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特色案例評析的文摘
(一)在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能力有了相應拓展,視野不斷開闊.綜合素養逐步提高
在「認識秋天」的一節藝術課中,學生們通過聽秋天的歌曲,看秋天的景色,採集各種落葉,完成了以表現秋天景色為主題的樹葉剪貼畫,表現出孩子們細致的觀察力、較高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與藝術表現能力。在一節語文詩歌課上,學生們以「我愛我班」為主題,寫出了語言優美的詩作:我是一條魚,你是那泅泅流淌的小溪;/我是一棵小草,你是那吹綠遍野的春風;/我是一朵白雲,你是那撒滿銀光的星河……表現出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交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通過跟蹤調查可以看出,師生關系的明顯改善及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顯著增加,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教師則突出培養學生溝通、交流方面的能力。
(三)教師更傾向於自主選擇教學方法
新課程強調,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取知識,而不是直接地把結論告訴學生,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堂觀摩中看到,教師組織三人相聲「誰為大」介紹線段、射線、直線的性質,課堂氣氛活躍、有序。
師生互動多,學生表述機會多。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啟發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課堂觀摩統計中,我們發現一節課中,教師的發言少,學生與教師討論多,學生質疑共計30次-40次。這與實驗前的調查結果--69%的學生學習主要通過「聽講、記筆記、做習題」已不可同曰而語。課堂中教師安排小組討論,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讓學生養成與他人溝通、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
(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得到改善
實驗前調查表明:41.8%的學生與教師「經常交流」或「交流」,4O.2%的學生與教師「從不交流」。新課程實施後的調查表明:78.7%的學生與教師「經常交流」或「交流」,與教師「從不交流」的佔21.3%;生生之間的交流不僅局限於解答習題,更多的是交流各自解決問題的想法、學習的體驗、學習的興趣等。
(五)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於學生學好數學具有很大的意義
總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帶著學生,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誰有最好的免費初中數學教案和教學案例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49/index_1.html 七年級數學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57/index_1.html 八年級數學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304/index_1.html 九年級數學教案
Ⅲ 急求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常見的初中數學公式
1 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 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 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 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 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 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 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 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 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 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 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 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 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3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 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 推論 2 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39 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 定理1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5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於(n-2)×180°
51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於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並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並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並且被這一
點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
相等,那麼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 推論1 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論2 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
三邊
81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第三邊,並且等於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於兩底,並且等於兩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a:b=c:d,那麼ad=bc
如果ad=bc,那麼a:b=c:d
84 (2)合比性質 如果a/b=c/d,那麼(a±b)/b=(c±d)/d
85 (3)等比性質 如果a/b=c/d=…=m/n(b+d+…+n≠0),那麼
(a+c+…+m)/(b+d+…+n)=a/b
86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
線段成比例
87 推論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麼這條直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
89 平行於三角形的一邊,並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
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質定理1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
分線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97 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於相似比
98 性質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弦值,任意銳角的餘弦值等
於它的餘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切值,任意銳角的餘切值等
於它的餘角的正切值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
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
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
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 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
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118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
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 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於這邊的一半,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並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於它
的內對角
121①直線L和⊙O相交 d<r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23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於經過切點的半徑
124推論1 經過圓心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25推論2 經過切點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
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於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 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麼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
相等
131推論 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麼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
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132切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
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麼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135①兩圓外離 d>R+r ②兩圓外切 d=R+r
