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開展微型課題摘抄習慣研究教學教研
「微型課題研究」也稱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即時梳理、篩選和提屬煉,使之成為一個課題,並展開扎實的研究。研究的著眼點主要關注於教育教學細節,研究內容是教育教學實踐中碰到的真問題、實問題、小問題,研究的周期短,見效較快。微型課題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過程、有實效」 基本特徵,以「問題即課題、對策即研究、收獲即成果」為基本理念。
『貳』 如何指導教師,學校研究或解決教學"微問題
未來是以網路的全面深入運用世紀。隨著網路的廣泛普及應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網路的普及使網路教育的進程已在我們身邊迅速展開,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一種極為便捷有效的途徑。同樣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路資源,增強課程吸引力,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加深並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微課作為網路資源最基礎、最生動、最形象的在線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個人結合現有的完善的網路資源建設實際情況,就充分利用微課這一環節,提高學校教學效益進行學習總結。
一、完善的網路條件是微課得以實施提高學校教學效率的基礎
首先,學校教學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課,必須要具有完善的網路條件。現在的高等院校,都極為重視學校的現代化建設,學校領導必須認清社會教育網路化發展的趨勢,不惜巨資加大了網路方面的投入,建設現代網路化校園,並時刻注意保持與教育改革同步。
學校必須全面開通校園網,這樣才可以充分共享網上資源,及時了解教育教學信息;校內伺服器也已提供了豐富的學校內部網路教學資源,例如,當前最為流行的清華大學多媒體網路數字化資源庫。一律實行現代網路化辦公;投影儀、「三線」等已走進每一間教室,切實實現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實現了校園高效率的網路化管理。這樣也又利用優秀的微課能夠惠及到全國各地的學生,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園網路建設是利用豐富的網路教學資源的先決條件,並為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豐富的微課資源是提高學校教學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際網路上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且網上信息具有傳遞迅速、更新快、共享性好等優點,例如可實現對現代科技發展的實時跟蹤。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科學和信息傳播手段日益發展,知識量在短時間內發生猛增現象,有人稱這種現象為知識爆炸。而網路化的教學卻也能以其獨有的特點,迅速、准確地進行新知識的教學活動。
正是鑒於網路可以提供海量資源,支持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才得以全面提出及開展。多樣的外部刺激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網上豐富的資源有利於充分實現交互與共享,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習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從而最終有利於學校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教師的網路應用水平是產出高質量微課資源的有力保障
面對豐富的網路資源及現代化的網路技術條件,要想將其充分運用於教學,為教學服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具有較高的與之相適應得計算機水平,這對廣大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目前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他們的計算機網路化應用水平比較高,而一些中老年教師在青年教師的帶動下,積極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並且學校定期對中老年教師進行計算機網路應用及課件製作的培訓,使之達到熟練應用和製作的目的。這樣,學校教師整體計算機水平較高,從而大大提高了網路資源的利用率。這極為有利於教師的備課與教學,同時學生也對這種現代的網路化教學手段產生了濃厚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整體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是微課得以普及的前提
網路信息時代教育的培養目標除了要求學生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本素養外,還應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和很強的信息能力,因此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除吸收傳統知識技能的精華外,還應有意識地強調培養和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與加工能力。而當前正流行的熱門研究課題「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將研究性學習定義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自主探究方式。這是與當今教育改革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的變革,也是遠程開放教育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利用網路資源培養並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提升學生素質,是遠程開放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我國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
為此教師可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經常地適時組織學生到電子閱覽室進行自主網路探究。探究過程中的相互交流不僅可擴大知識的攝入量,更可培養學生形成一種在交流中學習成長的意識。培養良好的基於網路的自學習慣,實現從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進而為實現教育改革的新的課標要求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快速發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體(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於微課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路教研將大有作為,並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叄』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微型課題研究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版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權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肆』 微型課題研究的特點是什麼進行微課題研究有幾個具體步驟
