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課程課堂教學總策略是什麼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讓學生主動學習,
讓學生不間斷地保持學習的渴望 。
隨著高中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作為教師,我們要樹立新理念,走進新課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課堂教學改革,真正承擔起新課改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縛學生手腳的做法,讓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最大的發展空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句話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並不排斥教師講,而是主張教師「精要講」,有利於培養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地講,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和學生兩者如何融洽地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教師在課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己發展的需要,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結果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堂上教師要肯定學生在學習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肯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一切參與活動,肯定學生在課堂中通過積極實踐得出的一切結論,肯定贊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探索、創新、發現的行為和活動。有魅力的課堂教學就是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己探究的能動性,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的責任是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而不是替學生學習。教師要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自主學習絕不是無指導原則的自由學習,教師要注重啟發引導,讓教的過程變成導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求,最終達到理想之境。能讓學生活潑主動學習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讓學生永遠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金鑰匙,有了好奇心,學生就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行高級思維活動,進而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景,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學」貴在於「問」,好課應當越講問題越多。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才能有真正的啟發式教學,才可能有探究式學習。這種創設情景,要有針對性、啟發性、緊扣教學重點、難點,決不是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價值的「滿堂問」。
讓學生不間斷地保持學習的渴望
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地反映在不間斷地保持學生對學習的渴望和教育的社會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發展。關注每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對學習的可持續要求上,讓學生永不間斷地保持對學習的「渴望」。課堂教學中永恆的資源就是學生自己,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知識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蘊藏著巨大的可開發與發展的潛能。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作為教師,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開發學生的不同潛能,為不同潛能的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是教師的職責。我們的教育是讓更多的學生有所選擇,讓更多的學生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讓更多的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沒有發展不了的學生,只有尚待發展的學生。
新課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課堂要多給學生創設相互交流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產生真知卓見,使我們的教學過程在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感染,生命與生命的對話中生成新知識。讓我們的教師與新課程改革同行,在改革中創造學生發展的未來。(
② 新課改下教學方法有哪些
新課改下教學方法:
一、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激發學生興趣
歷史學科本身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歷史本身就是故事,教師在講解的時候還可以引用更多的人物故事和野史,更可以帶著全體學生去看視頻資料。因此,歷史教學中可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發揮歷史學科自身的優勢,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使獲得歷史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歷史、培養能力、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二、盡量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
歷史教學不但要完成基本歷史知識的學習,而且要盡量要讓學生以史為鑒,達到學以致用。為此要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引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與歷史資料卡,教師要在此基礎上搜集資料,發揮學生主動性,多看書,參加社會實踐,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增強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歷史學科知識。
三、合理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歷史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接受式教育的教學方法,要盡量多採取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問題討論式教學法——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學生或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的方法;啟發引導式教學法——教師對所講授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一般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結論的方法;程序教學法——按知識的認知規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來認識物質的方法;實驗探究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創設情景,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設計,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後進行小組間的交流討論,最後教師根據各小組的方案進行集體討論分析,得出最佳方案的方法等。這樣多種方法並用,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學而不厭,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顯示出強大的信息功能,為歷史課改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並在課堂中展現出了新的情景。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的課件可以運用文字、圖像、聲音來刺激學生和調動學生多種器官,以多種方式和不同表現手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生動、有趣地將教學內容展現於學生面前,讓學生充分認識歷史現象及其規律。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的課件可以加大傳輸信息量和信息傳輸的質量,實現課堂的優化組合。實踐證明,揚棄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之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後,課堂教學的容量、教學的直觀性、教學手段的靈活多變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動活潑的課堂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春意盎然。如講述有關革命、戰爭等內容時,放映一些相應的影視資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五、精心運用多種檢測方式評價學生
