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教學的一般過程我國語文教學模式的產生
國務院在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指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還要著眼於大力提高質量和效益。」因此,「如何優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以提高教學效益」已成為擺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的結果,而且要關注教學的過程,更確切地說,是要在實踐中逐步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不僅達到知識教學的目標,還要達到德育教育的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益。因此,教學效益的好壞取決與教學過程。
經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面嘗試、探索。
一、問題引導,明確目標
早在1984年,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他指出:「教育過程最優化,不是具體方法,而是教師工作的一項特殊原則,專門用於在規定時間內以較少的精力達到當時條件下盡可能最大的效果」。那麼一節課要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從喋喋不休的講解中抽身出來,切實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必須要引導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方能如大海行舟,確定航向。
語文課程的特性決定了一節課的目標是多維度的,每個學生的思考角度和挖掘力也是不同的,達成目標的難易程度也不一樣。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和能力,站在全篇課文的整體角度,提出能「發一問而調千軍」的問題。
二、小結歸總,串接關聯
上述總括性問題提出後,難免會出現有的學生關注的句段並非解決問題的核心、要點。所以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小結,既可以肯定學生匯報交流中有價值的思考,也可以將偏離的思緒牽引回來。這樣才可以起到「放手」之後的有效收攏。
三、練習穿插,及時反饋
語文課堂必須呈現出「讀、思、說、寫」的綜合面貌。指一味地讀課文,剖析語句,談感悟,還要有語言的再創造,再運用。就語文課程練習的設計,我覺得可以是多樣的,多角度的。未必一談到練習,就必須要是仿寫某一段描寫有特點的語段,或者展開想像豐富課文未盡之意。練習可以出得輕鬆些,是學生思考、感悟的所得即可。哪怕是摘抄精彩語句、好詞的書寫。
四、書聲朗朗,內化情感
無論是問題引導、小結歸總,還是練習穿插,都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而讀書的方式有很多:自讀、對讀、展示讀。其中默讀是訓練學生思考的沉靜度,而激發、外化情感就要體現在放聲朗讀上。一節課如果只是在詞、句、段的品析上耗費時間,其實無形中搶佔了學生讀書的快樂。語文課上,讓學生快樂、自在的方式就是讓他們放聲朗讀,即便是開始的盲讀,或是漸漸地猜測品讀,再或是情感共鳴的用情深度,都是讓他們在聆聽自己的聲音過程中,逐漸明晰,從而將感受到的語言魅力,美好意境內化為真正的體驗。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方便法。
五、關注差異,各有所獲
孔子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聽其言、觀其行的方法,發現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同的表現。學生間必定存在差異,「認識、情感、意志」等多層面。為此,我們的教學就不可以用一把尺來衡量學生學習的所得是否達標,就不可以用一把剪刀來剪裁出所有學生要達到的標准。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
(一)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與學雙方合作實現的共同目標,對教師來說是教授目標,但要讓它內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學生設立的目標應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域內。也不能借口照顧差異,降低要求,遷就低水平。而應該結合教材與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為每層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
基本目標:指全體學生可以掌握的識記、理解、簡便運用的部分;
中層目標:是指大部分學生可以掌握的比較復雜的運用與分析的部分;
發展目標:是指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可以掌握的復雜分析及運用的部分,是對大綱范圍的拓寬和對教材內容的加深。
(二)作業分層
根據教學目標的分層,每章節、每課時的作業設計也應有層次,即彈性作業。彈性作業一般由60%的基本題、約20%的加深題和約20%的拓展題組成。基本題人人必做;加深題作為低層學生的選答題和中高層學生的必做題;拓展題作為中層學生的選答題和高層學生的必答題。
(三)評價分層
1.學習習慣
合作時動作又輕又快;討論時聲音輕,不影響別人;討論時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討論時認真傾聽別人發言。
2.學習技能
能捕捉討論中的信息;討論過程中觀點明確、表述完整、圍繞中心、有理有據有條理;能有效地組織討論;能組織整理討論結果。
3.心理品質
小組合作學習時能積極參與;碰到難題時能想辦法解決;討論中能給他人以幫助;討論中敢於提出不同看法;學習過程中有向上遞進的要求;有超過其他小組的願望。
這樣,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肯定,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六、總結提升,夯實所得
這里的總結,不單只是教師的語言歸納總結,也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的總結歸納未必是我們想要的,也未必是全面的、流暢的。但是,只要他們參與了,有一點歸一點,有多點說多點,這些都會像刻字一樣印在腦子里,形成能力。
在這方面我是屢屢收獲驚喜。如執教《桂花雨》一課時,課程尾聲,照例是讓學生回顧總結一下學習課文的所得和感受,有個學生說道:「讀了這篇課文我感覺很美。因為桂花開放,香氣滿溢。」這本是學生借用板書的歸納進行學習總結,但是,她的話語中,比我的板書多了一個「美」字,我覺得很好。於是順勢補充板書「美」,再引導下去,「請同學們再體會一下,課文作者除了和我們分享了聞花香時的美,還分享了什麼?」接下來,學生將板書中的「樂,甜」依次提煉出來,這是我的板書設計中所沒有的。
看吧,這就是學生超越我們的地方,只要你肯給他們提供飛揚思緒的土壤,就會收獲一個個驚喜。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率的。
總之,我將在「優化語文教學過程」的探索中,不斷地實踐、總結、反思,以學生發展為己任,還學生一個寬松、自主的課堂。
⑵ 如何理解語文教學過程
