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發布時間:2020-12-17 03:46:53

1. 在課堂教學中,應掌握哪些教學技能

課堂教學技能是指運用專業知識、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以及教學經驗,執行課堂教學的教學行為。也可以理解為是課堂教學中採用與教師特定的意圖有關系的意圖性行動。它包括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佔主要方面的是復雜的心智技能。培養教師駕馭課堂教學技能,是增強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教學技能不會在學習教學理論過程中自發產生,它必須在學習現代教學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
每一項課堂教學技能是有明確含義和功能;是能夠表現和觀察到的;是能夠被廣大教師所駕馭的;是能適應各科教學規律的;是能促使教師與學生間和諧地相互作用的;是能夠進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的。
對教學技能進行系統的、科學的分類,便於明確每一項技能的訓練目的,便於提供示範和進行客觀評價。目前世界各國的師范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技能的分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同的分類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影響了分類的一致性。目前國內針對中學數學常用的分基本教學技能和調控教學過程的教學技能,基本教學技能有教學語言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板書技能、教態變化技能等,調控教學過程的教學技能有導入技能、反饋教學技能、組織教學技能、強化技能和結束技能。
以下沒有提供的教學技能可參考其它資料學習。
基本教學技能
技能I 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技能
一、教學語言技能及其功能
教學語言技能是教師傳遞信息,提供指導的語言行為方式,它是一切教學活動(如傳授知識和技能,培養能力和方法,表達思想感情,激發學習情緒等)的最基本的行為方式。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對客觀世界的特殊認識過程,也是學生的發展過程。這種特殊性,首先是所學的大多是前人已經「發現」了的結果概括總結的認識;其次,在這一認識過程中,教師發揮著引導,指導和疏導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導航」開竅。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在鑽研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知識的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從感知到理解,從已知到未知,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和從一般到特殊的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和應用,從模仿到創造,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和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主要指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對教材內容加以周密組織,能力的改造,並且用清晰,准確,簡潔,生動和富於啟發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於學生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水平,便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和智力素質(一般指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高效的關鍵。
教學語言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保證准確,清晰地傳遞教學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條理清楚,出口成章,針對性強,言簡意賅,用語嚴謹的教學語言,使得學生願聽,愛聽,使學生感到真切和動聽,必將有利於學生接受各種知識和技能。
第二,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各學科的產生,發展,學習和應用,都離不開本學科的語言。各科教師運用的課堂語言,對學生逐步形成各學科語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知識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在學科語言的學習中,語義處理和句法處理之間配合不當。形式與內容的脫節,實質上就是學科語言符號,公式和他們所表示的東西脫節。
第三,形象,生動,具有啟發性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的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到培養。高效率的說明,講述,推理和論證,要求聽講的學生思維敏捷,有預見性,在聽的過程中,辨析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都能得到鍛煉。良好的課堂教學過程,能促進學生各種心理品質(如情緒,情感,興趣,愛好,意志,行為習慣等)的發展。而這種愉快和諧,啟迪智慧,積極緊張的良好教學氛圍,絕大部分是教師運用完美的教學語言創設的。
第四,不斷提高教學語言技能,可以促進教師的思維品質的發展。語言信息時思維的原料,思維的過程就是對信息加工的過程。語言越豐富,思維加工也就越有效。通過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使教師增加了語言學習的儲備,鍛煉了快速選片語句的能力,這對思維的敏捷性,准確性,也是很好的培養。語言還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師正是運用語言要素,組成話語來表情達意,以便讓學生理解這種思想;同時,教學語言也是教師思想的反饋,有了這種反饋,才有助於修正,補充教師的思想。語言和思維就是這樣一種辯證的關系: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思維品質的發展;思維品質的提高,又有助於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可以說對教師的一種極好的思維訓練。
二、教學語言技能的構成
教學語言技能是由基本語言技能和適應教學要求的特殊語言技能兩方面的。
(一)基本語言技能的主要構成.
1、組織內部語言的技能 人們在說話時,都是在先想後說,邊想邊說。想就是組織內部語言,思考「為什麼?」「對誰說?」以及說話的意向與要點。負責內部語言的生成與組織的是大腦神經中樞。看到外界事物獲得的印象,以及聽學生回答問題時獲得信息,馬上進入大腦神經中樞這個加工廠加工,經過閃電般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或引起聯想,或發生想像,形成了內部語言。內部語言組織得快,則語言就流暢,連貫;內部語言組織得好,則說出的話就清晰,有條理。可見內部語言的組織能力,是構成語言技能的第一要素。