③兩圓相交 R-r<d<R+r(R>r)
④兩圓內切 d=R-r(R>r) ⑤兩圓內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圓分成n(n≥3):
⑴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
⑵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於(n-2)×180°/n
140定理 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 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142正三角形面積√3a/4 a表示邊長
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於這些角的和應為
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144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內公切線長= d-(R-r) 外公切線長= d-(R+r)
(還有一些,大家幫補充吧)
實用工具:常用數學公式
公式分類 公式表達式
乘法與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X2=c/a 註: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形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註: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餘弦定理 b2=a2+c2-2accosB 註: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准方程 (x-a)2+(y-b)2=r2 註:(a,b)是圓心坐標
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註:D2+E2-4F>0
拋物線標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稜柱側面積 S=c*h 斜稜柱側面積 S=c'*h
正棱錐側面積 S=1/2c*h' 正稜台側面積 S=1/2(c+c')h'
圓台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r2
圓柱側面積 S=c*h=2pi*h 圓錐側面積 S=1/2*c*l=pi*r*l
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錐體體積公式 V=1/3*S*H 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pi*r2h
斜稜柱體積 V=S'L 註: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柱體體積公式 V=s*h 圓柱體 V=pi*r2h
Ⅳ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案例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教學診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交流對話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均分」時,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魚、分餅干、分蘋果等。在交流對話時有的教師提出,僅僅圍繞「吃」展開教學似乎有局限,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進行分配,可以適當擴展教學設計面。這樣開放性的討論能夠促進教師更有效地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
案例研究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價格是課桌價格的5/7,椅子的價格是多少?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用多種方法算出了椅子的價格為20元。正當教師准備小結時,有學生提出椅子的價格可能是10元、5元……這時,教師不耐煩地用「別瞎猜」打斷了學生的思路。課後學生說,假如一張桌子配兩張椅子或三四張椅子,那麼,椅子的價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師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觀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總結記錄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Ⅳ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是指洋思教學吧。你找找吧
Ⅵ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2.3 平行線的性質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七年級上冊第2章 第3節 平行線的性質,它是平行線及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後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
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勇於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
難點:「性質1」的探究過程
四、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與「動像探索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內容:①火車行駛在鐵軌上;②游泳池;③橫格紙。
2.聲音: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說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學生活動: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③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教師: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然後提出問題。
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麼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麼關系呢?
引出課題——平行線的性質。
(二)數形結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如圖)。
問題一:指出圖中的同位角,並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同位角
∠1
∠5
角的度數
數量關系
學生活動:畫圖——度量——填表——猜想
結論: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問題二: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探究、討論,最後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
3.性質1.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問題三:請判斷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麼關系?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評價,引導學生說理。
因為a‖b 因為a‖b
所以∠1=∠2 所以∠1=∠2
又 ∠1=∠3 又 ∠1+∠4=180°
所以∠2=∠3 所以∠2+∠4=180°
語言敘述:
性質2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四)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
(1)如圖,平行線AB、CD被直線AE所截
①若∠1 = 110°,則∠2 = °。理由: 。
②若∠1 = 110°,則∠3 = °。理由: 。
③若∠1 = 110°,則∠4 = °。理由: 。
(2)如圖,由AB‖CD,可得( )
(A)∠1=∠2 (B)∠2=∠3
(C)∠1=∠4 (D)∠3=∠4
(3)如圖,AB‖CD‖EF,
那麼∠BAC+∠ACE+∠CEF=( )
(A) 180°(B)270° (C)360° (D)540°
(4)誰問誰答:如圖,直線a‖b,
如:∠1=54°時,∠2= .
學生提問,並找出回答問題的同學。
2.(討論解答)
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的殘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求梯形另外兩角分別是多少度?
(五)概括存儲(小結)
1.平行線的性質1、2、3;
2.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六)作業 第69頁 2、4、7.
八、教學反思:
①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後,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動態地展示同位角的關系,激發學生自覺地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②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徵,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徵,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Ⅶ 怎樣寫好初中數學教學案例50
新課程的評價強調: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反饋與調整;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常常處在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師指點評說,很少有機會自主調控。由於評價對象自身的復雜性,形式單一的評價很難形成恰如其分的評價。長期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評價形式的多樣性,在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評,老師和學生之間互評,使單一的評價成為一種雙向甚至多向的評價活動。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學會傾聽他人意見,正確看待問題,正確認識自我,也使課堂充滿了思考的氣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案例:
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組時,有這樣一道題:
「5。12」汶川大地震後,災區急需大量帳篷。某服裝廠原有4條成衣生產線和5條童裝生產線,工廠決定轉產,計劃用3天時間趕制1000頂帳篷支援災區。若啟用1條成衣生產線和2條童裝生產線,一天可以生產帳篷105頂;若啟用2條成衣生產線和3條童裝生產線,一天可以生產帳篷178頂。
(1) 每條成衣生產線和每條童裝生產線平均每天生產帳篷各多少頂?
