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二年級數學 1米有多上 教學反思 博客
1、《長度單位》對於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的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會感到一定困難。因此,解決困難很大程度上在我們教學中要取材於生活,密切聯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實踐中去感知、體會,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概念。這也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於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於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
2、估測中發展初步的空間想像能力。估測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它讓思維經歷著觀察,猜測,類比,推理等活動。所以讓學生更好的參與估測有助於對長度的把握。實踐中認識長度單位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測量體驗長度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我覺得一節好的課堂,首先得益於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② 小學二年級數學相差多少教學反思
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這一課,主要有兩個知識點:一是讓學生明白求兩數相差多少就要從較大數里去掉較小數,二是明白誰比誰多多少,也可以說成誰比誰少多少。
例題出示的情景是讓孩子比較13比8多多少,孩子藉助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會通過擺一擺,一一對應的方式,一眼就看出來13比8多多少,那如果99比80多多少時,還能用這種一一對應的方法嗎,從而體會到這種方法的局限性。此時,我們需要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從而引出計算的方法。
在具體教學計算的方法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還是要藉助一一對應的實物圖讓孩子理解我們還是把較大數看成一個整體,把它分成較小數這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什麼呢,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圖知道剩下的那一部分正是較大數比較小數多得部分,學生在已有的對減法意義的理解上,很容易就明白求兩數相差多少用減法。從而抽象出算式。再通過幾組練習,讓孩子總結出求兩數相差多少只要從較大數里去掉較小數就行,所以用減法。
這樣的設計是數學教學中很典型的設計思路,用以前學過知識解決新知,發現以前的方法的局限性後,從而引入新的方法。以前的方法不僅僅只是為了引入新的方法,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舊的方法讓孩子理解新的方法。這是一個思維提升,方法優化的過程,也是學生數學只是建構的過程,不斷的發現以前方法的局限性,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再發現這個方法的局限性,再學習新的知識,就是在不斷的肯定和否定的過程中,推動學生數學知識的建構。
③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片段:《草》最後一個教學環節師:小朋友,放學回家誰願意把詩背給媽媽聽?(學生舉手,老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我當你媽媽,你現在背給我聽好嗎?想一想,到了家裡該怎麼說?生:媽媽,我今天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師:我女兒真能,老師剛交完就會背了。師:誰願意回家背給哥哥聽?生:哥哥,今年天我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好嗎?師:那一首?生:《草》。師:噢,這首詩我也學過,它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師: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給你聽:離離原上草,一歲……生:一歲一枯榮。師:野火燒不盡,春……春……生:春風吹又生!師:還是弟弟記性好!師:誰願意背給奶奶聽?你奶奶沒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你聽好嗎?師:好,背什麼古詩?什麼時候學的?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師:那麼多花兒不寫,干嗎寫草啊?生:(一愣)嗯……是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他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師:噢,我明白了。背吧!師:「離離原上草」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生:這句是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師:還有什麼「一歲一窟窿」?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乾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乾枯了。師:你看俺孫女多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了!奶奶先你怎麼大的時候,那有錢上學啊!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朋友,放學回家就把這首《草》背給家裡人聽。分析與反思:這位老師在教學《草》這首詩時,充分掌握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激發學生興趣,活潑而實在。學生背古詩,既是一個整體把握、復習鞏固的過程,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過程。在背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展示、運用都有所顧及,而且每一輪引導都逐漸深入。但存在的問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寫字能力及鞏固?背誦的面——其他學生背的效果?時間——有人說是表演,玩花樣!新課標始終堅持認為學習要以全體學生為主,要注重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3、《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1、抓重點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通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2、以讀為本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系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像,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像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像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二、創設情景,升華感情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著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贊嘆:「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么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為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當然,也有不足之處:1、預設欠充分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涌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准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為
④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有多少個字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二上關於估計的內容《有多少個字》後,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版估計意識是權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第一次試講的時候,我直接導入一段文字,讓學生聽完後估計總字數。一半的學生都拿出手指,指著顯示屏,邊點邊數,根本不理會老師所提的「估計」要求。
第二次試講,我嘗試著從新課導入就讓學生意識到:估計,在有些情境下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體驗到估計的必要性和優勢。我重新設計了導入環節,用一張看錶演時密密麻麻都是人的圖片,讓他們發現數出准確人數是很難實現的,並且也是沒有必要的。這時,就產生了估計的要求。接著,讓他們隨意估計,結果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這時,再給出一個提示:一個紅色方框裡面有大約200人。參照這個標准,同學們就能估計得比較合理了。
由於這個環節的改變,下一個環節,當出現估計字數時,幾乎沒有人會再用數字數的方法了。
由此,我也認識到,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教而無痕的。
⑤ 最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誰的得分高教學反思這節課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連加的運算順序在一年級已經學過,這節是數字變大了,三個數連加的筆算方法盡管在形式上有些變化,但它們的算理是相通的。我在教學這節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從表中收集數學信息,看哪些學生能找出或找全表中的數學信息,通過情境圖讓學生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向學生滲透了觀察表格的兩種常用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的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淘氣和笑笑的對話,展示淘氣和笑笑不同思考角度,鼓勵學生能夠讀懂他人的想法,能夠與他人對話。在學生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後,讓學生說出要想清楚地比較出誰得分高,到底誰獲勝通過列式計算就可以一目瞭然,然後再進一步讓學生口列算式並試著進行解答,學生通過計算正確說出誰的得分高。連加的豎式一年級已經學過,這節課重點讓學生掌握三個數放在一起進行相加,計算方法告訴學生先算個位,後算十位,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這節課由於有一年級的基礎,學生學趨同來比較輕松,很快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只有少數學生計算時往往個位滿十不向十位進一,出現錯誤。通過練習兩導兩練,發現了新的問題,連加運算用遞等式計算,學生做起來有困難,我重點給學生做了示範,但通過練習發現,還是有多數學生沒有掌握,還待下一節課繼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