2、快速語言編碼的技能 人們說話,也是吧內部語言經過擴張進行編碼的短暫過程。使語言能夠順利編碼的條件有二:一是有一定的口語詞彙的儲備多,這是語言編碼的符號材料。如果教師掌握的口語儲備多則講解時對詞語就有較多的選擇可能,說話就准確,流利,生動。二是要掌握吧詞語按准確次序組合的規則,即懂得語法規范。這是言語編碼的結構法則。語法規范是人們在長期語言實踐中獲得的。在言語編碼中,如果符合語法規范,學生才能聽懂。總之,加速言語編碼技能,是構成語法技能的第二個要素。如果這種技能缺乏訓練,講話時由於一時想不出恰當的詞彙,就會造成停頓的現象較多,或者是詞不達意。
3、運用語音表情達意的技能 人們說話時把內部語言經過擴展,並編碼成一定語句,同時大腦神經中樞控制發音器官,發出不同音高,音強,音長的語音波,變成外部語言(有聲語言)。由於人類除有一個口腔外,還有一個人類特有的咽喉,轉動靈活的舌頭,所以能發出多種音高,音強,音長的語音波使有聲語句,不僅能表達各種意思,而且能傳達出多變的動人的感情色彩。善說的人很會運用語音,語調,語速,語量的變化表情達意,娓娓動聽,從而尊強表達的效果。可見,運用語音表情達意的技能,也是構成語言技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教學語言的特殊結構
在課堂上,教師要從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媒體出發組織自己的語言,這就形成了課堂教學口頭語的特殊結構。
教師在課堂上無論講解還是提問,從一個完整的段落來看,其基本結構是由三個要素(階段)構成的,即引入,介入,評核。
(1)引入 教師用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作好心理准備。此要素的細節有:界線標志——指明一個新話題的開始;點題,集中——明確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學生作答或操作。
(2)介入 教師用不同方法,鼓勵,誘發,提示學生作出正確答案,或執行教師的要求。此要素的細節有:提示——教師提示問題,提供知識,行為的依據;重復——對學生的回答作重復,以引起全體學生的重視,或作出判斷;追問——根據學生錯誤或不完全正確的答案,再提問題,引導深入思考,得出正確的答案。
(3)評核 教師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學生的回答。此要素的細節有:評價——對學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評價;更正——學生的答案還不準確或思想發放不全面,教師予以剖析,更正;追問——繼續設問,引發更加深入而廣泛的思考;擴展,延伸——在已經得到真確結論的基礎上,聯系其他有關資料和相關問題作分析,探索。
教學語言也是教師思想的反饋,有了這種反饋,才有助也修正、補充的思想。語言和思維就是這樣一種辨證關系: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思維能力的發展;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於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可以說是對教師的一種極好的思維訓練。
(三)頭語言質量的評價。
評價一位教師口頭語言的質量,除了看語言內容是否正確、深刻以外,對口頭語言形式本身,還可以列出以下評價指標:
1、語音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材料。有了語音這一載體,才能使得表達信息的符號——語言能以聲音的形式發出、傳送和被感知。在交際中,特別是在教學中,要用准確、流暢的普通話。語音力求清晰、清脆、悅耳,音色圓潤,吐字清楚、堅實、完整。造成吐字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唇、齒、舌在發相應的字音時不到位。這種問題,只要有意識矯正,並且經常練習,是可以解決的。
2、語量 。語量是指講話聲音大小。語量要符合語言情景和表情達意的需要。聲音過大,不公沒有必要,而且使人聽了不舒服、易疲勞。課堂口語的語量,最好控制在教室最後一排的學生也能聽清楚。在師生數人對話的場合,能挑撥小聲發音法。徐聲發音法。語量的大小和氣息的控制有密切關系。要達到一定語量,就要注意深吸氣;講話時,有控制地用氣,課堂口語還要注意語量的保持,教師要把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地送進學生的耳朵。不能先強後弱,越說越沒有底氣。爆發式的語音激變,會使學生嚇一跳,也要防止。
3、語調。 語調是指講話時,聲音的高低升降、抑揚頓挫的變化.語調能強化表情達意,增添口語表達的生動性.要求語調自然、適度、力爭優美.能掌握高亢、沉重調、短促調節器、加長調、重音調等"調式",進行朗讀與講述.
4、語匯。要熟練地運用口語語匯,並能在交際中,特別是在教學中做到:語言正確――用語符合口語語法規范,這是讓人聽得懂的前提;語言准確――講的話能准確表達自己的願意和客觀的事物,講話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語言精練――講的話一句有一句用途,沒有不必要的重復,使人聽起來干凈、利落;語言生動――講的話富有形象性、可感性,聽眾能想像出所描述的人和事,注意選片語句的感情色彩,忌干癟、忌刻板;語言純潔――選用的語匯是為社會公認的、絕大多數人都能聽得懂的,不生造除自已之外,誰也不懂的詞語.盡量少說方言語匯,不說土說、"流行語".只有掌握比較豐富的語匯,才能在說話時迅速講出准確、簡明、生動的語句,提高語言表現力.
5、語速。指講話時的快、慢變化.能根據講解內容和個人表情達意的需要,運用恰當的語速說話.在應該快速講說時,不絆嘴,語言流暢;在應該慢說時,不拖沓,聲聲入耳.在課堂教學中,語速要適度,一般每分釧200至250字,但是每個字所佔的時間並不一樣;句中、句間還有長短不一的停頓.這些音的長短和停頓的長短所構成的快、慢變化,就是節奏.善於調節音程的徐疾變化,形成和諧的節奏,也可以加強語調節器表達的生動性;使聽眾不疲勞、不緊張.
6、語境。說話注意對象、場合,能根據講話環境,內外純朴、自然地訴說,有針對性的談話.比如在正式講課的場合,在與學生促膝談心的場合,在佳節聯歡的場合是有區別的,要根據不同需要、氛圍說不同的話.教師講課必須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徵、當時的心理情緒,以便選擇恰當的說話角度、措詞、口氣和語調,使話語感情色彩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要.
7、語態。以態勢語言(例如手勢、身勢、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助說話.語態要自然、大方、適度,不拘謹,不誇張.做到態勢語言與有聲語言的巧妙配合.
上述口頭語言形式上的質量指標,對能言善辯的人,也很難全部達到.向廣大教師提出口頭語言質量指標,有利於認識教學語言技能的豐富內涵,提高教學語言訓練的自覺性,並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向上述指標靠攏。
三、教學語言技能的類型與範例
根據教學過程所採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或程序,教學語言技能的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說明法明確對象、簡介某概念的涵義或知識間的關系;把某個問題的內容、因果關系解釋清楚.此法又可細分為注釋說明,結構、程序說明,邏輯說明,分類說明,舉例
(二)論證法 運用論據(事實、數據、定理和定義等)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的論述過程。此法又可細分為歸納論證和演繹論證。常用「由於」、「因為」、「根據」等詞關聯,而在論題(或論點)的前面常使用「所以」、「因為」、「總之」等詞彙。
(三)推導法 根據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經過演算和邏輯推理而得出新的結論的過程。常在已知知識的前面使用「由於」、「因為」、「根據」,而在新的知識前面使用「因此」、「所以」等。
(四)比較法 比較是確定被比較概念之間的異同點。通過比較,可以從共性中尋求規律性,從差異中探索各自的特殊性。
(五)藉助法 在教學過程中,用學生熟悉的事物、生動的語句來促進理解和記憶。例如:

2、擬人法
(六)聯系法 按知識的內在規律,採用由此及彼的聯接表述方法。例如:以舊引新、理論聯系實際、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前因後果、宏微結合、以古鑒今以及透過現象提示本質等等。
四、教學語言技能運用的要求
從教學的內容、教學的對象——學生、運用語言等角度出發,在教學語言技能的運用中,應遵循下列要求:
第一、善於運用本門學科的專門用語(簡稱學科用語),並注意與通俗語言巧妙結合,靈活運用。這是因為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論,並通過它們所構成的理論體系來揭示其客觀規律。這類概念理論系列,是用專業術語來表達的。例如:數學用語,它是指嚴格的數學科學語言。它可分為:文字型數學用語,它是完全用文字敘述一個數學事實,而且是最為簡練的語言。如:「如果一個函數的圖象對於原點或中心對稱圖形,那麼這個函數是奇函數。」文字型數學用語,在中學教材中大量存在;符號型數學用語,它是由數學符號和公式構成的人工語言。文字型和符號型相結合的數學詞語,是數學教材及數學教學中廣泛使用的數學用語。教學型數學用語,它用於彌補文字型和符號型數學用語過於抽象和不易理解,它採用合乎數學邏輯、語言邏輯的語言講解數學問題,這種語言表述的數學事實完整、准確又十分細致,它將文字型和符號型的數學用語化為幾個句子,使學生易於聽明白。
第二、要用詞准確,講一段話,必須符合事物自身發展變化的規律,合乎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也就是說必須合乎邏輯。這是教學內容科學性的重要保證。例如,線段就不是直線。如果用詞不準,勢必造成概念混淆。教師出現的語言錯誤,會造成學生思維困難。
第三、要十分重視教學語言的教育性。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一定權威性,對學生的思想、情感、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般說來,學生的年級越低,這種影響則越大。課堂口語的教育性,是與所教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第四、要嚴謹、簡明、流暢。教學語言的嚴謹性要體現在教師課堂教學的每一句話上。
第五、要善於運用具有啟發作用的教學語言。啟發學生思維的語言主要用來啟發學生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熱情和求知慾;啟發學生聯想、想像、分析、對比、歸納、演繹,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要使教學語言具有啟發性,首先,教學語言要體現出對學生尊重的態度,要飽含豐富的感情;其次,教學語言要體現新舊知識的聯系,要盡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能激發想像與聯想,從而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最後,還要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以提出矛盾再解決矛盾的方式來組織教學語言,有助於鞏固學生持續的注意力和積極思考。
第六、教學語言要有機動性。即教師講課的語言,要跟學生當時的思想聯系起來,與學生的接受水平盡量一致。應根據學生的反映,靈活機動地改變詞句或敘述結構,使之易為學生所接受。一個教師要能靈活機動地運用教學語言,對教學工作要有極端負責的精神,在備課中不僅要確定經過深思熟慮的教學語言,還要考慮同步的學生的學習行為,為靈活運用教學語言作好准備;要深入掌握所講的學科內容;要具有比較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對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並掌握豐富的詞彙。
技能II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能
一、提問技能及其功能
提問技能及其功能是教師運用提出問題、誘導學生回答問題和處理學生答案的方式,來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理解和應用知識,培養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的一類教學行為。
一個完整的提問過程,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引入階段。教師用指令性語言由講解轉入提問,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提問有所准備。然後用准備清晰的語言提出問題,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學生回答。
第二,介入階段。在學生不作回答時才引入此階段。此時教師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勵和誘發學生作答。教師可查核學生是否明了問題;催促學生回答;提示材料,協助學生作答;教師可以運用不同詞句,重復問題等。
第三,評核階段。教師以不同方式,處理學生的答案。包括檢查學生的答案;估測其他學生是否聽懂答案;重復學生回答的要點;對學生所答內容加以評論;依據學生答案聯系其它有關資料,引導學生回答有關的另一問題或追問其中某一要點,即進行延伸和追問;更正學生的回答;就學生的答案提出新見解、補充新信息;以不同詞句,強調學生的觀點和例證。也可引導其他學生參與對答案的訂正和擴展。
有經驗的教師,幾乎每一節課,都要精心編擬不同水平、形式多樣、發人深思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提問。提問技能的教學功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專題或概念上。
第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回憶、聯系、分析、綜合、概括,從而獲得新知識,形成新概念。
第三,通過問題的解答,能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四,提高可以使教師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不斷調控教學程序;為學生提供機會,激勵他們提出疑問,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提問技能的類型
提高技能,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可按提高的目的來劃分,也可按問題的認知水平來劃分,也可按問題的認知水平來劃分。下面介紹幾種重要類型:
1、誘發探求新知識的提高。
2、低級認知的提問。
3、高級認知的提問。
(1)理解性問題。
(2)分析性問題。
(3)綜合性問題。
(4)評價性問題。
(5)激發爭議式問題。範例 在講「西安事變」時設問:「蔣介石殺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為什麼中國共產黨還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這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議論。
三、提問技能的應用要求
1、問題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節點。將問題集中在重點、難點和弱點上,以利於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揭示薄弱環節。
2、應以實驗現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適度的問題。
3、應多編擬能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的思考題,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能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盡量少問非此即彼的問題。
4、提問的時機要得當。
5、提問要面向全體,能使全體學生准確清楚地領會問題。要注意組織大家仔細傾聽回答,引導學生參與、確認和修正。
6、能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能敏銳地捕捉和及進糾正學生答復中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善於採用歸納、小結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答案;採用試探的方法,幫助學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對學生的回答應堅持以表揚為主。
7、提問要靈活運用。在講、練、讀和議諸環節都可以回答問題或帶著問題進行;也可以在學生精神渙散時,用提出問題的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
8、教師要善於靈活地穿插運用轉入、點題、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評論、強化、延伸、更正、追問和擴展等教學行為。
技能III 課堂教學中的講解技能
一、講解技能及其功能
講解技能是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方法、促進智力發展、表達思想感情的一類教學行為。
講解的實質是建立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新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原認知結構中適當的概念,並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
客體(學生)
主體(教師)
信息知識流向
媒體: 語言
講解技能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源遠流長,從兩千多年孔子的「私學」和柏拉圖的「學園」,延續至今。它之所以一直受偏愛,是由於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較建軍的傳授大量的知識;可以方便,及時地向學生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材中微觀,抽象的內容,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領著學生想懂;解決為教師傳授知識提供了充分的主動權和控制權。總之,准確流暢清晰生動的描述,循循善誘層層推理點點入滴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會使聽者「欲罷不能」。
講解技能的教學功能首先是能引導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新知識新概念和新原理。其次,可幫助學生明了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和探討方法,推進學生的認識能力(如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等)和實踐能力(如運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設計能力等)。第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並結合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和美感,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審美情趣。
二、講解技能的類型和範例
結合我國的教學實際情況,講解技能可分為描述式解釋式原理中心式問題中心式和行為動作中心式等類型,下面對諸類型的特徵和範例加以闡述:
1.描述式,又稱敘述式或記敘式。描述的任務在於使學生對描述的人事物的結構要素屬性發展和變化,有比較形象的具體的感知,或有一定深度的認識。根據描述方式不同,描述有可分為:
(1)概要性的描述:對人事物的特徵,要素作該概述。範例 對集合定義的概要性描述
集合——數學大廈的根基:集合是描述性概念,無准確定義,如點、數、直線等一樣,集合是什麼通俗地說,它是一些元素組成的集體,20世紀以來研究表明,不僅微積分的基礎——實數理論奠定在集合論的基礎上,而且各種復雜的數學概念都可以用「集合」概念定義出來,各種數學理論又都可以「嵌入」集合論之內。
對這類描述要充分運用生動形象的口頭語言引用有關數字資料,要注意揭示事物的結構層次間的關系。
(2)例證式描述;舉出有代表性的人們比較熟悉的有說明力的例證來描述事物。