(2) 工廠滿負荷全面生產,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務?如果你是廠長,你會怎樣體現你的社會責任感?
同學們經過充分思考後,給出了不同的解答:
(學生1)
解:設每條成衣生產線每天生產帳篷x頂,每條童裝生產線每天生產帳篷y
X+2y=105
2x+3y=178
頂,根據題意,得
x=41
解得 y=32
答: 每條成衣生產線每天生產帳篷42頂, 每條童裝生產線每天生產帳篷32頂.
(學生2)
解:因為178—105=73(頂)105—73=32(頂)73-32=41(頂)
所以每條成衣生產線每天生產帳篷41頂, 每條童裝生產線每天生產帳篷32頂.
當兩位同學說完自己的解法後,同學們立即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說,學生1的解法符合題目的要求,用列方程組的方法解答,不容易出錯;有的同學說,學生2的解法簡單,一目瞭然,可以口算出答案,而且還可以鍛煉人的思維等等.經過一番激烈的點評之後,我都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
第一個問題剛討論完,我就發現有一位平時學習不太好的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急於要說話,我點頭示意,他站起來後說,工廠滿負荷全面轉產,也不能夠如期完成任務.如果我是廠長,我會動員工人加班生產,給他們多加工資,好早完工,支援災區人民.聽到這兒,我的心一顫,一位多有愛心的學生,多有社會責任感.想到這兒,我贊許地點了點頭,表揚了這位同學,接下來,其他的同學都各抒己見,有的說,改進技術,提高效率;有的說,可以聯系其它廠家支援等等.
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以主人的地位參與評價,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能夠進行反思與調控,並相應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其主體意識大大增強.一堂充滿生機活力的課,一位 位可愛的學生令人高興,在這節課上,我給學生的評價是:你們都是好樣的!
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評價,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勇敢自信的品質,又能鍛煉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主體意識進一步確立
Ⅷ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特色案例評析的介紹
本書內容包括優秀教學設計、特色案例描述、典型案例評析、教學反思等,涉及語文、數學、專英屬語、科學、藝術、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本書旨在為教師將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創造性地設計教學以促進學生主動、高效、個性化地學習提供範例。本書選編的教學案例,內容具體詳實,形式豐富多樣,指導性、實用性、可讀性強,對新課程實驗區的教師和即將進行新課程實驗的教師都有指導和幫助作用。
Ⅸ 通過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分析怎樣教好初中數學
怎樣學好初中數學是每個初中生關心問題,如何教好初中數學則是作為初中數學教師首要考慮因素。京翰教育初中數學輔導於老師根據多年初中數學教學輔導經驗和初中數學教學案例為大家探討初中數學多層次教學,又如何因材施教提高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
摘要:初中數學的輔導,以初中數學教學大綱為准繩,學習初中數學知識,發展思維,提升能力為目標,通過中考測試來檢驗學習效果,本文按學習的順序和能力要求,把時間作為橫軸,能力要求作為縱軸,分析學生在各個學習時間段,應該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達到什麼樣的能力要求,按照不同的能力水平,層次化教學輔導。
關鍵字:時間 知識 能力 層次化
數學的研究對象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數缺形少直觀,形少數難入微」。在當代社會中,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是人們參加社會生活,從事生產勞動和學習、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廣泛滲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它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以及參加社會生活、生產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有積極作用。因此,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數學教育,具有一定的數學素養,對於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是十分必要的。
教學目的:
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學好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逐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按照教學的時間順序:
初一的學習尤為重要,在小學的學習基礎之上,我們開始從數到字母,由字母到代數式、到方程的已組建加深的過程。
