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全冊)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全冊)(表格式)
Ⅱ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有點多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P28/例1(加法交換律) P29/例2(加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二、新授
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問題。
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
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現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總結出:
40+56=56+40
試著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發現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板書。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換律嗎?
板書:a+b=b+a
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示。
符號表示:△+☆=☆+△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總結出:
(88+104+96)=88+(104+96)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特點。
學生繼續觀察幾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過上面的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總結觀察到的規律。
教師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
符號表示:(△+☆)+○=△+(☆+○)
教師板書:
(a+b)+c=a+(b+c)
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鞏固練習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今天這節課你們都有什麼收獲?
你能把這些運用於以後的學習中嗎?
五、作業:P31/3
板書設計:
加法的運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學生舉例) (69+172)+28=69+(172+28)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155+(145+207)=(155+145)+207
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
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a+b=b+a (a+b)+c=a+(b+c)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P30/例3(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
教學目標:
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回憶上節課學習的關於加法的運算定律。
(1) 加法交換律
(2) 加法結合律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後四天的行程計劃。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據上面的條件,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性地將問題板書。
請你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問題。
匯報自己的答案,並說明理由。
重點引導學生對最後一個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進行匯報。
學生可能對括弧問題有異議
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加法中為了更清楚地體現運算順序,所以要加小括弧。
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
這道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麼運算定律?
通常在簡便計算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
三、鞏固練習
P30/做一做
四、小結
學生匯報學習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五、作業:P32/5—7
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課後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加法運算定律應用的練習課
教學目標:
1.能熟練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答: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數。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麼運算定律填數。
(2)根據每組第一個算式直接說出第二個算式的結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過上面的幾道題,你們能小結一下我們都復習了什麼內容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學生小結。
練習本獨立完成:
(1)一列火車從北京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場多少千米?
(2)玉門縣要修一條公路,已經修了400千米,還有260千米沒有修,這條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畫出線段圖。
(2)列式計算。
比較兩題在應用運算定律方面有什麼不同。
在比較重視學生明確,第1題只應用了加法結合律,而第2題先用加法交換律把75和480交換位置,再應用加法結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計算簡便。
師生共同訂正。(簡單說明線段圖應該怎樣畫,做簡要規范。)
(3)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結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5)用簡便方法計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計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結
學生談收獲。
課後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P34/例1(乘法交換律) 例2(乘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適當板書。
二、新授
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1)4×25=100(人)
25×4=100(人)
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b×a
我們在原來的學習中用過乘法交換律嗎?在驗算乘法時,可以用交換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根據前面的加法結合律的方法,你們能試著自己學習乘法中的另一個規律嗎?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組合作學習。
①這組算式發現了什麼?
②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③用語言表述規律,並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整理。
三、鞏固練習
P35/做一做1、2
四、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整節課的學習要點。
完善板書。
五、作業:P37/2—4
板書設計: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學生舉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學生舉例)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
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a×b=b×a (a×b)×c=a×(b×c)
課後小結: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練習課
教學目標:
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過剛才的口算,你們很快就算出結果,你們知道在乘法運算中有三對好朋友,它們分別是誰?
板書: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30×6×7=30×(□×□)
125×8×40=(□×□)×□
(3)計算:
43×25×4 25×43×4
比較兩道題,在運用乘法運算定律時有什麼不同?
在討論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總結出:第1題只應用乘法結合律把後兩個數相乘,就可以使計算簡便;第2題要先用乘法交換律把4放在前面,使25與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後面,使25與4相乘,然後再用乘法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小結: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獨運用乘法結合律使計算簡便,一種是兩個運算定律結合使用,使計算簡便。關鍵要掌握運算定律的內容,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運算定律。
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加以區分。
(4)師生比賽,看誰直接說出結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對比練習: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學生小組分工後獨立完成,再進行小組內交流。
匯報。
二、小結
學生談收獲。
課後小結: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埋伏
思考問題。
在學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我們觀察了一幅主題圖,有的同學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二、新授
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教師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引導學生說明不同演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個人負責挖坑、種樹,2×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負責抬水、澆樹。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組合作:
(1)兩組算式有什麼相同點?
(2)兩組算式有什麼不同點?
(3)兩組算式有什麼聯系?
匯報。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匯報,靈活地進行引導,總結出要點。
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學生舉例。
根據學生舉例板書。
到底我們舉的例子是不是符合這樣的規律呢?請學生驗證。
請學生用語言表述出發現的規律。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麼好方法幫助我們大家記住乘法分配律?
簡記為:
和與一個數相乘=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P36/做一做
P38/5
在練習小結中,幫助學生記憶乘法分配律。
四、小結
學生匯報自己的收獲。
教師引導小結,相應完善板書。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學生舉例)
(a+b)×c=a×c+b×c
a×(b+c)=a×b+a×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
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課後小結:
第七課時:
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准備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102×( )
學生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
老師迅速說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
出示:
計算102×43
小組討論完成。
學生可能出現:
(1)(100+2)×43
(2)102×(40+3)
在對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小練: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計算102×24
出示:9×37+9×63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進行板演。
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重點理解、說明第二種方法。
小結: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算式的運算符號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
在兩個乘法算式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那個數。
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一般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小練:(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討論:這個題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形式嗎?你能把它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嗎?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訂正時,說明怎樣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
引導學生小結: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間算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觀察算式的特點,有的不能直接簡算,只要將題型稍加改變,就能進行簡算。
三、鞏固練習
1. 師生對出題。
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對出題,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但這兩個算式合起來要能應用乘法分配律簡算。
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連接起來。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討論:2、3題為什麼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怎麼改?
3.P38/5
四、小結
談收獲。
五、作業:P38/6—8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計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課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