(3)程序性描述: 按事物發展的過程一步一步地描述 例如例如平面上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是圓。定義中描述了圓是怎樣產生的,「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就是揭示了圓的本質特徵 此種描述要注意事物發展的關節點。
2.說明式。
(3) 比較性說明 。
3.原理中心式。
4.行為動作中心詞。
5.問題中心式。
(論據、例證、論證、推斷)
三、講解技能的應用要求
1、要有明確的講解結構。
2、語言要流暢、准確、明白。
3、講解要有啟發性。
4、要善於使用例證。
5、注意形成連接。
6、會進行強調。

2. 幾種重要的化學課堂教學技能

教學技能種類繁多,為了便於我們認識、學習和自我訓練,必須依據一定的標准對其進行綜合分解,科學的確定出教學技能的結構體系。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結合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及其對教師進行課前准備、課堂教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方面的要求,擬從四個層面來考慮這個問題:首先是教學准備技能。教師的教學工作在走進教室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教師的教學准備工作室必須的。這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設計技能。教師設計師教師對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教學設計技能包括:目標編訂技能、教學素材處理技能、教學媒體選擇技能、教學策略制訂技能以及教案編制技能。其次是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課堂教學是一個有序的過程,其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具體的技能。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重要來源,因此教師需要掌握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技能,以保證教學高效地進行。結合已有的課堂教學技能研究成果,我們將課堂教學技能分為:導入技能、講授技能、提問技能、課堂觀察技能、課堂傾聽技能、演示技能、討論技能、結課技能等。這些技能反映了課堂教學各種技能之間的縱向關系。再次是教學綜合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學技能是以綜合的形式出現在教學各個環節的。這些綜合技能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並同課堂教學基本技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教學綜合技能包括:課堂活動組織技能、情境創設技能、課堂管理技能、教學評價技能以及合作技能。這些技能是對課堂教學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技能,構成了體現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單項教學技能的橫向關系。具有縱向關系的課堂教學基本技能和具有橫向關系的教學綜合技能構成了立體化的教學技能體系,它們之間的優化組合才能展示教師教學技能的風采。最後是教師教學研究技能。貫徹新理念、實施新課程,不僅迫切需要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變,更需要學校教研活動方式的改革和教學研究制度的創新。另外,隨著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教師職業強調教師同醫生、律師一樣,必須經過嚴格的、持續不斷的專業訓練。教師的反思技能、說課技能、聽課技能、評課技能、教育敘事技能、行動研究技能在新形勢下呈現出新的面貌和發展態勢。教學技能的分類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受訓者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地發展、演化。總之,對教學技能進行分類的原則是:簡明;實用;操作性強;盡可能包括所有主要教學活動方式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特有的文化背景。這也是我們對教學技能分類的總的指導和分類原則。

3. 說說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解決方案1: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又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者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的最佳落腳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教學的問題。1、掌握知識的系統性,才能統觀全局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全部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理解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分數部分教學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分數初步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進行分析,從而,才能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的應用題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比較、發現,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越編者的意圖,掌握教材規定的知識范圍和所學的知識難度,加深鑽研,細心琢磨教學目標,就不能偏離教材的要求,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甚至搞題海戰術,這樣做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2、只有教師理解得深,才能深入淺出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是否清楚,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如:在四年級教學《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這些問題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只有領會了編者的意圖,才能重點突出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最佳結合點如何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如何運用最佳情境進行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幾種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幾年來,教學研訓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教學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級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以下幾條僅供借鑒: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時,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內容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出問題,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學難點。2、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造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與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然後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三、超越教材、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措施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剛剛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並不等於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否則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並不好,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從每節課來看,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反對那種脫離教學內容,急於追求拔高的訓練,教師只有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數,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2、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鍾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3、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慮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常安排兩套作業,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搞好每節的基本訓練外,還要注意上好復習課。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樣做,可以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使學生記憶掌握,而且對舊知識進行了一次深化,這對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總之,在教學和研訓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於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於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一定會掌握課堂教學規律和教學藝術。

4. 教學技能與課堂教學技能有什麼區別

教學技能包含了課堂教學技能。

教學技能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固、復雜的教學行為系統。它即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照一定方式進行反復練習或由於模仿而形成的初級教學技能,也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因多次練習而形成的,達到自動化水平的高級教學技能,即教學技巧。教學技能是教師必備的教育教學技巧,它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創新,具有積極的作用。
它包含了以下內容:
1、教學設計技能;2、課堂教學技能;3、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技能、4、教學評價技能、教學研究技能。
其中課堂教學技能包括了:l、組織教學和導入新課的技能
①建立和維持正常課堂教學秩序;
②明確意圖,集中注意,創造師生交流環境;
③掌握導入的類型,選擇適當的導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導入時間。
2、運用教學語言的技能
①普通話達到測試水平的二級,能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講課;
②語調高低和語速快慢適中;
③語言簡練,邏輯性強;
④語言生動、形象、優美,通俗易懂;
⑤口頭表述與體態語言相結合。
3、設疑和提問技能
①設問要有針對性,富有啟發性;
②設問措詞精當,選擇適當的設問時機;
③設問速度適中,有必要的停頓,注意學生的反饋;
④學生回答問題後給予分析評價和必要的引導、總結。
4、板書技能
①板書反映教學的主要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②板書設計層次分明、簡練、邏輯性強;
③板書布局合理,字跡大小適宜,疏密得當;
④板書文字書寫規范,並保持適宜的書寫速度;
5、講授的技能
①講授具有科學性、教育性、啟發性和藝術性;
②掌握事實、概念、原理、規律、應用等不同教學內容的講授方法;
③善於引導學生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發展思維能力。
6、總結結束課程的技能
①歸納總結要簡練、概括、突出重點;
②總結要使教學內容前後呼應,形成系統;
③總結要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拓展、延伸和自學。