以教師為主導。教學中的過程與方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結合互動回的過程,答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發揮出來。 基礎教育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教與學的過程與方法教師的主導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實生活中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為切入點,學生就會摸不著頭腦,二者密不可分,與學生產生共鳴。反之。通過聽了張學君、政治教育,專門一些空洞的理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的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魯盛傑兩位專家的視屏報告,相互依存。這就要求我們在確定教學策略時拋棄那種短視的只盯住即時的考試與分數的短期行為。體會匪淺,收益較深
⑶ 語文教學應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主要做法是在課內,以課文為基點輔以補充資料,形成以課文為中心向周圍成輻射式閱讀的方式,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對課本知識進行了較好的延伸、補充和拓展.
⑷ 語文課的教學與過程怎麼安排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專控、激勵和評價屬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⑸ 語文教學過程中,知識與能力目標指哪些
語文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提高。」它構建起了課堂教學比較完整的目標體系,由以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了有機整合,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傳統的教學過程過分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造成了學生主體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創造力的缺失,泯滅了不少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導致了「高分低能」、「有才無德」等現象的產生。新課程下,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正確認識、理解三維目標及其相互關系。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體現的是語文的工具性。過程和方法強調在實踐中學習,「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運用語文」。「過程」,重在「親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但是,我們應該明確,三維目標,不是三個互相孤立的目標,而是一個目標的三個方面,對其理解,可以准確表述為「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是其他兩個維度發展的依託。教學中,我們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其次,教學目標要具體。每一節課,三維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才便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如《雨霖鈴》三維教學目標擬定如下:(一)知識與能力:(1)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藉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第三,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學習。課堂教學瞬息萬變,我們不可能每一步都設想到位。這就要求我們要當好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比如,在教《米洛斯的維納斯》一課時,為了把握作者的觀點,先要求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句,「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正當我准備布置學生討論這句話的含義時,有位學生舉手發言:「這句話是不是有問題喲,失去雙臂了還談什麼秀麗迷人?」全班同學頓時議論起來,我沒有簡單的否定學生的回答,而是要求他們把文中這句話多讀幾遍,每一遍都重(zhòng)讀一個詞語,然後再仔細思考剛才那位同學的話有沒有道理。這下子,全班同學紛紛行動起來,不一會,就有學生發現了問題所在,是「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這就自然引出了我所要問的問題,,「如此」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她」為何「必須失掉雙臂」?維納斯不「失掉雙臂」與「失掉雙臂」哪個藝術效果更好?是否希望「兩條一覽無余的胳膊重新出現在這座雕像上」?為什麼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而不是其他部位?如果不是她,而是現實生活中的其他的人失去了雙臂,會怎麼樣?因為是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大家都很感興趣,紛紛討論起來,課堂氣氛很熱烈,這節課的教學效果也不錯。從這堂課可以看出,教師要善於抓住教學契機,不但要善於提煉問題給學生,還要善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問題,把學習過程變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第四,重視過程,在實踐中學習語文。新課程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過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學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以自主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要把思維的時空交給學生,強調學生在自主的建構中把握知識的生成過程,然後再運用知識去自主解決問題。比如在綜合性實踐活動《我身邊的語文》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安排學生留意身邊的語文:街邊的路牌、廣告牌,電視、電影中的台詞,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等等,都成了我們學習的教材。