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同學聽見考試就頭疼,作業抄襲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教師應該多動腦筋,盡量改變過去單一呆板的作業和檢測的模式,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來評價學生。比如,採取課前五分鍾小測驗,學生自編自測,分組競賽,撰寫歷史小論文,進行歷史基本知識競賽,這樣,使學生對歷史感興趣,增長知識面,同時自覺地掌握相
關的歷史知識;評語與評分相結合,只有考試評分,會有很多情況反映不出來,如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所以在評分之外再加上評語,則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各方面情況,評語以鼓勵為主,不應帶有刺激性語言。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可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在學習中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為今後更好的學習奠定基礎。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歷史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拓寬思路,改變方法,只有以全新的思路,全新方法投入到歷史課程改革中,才能使歷史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和才乾的學科。
③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策略
黎奇復主編的《新課程背制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正適應了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發展的實際需要。本書根據對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通過整合與創造,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動策略。一方面,從「傳統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入手,對問題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另一方面,通過對課堂教學典型案例的分析、總結,找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總結出實踐教學中的成熟經驗等,將促進廣大初中教師通過學習,使他們的教育理論素質、尤其是課堂教學技能得以提高。
第一篇: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第二篇:重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第三篇: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准備的三個維度
第四篇:超越傳統課堂形態的組織策略
第五篇:擴大課堂教學評價正向價值
④ 新課改倡導的三種學習方法是什麼
新課改倡導的三種學習方法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學習者自主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進度、應用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進行自我評價,並能做出相應的調適。
合作學習:學習者通過小組里的互助性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成員既需要承擔個人責任,還需要進行互動活動進行促進性的學習。
探究學習:學習者通過確定探究主題,在創設的探究情境中,開展有組織的探究活動,展示探究成果,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發展創新能力。
(4)新課程的教學策略擴展閱讀:
自主學習策略:自主學習是就教學條件下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其核心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自學學習策略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但始終以激發學生內部動機,「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為主線,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教師在設計、引導學生自學學習。
合作學習策略: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彼此激勵、互相幫助的積極依賴,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是一種既適合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又適合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教學策略,是新課程中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為學習者提供對同一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機會,對問題的深化理解、知識的掌握運用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常見的合作學習形式有: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夥伴。
探究學習策略:探究究學習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科學)研究的情境,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主、獨立地發揮想像力。
⑤ 四種主要的教學策略
四種主要的教學策略一、高效課堂教學的界定
《新語詞大詞典》對高效的解釋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中國中學教學網路全書》對課堂教學的解釋是:又稱班級授課制,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有規定人數的教學班,教師根據規定的課程、教學進度和時間表,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高效課堂教學是指班級授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從課程改革的角度講,是指在班級授課中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落實的最優化。具體講1、要以盡量少的時間和師生物化勞動 ,靠提高課堂45分鍾師生教與學的效率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教學效益的最好;2、要以教師、學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為本,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二、備的策略
在我們常態的班級授課中要實現新課程改革三維目標得以最優化的落實,教師的課前准備是重要的前提,對課堂教學進行中諸要素以及之間的關系要瞭然於胸,並做精細化處理。具體講涉及四要素:學生、教材、媒介、教師。所以課前的准備主要是四備:
1、備學生。首先,要對班級整體和學生個人的原有認知結構,最近發展區的情況搞清楚。其次,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否在課堂教學結束時得到根本性落實、在促進本課知識與技能落實上學生的學習是否主動有意義,而不是被動機械性掌握,是否具備相關的學習方法,若沒有是否授予;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應該有一個先期的預設,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否始終具備積極的情感。應該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因為學生的狀況,很大程度上就是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根本性指標。
2、備教材。首先,要站在單元、整章、整冊、乃至整個學段教材的角度進行系統的備課,這樣處理教材時才會避重就輕、駕輕就熟。其次、指對於課堂教學要呈現材料的掌握應該很熟練,達到脫稿的水準,這樣在巡視、指導,精講時才會干凈利落,不出現拖泥帶水的低效現象。這樣做的目的是利於學生學會,落實好知識與技能。
