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 朱自清的教案
春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品味作者描繪祖國秀麗的自然風景時那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地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造人類美好的春天而奮發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春」的特點,用鮮明、准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象,以表現季節特徵的寫作特點。
四、體會本文構思精巧、結構嚴謹的特色。
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教時。
二、以文中春草圖為重點,經過老師對春草圖的示範講解和分析,學習春花、春雨圖時,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分析,這就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尾一段的三個比喻句是深化題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本文的難點。
本文宜多讀少講。特別是描繪的幾幅畫面,除開頭春草圖示範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讀代講,以寫代講,讓學生取代老師的重復教學活動,並從反復的讀寫活動中細細品味本文中節奏明快、朴實清新、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第一教時
教學重點
一、反復朗讀課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結構,熟悉文中描繪春天各種景象的五幅畫面。
二、精講「春花圖」。引導學生閱讀、書面分析「春草圖」。略講「春風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引入新課。由學生領讀生字拼音:潤rùn 嫩nèn 眨zhǎ 暈yūn 釀niàng 巢cháo 脆cuì 蓑suō 笠lì
二、作者介紹:
朱自清(1898—1948),長期任清華大學教授。他是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晚年成為著名的民主戰士。1948年6月曾在抗議美國扶植日本和拒絕領取美授麵粉的宣言上簽名,臨終之前囑其家人不要購買國民黨政府配售的美授麵粉,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毫不妥協的反帝精神。他寫的散文藝術成就極高,其中許多篇目如《背影》《綠》《荷塘月色》《春》都是中學傳統教材,深受教師、學生的喜愛。他的散文大多講述自己的經歷,描繪祖國的湖光山色,抒發個人情思,也有一些是揭露舊社會黑暗的,是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和學者。
三、指導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春》,范讀前提出思考題:這篇文章應分幾個部分,每部分寫些什麼?小結:第一段,從「盼望著……腳步近了。」寫久盼春天的來臨。第二段,從「一切……有的是希望。」寫春到人間的各種景象。第三段,從「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我們上前去。」熱情地贊頌春天。
2.齊讀第一段課文。提問:文章的開頭寫得很好,體會體會好在什麼地方?學生議論,教師追問:一般人寫文章總是愛抽象地簡單地說:「春天快來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終於要來了!」試比較課文開頭的句子,哪句寫得好呢?學生議論,回答後,教師補充:開頭一句疊用「盼望著」,表現了作者渴望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東風來了」,「東風」借指春風,它是春天的報訊者,「腳步近了」把春天比擬作人。從盼望到感到春風來了,到彷彿聽到春天的腳步聲,步步逼近,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來的喜悅。另外,開頭短短一句還做到了落筆緊扣題旨,點明了春的到來。從文章的結構上來看,有總領全篇,開啟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圖的描繪是這句話的具體表現。這樣的開頭值得我們學習。
3.指名朗讀課文第2小節。提問:這節寫的什麼?明確:是春回大地,萬物蘇生的總寫。追問:是用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呢?是用「睡醒」,「欣欣然張開了眼」來表現的。「一切」是指的萬物,對大自然的總觀。「睡醒」「張開了眼」是比喻,也是擬人。這個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繪了萬物經過漫長的嚴冬後,蒙受春的溫暖、滋潤得以復甦的神態。「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一詞又傳神地表達出萬物蘇醒時的欣喜感情。語言多麼清新,比喻多麼貼切。
「一切」這是泛指整個自然界,接下去寫了些什麼?講解:寫了自然界中最大的、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陽。問:春天的山、水、太陽又有什麼特徵?課文用什麼詞來寫它們的呢?講解:山用「朗潤」,表示明朗、潤譯。因為春天來了,春草出土,樹葉翠綠,所以山是朗潤的。問:「水」又為什麼用「漲」來說明呢?講解:因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來形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它們匯入江河,水不是「漲起來了」嗎?問:「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你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呢?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陽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變為直射,大地上的氣溫開始升高,彷彿太陽離人間近了,親昵地向人們靠近了,連模樣也看得更加清楚了。可見用「朗潤」「漲」「紅」三個詞語描繪春天的山、水、太陽的特點是再精確不過了。我們應該向作者學習,精確運用詞語來表現事物的特徵。以上這幾個句子只不過給春天的景色勾畫了一個輪廓,也只不過為下面五幅春景圖著點底色。對於春天各種景象的描繪,還是下面的春景圖。
4.提問:看看第3節到第二段末,作者一共描繪了幾幅春景圖呢?學生閱讀,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5.齊讀「春草圖」。提問:春天來了,草從土地里生長出來,作者為什麼要用「偷偷」「鑽」來形容呢?講明:「偷偷」這個狀語生動地寫出了小草在春的催發下,在人們難以察覺的情況中,不聲不響地生長的動態。用「鑽」而不用「長」,使人產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而且也顯示了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嫩嫩」寫出了初生小草的鮮嫩可愛,「綠綠的」寫出了小草悅目的色彩。它們都是草的後置定語。作者不靠華麗的詞藻和人工的粉飾,而是用常用的極普通的詞語恰到好處地把小草寫活了,突出了春天的特徵。我們寫作時也不要堆砌華麗的詞藻,用詞既要鮮明生動,又要朴實、精當。
提問:這節第一句寫了小草的嫩和綠,第二句寫了草的什麼呢?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學生回答:「多。」
「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說明草很多。但是,如果這樣寫:「園子里,田野里,瞧去綠茵茵的全是草。」你們說好不好?學生議論,小結:這個句子單獨地看還是好的,但是在課文里就不大好了,因為前面一句已有「小草」「綠綠的」兩個詞語,「綠茵茵的全是草」,用詞就重復了。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飾「滿是的」,雖然有園子里、田野里全是草的意思,但這草不是連成一片的,中間可能還有樹木、小路、田地間雜著,因此說「一大片一大片」,比說全是綠草確切。