通過觀察、總結,同學們發現了許多平日里被忽視的地方,錯字、別字、不規范的用詞、用語現象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大大減少,因為是自己親自歸納總結出的知識,學生的印象深刻,學習效果也很不錯,同時,這樣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語文的實用性,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不斷增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摸索到了方法,也正是因為有了「過程」,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開發。語文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如閱讀教學,我們可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思考、想像、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了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習作教學,我們仍然可以情感為線索,引導學生在取材時聯系生活世界,激活想像世界,在構思、表現時傾訴情感,表達情感,在評價時對情感的表達進行反思,使情感的表達更加准確,更加具體,更加生動形象。以上,就是我對新課程中如何在學科課堂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一些思考,我想,只要我們注意了以上幾點,就能把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⑹ 語文教學的一般過程
不同的方法過程不完全相同。
有效教學方法探究
* 「自主過關」教學法
* 「立體式閱讀」教學法
* 「單元授課」教學法
* 「六吧趣味語文」教學法
* 「編排課本劇」教學法
* 「合作競爭」教學法
* 主題叢書「五步賞讀法」教學法
* 「文本細讀」教學法
一、「自主過關」教學法
* 「自主過關」教學法內質是「自讀自悟、大量閱讀」。是以一個單元為一個單位學習,按先後順序先是識字課,再是過關課,最後是精讀課。這種教學方法把主動讀書學習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探究的主人。
二、「立體式閱讀」教學法
* 其主要做法是在課內,以課文為基點輔以補充資料,形成以課文為中心向周圍成輻射式閱讀的方式,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對課本知識進行了較好的延伸、補充和拓展。
三、「單元授課」教學法
* 一般一個單元課文學習的時間是三個課時。其具體做法是:第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預習課文;第二課時,以小組為單位,自主互助學習課文;第三課時,拓展積累,展示風采。
四、「六吧趣味語文」教學法
* 「一起讀吧」:讀通課文,查字詞典解決不理解的詞意,掃除理解課文的障礙
* 二是「大家說吧」:通過學生的交流讀懂課文
* 三是「老師講吧」:教師針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經典講解
* 四是「文學氧吧」:學生背誦精彩段落與篇章或有感情朗讀課文
* 五是「字詞練吧」:學生自主學習並積累生字詞
* 六是「精彩擂吧」:藉助各種形式評比展示,激發學習興趣,並通過牆報的形式展示擂吧結果。
五、「編排課本劇」教學法
* 主要做法是通過編排課本劇促進語文教學,把課文改編成劇本並表演,形式翻新,學生的興趣自然高漲,自覺完成閱讀,而且能夠正確理解。
六、「合作競爭」教學法
* 「合作競爭」教學法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能主動適應團體生活,具有人際交往的能力,能和集體成員相互幫助、互相監督,在參與集體活動中主動學習。
七、主題叢書「五步賞讀法」
* 第一賞是孤芳自「賞」。
* 第二賞是對讀共「賞」。
* 第三賞是個性欣「賞」。
* 第四賞是雅俗共「賞」。
* 第五賞是我寫你「賞」。
八、「文本細讀」教學法
* 文本細讀首先要靜下心來,暫時忘掉自己教師的身份、教學的任務,以一個普通讀者的心態來放鬆欣賞作品,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文本細讀的關鍵在潛心涵詠,涵詠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對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細細體會它們的作用。
第三章 教學基本流程
* 第一節 小學語文教學原則
* 第二節 教學流程 :
* 低年級識字教學
* 低年級閱讀教學
* 中年級高效閱讀教學
* 高年級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原則
* 1. 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 2.遵循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原則
* 3.遵循學生語文學習規律
* 4.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5. 積極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描一對二寫三」寫字練習流程
* 「描一對二寫三」練字法,即學生練一個字的過程包括空描一遍,把自己寫的字和範字對照兩遍,寫三遍字。練字過程為「空描一遍——寫第一遍字——對照——寫第二遍字——再對照——寫第三遍字」。
低年級識字教學一般流程
* 一、識字教學流程
*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 2.看圖學詞,初步感知
* 3.自讀韻文,認讀生字
* 4.朗讀理解,抒發感情
* 5.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 6.學會積累,拓展升華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般流程
* 每個步驟因課型、文章內容等不同,在方法上又各有不同。
* 閱讀教學流程
* 1.導入新課
* 2.初讀識字
* 3.精讀感悟
* 4.回味品讀
* 5. 課內外拓展
* 6. 指導寫字
中年級高效閱讀教學流程
* 一、中年級閱讀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課文的能力。教給學生方法,使學生能夠獨立地預習課文,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 5、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中年級高效閱讀教學流程
*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 (二)自主互助,預習課文
* (三)學習課文
* (四)暢所欲言,談收獲
* (五)拓展積累,展示風采
高年級閱讀教學的一般流程
* 1.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 (1)運用閱讀期待,激起閱讀興趣。
* (2)放手閱讀課文,留下「第一印象」。
* (3)交流閱讀心得,了解學生起點。
* 2.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 (1)提出疑難問題,確定研讀方向。
* (2)師生合作探究,圍繞重點研讀。
* (3)體驗思想情感,積累語言材料。
* 3.鞏固梳理,拓展運用
* (1)梳理學習內容,提升價值觀念。
* (2)適度拓展閱讀,擴大學生視野。
* (3)進行綜合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習作教學一般流程
* 教學流程
* (一)作前准備,搜選材料
* 1.資料的來源