微型課題研究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1.以典型案例研究為工具。典型案例研究指通過教師對教學情境下出現的典型事件(往往是偶發問題)做綜合性、現象性探究,通過對案例的合理性解釋和改進意義建構,實現問題的解決。對於典型案例研究而言,典型案例不一定是連貫的,它需要教師敏銳、細致的觀察,更多受到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
2.以教學問題為中心的具體問題為對象。課題研究的是教育、教學、教育拓展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以教學中的問題為中心,包括教學以外的涉及學生身心發展所有問題的研究。不過,相對於理論研究和宏觀課題研究而言,微型課題研究在於分析和探究那些當前教學實際中出現的能夠引起教師和學生發展,教育和教學的優化、變革的具體問題。微型課題研究之微型就是教育情境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現象,是教師和學生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綜合實踐等活動中發生過或正在進行的事件。它是真實的,情境性的。
3.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成為研究主體。微型案例研究特別關注教師自身的認識、觀念。教師是微型課題研究的實踐者,又是研究的策劃人、負責人。在研究中,教師作為研究主體應該充分體現其自主性。在理論研究和宏觀課題研究中,教師往往作為被研究者僅僅是實踐者,為那些專門搞教育研究的人員提供信息,而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反思自己的發展。在微型課題研究中,教師作為主體,得到了更多反思、提升、甚至重建自身經驗的時機。在某種意義上,無論是個人微型課題研究還是小組微型課題研究,都是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過程。
4.結題追求問題解決,採用案例概括性歸納法。微型課題研究獲得結論成果的方式是從具體的教育現象、事件中概括、歸納。微型課題研究重視日常教學實際,包括教學實際中的過程,也包括教學實際中師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表現和轉變。這種研究,通過對教學問題的分析研究讓問題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自然呈現它的解決方案,追求其實際應用價值。從結論來看,微型課題研究的結論既有細致的現象、事件描述,有基於現象、事件的邏輯分析,真實地呈現教育教學過程,又在各種教學場景中透視種種現象、事件,把問題的因由展示出來,反饋於實際教學而顯出微型課題研究的獨特魅力。
微課題研究步驟
微型課題,研究的時間短,涉及到的人員少,但是還是課題研究,還得遵循常規課題管理的基本套路。
一是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與大課題研究近似,要經歷選題——論證——制定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成果提煉——成果推廣。
不同之處,形式簡單。如開題,學校開一個會,主要研究人員朗讀研究方案,部署研究工作,就可以了。課題常規活動,滲透在常規的教育教學之中,對檔案資料也沒有那樣嚴密的要求,也不需要填報年度報表這些,課題結束的時候,學校組織驗收,檢查課題研究的效果。然後就是申報評獎。
『伍』 你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一般如何開發微視頻資源
多媒體視頻學習資源的設計及開發,一直以來是教育技術領域所關注的熱點。對於如何運用多媒體視頻學習資源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越來越受到教育領域中各級專家的重視。而近年來隨著學習的微型化、交互性趨勢發展,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降低認知負荷,提高視頻學習的交互能力,發揮微視頻教學資源的優勢是視頻媒體學習資源研究的新問題。 微視頻教學資源就是將課程教學資源劃分為每個小的教學知識單元,以3-5分鍾的時間呈現,依據教學規律而製作的視頻片段資源。它的特點是交互性強、片段播放時間短、播放形式靈活度高。目的是方便學習者自控學習步調,自主通過與微視頻片段資源的交互及演示去實踐、探索、構建新知識。它可以讓學習者通過手機,PDA,MP4等視頻移動終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復播放視頻片段以達到促進知識技能的提升,拓寬其知識視角,深化知識建構水平。 本論文的研究基於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實驗教學資源建設項目,是項目研究內容的一部分。以《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中的SPSS數據初步分析和數據高級統計為微視頻開發內容,以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本科生為實驗對象。通過實驗研究,調查研究等多種研究方法,從多角度對微視頻教學資源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對如何提高視頻資源的教學實施效果給出了參考性意見。 在研究開始前,我們利用相關的軟體開發平台開發了基於微視頻的學習資源,接著將實驗對象進行分組,分別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然後設計了實驗實施方案。在實驗結束後,通過自主測試和調查問卷,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最後對微視頻教學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呈現順序不同進行了對比分析,並提出微視頻呈現順序的差異性,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
『陸』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微研究課題申報表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堂教學是一個由許多種因素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復雜系統。勿庸置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追求。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多位目標、生活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堂生成……成為熱門詞語和熱門話題。我們的課堂日益呈現新變化、新氣象。然而,我們還是在許多的課例中發現,不少教師僅僅模仿了新課改的「形」,許多課堂表面上熱鬧、生動,試圖體現新課改的種種新理念。但靜心反思時總覺得有許多缺憾。究其原因,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效率意識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學活動中,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它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也是全面關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樂園。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目前,小學數學課堂的現狀: 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 我們的教育活動以理論學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課堂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效率低下,課內損失課外補,仍然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來強化學生的記憶。