5. 你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主要有哪幾方面

期以來,中國的傳統教育都是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因此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也缺乏創造力。那麼,要在有限的課堂四十分內既保證教學質量,又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就必須提高教學技能,掌握教學技巧。
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第斯多惠認為,教師不僅要教育別人,而且要教育自己。因此,教師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精通所教的學科,熟悉相關學科。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學大綱寬得不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會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教師不僅要教好優秀學生,更要教好「差生」。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素養,才能自信地展開教學,才能培養出高素養的學生。
教師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會長久地影響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引導他們去主動探索知識。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是因為他們不僅有扎實的專業素養,而且在教學中不斷思考、不斷提高,因此教師應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吸取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或教訓,長期積累必定會使自己的教學取得進步。同時,虛心學習,博採眾長,但絕不能一味模仿,否則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現在科技發達,教師要利用各種媒體手段,多渠道獲取豐富的教學信息,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方式,使自己的個人特長和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這樣學生才會喜歡聽老師的課,成績才會提高。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的第一步是要備好課,嚴謹地教給學生准確無誤的知識,把握住重點,不放過教學上的一個難點。從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精心挖掘、設計。備課要和學生的年齡及能力水平一致,並根據學生上課的情況加以調整,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在我們農村中學,英語水平普遍不高,在備課時就要多注重基礎知識,多復習,讓學生慢慢進步,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無論多好的教案都要到課堂上接受檢驗。如果在課堂上老師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即使教案寫得再好,教學質量也不會有很大的提高。哈明提出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課堂才能煥發勃勃生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要熱愛學生,贊美學生,讓課堂流淌情感。熱愛學生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老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去關注他、欣賞他。新型的師生關系強調尊重和贊美,贊賞學生的感情、觀點和個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的愛,從而產生無窮的學習動力。「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真誠和恰當的贊美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潛能和美德,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自信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兒童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願望來上學的」。即使最差的「差生」,在內心深處也會有美好的一面,而他們也更需要老師的關愛、理解和幫助。老師要觀察他們的內心世界,通過情感溝通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成就感,使課堂成為所有人積極向上的場所。因此我們要熱愛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欣賞,學會贊美。
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是非觀念尚未形成,難免會有些錯誤的想法或行為,對此,我們要學會寬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並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找出改正的方法。對於在課堂上違紀的學生不要動不動就體罰,可以採用暗示提醒的方法,使他盡快恢復到上課的狀態,這樣既不影響其他的同學,又維護了違紀學生的自尊。也可以採用課後疏導教育的方法,當眾大肆批評學生,往往適得其反。另外,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個人體驗不一樣,所以會形成各種不同的個性。教師要學會尊重個性差異,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標准來評判學生的優劣。寬容並欣賞學生不同的個性,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就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學生總是被要求服從老師,師生之間少有平等。如果我們相信、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大膽質疑,獨立思考。所以我們要學會民主,學會傾聽和溝通。比如,有時學生發言表達不連貫,引起其他學生的不耐煩,並耽誤課堂時間,這時老師不能武斷、粗暴地打斷學生的回答,讓他坐下,而要適當啟發、誘導、幫助他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生活體驗,因此對學習內容會有不同的理解,有些觀點會出於教師的預料或突破老師的成見,有的與標准答案相差甚遠,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學生的觀點是錯誤的,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老師應該認真而有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發言,並組織好語言,對學生的發言做出歸納和評價,告訴學生他們的觀點有哪些新穎、獨特之處,給老師一些什麼啟發,從而鼓勵他們勇於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同時也有助於他們養成尊重別人發言、傾聽別人發言的好習慣。同時,在班級活動中,不能老師一人說了算,要多徵求學生的意見。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只有在這樣「民主」的課堂里,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當學生受到鼓舞和信任時,學得最好。
學生的學習一定要經過思考才能提高,而思考常受到老師提問的影響。課堂提問能否有效地激起學生思想上的波瀾,點燃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是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的提問要有技巧,要有針對性,難易適度,符合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視角備課,變平凡的上課為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提問要有探索性和開放性,多問「為什麼」、「怎麼樣」之類的問題,採用循序漸進和直觀性的原則,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去探索未知。例如,在英語學習中,學習了「until」的用法,那就可以結合強調和倒裝的知識對「until」的用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情境互動,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盡可能多地給學生發言的機會。當然,請誰發言也要斟酌,如果有的學生有意迴避老師的目光,那就表示他不知怎麼回答老師的提問,不想答問,那最好不要請他們發言,否則,既浪費時間又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如果要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請不主動發言的同學;如果想把問題推向深入,激起思想碰撞,那就請主動要求發言者發言;如果是較容易的問題,就請那些性格內向或基礎差的同學回答,多給他們發言機會。還要注意優先舉手的同學和發言次數少的同學。這樣就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開拓思維,拓寬思路,使課堂成為所有人積極向上的學習場所。
教育無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會給學生造成各種各樣的影響,注重一些教學細節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提前幾分鍾進教室做課前准備,這對學生也是一個無聲的提醒,督促他們提前進入上課狀態並開始預習,這對快速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率有重要的意義。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鍾,或解答學生的疑問,或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從而更加努力學習。如果老師上課才進教室,下課就蹤影不再,讓學生覺得老師只是教書而已,無法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老師在學生中不能產生親和力,這當然不利於教學。
在課堂上注意應盡可能使用通俗、平易的語言和學生溝通,不要經常生搬硬套一些流行的歌詞或網路語言。當然,偶爾使用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也要注意過猶不及。講課要注意語速、語調,重要的地方講慢一點、重一點。同時,語音語調要抑揚頓挫,輕重有別。語言要精煉准確、豐富生動,否則平板、單調的語言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昏昏欲睡,課堂就會死氣沉沉。
老師不能老是站在講台上。當學生在討論、閱讀的時候,老師要走下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答疑問,根據情況組織下一步的教學。如果有同學發言聲音小,老師就應該走近他,一方面可以聽清發言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如果有同學不遵守紀律,老師走近他會給他無聲的警告。因此,教師走下講台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有效展開。
上課要注意到每個學生。有的老師只顧自己在講台上滔滔不絕,不朝學生看,只顧完成當堂的教學任務,為教而教。教學應「以生為本」,在課堂上應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表情或反應,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教學做出相應的調整,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如果學生看到老師看著自己,會感覺到老師對他的注意,從而使他們集中精力,認真聽講,這有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布置作業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可分為基礎題、必做題和選做題。高層次的學生要做必做和選做題,注重他們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挑戰學習難題的信心。中等學生要注重自主反思的能力,做基礎題和必做題,同時充分利用錯題集,改正並分析錯誤的原因,以便日後復習使用。低層次的學生做「基礎題」,立足於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注重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和解題方法,提高他們的正確率,從而減少對學習的畏懼,增強對學習的興趣。每次作業都要認真批改,可分為自批、互批和教師批改。教師批改時要盡量中肯地寫下評語,或鼓勵,或批評,或鞭策。如在學生的英語作業本上,可以用英語寫一些諺語或名言警句,如「No Pains, no gains.」等,學生因此既得到警醒,又學到了有用的英語知識。
老師在上課時要精神飽滿,使學生處於興奮狀態,不斷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成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把課外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字跡要清晰,板書要美觀、規范,演示要熟練。這些嚴謹的治學態度會給學生造成深遠的影響,有助於他們建立優良的學習品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高尚的人格,培養勤奮求實的精神。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界一再強調教學以學生之本,教育要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有創造力、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作為教師就應該不斷努力學習,在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摸索總結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又適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得,讓自己的教學價值得以體現。

6.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科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有效結合

一、 設計多樣的訓練,活躍課堂
課堂活躍了,課上的各項活動有意思了,學生自然而然會愛上英語,愛上課堂。因此,在課堂上設計多樣的訓練尤其重要。
1、做游戲
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有趣味性,但不能忽略游戲的目的。在做游戲時教師講清楚規則,避免學生因為興奮過度而產生課堂秩序混亂。游戲結束後教師要及時總結游戲中的得失,表揚和鼓勵學生,讓他們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例如在單詞教學結束之後,教師可以准備這樣的游戲:事先讓孩子們每人准備一種水果,同時要保密。單詞教完後,學生進行「touch and say」「smell and say」。由於學生對水果充滿了興趣,對這樣的游戲也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面也很廣,對於單詞的操練也很到位。
2、表演對話
例如在學完課文後,教師可以安排角色表演,並鼓勵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對話內容進行適當改編。在表演環節,教師還要給做觀眾的學生布置任務:在觀看錶演的同時注意Helen要吃什麼,不要吃什麼。布置一定的聽力任務不僅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有效提高聽力水平。在平時的課堂中,學生的聽力僅限於教材,而學生的表演和反饋都是有效的聽力訓練,而且能將少數人的課堂活動變成集體活動,讓聽力的訓練有效又有趣。