提問:多麼惹人喜愛的小草啊!它招來了許多人。這里作者寫了一系列人的動作。哪些動作呢?(學生讀)坐、躺、滾、踢、跑、捉。從這些動作,你們可以想像得出,到草地上來的是些什麼人?學生回答,指出:是孩子。這是作者抓住了兒童最喜愛的,而且是適宜於在草地上開展的幾種活動來寫的。寫兒童的活動是寫草對兒童的吸引力,突出草這一中心。而寫兒童的天真活潑,歡聲笑語又給草地增添了生活氣息,使大自然充滿了生氣。結尾一句「風輕悄悄的」這是借風襯草。提問:這句與上下文有聯系嗎?指出:照應了開頭「東風來了」,又為下文寫風伏筆。從這兩處可以看出文章結構的嚴謹。
請一名女同學朗讀春草圖。
6.默讀課文第4節,參照小黑板上的提示,作分析「春花圖」的准備。
出示小黑板: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順序地描繪這幅春花圖的?繪景時哪些詞用得精確,哪些句子寫得生動、形象?作者是怎樣通過對春花的描繪表現出早春的季節特徵的?
課堂書面作業:《一幅百花爭妍,蜂忙蝶舞的春花圖》要求學生寫400字分析短文。(學生作業附後)
請男女同學各一名上講台讀對春花圖進行分析的短文,其餘同學要作扼要記錄,自由發言,指出他們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確,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夠。作者自己補充修正。
7.個人閱讀第5節,再指名有表情地朗讀,要求學生提出問題,開展議論。
教師提示議題:這節寫春風。風是無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著。但平日我們卻能夠感覺到風的強弱大小,這就要藉助其他的事物。請大家議議,作者是藉助哪些事物來表現風的?
學生閱讀、議論後指出:作者首先用了一個比喻,直接寫春風的柔和,接著第二句寫各種氣味:「泥土的氣息」,「春草味兒」,「花的香」,它們都是通過春風徐徐送入人們鼻里,使人直接感覺到春風的和煦。三四兩句寫聲音:鳥鳴、流水、短笛聲隨風應和,在耳邊鳴響。提問:作者藉助的這些事物中哪一種寫得最詳細呢?歸納:小鳥的鳴聲寫得最詳細。追問:用哪些詞語寫的呢?歸納:用「呼朋引伴地賣弄」,形象地寫出鳥兒們活潑、愉快的情態,用「清脆」、「婉轉」描寫鳥鳴聲的動聽、悅耳。作者就這樣藉助於各種氣味、各種音響來表現春風柔和的特點和它給人以愉快的感覺。
教師補充:「吹面不寒楊柳風」,請看課文註解,現把志南和尚整首詩抄給大家。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四、課堂鞏固練習:
1.默字:潤、霞、眨、釀、巢、暈、蓑、笠。
2.解詞:欣欣然、醞釀、繁花、呼朋引伴、賣弄、婉轉、朗潤、潤濕。(答案見課文註解)
五、課外作業。
背誦第1—5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一、要求學生認真讀書,在上一課分析的基礎上,書面分析「春雨圖」,引導學生細細體味作者描寫的各種雨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略講「迎春圖」。
二、理解結尾一段的深刻含義;學習本文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通過對各種景物的描寫來表現季節的特徵,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課外作業:
1.背誦課文第1—5小節,先由兩人背誦,然後全班齊背一次。
2.指名學生讀出寫草的句子,並說說怎樣寫出春草的特徵。
二、齊讀第6節,要求學生書面完成《我對春草圖的分析》(400 ̄500字)。請兩名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教師聽後小結:從哪些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寫鄉村雨景是經過精心構思的?如撐著傘慢慢走在田間小路和小河石橋上的行人,披蓑戴笠的不誤農時冒雨耕作的農夫,稀疏地,在雨中靜默著的村舍。這是一幅多麼迷人,濃淡相間的村舍農田山水畫啊!它的重點是寫春雨的滋潤。(學生作業附後)
三、指名讀第7節。提問:前幾幅是寫景物,這幅寫的什麼?明確:寫人,畫出一幅人們迎春的圖畫。寫天上的風箏到地下的孩子。從孩子又寫到成人(從小到老),從城市寫到農村。所有的人都出來迎接春天了。作者用哪些詞句寫人們迎春的心情?歸納:「舒活」「抖擻」兩詞的重疊,反映了人們度過寒冬,紛紛從房舍里走出來,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悅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勞的人們正利用大好春光創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積極奮發的精神,繪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氣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句指名讀課文註解,教師補充:這句寫春天激勵著人們把握時機,奮發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建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齊讀本節課文。
四、女生齊讀第三段。學生質疑,然後教師提問:結尾三個比喻句的意思懂了嗎?開始為什麼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呢?歸納:這個比喻點明了春剛降臨人間,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給人帶來了新的希望。提問:為什麼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這個詞怎樣解釋?讀課文註解。小結:因為春天裝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間,突出了春天的「美」。為什麼又比作「健壯的青年」?講解: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夥子一樣有著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進的
B. 《春》一個課時2000字的教案
【教學目標】 1. 積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專
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屬含義。
2.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准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C. 春 朱自清 教案
朱自清《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積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准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4.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5. (1) 重點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難點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准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導入語:
同學們,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學們在欣賞完這首旋律輕快的歌曲後,老師考考你們了:這首歌歌唱了哪個季節?這個季節有怎樣的特點?如果讓你用文章來描寫這個季節,你會怎樣寫?(學生各抒己見)好,同學們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現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作品有:散文《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寫於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沒有初期創作詩文時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美和希望,於是欣喜萬狀,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 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嚮往,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3.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醞 釀 嘹亮 撐 傘 蓑 笠 稀 疏 抖 擻 安巢
二、整體把握文章。