通觀初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會理解概念和定義;熟練、精準的進行有理數、整式、方程的運算;初步認識幾何的研究要素(點、線、面、角、體等)。運算能力的初一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能力,只有運算過關了,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更加高深的知識。
在這里我們看一個教學實例:趙同學是北京朝陽外國語的一名初一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總體上來說,數學中上等水平,主要問題就是運算能力不過關,經常在計算上無謂的丟分。我們初次見面時,可以看出,他對數學學習相對輕松和不在乎。正是這種盲目的自信使得他運算準確率不高,整體分數上不來。上完第一次課,基本摸清了趙同學的問題。我為趙同學制定解決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1.回家查看以往的作業、測試題、練習冊中計算錯誤的題目,找出錯誤的原因;
2.認真完成我們課後的作業,復習課上的學習內容,做錯的題目摘抄至錯題本;
3.課堂上首先讓他意識到運算錯誤的嚴重性,通過努力自己是完全能夠戰勝馬虎的;
4.從運算律和運演算法則開始,再到運算步驟的規范,運算方法和技巧傳授,通過測試題檢驗教學效果。
到了期中考試時,趙同學的數學成績是115分(只是一道附加題沒做全),總結對運算的教學,主要是心態重視運算,並理解運算的算理;能夠根據問題條件尋求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
分數的提高是學生最好的禮物,當我們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課內知識,提高理解和應用能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初二是學生最容易掉隊的時期,單從數學學科說起,初二開始正式接觸幾何證明問題,學習函數問題,這兩大知識需要學生掌握良好的空間想像能力、構造能力以及函數思想。初中的幾何問題關鍵是「添加輔助線」,培養空間觀念。
這里我們也舉一個具體教學實例:何同學是北京三帆中學初二的一名學生。據介紹,他初一時的數學成績在班級里名列前茅。當學到等腰三角形這一章時,對於輔助線的添加沒有任何思路,學習很用功,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倒背如流,但是成績大不如前。我們見面時,從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我的信任。
對於何同學的輔導,
1.從第四章圖形初步認識這一章開始的,開始讓他觀察具體事物,如桌子、房間、小飾品等,再觀察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結構(點、線、邊、角等);
2.然後過渡到第七章三角形,這時就要求學生畫幾何圖形(三角形、三角形的三線等),立體圖形的展開和還原;
3.學習等腰三角形時,再和學生強調軸對稱的重要性,添加輔助線時,尤為重要;
4.介紹幾何基本模型:角分線問題模型,鄰等邊問題模型,二倍角問題模型等;
5.做專題性練習,分析輔助線的添加過程,一題多解,一題多問,多題一解的訓練和分析。要反復觀察琢磨;
通過短暫的五次課,何同學不但克服了幾何問題,同時還增加了他對幾何的學習熱情。現在學習四邊形了,學到也是很輕松很投入,對於幾何來說,培養空間想像能力尤為重要,能熟練作圖,所有題都可迎刃而解。
總結一下幾何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生活的簡單實物能夠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能夠由較復雜的平面圖形分解出簡單的、基本的圖形;能夠在基本的圖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夠根據條件做出或畫出圖形。
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主要是形成綜合能力,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
按照課本安排,初三學習的知識,都是中考時解決壓軸題需要的。但是多數學校都會在初三上學期時就把新課講完。所以對於初三的輔導,我們推行三輪復習方式。
第一輪:初三上學期的寒假十分重要,合理安排寒假的時間,基礎薄弱的學生開始基礎復習,哪裡薄弱補哪裡;程度好的學生開始綜合能力訓練,盡早形成綜合能力。
第二輪:新學期開學到一模前,不論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要跟著學校進行統一基礎復習,按照授課時間為橫軸,仔細看課本,熟悉課本知識分布,熟練掌握每個章節的知識難點、重點,解題方法和技巧。按照知識結構和深度為縱軸,歸納相關知識的共同特點和區別,相關章節的綜合應用方式。
第三輪:二模後,查缺補漏,形成綜合能力,回歸課本,總結歸納前一段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情況,分析前一段的不足,進一步補充完善。
初三的整個教學過程都要注意調整學生的心理,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促進學習。
初中數學中要培養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並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
數學教學中,發展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核心。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和毅力,為他們今後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