3、備媒介。媒介在課堂教學起到輔助性的作用,運用得好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大課堂教學的密度和節湊,易於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掌握事物的本質,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媒介包括1、非投影視覺輔助如黑板、模型、實物、提綱等,2、投影視覺輔助如電腦多媒體技術等;3聽覺輔助如錄音機;4視聽輔助如電影、電視、錄像。
4、備教師。備教師是備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首先,教師應該把備學生、備教材、備媒介中考慮到的問題進行思想上位的融合。在實踐下位上,要考慮在課堂教學實際的進行中,教師自己的擺位問題,即課堂教學45分鍾自己以什麼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是講授者、指導者、組織者等等要有一個先期的考慮,其次、如果條件准許,可以問問經驗豐富者的處理辦法,還應該看看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前沿的雜志、書籍,是怎樣進行的,如此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左右逢源,相得益彰。
總之,單就每節課在上課之前教師對於課堂教學中教、學各個環節教師、教材、媒介、學生有個精細的設計,包括在反思中遺留問題的講解都應考慮在內。如是實現新課程改革三維目標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實有一個先期的與預設保證
三、教的策略
在常態課堂教學中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的最優化,教只是落實的一方面。那麼在教的方面怎樣實現課前准備的預設,並創造性的發揮呢?教育心理學史表明,對學習造成重要影響的學生自身因素是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習動機、個體心理發展水平和智商水平。由於目前學校教學一般是按照年齡分班的班級教學,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大體相同,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大致概括學生自身因素與學習成績的關系:學習成績=f(動機、IQ、原有的認知結構),即學習成績是學生個人動機水平、IQ、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增函數。也就是說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果,只要做好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和搞清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並按照學生思維發展的主線展開教學即可。
⑥ 新課程的教學策略
(1)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2)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持續發展的過程。(3)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4)實現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應用。
⑦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質量觀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多元的社會,經濟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多元化的社會呼喚個人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既是時代的召喚,也是當今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已然成為每位教師的共識;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今天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更是我們需不斷探究的課題。《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對於這幾點我們已經在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積累了一些經驗,我想就自己在實踐當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幾點想法:(1)創設情境要合理,學生才會樂學。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有時,老師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的情境,不僅顯得與教學內容脫節,造成時間上不必要的損失,還會令學生分散注意力,反而對主要內容的教學起到負面效應,久而久之這種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會失去它的生命力。所以我認為凡事都要有個度,合理最重要。(2)合作學習時應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學習基礎上的,所以在教師提出問題或呈現某個情境後,應該留給學生相應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先對要討論的問題形成自己獨立的方案,然後教師再宣布「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就不會造成組內優生一言堂的現象了。其次,在合作討論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這樣才能使他們在討論完個人的設想後能有時間綜合這些想法,進而引申出更精更合理的結論或方案,這樣的合作才會顯出它的價值,寧可壓縮後面的教學時間或內容也千萬不能使討論流於形式,而使合作學習的目的變質。(3)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動腦,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有利於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不提出過於簡單,不假思索就能解決的問題。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張口就會,看起來氣氛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於創新意識的培養。課程理念的更新無疑是對教師個人素質的大挑戰,我們每位老師都要做好准備。(1)教師要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
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堡壘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此次課程改革,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由於課程內容和課題研究涉及多門學科和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教師。
(2)教師採用的教學方式要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
當今的信息社會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有賴於教育的信息化。教材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教材立體化,就是說今天的教材早已不限於課桌上的紙介質的書,而是要以文字教材為主體,音像教材和電子教材為兩翼,並向網路教材發展。由此可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學從觀念、思想、理論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變革。它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隨著信息網路的擴張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本領,將學生培養成「信息化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關於將信息網路上新的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向,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教師必須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多媒體,將教學軟體、網路等信息技術運用在教學中。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教育對教育方式的要求,教育方式對教師的要求,形成了一條不可斷裂的鏈,教師只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合理運用教育手段,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學生成為有自身獨特性的個體,成為新時期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