1.配樂范讀課文,朗讀時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讀時展示幾幅春天的圖畫)
問題:(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師生互動,共同討論以上問題
(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本課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准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本課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致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頌春。贊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健。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
文中具體描繪了六幅春景圖。
春醒圖——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圖——草報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圖——花爭春——第四自然段
春風圖——風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圖——雨潤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圖——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質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近」)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質疑:(第二部分)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為什麼他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為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為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才會去看他穿著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發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一切••••••」這個自然段的怎樣描寫春天的?
(3)這段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運用擬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春草圖
:朗讀(齊讀),思考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
(教師明確:嫩、綠、多)
(1) 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裡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哪個好
「鑽」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裡?
「鑽」既表現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麼為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總結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通過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准確、生動地描繪,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業
積累詞語。
背誦課文。
D. 幼兒園小班春天的教案
教學目標:1、在抄音樂和游戲中襲感受春天的美,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2、了解春天主要特徵,結合肢體動作大膽表演。3、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完整學唱曲。教學准備:磁帶、春天背景圖(花、柳樹、蝴蝶、蜜蜂、小白兔)教學過程:一、 聽《春天》音樂進場。二、 出示春天背景圖。1、圖片上有什麼?是什麼季節?2、春天美嗎?你們喜歡春天嗎?三、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徵。1、你知道春天有哪些特徵?2、根據幼兒回答逐一出示圖片,並請幼兒表演(花、柳樹、蝴蝶、蜜蜂、小白兔)。3、教師以故事形式小結。四、 幼兒學唱曲。1、播放音樂,讓幼兒感受聆聽春天美。2、教師范唱。3、幼兒學唱。
E. 春望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准確把握詩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難點:
1、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2、作者作詩的背景或心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杜甫詩之沉鬱,無不令我們愛不釋手,浮想聯翩,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詩。
二、整體感知
1、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抵,值,相當;
渾,簡直;
簪,古人用來別發連冠的首飾。
2、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書 肅宗紀》載:這年正月,「安慶緒將伊子奇寇睢陽郡,張巡敗之」。二月,「李光粥及安慶緒之眾戰於太原,敗之」,「關西節度兵馬使郭英X()及安慶緒戰於武功,敗縷。慶緒陷馮翊郡,太守蕭賁死亡」,「慶緒將蔡希德寇太原」,「郭子儀及安慶緒戰於永豐倉,敗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九載,這年三月,「尹子奇復引大兵攻睢陽」,」安守忠將騎二萬寇河東,郭子儀擊走之」。整個春季三個月,戰爭不息。
三、理解詩的意境、內容
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長安時所作。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詩人觸景生情,抒寫了傷亂的感慨。
詩的前四句寫春天的長安城的敗象,包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高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墜淚驚心。
前四句詩人俯仰瞻觀,由近而遠,由遠而近,從城到山河,由滿城草木到花鳥。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親人的慘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一層悲哀。
四、問題探究
1、這首詩寫於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這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是什麼?為什麼?
提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2、詩歌的首聯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麼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
3、頷聯寫了哪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彷彿看到詩人滿頭白發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4、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裡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5、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註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