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顯微鏡的使用教案

顯微鏡的使用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7 01:49:03

A. 求幼兒園大班科學《望遠鏡和顯微鏡》教案

整體設計 對應用性知識的教學,常見採用「一構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驟進行直接敘述的方式教學。這種教師告知、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雖然講解有條理,但學生很難有學習激情,實際收效差。若採用探究性教學,效果會有極大的不同!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程標准》認為:物理教學應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實踐能力、探索精神及創新意識。新教材內容的選取加強了科學與社會的聯系,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經驗和體驗,注重以實驗為基礎,突出科學探究思想,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內容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走進了中學物理教學的課堂。 對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毫無疑問都要由教師實施。把教育理念化解到課堂教學的行為之中,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在教學內容確定的前提下,教學方法是獲得優良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思想,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學生既可學到基本知識、研究方法,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教師需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行為,以期達到課程標準的目的。採用探究式進行望遠鏡和顯微鏡的教學,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總結視角概念,引導設計、組裝望遠鏡和顯微鏡,學生既可掌握視角、透鏡應用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可學習歸納總結形成概念的思想方法、設計實驗的思想方法。注重思維方法培養,激發創新思想。 一、由現象歸納總結,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是對物質特性、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等本質屬性的反映。物理概念是從大量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中抽象出來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徵和 本質屬性,概念是濃縮的知識點。視角、視角放大率概念的引入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典型。 二、引導思維,設計實驗 怎樣解決看不清楚的問題?思維從問題開始,探究始於問題,問題是創造的起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前提,亞里士多德講過「創造性思維就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在引導探究過程中,教師需精心設計問題,步步深入啟發,激發學生思維。 三、手腦並用合作實驗 實驗理論方案設計思想明確後,如何選擇儀器組裝望遠鏡和顯微鏡?教師提供事前幫助學生采購的中學生實驗所用的不同焦距的透鏡片一套(價格不貴,可每人一套,也可多人一套),課堂上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動手進行組裝。鼓勵交流合作,教師給予適當的輔導,確保學生對顯微鏡、望遠鏡的功能有感性認識。 四、引導觀察,激發自主探究 新課程非常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動,這是本次課改的一個突出的亮點。我們期待學生能把要求掌握的知識通過自己探究發現,並且通過交流使認識更深刻,這是我們的理想。學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個培養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比較弱,在沒有任何引導、提示的情況下,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教師適度引導,為探究指明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望遠鏡、顯微鏡的實物及圖片,能說出其主要結構; 2.經歷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探究活動,能說出望遠鏡、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成像情況; 3.通過了解望遠鏡發展的歷程,感受望遠鏡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過觀看顯微鏡的發展及應用前景,認識到科技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影響,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1.體驗利用兩個透鏡組成望遠鏡的實踐過程。 2.體驗利用兩個透鏡組成顯微鏡的實驗操作過程。 3.初步學習逆向、類比的物理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行觀測的興趣。 2.增強學生的自然審美能力,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3.進一步形成科學的認識觀。 4.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望遠鏡、顯微鏡的實物及圖片,能說出其主要結構; 2.經歷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探究活動,能說出望遠鏡、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成像情況。 教學難點 經歷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探究活動,能說出望遠鏡、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成像情況。 教學方法 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准備 教師:計算機、多媒體課件。 學生: 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玻璃片、水。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問題導入 1.引入:探索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觀察,要觀察就要藉助眼睛,並期望加以擴展,正是透鏡的發明和使用,才使人類的這種願望得以實現。 2.提問:透鏡有哪兩種? 觀察:判斷所給器材中的凹透鏡和凸透鏡 問題:利用透鏡我們可以觀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們把透鏡組合起來觀察物體,又會有怎樣的發現呢?進行猜想。 我們用一個放大鏡時,發現放大倍數有限,但當我們用兩個放大鏡組合,發現放大更多倍。 問題:同學們能用這一發現做一個小發明嗎? 引導:我們用它做一個顯微鏡。導入課題。 故事導入 方案一:嫦娥深居廣寒宮,她的美麗與孤獨總令我們羨慕和同情,但這始終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因為科學家已經利用某種儀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盡是些石頭,根本沒有任何生命,更沒有嫦娥與廣寒宮。那同學們知道科學家用的是什麼儀 器嗎? 引導學生回答望遠鏡引入新課。 方案二:約400年前在荷蘭的一個小鎮上,一個磨眼鏡片的手藝人不經意地透過一前一後放置的兩個鏡片去看遠處的景物時,發現這些景物近了許多,大約1609年,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知道了這件事,他在研究之後,用兩個凸透鏡做成了一台望遠鏡。他後來不斷改進,用自己的望遠鏡第一次發現了天上的銀河並不是一片連續發光的雲,而是由許多的星星組成的;他發現月亮表面並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許多高低不同的環形山;發現了太陽黑子,看到 了土星周圍有一圈光環。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有四顆衛星繞著木星轉,很神奇是嗎?想了解吧! 引入課題:顯微鏡和望遠鏡。 情景導入 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國有個情人節是2月14日,你們知道為什麼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國的情人節嗎? 這兒有個望遠鏡,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與「織女星」,今天晚上,誰想借去試著觀察一下? 出示望遠鏡模型,啊,這樣簡單,說不定,學了今天的知識,我們每個人就都能用身邊的器材自己製作一台望遠鏡呢?出示課題導入。 設計意圖:設疑激趣,使學生帶著期待步入課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資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類同疾病作斗爭的歷史上,找到像痢疾菌、傷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樣本是找到抑制或殺死這些細菌或病毒的關鍵。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那麼,科學上進行這些顯微、遠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顯微鏡和望遠鏡是怎樣的成像原理呢? ③你們在七年級已經用過顯微鏡了,誰知 道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屬於凹透鏡還是凸透鏡?想不想自己製作一台顯微鏡呢?出示課題導入。 方案三:提問激趣,引出課題:生物課上是怎樣使用顯微鏡的?是由哪幾部分組成?你們知道為什麼顯微鏡能比普通的放大鏡放大倍數大得多嗎? 神話故事《葫蘆娃》中有一位葫蘆娃有特殊的本領,他有千里眼,能夠看到很遠以外的東西,設問:大家想不想擁有和他一樣的本領呢?我們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實現大家的願望,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望遠鏡。