* 2.指導搜集、選擇材料
* (二)啟導思維,指導寫作
* 1.教師指導
* 2.學生寫作
* (三)引導自改,謄寫初稿
* (四)引導評改,賞析佳作
高年級(5-6年級)習作教學一般流程
* 流程
* 每次習作所經歷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 1、准備階段
* 2、指導階段
* 3、擬作階段
* 4、賞評階段
* (一)准備階段
* 可分為三步:
* 第一步是審題。也就是要引導學生細讀習作要求。
* 第二步是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查找相關寫作資料,意在豐富寫作素材。
* 第三步是處處留心,選擇時機,以備有組織地創設情境,組織實地考察。
* (二)指導階段
* 可分為二步:
* 第一步是引導學生列寫作提綱。即,先確定好寫作中心,然後再明確寫作順序,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重點寫什麼。
* 第二步是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談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具體操作程序如下:教師激情點撥→學生組內暢談→全班傾情交流→師生相互啟發。
* 本階段意在幫助學生明確表達順序,激發表達慾望,為下一步的行文奠定基礎。
* (三)擬作階段
* 此階段是學生把自己所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材料、知識,按自己喜歡的順序,有選擇地獨立寫下來的過程。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要求學生一氣呵成,不得抄襲亂編。
* 擬作要課內完成,盡量在一節課內寫成。
* (四)賞評階段
* 分二步。
* 第一步是初稿賞評。通過評導、修改使學生能依據本次的寫作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是教師結合實例進行的一次有針對性的、更具體的點撥。
* 操作程序:
* 1.先完成初稿的同學自己修改作文。
* 2.先完成初稿的同學到台前閱讀自己的習作。根據標准大家共同點評。
* 3.評導習作,典型引路。找兩篇較好的習作,大家共賞評。繼而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點撥」到位,使學生認識提高,明確修改的方法和方向。
* 第二步是完稿賞評。通過各種評批方式對學生的習作進行系統地批改。
口語交際教學一般流程
* 一、交流激趣,引入話題,快樂參與
* 二、情境再現,嘗試交流,明確要求
* 三、創設情境,層層深入,互動交流
* 四、暢談收獲,適時評價,深化認識
* 五、課外拓展,運用實踐
第四章 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 一、什麼是課程資源
* 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遵循的原則
* 三、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一、什麼是課程資源
* 從廣義來看,只要有助於課程目標達成和學生發展之物,無論校內還是校外,也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均為課程資源;
* 從狹義來看,指可以直接為課程實施服務之物。
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遵循的原則
* (一)語文課姓「語」原則
* (二)著眼於學生原則
* (三)目標統領原則
* (四)提煉整合原則
三、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 (一)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 (二)充分挖掘廣泛的生活資源
* (三)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與「教學媒體」
* (四) 調整充實課外讀物資源
* (五)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挖掘課程資源
* (六)學生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
* (七)教師本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一)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 1.在整冊文本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篇目,以達到鞏固、補充語文知識和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 2.以某一篇目為基點,從不同角度進行拓展閱讀,從而得到各方面修養的提升。
* 3.把同類的文本有效結合,組合成一個大單元。
* 4.將相關資料引入課本,如一些背景材料等。
(二)充分挖掘廣泛的生活資源
* 1.挖掘歷史生活資源
* 2.挖掘自然生活資源
* 3.挖掘風俗民情生活資源
(三)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與「教學媒體」
* 網路資源是一個神奇廣大的世界,它不僅是課程資源的手段,而且本身是一座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課程資源庫。它打破了教室的相對封閉性,使教室成為一個開放的、民主的、師生互動的教育教學場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到網上學習,碰到疑難問題還可以給教師、同伴、專家發電子郵件進行請教,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網路資源的開發更能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時空的局限
(四) 調整充實課外讀物資源
* 我們知道語文教學改革突飛猛進,有的老師把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有計劃地納入到語文課堂中學習,極大地拓展了語文學習資源,提高了學習效率。這些優秀的、成熟的經驗做法語文老師要積極學習借鑒,促進自己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五)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挖掘課程資源
*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學生的語文能力必須通過實踐應用去獲得。
* 在教師指導和同伴啟發下,學生會發現無處不有課外學習資源,並讓一切學習資源為「自己」所用,使他們真正成為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
(六)學生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
* 學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是我們教師最需要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寶庫。而學生這種課程資源有其特殊性,他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是寶貴的課程資源 。
* 學生身上確實有著各種各樣豐富的課程資源,關鍵在於老師們怎樣開發和利用。
