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模型設計

教學模型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7 01:51:03

『壹』 請以"模型製作"教學設計為例,如何將課程目標落實為課堂教學目標

任何教師的課堂行為都應以一定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課堂教學理念貫穿於課堂教育的全過程版,很難想像缺乏權理念或理念單一的課堂教學過程將帶來怎樣的後果。新課程改革的真正成功,將在於我們將全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廣大教師自覺的課堂行為,轉化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成果。

『貳』 除了addie還有什麼教學模型

ADDIE模型是一套有系統地發展教學的方法,培訓課程開發模型之一,ADDIE模型就是從分析專(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執行(Implement)到評估(Evaluate)的整個過程。培訓課程開發人員利用此模型需掌握的知識領域很廣,一般包括學習理論、傳播理論、介面設計、屬應用軟體、信息系統以及人力資源發展等。

『叄』 教學模型的應用有哪些

教學模型如今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我們的教學工作和生產實踐中,尤其是回在教學中,它的應用變得答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實用。教學模型之所以能夠被廣泛應用在教學方面,是由於模型具備了諸多的優點。
在教學中使用教學模型,能夠使學生的理解更深入具體,也更明白。使用它可以使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同時模型的展示能夠提高學生的想像空間。模型對於教育教學來說,也是最突出的貢獻。

『肆』 教學設計的模型有哪些

一、 ISD模型
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即教學系統設計,ISD模型即教學系統設計模型,它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理論的觀點和知識,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並從中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

二、 ADDIE模型
ADDIE模型的全稱,是Analysis分析、Design設計、Development發展、Implementation實施、Evaluation評估,是目前企業培訓課程開發領域最為經典一個理論模型。大多當前教育設計模型是副產品或ADDIE的變異塑造。

三、 HPT(績效技術)模型
國際績效改進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於1992年發布了HPT(HumanPerformance Technology)模型。
HPT模型,是通過運用涉及行為心理學、教學系統設計、組織開發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實施的廣泛干預措施。因此,它強調對目前的以及期望達到的績效水平進行嚴密分析,找出產生績效差距的原因,提供大量幫助改進績效的干預措施,指導變革管理過程並評價其結果。一言以蔽之,人類績效技術就是一種績效改進策略。

四、 CBET模型
能力本位教育與訓練(Competency-BasedEcation and Training,簡稱CBET),是職業培訓的一種模式,依賴職業能力分析的結果,確立權威性國家能力標准,通過與這些標准相比較來確定員工的等級水平,強調課程與教學應該對學員個別差異作適應。該模式以英國、澳大利亞為代表。
五、 霍爾模型
1972 年,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專家霍爾(Hole)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接受培訓的成人學習者的課程開發模式,即霍爾模型。該模型一共包括七個步驟,即確認可能的培訓活動、對培訓活動做出進一步的決策、確信與精選目標、設計合適的課程(資源、領導者、方法、時間安排、順序、社會強化、個別化、角色和關系、評價標准、設計方案的闡述)、使課程適應更多培訓對象的生活方式、實施課程計劃、測量和評價結果。

『伍』 1.幾種重要的教學設計模式:

以教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 以學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 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式由於學習理論基礎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基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ID1),基於認知主義學習理論(ID2)。 ID1的代表模式——肯普模式: 該模式的特點:在教學系統設計過程中應強調四個基本要素,三個主要問題,要適當安排10個教學環節。在各環節中把確定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置於中心位置,各環節之間的連接表示教學設計是很靈活的過程,可按任意的順序進行,評價和修改貫穿整個過程。 ID2的代表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 這種模式很好地吸收了瑞格盧斯的教學策略分類思想,並把重點正確的放在教學組織策略上。該模式過程:分析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徵分析,學習內容分析,設計學習任務,學習情境設計,學習資源設計,提供認知工具,自主學習策略設計,協作式教學策略設計,管理與幫助設計,總結與強化設計,教學評價。 史密斯——雷根模式和狄克——柯瑞模式的比較: ①狄克——柯瑞模式把「教學分析」與「確定學生初始行為及特徵」分成兩部分,並把二者分析的結果用更具體的「行為目標表述」; 史密斯——雷根模式把「學習者特徵分析」和「學習任務分析」都歸入「教學分析」模塊中,並對這一塊增加了「學習環境分析」框,取消了對「行為目標分析」框。②狄克——柯瑞模式中有關教學策略部分只籠統的提到要「開發教學策略」,至於開發哪一類教學策略並未說明;而史密斯——雷根模式則明確指出應設計三類教學策略:教學內容組織策略,教學內容傳遞策略,教學資源管理策略。③狄克——柯瑞模式對教學的修改並未放在評價模塊中,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修改必須以評價所得到的反饋為依據。 2.構成教學系統設計過程的共同特徵要素: 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模式和策略的選擇與設計,學習環境設計,教學設計結果的評價。 3.瑞格盧斯對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提出了很多富有創建的觀點,把教學理論的變數分為教學條件,教學策略和教學結果,並且進一步把教學策略變數細分為教學組織策略,教學管理策略和教學傳輸策略。他最早提出了細化理論的觀點。該理論是建立在兩個關於認知結構的假定的基礎之上:①知識按層次結構組織,抽象程度較高的知識處於較高層次,隨著抽象程度降低,其所處層次也逐步降低;②認知結構中的知識是相互作用的,相互聯系的。 細化理論的內容: 一個目標:按照認知學習理論實現對教學內容最合理而有效地組織。 兩個過程:「概要」設計,一系列細化等級設計。 四個環節:選擇,定序,綜合,總結。簡稱4S 七條策略:恰當運用有關教學內容組織的七種策略。 4. 根據教學中問題范圍,大小的不同,教學系統設計應分為不同的層次:以「產品」為中心的層次;以「課堂」為中心的層次;以「系統」為中心的層次。

『陸』 怎麼對所設計的教學模型進行有效性分析

教學活動結束以後,教師有必要回顧教學情況,反思教學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可以改進的方面等,為今後的教學決策提供參考,這也是教師實現職業進步的重要途徑。

『柒』 教學模型和教案是一個概念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版課程標准》的權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捌』 本章共講解了哪幾種與教學設計相關的方法或模型呢各自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梳理

他具體的內容還是跟專業知識相關的可以去考慮下你的專業是否符合

『玖』 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型

「三線」教學
用藝術家的眼光看,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在合演著一幕戲劇回。這答「戲劇」中潛含著三條線索(簡稱「三線」)——教學線、知識線和情智線。
所謂教學線就是指在某一教學方法下的教學思路;知識線是指一定教學思路下的知識點或知識體素的展現過程;情智線是指知識傳授過程中的能力培養目標與層次。
教學線設計的目標是自然連貫、層層遞進和具有啟發性。
實驗探究法:實驗——現象——分析現象——結論(新知)
設疑遞進法:設疑——解難——再設疑(加深、拓寬)再解難(突破難點、總結規律)
聯想歸納法:疑點——討論——結論——聯想——規律、方法。
知識線設計的目標是形成系統化、網路化的知識體系。
以物質性質為中心的新授課、實驗課的知識體系;
以理論要點和基本規律為中心的理論課知識體系;
以技能、方法為中心的習題課、復習課的知識體系;
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課知識體系。
能力線設計的目標是每一教學環節都體現能力、情感因素。
特點:學生中心、自主學習、方法指導、智情歸宿。
效果:教師大賽、高考成績、競賽成績

『拾』 教學設計中「六步三階段兩分支」教學過程模型是

皮連生教授在《學與教的心理學》中按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型、廣義知識學習階段和分類模型,提出了廣義知識教學過程模型,該模型對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教學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廣義知識教學過程模型簡介
廣義知識教學過程模型反映了現代認知心理學關於知識分類學習的思想,可概括為「六步三階段兩分支教學」(見下表1),從第5步開始,學與教分成了兩支,分別指導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和教學。從上表可見,該模型注重師生的雙向互動活動,為達到良好的教與學的效果,無論是哪類知識的教學,教師都應該按照模型中的各階段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學習過程 教學步驟
1.注意與預期 1.引起與維持注意;告知教學目標
2.激活原有知識 2.提示學生回憶與鞏固原有知識
3.選擇性知覺 3.呈現經過組織的新信息
4.新舊知識相互作用 4.闡明新舊知識關系,促進理解
5.1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 (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 5.1指導學生復習與記憶策略 (陳述性知識的教學過程)
5.2經變式練習,知識轉化為技能(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過程) 5.2指引學生反應,提供反饋與糾正(程序性知識的教學過程)
6.1根據需要檢索信息,提取與建構
(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 6.1提供提取知識的線索 (陳述性知識的教學過程)
6.2技能在新的情景中應用 (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過程) 6.2提供技能運用情境,促進遷移(程序性知識的教學過程)

閱讀全文

與教學模型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