7. 課堂教學有哪些技能

課堂教學需要許多技能,但是,由於文化背景、教學傳統和分類思想的差異,版所以對開口跳教學的分類權各不同。比較全面的有: 課堂教學技能:課堂交流的基本技能教學口語技能 板書板畫技能 體態語技能 提問技能 情感交流技能 媒傳技能 課堂教學的施教技能:導入技能 講授技能 組織學生活動技能 課堂紀律管理技能 結束技能 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技能:課堂教學設計技能 測試編制技能 聽課評課技能

8. 教師怎樣提升課堂教學技能》

一、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地位、內涵
課堂教學是學校一切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學校實施人才培養的最主要的途徑。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也就成了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內容:扎實的學科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良好的理論素養,開闊的實踐視野,新教師缺的是教學經驗和實踐的積累。其具體包括:會備課、會上課、會設計練習、會輔導學生、會考試評價等等。這種教學能力由下列專業素養組成:觀念(包括質量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知識(包括學科功底、教學心理學常識)、技能(包括教學組織、表達、板書、現代教學技術)、能力(包括教學設計、控制、反思、研究能力)、規范(包括師德修養、敬業精神、學術規范、言行)。
二、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必要性
(一)課堂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
1、課堂有最大的時間權重———占學生在校活動時間的比例最大。
學校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顯然,學校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然而,學生在校活動的全部時間里,課堂教學的活動時間又是最多的。學生每周五天在校學習,除個別的校外活動外,幾乎全部都是班級授課,所以,如果說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的話,那麼課堂教學則是主導作用的 「中堅」。
2、課堂有最高的價值效用———育人的素質水平質量最高。
教育的最高價值在於更多、更快地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但無論哪路精英,都必須有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從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價值上看,課堂上完成的教學任務,是任何其他教學形式取代不了的。
中小學的班級授課是國家指令性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比,前者不僅課時數量多,而且內容廣。課堂教學的內容能從自然到社會,從生理到心理,從理論到實踐,豐富多彩,五花八門。它是學生的知識源泉、智慧源泉。因此,它能教會學生最全面、最系統的科學知識和生存能力。
3、課堂有科學的課程設置———各學科搭配組合科學。
國家制定的教學計劃,文科、理科的設置與比例,室內、室外的活動設置與比例都是經過科學論證而確定的。現行的課程設置基本上構成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甚至包括腦科學在內的合理格局,形成了最佳組合。眾所周知,這些課程的完成,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雖然各學科教學相對獨立,但課堂教學畢竟是多科並進的。也就是說,每一周的課,每一天的課,文理兩大類學科是相互交替進行的,或者說學生綜合素質中的每一個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是通過各類課程完成的。從這層意義上講,課堂是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中心,也是各學科教師對學生施教的 「團體賽」的中心。
4、課堂教學有默契的學段銜接———學生素質發展具有連續性。
課堂教學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順序而循序漸進的。各個學科是這樣,各個學年段也是如此。例如,一年級有自己的訓練內容和教學目的。那麼,到了二年級,也有自己的訓練內容和教學目的,只不過是各種素質的質量水平要求不同。從一年級到二年級也是學生整體素質的一次跨度很大的階段性飛躍。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課堂是學生素質連續發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級教師對學生施教的 「接力賽」的中心。
5、課堂有良好的內外條件———營造了專業性的教育環境。
課堂教學有其自己的優勢,突出地表現在它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容易形成一種學習的意識,知道應當如何去接受學習或發現學習,容易體驗學習成功後的喜悅。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術業有專攻」,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更是這一環境的主體。這是課堂教學最重要、最關鍵的內部條件。他們有道德,有學識,有高深的專業性知識。他們還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水平,不僅懂得教什麼,而且知道怎麼教;不僅能指導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且能指導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這一優勢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反映最突出。
6、課堂有豐富的教學容量———給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空間。
課堂上的學習除了讓學生自我攝取知識外,還要讓學生在能力、智力、非智力、品格等方面得到整合發展。換句話說,新課程不是「知識本位」教學,而是 「人格本位」教學。新課程還要求,每節課的教學容量達到最高水平,使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這一要求,只有課堂教學才能做到。
7、課堂教學有強大的推進功能———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動力強勁。
教育的本質功能在於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活動都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但動力最大的則是課堂教學。因為它能集社會性素質、心理素質於一體,高強度地推進學生全面發展。課堂、教師、教學條件、教學過程等都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針對性設計的,全部教學都是按照國家制定的教學計劃,遵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全面快速地推進學生發展的。顯然,對學生發展推進動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課堂教學莫屬。
(二)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
社會現實清晰地表現出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明顯差異,什麼原因所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師德方面的,有智能方面的,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們之間的教學能力水平不同。教學能力是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因此,它在教師能力結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
1、教學能力是完成教學任務的直接工具———決定課堂教學質量水平。
教學有任務,學生要發展,誰來完成這項工作?毋庸置疑的答案是教師。教師憑什麼?憑教師良好的個人綜合素質。一節課,從課的導入及運用教師的教學導入能力開始,到課的終結及運用教師的教學終結能力結束,都必須是在教學能力的作用下完成。換句話說,全部教學過程完全是在教師教學能力的控制下進行的。因此,它是表面的、唯一的完成教學任務的直接工具。這一工具是與學生 「短兵相接」的直接 「武器」,它決定了 「解決戰斗」的時間和勝負。如果「武器」精良,那麼,就會 「三下五除二」,「快刀斬亂麻」;如果 「武器」不好,那麼,就會 「戀戰沙場」,「久攻不下」。所以說,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了整個教學質量。
2、教學能力是教師各種素質水平的集中表現———決定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教學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教師的許多素質都有密切關系。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教學能力是教師其他素質水平的反映。比如,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想素質水平;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師的教學理論素質水平;教師的整合教學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師的知識結構素質水平等等。因此,教學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集中表現。
3、教學能力是教師的職業能力———反映教師的本質特徵。
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職業能力,比如,工人的職業能力是生產能力,農民的職業能力是種田能力,醫生的職業能力是治病能力,那麼,教師的職業能力無可非議的是教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標志,它的大小決定了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能力是教師職業特有的一種能力,它是區別於其他職業的本質標志。
(一)提高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的組織、駕馭能力,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根本保證。因此,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課堂教學的控制,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變數(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進行適當合理的調節與控制,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吸引力,使之沿著教師的思路成功地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基本結構如下:
教師接受信息--教師處理信息--教師啟發信息--學生接受信息--學生處理信息---學生輸出信息---反饋信息。
由此不難發現,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課堂教學的外部環境、學生的實際水平、教材等等,都會對課堂教學控制產生影響。而教師的水平是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主要因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主導的作用。那麼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控制的能力呢?