(七)教師本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 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實施者,是學生直接接觸、學習、模仿的對象,本身就是極其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它的表現是隱性的,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影響著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生成和建構。
⑺ 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哪些
1、全面發展的教學觀
語文教學中結論更要重過程,讓學生經歷過程,要創專設生活情境;屬教學關注學科更要關注人,學科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2、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
語文課的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語文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開放與生成的教學觀。
語文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讓語文教學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生成的過程。
⑻ 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哪些
1、全面發展的來教學自觀
語文教學中結論更要重過程,讓學生經歷過程,要創設生活情境;教學關注學科更要關注人,學科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2、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
語文課的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語文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開放與生成的教學觀。
語文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讓語文教學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生成的過程。
⑼ 語文的閱讀教學是什麼,具體操作過程是如何
一、要讓學生喜歡「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喜歡閱讀,認為閱讀是一種樂趣,有一種想讀的沖動,這才是成功的閱讀教學所產生的效應。一般說來,要讓一堂閱讀教學課堂成功進行,首先教師在教學導語的設置上是很講究的,導入的方式很多,但如何在課文教學的開始因地制宜、清楚恰當地導入,同時又能吸引學生步入課文學習是很重要的,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開篇導入時,一位教師採用的是直接導入「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安徒生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另一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大年三十,要過年了,同學們心情怎麼樣?你們在年三十都做些什麼?(當然很高興了,可以得到父母親人給的壓歲錢,可以吃許多鮮美的食物,可以玩得很開心…….)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做些什麼呢?她跟你們一樣過得開心幸福嗎?(學生產生猜想)就讓我們帶著疑惑進入課文學習吧!」這兩則導入,後面一則更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教師的導語不單單只是課文開篇的導語,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個知識的引導都離不開教師有效的導語。其次,閱讀教學中要倡導學生多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通過多讀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速度和閱讀的質量,讀的方式很多,可以默讀、小組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學生對文本多讀的重要性。再次,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協調和發展,閱讀是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不可盲目,如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可以閱讀一些關於作者信息、同類文章等的相關資料書籍,豐富知識面,擴大閱讀視野,以便在學習課文時增加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最後,掌握良好的閱讀的方法,在閱讀時不要只偏重知識能力的學習,更要注重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培養,一篇文章既要讓學生從中學到基礎的文本知識,又要從中領悟到學習的方法,同時提升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與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二、要讓學生學會「讀」,培養自主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提出一些好奇、新穎的問題,有時這些問題老師都無從回答,當問及這些問題的來由時,往往聽到的回答是從某某書上看到的,某某雜志上知道的之類。這些都是課外閱讀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閱讀量的明顯差異導致了他們之間的知識面的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之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在調動學生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帶著問題深入理解分析,交流反饋,匯報總結。我在教學《聰明的使者》一文時,一學生讀後質疑到:陸東贊怎麼會這么聰明?我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大家紛紛發言,認為陸東贊善於觀察,認真細心,知識面廣……等等,的確,我們不能只在乎學習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閱讀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三、要讓學生學會「讀」,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閱讀本身是對生活的積累,教材只是一種「案例」。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初讀感知、再讀加深理解、多讀深化對內容的學習及延伸的方式去學習。