B. 高中生物實驗教案怎麼寫

實驗一、顯微鏡 的操作

一、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顯微鏡的結構和顯微鏡的操作。主要以提高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技能,因此,本節課應准備好足夠的顯微鏡供學生實驗使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2、能力目標: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三、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五、課前准備 :
准備顯微鏡,兩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動植物永久裝片),擦鏡紙,紗布。
七、教學過程:
(一)、了解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顯微鏡是由目鏡和物鏡2個凸透鏡成像。物體在物鏡一二倍焦距之間使物體呈一個放大的實象,這個實象落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之內。目鏡再呈一個放大的虛象,進人眼。
(二)、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1、教師按照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的順序對顯微鏡的各部分名稱及結構進行講解。
機械部分
(1)鏡座(2)鏡柱(3)鏡臂 (4)鏡筒(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6)鏡台(載物台)
(7)調節器:①粗調節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於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器(細准焦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並藉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照明部分
裝在鏡台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
(1) 反光鏡(2)集光器(聚光器)
①聚光鏡:由一片或數片透鏡組成,起匯聚光線的作用,加強對標本的照明,並使光線射入物鏡內,鏡柱旁有一調節螺旋,轉動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調節視野中光亮度的強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鏡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其外側伸出一柄,推動它可調節其開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
光學部分
(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號的為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最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為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以示區別。
2、以小組為單位,看書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三)、了解顯微鏡各結構的作用
教師指示各個不同部位,由學生說出各部分的作用(同時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再試一試,真實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認目鏡和物鏡,調節准焦螺旋等。
(四)、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1、低倍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櫃或箱中,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台上,鏡座後端距桌邊1-2寸為宜,便於坐著操作。
(2)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准鏡台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准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並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為止。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台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彈簧夾夾住,然後旋轉推片器螺旋,將所要觀察的部位調到通光孔的正中。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台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著鏡台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後,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並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調節器的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器!)
如果視野的亮度不合適,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調節,如果需要更換玻片標本時,必須順時針(切勿轉錯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標本。
(五)、練慣用顯微鏡進行實際觀察
學生按小組進行操作,觀察寫有「上」的標本和預先准備好的永久裝片,並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先請學生補充,後教師補充,最後進行提問:
1、將觀察到的標本移到視野中央.先移動一下標本,看朝哪個方向移動,這說明了什麼?
2、觀察寫有「上」字的標本.並寫下你在視野中看到的圖象.
3、變換不同的目鏡和物鏡進行觀察,看看物象有什麼變化?
4、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有什麼不同?
5、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六)、實驗整理
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後,怎麼辦?
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台,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台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

閱讀全文

與顯微鏡的使用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