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扭秧歌敲大鼓的口訣
秧歌鼓固定來雙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源身罩以真絲綉花鼓套,其上有鼓帶,下端綴以一排黃色絲穗。鼓身長33厘米,面徑12厘米。大鼓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 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秧歌的節奏為4/4拍。單棒快點打法: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是最簡單的節奏。 單棒慢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 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1)扭秧歌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現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隊為主要形態,舞隊人數少則十數人,多時達上百人,既有集體舞,也有雙人舞、三人舞等多種表演形式,根據角色的需要手持相應的手絹、傘、棒、鼓、錢鞭等道具,在鑼鼓、嗩吶等吹打樂器的伴奏下盡情舞蹈。
各地秧歌的舞法、動作和風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渾,有的柔美俏麗,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
㈡ 扭秧歌十字步的手上動作怎麼做
1、首先我們將左右兩手分別放在十字形橫線的下方、中線的左右兩邊,版站好位置。
口訣:前左上步抬右手在頭頂挽花兒,前右上步抬左手在頭頂挽花兒,後左退步抬右手在頭頂挽花兒,後步右退抬左手在頭頂挽花兒。
㈢ 怎樣扭秧歌
點擊任務目標許願樹;打開動作欄;在單人動作里選取扭秧歌的動作使用下,就可以完成任務了。
㈣ 扭秧歌分解動作視頻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1%A7%CC%F8%D1%ED%B8%E8%CE%E8
http://video..com/v?word=%D1%A7%CC%F8%D1%ED%B8%E8&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這里來有源
自己去選...
㈤ 學習扭秧歌
|向學習秧歌的基本步伐——四方步
教學內容:
1、復習秧歌的四方。
向左轉|向右轉專
2、了屬解秧歌的基本知識和以前學習的幾種秧歌步。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隨節拍優美地扭出秧歌十字步
2、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的知識
3、體驗舞蹈的樂趣,培養學生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准備:1、扭秧歌的資料 2、秧歌道具扇子、手巾花、綢子等(因學生沒有,現暫缺)
教學過
一、復習引入 1、上學期學習了秧歌的一些基本的步伐,同學們還記得嗎? 2、現在想請同學們前後兩個一組相互提醒、相互學習,回憶上學期學習的 幾種秧歌步伐。
二、新授教學
1、讓學生自己隨著節拍跳一跳步伐。老師觀察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
2、指名一位學生要講台上來跳一跳四方步,其他學生通過觀察來說一說
㈥ 什麼是扭秧歌
秧歌,原是南方農民插秧時進行的一種群眾性歌唱活動,它起源於農業生產勞動。清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二中說:「農者每春時,婦子以數十計,往田插秧,一寮國大鼓,鼓聲一通,群歌競作,彌日不絕,是曰秧歌。」秧歌分為兩種:一種是徒手錶演的秧歌,叫「地秧歌」或「地蹦子」,另一種就是高蹺秧歌。這兩種秧歌的相同之處是角色和曲調都基本一致。秧歌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現,後來發展成舞蹈和戲劇表演的形式,所以被稱為「扭秧歌」,以後逐步演變成燈會、年節中必須表演的節目。
扭秧歌現在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可分為陝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不同類型。王錫齡在《陝南巡視目錄》中記敘了陝西南部西鄉縣沙河鎮的秧歌:「田間農民有系彩,扮戲裝者歌唱舞蹈。金鼓喧鬧,蓋為秧歌助興,俗名大秧歌本此。」這種秧歌同現在陝北、山西等地新年社火中的大秧歌相似,成為一種頗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柳邊紀略》中也記載了當時黑龍江邊緣地區的元宵節,人們組織起秧歌隊,伴以鑼鼓,「舞畢乃歌,歌畢乃舞」,通宵達旦。
扭秧歌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踩著鑼鼓點,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起舞。表演形式十分活潑,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扭,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綵綢等道具,踩著鑼鼓點,口中唱著當地流行的秧歌詞,步履輕盈,邊扭邊舞。
二是走場,一般開始和結束時為「大場」,中間穿插為「小場」。大場是邊走邊舞的各種隊形組合的大型集體舞,表演出「龍擺尾」、「雙過街」、「九連環」等各種圖案的舞蹈。小場是由兩三人表演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如「劉海戲金蟾」、「車幺妹」、「跑旱船」、「傻子接媳婦」等。
三是扮,舞者扮成民間傳說、歷史故事中的各種人物,類型有文武公子、少婦、丑婆、貨郎、漁翁和小孩等。
四是唱,伴隨著嗩吶、鑼鼓聲,由歌手演唱當地的民間歌謠。秧歌隊的人數可多可少,少則幾人,多則八九十人。既可以統一表演一個大型節目,也可以分別表演各自准備的小節目。秧歌隊的領頭叫「傘頭」,是這支秧歌隊的總指揮。他手持一把傘邊舞邊唱,象徵著風調雨順。「傘頭」唱的內容基本上是即興發揮,也有當地民間小調。他後面跟著裝扮成男女老少和丑角類的各種人物,走出各種隊形。在鑼鼓、嗩吶的伴奏下,邊扭邊舞。那些動作詼諧有趣、朴實可愛,具有廣泛的娛樂性和群眾性。
扭秧歌作為一種民間舞蹈,既不需要多大的體力,還可以通過這種娛樂活動舒松筋骨,很適合不同年齡的人參與,現已成為節日遊行的必演節目。它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幸福和吉祥。
㈦ 扭秧歌敲大鼓的口訣
秧歌鼓固定雙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絲綉花鼓套,其上有鼓帶,版下端綴以一排黃色權絲穗。鼓身長33厘米,面徑12厘米。大鼓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 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秧歌的節奏為4/4拍。單棒快點打法: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是最簡單的節奏。 單棒慢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 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7)扭秧歌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現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隊為主要形態,舞隊人數少則十數人,多時達上百人,既有集體舞,也有雙人舞、三人舞等多種表演形式,根據角色的需要手持相應的手絹、傘、棒、鼓、錢鞭等道具,在鑼鼓、嗩吶等吹打樂器的伴奏下盡情舞蹈。
各地秧歌的舞法、動作和風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渾,有的柔美俏麗,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
㈧ 扭秧歌舞蹈動作要領
講究身體的扭動,也就是指秧歌的三道彎,動作幅度大,扭出俏皮的感覺
㈨ 秧歌十字步具體怎麼扭 ,,,
簡單來說,在兩腳中間畫一個十字。
1、左腳站在右上格
2、右腳站在回左上答格
3、左腳站在左下格
4、右腳站在右下格
然後往復循環,手臂向相反方向擺動即可。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但因流傳地區不同,又有陝北秧歌、晉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這種秧歌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開始和結束為大場,中間穿插小場。大場為變換隊形的集體舞,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有的地區將高蹺、旱船、竹馬燈、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稱秧歌"(見《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