1、提高教師的修養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對自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方面的約束能力。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曾經指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很好地收斂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到這樣嚴格的監督。」教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直接影響到融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
課堂教學應當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師語言簡潔風趣,親切和藹,語調抑揚頓挫、輕重適當,學生就會在這種情感的感染下,很快進入問題情境。反之,如果教師情緒失控,動輒發火,學生就會焦慮不安;如果教師沒精打采,口授隨便,那麼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中的反應也只能是死水微瀾;若教師情感過度,渲染過重,語調始終高昂激越,學生就會趨於疲憊麻木,繼而產生逆反心理,如此種種情形,都難以使學生產生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影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同樣,教師的儀表、舉止等如果失度,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氣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加強自己的修養水平。
2、提高教師運用語言水平
課堂教學語言是一種工作語言,它受教學規律的制約,受各學科性質的支配。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制約著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和效率。科學的使用教學語言,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保證。
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科學性,做到准確、精練,有條不紊,合乎邏輯。
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性。在教學中,能否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能否打開學生的思路,能否引導學生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關鍵所在。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啟發性,通過啟發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對學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內容,予以恰到好處的點撥,既要把問題點到,又不把話說盡,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
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教師要善於應用形象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創造思維,引發學生豐富的想像。
3、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能夠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的能力,對於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反饋要隨時掌握,及時處理。弄清他們的希望與困難,並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使其張弛適度。或迂迴插入,慢慢導向課本中心,或更弦易轍,調整教案中原有設想,轉換講述角度。特別是對學生中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要及時捕捉,合理利用。
4、提高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各種教學媒體的能力。
實現課堂教學控制,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各種條件變化,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努力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如採用電化教學手段,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也可多種教法並重,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利於課堂控制。
總之,注意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途徑
我們學校一貫都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特別是這幾年學校一直把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辦學興校的頭等大事來抓,在全國范圍內引進了一大批新教師。大大充實了我校的師資力量,基本上剛從高校畢業的年輕人。他們熱情高、干勁大、有朝氣、不保守,敢於改革創新,學校也極大可能地為新教師成長提供更多的平台,已經有師徒結對、新教師講課比賽、教師技能比賽、聽評小組的評課、請專家來校指導、外出學習等形式。有絕大部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在不斷提升,教學成績也比較理想,他們的成長總結起來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徑:
1、在獨立思考和學習中培養。
面對課程改革,教師要學會獨自思考,即認真地反思及總結,獨立思考是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徑。現在的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挑戰,如何將自己的教學設想轉成教學行為,更好地將自己的東西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師要深思的事情。教師只有獨立思考,才能教學目標、教學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夠深入鑽研、不斷創新,才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進步。例如教師要備一節課,首先應該是自己先獨立理解教材,領會課標、教參的精神,然後根據自己的教學能力、班級學生的基礎,獨立設計出符合自己教學水平、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來。這樣的過程,憑的全都是教師自我的積累,發揮的全都是教師自己的才智,那麼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師自己。
2、在借鑒中感悟。
借鑒他人經驗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借鑒不是臨摹、效仿、照抄,而是從經驗中悟出道理。借鑒不是借「標」而是悟「本」,絕不是「東施效顰」(見《莊子,天運》,美女西施病了,皺著眉頭,按著心口。同村的醜女人看見了覺得姿態很美,也學著她的樣子,卻丑的可怕。後人把這個醜女稱作東施,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很壞。)作為一名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是新手,我們要虛心吸取經驗,走進課堂聽評課,聽不同類型教師的課,建議新老師先聽課後上課,虛心請教有豐富經驗的同行教師,感悟課堂教學的真正本質,將所見所悟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在同行交流與合作中提升。
交流與合作是教師教學行為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我們不僅需要具有競爭意識,而且更需要合作。隨著信息傳遞的迅猛發展,對教師素質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勇於承擔責任是新時期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的合作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交流與合作能獲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擔問題;通過交流與合作可以從同事那裡獲取教學信息和靈感,產生新的想法;教師在合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展示給學生,用無聲的語言告訴學生合作很有益,教師也在身體力行他們所倡導的信念;作為一個集體,教師通過合作可以獲得比個人努力更多的成績;通過分析材料、計劃及共同努力,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所以,與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師能力培養、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徑。
4、在課堂實踐中探索。
教學能力是後天獲得的,教學能力是在實踐中提高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因此,實踐就成了教師形成和發展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課堂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線,在理論中實踐,把自己所學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再運用到實踐中去,是對已學理論的檢驗,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系統,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5、在反思中前進。
(1)反思教學能力形成與提高的渠道是否暢通----「開源助流」。
反思的目的在於:分析教學能力形成的障礙,通過排除而「開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過打通而「助流」。
(2)反思各種教學能力強弱----「揚長補短」。
經過分析、努力,讓強得更強,弱的不弱。
(3)反思各種教學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顧」
經過分析、努力,讓教學效用高的繼續高,教學效用低的不再低。
反思可以分成三階段:
課堂前反思:此階段為備課,預測學生的反應及學習狀況,所以藉由搭配課堂後反思:一次次的訓練自己的預測能力,使之更精準。
課堂中省思:在課堂中觀察學生反應,並迅速擬定教學策略,需要良好的臨場經驗,而這正是新手教師最缺乏的。
課堂後省思:上完課後針對之前的課做全盤檢討,例如:提問是否適當?活動參與度如何?學生的接受程度…等,作為下一次課程安排的依據。舉個例子,首先教師因為遭遇到問題而心中浮現問號:「為什麼小明上課總是不專心?」,當我們在課堂中遇到這種情況,總是忍不住要罵學生。其實本來已經充滿挫折感的學生,更因為我們這一罵而對學習失去興趣。針對這問題,教師可以先藉由省思想出可能性,再去尋找解決方式。可能性一、孩子可能有身體上的疾病。可能性二、孩子可能聽不懂,所以無法專心。雖然班上的同學年紀皆相近,但所處的認知發展階段可能不同,有的可能已經到了具體運思期,有的還在前運思期,所以挑個最淺顯易懂的解釋方式,以實際操作代替口述,應該會比較有效。
總之,在中學教育中,教師肩負著很大的責任。然而,只要我們有敬業精神,練實基本功,善於思考,善於深入實際進行教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9. 教學技能與課堂教學技能有什麼區別