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是建立在學生、教師與文本的基礎上的,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當談到烏鴉喝到水的好法時,有學生說烏鴉可以推倒瓶子喝到水,有學生說可以用吸管喝到水,還有的說打砸破瓶子上半部分等,雖然有的想法在烏鴉本身無法做到,但學生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烏鴉想用自己的法去喝到水也未嘗不可。曾有一位老師在上《狐狸和烏鴉》時,有學生就反饋到:這烏鴉是怎麼變笨了,原來會想到用石子填滿瓶子喝到水,現在連嘴裡的肉被狐狸騙掉了都不知道,我不喜歡烏鴉了,我倒喜歡聰明的狐狸。面對學生無奇不有的思維,教師不能妄加否決,要站在學生思維發展的高度去合理評價學生,鼓勵學生創新、創造性思維。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中要大力倡導生本對話、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產生知識的融合與提升以及情感的碰撞,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⑽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情境教學
1 情境教學實施在語文課堂的可行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在教師與學生的幫助下,利用相關學習資源以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②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不同課堂教學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依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就可實現教學效果優化目的。③
語文課堂的特點使它具有實施情境教學的可行性。語文課堂教學主體要從生活中索取,事物的時間、地點、故事情節、語言背景材料、意識形態變化,必須要實事求是,按照事物客觀規律的發展,不違背情境教學的原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客體,是注重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學生的言談舉止。一個好的情境創設對於語文課堂教學是不可忽視的,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上一定要有教師與學生積極主動去尋求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上去,使枯燥語文課堂變得生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積極主動學習。
2 有效進行情境創設的原則
2.1 合理原則
創設情境教學法一定要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合理的情境創設是要把語文課堂的思想讓學生有所認同,作家的作品、名人的名篇,這些內容題材都源於生活中真實的記錄與寫照。情境教學法創設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而且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更加貼近現實。
2.2 導向原則
情境教學法創設離不開學生的價值觀,學生的價值觀念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師知識的傳授,教師教學的目標、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的導向都取決於自身引導的創設,學生學習的能力與應變能力應該跟隨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去思考問題。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最主要的是這節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的把握,學生學到了什麼,得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怎樣的技能,這些都是在教學情境中把握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能力創設情境,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氛圍,有的學生反應較快,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因人制宜正確的引導,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時一定要從學生中找到平衡點,讓學生都能夠接受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
2.3 多樣原則
情境教學法的創設應以教師教學設計為出發點,根據語文課堂的特點可以採取多種方法(提問式、互動式、聯想式、啟發式等)提高課堂學習氛圍,更直接的讓學生有所認同,讓視覺的信息傳遞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中。語文理論知識的講授原本較為無味,在情境教學的情況下,把語文課堂的方式由復雜的局面轉化為簡單的局面,有多重方式結合形成一條主線才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4 趣味原則
情境教學創設要有趣味性,引導學生激發興趣。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讓語文課堂產生興趣呢?首先,教師要創設好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到哪一個位置去做什麼事情,這件事情產生的影響是什麼;其次,教師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時簡單化,舉例子說明,情景與語言交融,讓學生更直觀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最後,創設情境要從生活感覺中來,語文課堂創設情境一定要有趣味,有了趣味才能更懂得學習。
3 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式