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新課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實踐應用環節,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在數學學習中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於以上考慮,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的課題實驗。 三、研究的目標、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概念、法則、公式、性質、數量關系和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方法。 2、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敏銳的感知力,獨特的想像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獲取新知識作為自己的內部需要,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 子課題設計: 1、學習目標定位的准確性、可行性。 2、增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學情境的有效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課堂生成的有效性、媒體運用的有效性…… 3、確保學習方法的有效性。保證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保證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4、注重課堂教學的細節。包括板書設計、習慣養成、位置移動、引導點撥、課堂總結…… 5、開展多元化的數學學習評價。 研究重點:增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確保學習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 研究思路: 通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著眼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學教學的觀念: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增強學生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會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2、研究過程 實驗時間為三年,主要分三個階段: (1)准備階段:(2009.2—2009.3) 認真組織參加研究的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准》、《主體教育論》及有關信息、資料,吸取廣大教師的有關經驗和體會,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形成較為實用、科學的研究方案。 (2)實踐探究階段:(2009.3—2009.11) 依據研究方案,開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理念、方法、實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強日常溝通,不定期的組織參加研究的教師研討、分析實驗情況,完善方案。並將研究資料及時匯總使用,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交流推進。 (3)實驗的總結階段: (2009.11—2010.12) ①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形成實驗報告。 ②整理實驗資料,總結出具有特色的經驗、成果。 ③舉行課題實驗的結題和鑒定活動。 3、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運用行動研究法來研究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學生對具體措施的反應,努力做到「行動—反思—再行動—再反思」。 (2)觀察法:對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相關要素進行第一時間的記錄和描述。 (3)比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師,平行班對比等,分析相關要素的關系。 (4)調查法: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學後調查,把握當事者的感受和課堂教學實效獲取「定性」與「定量」的雙重資料。 (5)個案法: 對部分研究對象盡可能搜集更多的資料加以分析、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探討對採取提高效率後的成果。 五、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1、主要觀點: (1) 部分教師理念異化為目標,在隱藏目標的泛化、擴大化與多維目標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熱鬧的「多言堂」、頻繁的合作與討論,使得不少課堂「形」聚「神」 卻散。 (3) 部分課堂過分地拉長學生親歷數學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學習的整體效率下降。 (4) 過度地依賴學具操作、數學知識泛生活化的現象,造成學生數學化思考缺乏,阻礙著課堂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課堂過分地強調了學生的自主與課堂的生成,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有畏首畏腳的現象和被弱化的趨勢。 2、創新之處: 我們作為農村的一線教師,與新課程密切接觸幾年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題目變活了,錯誤變多了,分數變低了」。面對轟轟烈烈的新課改,我們從農村小學的視角出發思考著。新的課程標准強調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要求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用數學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現象、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如果學生沒有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學起來是很困難的。新課程注重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和實踐體驗性,很多家庭作業形式也由原來的書面作業轉變成操作實踐性作業,有的則需要在家長的幫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由於種種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難實施見效。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及硬體設施相對較差,數學學習中的動手操作或實踐活動往往由於學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師或個別學生的演示驗證一下,大多數學生無法親歷實踐的過程,無法在操作中觀察、分析和體驗。動手能力弱在農村小學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某些老師仍然迷信於題海戰術,高耗低效,讓學生練技巧出成績,把學生當作盛載知識的容器,當作彰顯自己教學業績的籌碼。
『柒』 微課題是什麼
是指微型課題研究。要求教學人員把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行必要的梳理、篩選、提煉,整理成為一個課題,並展開分析研究,幫助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