整個的學習活動起到積極的定向作用。只有在真實問題情景中學生才能使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自己的潛能和諧發展。
三、利用競爭比賽,加強自主合作學習
和諧高效課堂提倡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書本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意見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錯誤讓學生改。凡是學生看得懂的,要讓學生去看,凡是學生講得出的,要讓學生去講,凡是學生想得出的,要讓學生去想。凡是學生寫得出的,要讓學生去寫,凡是學生做得出的,要讓學生去做。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動起來,但最主要的還是心「動」起來。心動了才能做好事情,如何讓學生心動,積極主動地「我要學」 ,那就得靠老師的鼓動。有人說,一個教師應該具備半個演講家的口才,半個作家的文才,半個演員的表演藝術 ……正如商家搞好了宣傳策劃就贏得了市場,同樣,能把學生鼓動起來了,老師就贏得了課堂。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製造一種積極的氛圍,對學生的行為會起到強化定向作用,有利於充分發揮參與者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在每節課上我都要或多或少的運用競爭機制,展開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每個學生都是躍躍欲試、積極投入、踴躍表現,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習效率相當高。
四、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
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而言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鍾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只要我們投入其中,從自身做起,從每節課做起,從每一個環節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學習、積極探索、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就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