教師創設的情境通常包括有生活展現的情境、圖畫再現的情境、實物演示的情境、動作展現的情境、音樂渲染的情境、言語描述的情境。創設教學情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 提問方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學則需疑,疑則需奇。有問題才會有疑問,有疑問才能產生好奇,其實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的,教師授課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許多不明白的東西。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想像都是一種創設情境的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的過程。對於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學生不僅僅要問,而且先要想,經過一番思考後再答,效果會更好。對待任何知識,我們都要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可以大膽地否定,然後經過辨別、思考,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到底是對還是錯,最後,真理自然而然就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認真思考並提出質疑。④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富有想像精神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如何合理的有效提問,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有效的創設情境,抓住文章主要矛盾,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心存疑問,渴望答案,進而在求知過程中得到解答。
3.2 引導方式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課堂是以學生作為主體的課堂,形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從什麼樣的角度出發,如何合理引導創設課堂情境,這就要求教師要為他們營造一定的環境,鼓勵他們積極主動的去思考探索,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時候教材內容自身就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藝術引導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的想像空間,從而使學生主動而迅速的理解課文,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種方法首先需要老師對文本深入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然後再向學生展示,以教師的感情激「學生的情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讀書要入境始與親。」所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悟文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情境源於生活,是生活的再現。引導學生在課堂去發散想像力,感知文章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走出文本,在情境中學習,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引領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產生學習慾望,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輕松歡快的情境中,對學習本節課程目的、內容、意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3.3 多媒體方式創設視聽課堂情境
多媒體課件將語言、影像和聲音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使教學真正實現了調動起學生各種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相應的課堂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獲取知識,訓練技能。比如在給學生講授詩歌時,引入徐志摩的《偶然》這一首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如何理解這首詩的內涵呢?
首先,教師要把詩人的形象概括出來,即一個文弱的戴著金邊眼鏡的書生,有點浪漫憂郁的氣質,似乎和他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有點不相符合,倒是和他詩歌中所流露出來的深層的情感特徵有著某種程度的契合。
其次,教師要把握詩歌張力結構的理論。詩歌本身就存在一種內部力量對抗對立的統一,課堂上理論的闡述無疑是枯燥的,學生的認知程度有大小,能力有淺深,在講授詩歌內容時,詩意內容課堂感性化,詩意結構課堂理性化,張力對峙,形成層次與結構鮮明。
最後,在這首徐志摩的愛情詩中,對愛情的描寫比較委婉含蓄,因為徐志摩自己特殊的情感體驗與切身的經歷體現著一種真實的美。兩句詩引出多種不同方式的問題,把文學和情感結合在一起來講,給學生新鮮的感覺,也增強了趣味性。
4 語文課中開展情境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課堂創設教學情境,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問題,在課堂上交流問題,使問題及時得到有效解決。這就要求教師應該隨時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去改進,不斷去完善。語文課堂的創設情境教學法一定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在教學過程中多積累問題,注意問題存在哪些方面,才能更好的完善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情境互動。
(1)教師教學專業技能應該不斷強化,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不斷學習,積累更多學科知識的儲備。每一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語文課堂一直都誤被認為灌輸式的教學,在創設情境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的內容都是一種感情傳播,教師細心的講授知識、學生用心的聆聽、遇到問題耐心的解說,用一顆永恆的心堅持不懈的追求真理,這樣才能達到在課堂上中創設情境的需要。
(2)情境的創設離不開教師與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創設情境,必須根據實際需要,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忽視了教學內容,尊重教學規律,科學合理教學環節,才能使情境教學法得到更大的發揮。
(3)新課程下的教學是教師、學生在一定課堂情境中,藉助文本交往互動、平等對話的過程。⑤情境教學促進了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就是情景教學主要思想。無論教學過程中怎樣安排教學環節設置,教學情境不應該盲目追求情感訴求,教師與學生都應該保持一種彼此真摯的默契。
總之,語文課堂的實施情境教學,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教師遵循教學規律,在教學環節上多思考,與同學科教師多交流探討學習,最終達到讓學生獨立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目的等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在情境教學法中得到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