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托班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內更為深刻地容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B. 故事 我們一起走 托班教案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回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答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C. 幼兒園托班教案《我的哥哥》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大哥哥和小妹妹》內容,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和動腦習慣。
2、 知道「大」、「小」,正確區別大小。
活動准備
理解故事用的圖片、區分大小用的卡片、漿糊、黑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大哥哥喝小妹妹。
1、請進大哥哥、小妹妹。
2、取名匹配,哪個是大哥哥,哪個是小妹妹。
(二)、操作教具,結合提問,理解故事。
大哥哥和小妹妹有很多有趣的、奇怪的事,你們想聽嗎?
1、 猜一猜誰走得快?為什麼?(大、小)怎麼辦呢?
2、 大哥哥吃點心時,吃了3個芝麻餅,小妹妹會吃幾個呢?(一粒芝麻)為什麼?
3、 用草遮住小妹妹,大哥哥和小妹妹捉迷藏,小妹妹躲在哪裡?大哥哥躲得下嗎?為什麼?
(三)、大哥哥和小妹妹回家嘍,哪一間房子是大哥哥的家?分析比較房子的大小,得知結論。
(四)、以聖誕老人的身份請孩子幫忙送禮物。
1、引導幼兒觀察兩雙鞋子的大小,請個別幼兒試一試。
2、發給幼兒每人2份大小不同的同一「禮物」,把禮物送給大哥哥和小妹妹。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讓幼兒去理解大和小的含義,活動前我在區域中投放了大量的大、小物品,讓幼兒在自由的活動中自主的去發現,大和小的關系。
活動中我一出示圖片幼兒們一下子就找到了很大很大的大哥哥,很開心的拍著小手說:「大哥哥」。那你們還看到什麼了呢?有一個小朋友說:「小姑娘」。然後我又提問小姑娘大嗎?一個小朋友說不大的,他很小。那小姑娘在哪裡呢?這下都能答上來,在大哥哥的肚子上。呵呵!有的幼兒忍不住笑了。當第二幅圖出現時小朋友更感興趣了都站起來說,小姑娘在大哥哥的頭上了,我問他們在干什呢?幼兒說小姑娘是站在大哥哥的頭上的。我讓他們在認真的看一遍時有的幼兒看出來了,小姑娘在跑。那大哥哥他在干什呢?走。為什麼大哥哥再走而小妹妹在跑呢?幼兒們都沉思了一會,因為大哥哥很大,小妹妹很小的,跟不上哥哥走。當第三幅圖片出來時幼兒們只顧看他倆吃餅了,但很快看出哥哥吃的多,妹妹吃得少,妹妹小。哥哥和妹妹在捉迷藏時為什麼找不到妹妹呢?有的幼兒高興地說:「我知道,就在那裡。」然後自己就過來點給大家看。有趣的表情逗得我要哈哈哈笑啦!我忍住自己的表情說:「你們看哥哥看到小妹妹了嗎?看看哥哥的眼睛。這下看清楚了,都說沒看到妹妹!為什麼呢?哥哥為什麼看不到呢?再次引導幼兒說出妹妹小哥哥大。
活動中幼兒們興趣很高,但由於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短暫,有時會自由些,規則意思淡薄,在以後的活動中還要多多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