教學技能與課堂教學技能區別:
一、范圍大小不同:教學技能包含了課堂教學技能,課堂教學技能是教學技能的一部分。

二、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技能含義不一樣:
1、教學技能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固、復雜的教學行為系統。它即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照一定方式進行反復練習或由於模仿而形成的初級教學技能,也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因多次練習而形成的,達到自動化水平的高級教學技能,即教學技巧。教學技能是教師必備的教育教學技巧,它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創新,具有積極的作用。
2、課堂教學技能,結合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角度,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了理論和實踐層面的梳理和探討,以期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課堂教學技能,引導學生將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能力,幫助學生畢業後更快、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
三、包含內容不一樣:
(一)、教學技能包括:教學設計技能、課堂教學技能、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技能、教學評價技能、教學研究技能。

(二)、課堂教學技能包括:
1、組織教學和導入新課的技能
①建立和維持正常課堂教學秩序;
②明確意圖,集中注意,創造師生交流環境;
③掌握導入的類型,選擇適當的導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導入時間。
2、運用教學語言的技能
①普通話達到測試水平的二級,能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講課;
②語調高低和語速快慢適中;
③語言簡練,邏輯性強;
④語言生動、形象、優美,通俗易懂;
⑤口頭表述與體態語言相結合。
3、設疑和提問技能
①設問要有針對性,富有啟發性;
②設問措詞精當,選擇適當的設問時機;
③設問速度適中,有必要的停頓,注意學生的反饋;
④學生回答問題後給予分析評價和必要的引導、總結。
4、板書技能
①板書反映教學的主要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②板書設計層次分明、簡練、邏輯性強;
③板書布局合理,字跡大小適宜,疏密得當;
④板書文字書寫規范,並保持適宜的書寫速度;
5、講授的技能
①講授具有科學性、教育性、啟發性和藝術性;
②掌握事實、概念、原理、規律、應用等不同教學內容的講授方法;
③善於引導學生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發展思維能力。
6、總結結束課程的技能
①歸納總結要簡練、概括、突出重點;
②總結要使教學內容前後呼應,形成系統;
③總結要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拓展、延伸和自學。

10. 按照課堂教學結構,教師必須具備哪些技能

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在教師掌握必需的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三字一話>,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積累形成的教學技巧與能力的綜合。 以教學過程為線索,教師的教學技能大致可以劃分為:
(1)課前的教學設計技能;
(2)課堂教學技能;
(3)課後指導技能;
(4)學生與教學評價技能。
由於教學技能關繫到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技巧與能力,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構成了教師教學技能的核心。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總是通過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要求反映出來。
課堂教學技能的分類
導入技能;語言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能;強化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結束技能;組織技能。
課堂基本教學技能訓練提要
語言技能 (定義、作用、類型和應用原則)
提問技能 (定義、作用、類型和應用原則)
講解技能 (定義、作用、類型和應用原則)
強化技能 (定義、作用、類型和應用原則)
演示技能 (定義、作用、類型和應用原則)
板書技能 (定義、作用、類型和應用原則)
定義:教師用准確、生動、富於啟發性的語言來傳授知識方法、訓練思維能力、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的一種教學行為。
作用:傳遞新信息、新知識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能使教師個人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構成:有聲語言技能(語音和吐字、音量和語速、音量和語速、語調和節奏、詞彙與語法)和無聲語言技能(眼神、手勢等)
原則:學科性與科學性原則、教育性和針對性原則、簡明性與啟發性原則、針對性與邏輯性原則
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
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自覺地運用口語藝術、表演藝術、審美藝術多方面地錘煉語言,那麼就會使每堂課處處生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語不驚人死不休——課堂語言的風格美
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會形成某種教學語言風格。因此教師應在保證教學語言觀點正確、周到嚴密、含義准確、措詞精當的前提下。力求風格多樣化,鍛造語言的風格美。
首先,教師要具有化繁為簡、化深為淺的駕馭能力,增加教學內容的凝聚力和穿透力。練達曉暢的語言應成為我們課堂語言的基本。
風格.這種風格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又利於表現教師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循循善誘的內在氣質,從而引發學生的敬慕之情。
其次,課堂教學語言運用之功,在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理論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為此要設計富有文彩的語段,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在保護課堂莊重嚴肅、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適時插入一些頗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發人深思的典故、成語,使講授富有趣味性。這種風格利於表現教師的學力才氣和瀟灑風度,在學生中產生巨大的向心力。
二、大珠小珠落玉盤——課堂語言的聲情美
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妙語生花。緊扣學生的心弦,在於對課堂語言的全面設計和處理。因此,我們應根據內容的不同需要,使課堂語言具有張弛有致的抑揚美,緩急相問的節奏美,無論是「大弦嘈嘈」式的論述,還是「小弦切切」式的講解,都不能過於隨意,要在課前對內容有整體安排和設計。急時,使學生情緒興奮,觸發思維,加深理解;緩時,使學生有較充裕的時間去思考、判斷、辨析,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使整個課堂氣氛活而不亂,井然有序而不致沉悶。
三、淡妝濃抹總相宜——課堂語言的結構美
一堂課怎麼開頭?中間如何形成高潮?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如何提問?最後怎樣結束?這都對課堂語言有要求。
一般地說,課的開頭,導言要精闢,要一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具體方法或開宗明義,單刀直人;或巧設比喻,故布疑陣,激發想像。
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結構的完善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主次、詳略、難易程度確定教學語言的變化。重點內容、主要知識、關鍵點與難點。語調應緩慢、高亢、字正腔圓、一句一頓,必要時還需適當反復.以便給學生較強的刺激,造成突出印象,並不失時機地把教學引向高潮,並在高潮中完成教學任務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對那些次要的、非重要的知識.或學生一聽就懂的地方,則可適當講得快些,語調平淡,輕描淡寫,一帶而過。
四、自在嬌鶯恰恰啼——課堂語言的幽默美
要求語言的准確、嚴密,絕不是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刻板地傳授僵死的理論和作品.相反,我們必須強調語言的生動幽默。如能在課堂上或插入一兩處或精心拋擲或信口發揮的幽默語,不但會給學生清新愉悅的感覺,而且把抽象的理論、艱澀的文字傳達得充滿鮮活的魅力.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通過我們的語言獲得形象性和立體感,使課堂氣氛在整體嚴肅中又不失輕松與活躍。(案例)
五、此時無聲勝有聲——課堂語言的態勢美
走進課堂。教師首先傳達給學生的,應是自信而飽滿的情緒,這樣能使學生進入積極興奮的學習狀態。充滿樂觀進取精神。否則。過於刻板的面孔會給學生以沉重感:過於隨意的神情使學生懈怠;倦容滿面使學生失望;衣冠不整讓學生不敬;愁眉苦臉讓學生竊竊私語;余怒未消則使學生不知所措。如果我們對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因素不夠重視,那麼我們不但使課堂教學失敗,而且對失敗症結終無所知。
眼晴,有心靈之窗的美稱。所謂會說話的眼睛,是眼神所表達的態勢語。在所有態勢語中,眼神是教師用來輔助有聲語言的最重要的一種。在課堂上,眼神的運用不是隨意的,應強調自我感覺適度、坦然、舒暢.傳達教學內容的真情實感和內心的真實體驗,以知識的真和心靈個性的真使學生感到舒適、親切,感到教師的氣質美和充實之美。
總之,運用態勢語的關鍵在於自如恰當,要切實配合教學內容。並精心設計,將哀樂形於色,集於目,並做到舉手投足端莊大方,抬放自然,伸縮有度,揮灑自如.恰到好處。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語言錦上添花。
定義:通過教師提出精心設計的問題,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
作用: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復習和鞏固舊知識、聯系新的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
類型:知識提問、理解提問、應用提問、分析提問、綜合提問、評價提問。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