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詩《江雪》全文解釋及賞析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西文學村柳家巷),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代宗大歷八年(773年)柳宗元生於京城長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於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斗性,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業,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題目意思:江上雪景。
詩意: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
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
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此詩可能是詩人謫居永州期間的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獨釣的漁翁身上,使之成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詩寫的是江野雪景,一個「絕」字和一個「滅」字,把一切活動著的事物全從視野中排除了,餘下的便是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在這遼闊、幽冷的畫面中心,唯獨一隻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漁翁在雪峰的寒江邊獨釣。全詩都是寫景,渾成一氣,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點出尤覺奇峭。
B. 古詩《江雪》是幾年級的課文
蘇教版國標本第七冊課文、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西師大版第三冊內
C.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七夕
活動說明: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目。相傳,在銀河的兩邊各有一顆星,稱為牽牛星和織女星,牛郎和織女相親相愛,而影響了工作,這件事觸怒了天神,天神把他們分開了,從而,牛郎和織女拚命工作,等待著每年七月七日的相會。
現如今,在夏日美麗的星空下聽七夕的傳說,這種風俗已經一年比一年少,大都市的天空已漸漸看不到滿天的星星,這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為了讓幼兒了解七夕的傳說和慶祝意義,感知七夕這個民族傳統節日,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七夕許願燈》,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能力以及對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敏感性。
活動目標:
1、了解七夕的傳說,知道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
2、初步學習蠟刻畫,嘗試利用輔助材料製作許願燈。
3、體驗賞燈、畫燈、上燈的快樂。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已學過歌曲《七夕》
教具准備:七夕視頻、掛圖
材料准備:蠟刻紙,刻畫棒,不織布,麻繩,酒精膠
活動過程:
一、欣賞七夕視頻,了解七夕的傳說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認識許願燈,激發學習興趣
三、引導幼兒重點欣賞許願燈的造型及圖案,感受許願燈的刻畫特點。
1、欣賞各種各樣的許願燈
2、感受許願燈獨特的刻畫特點
四、出示蠟刻紙,刻畫棒,介紹幼兒認識蠟刻畫的材料及蠟刻畫的畫法
五、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願望,運用已有經驗嘗試創作蠟刻畫
六、利用輔助材料製作許願燈
七、互相欣賞許願燈,師生共同評價
八、七夕慶祝會
分析與反思: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強調:「生活即教育」的主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強調讓幼兒「運用各種感覺,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求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在活動中,除了讓幼兒了解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經典故事外,還為孩子准備了蠟刻紙、刻畫棒、不織布、麻繩這些材料,通過不一樣的繪畫方式來發展幼兒動手動腦、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中不僅引導幼兒對牛郎織女相會活動給予祝福,還引導幼兒將自己的願望和夢想緊密相連,因而對幼兒更具有吸引力,。而本次活動的難點在於蠟刻畫的繪畫,所以在活動中進行了難點前置,引導幼兒畫出自己的願望,其中有的幼兒畫的是想要的圖書、玩具;也有的寫了一串數字,代表他想擁有的錢幣……幼兒將這些願望畫下來製作成許願燈掛起來,期待著伴隨牛郎織女相會的美好時刻的到來,自己的願望也能實現。
在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在活動一開始,帶領幼兒欣賞了多個許願燈作品,讓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許願燈的美和蠟刻畫獨特的特點。同時,用幼兒的作品來布置環境,讓孩子每天生活在這樣濃郁的傳統節日藝術環境中,去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從而使孩子的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
D. 古詩《江雪》的完整詩詞
唐代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翻譯:
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詞語注釋:
1、絕:無,沒有。
2、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3、人蹤:人的腳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編成。
6、獨:獨自。
(4)幼兒古詩江雪教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江雪》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於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賞析:
詩中運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選擇千山萬徑,人鳥絕跡這種最能表現山野嚴寒的典型景物,描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接著勾畫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這是詩人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
全詩表達了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E. 古詩江雪
詩人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東永濟縣)人。傑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詩歌的成就也很高。
《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這首小詩,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此詩的藝術構思很講究,詩人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千山萬徑之廣遠襯託孤舟老翁之渺小;鳥絕人滅之闃寂對比老翁垂釣之生趣;畫面之安謐冷寂襯託人物心緒之涌動。孤處獨立的老翁實際是詩人心情意緒的寫照。
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看,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絕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裡面總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容的。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盡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F. 小班古詩江雪評價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基本:四周的山上沒有了飛鳥的蹤影,小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隻小船里有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升華: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著蓑戴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於謫居永州時期.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粗看起來,這像是一幅一目瞭然的山水畫: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但仔細品味,這潔、靜、寒涼的畫面卻是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徵.首先,它創造了峻潔清冷的藝術境界.單就詩的字面來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繪的重心,占據了畫面的主體地位.這位漁翁身披蓑笠獨自坐在小舟上垂綸長釣.「孤」與「獨」二字已經顯示出他的遠離塵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徵.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於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還嫌意興不足,又為漁翁精心創造了一個廣袤無垠、萬籟俱寂的藝術背景:遠處峰巒聳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往日沸騰喧鬧,處處生機盎然的自然界因何這般死寂呢?一場大雪紛紛揚揚,覆蓋了千山,遮蔽了萬徑.鳥不飛,人不行.冰雪送來的寒冷製造了一個白皚皚,冷清清的世界.這幅背景強有力地襯托著漁翁孤獨單薄的身影.此時此刻,他的心境該是多麼幽冷孤寒呀!這里,作者採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極力描繪漁翁垂釣時候的氣候和景物,淡筆輕塗,只數語便點染出峻潔清冷的抒情氣氛.其筆觸所到,連亘天地,高及峰巔,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蓋萬里.沈德潛評論說「清峭已絕」.顧璘則說「絕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這首詩的境界創造來說的.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貶謫永州以後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晚於柳宗元的鄭谷曾作《雪中偶題》:「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是詩亦寫江雪中的漁翁,但造語平常,更乏境界,作者並沒有把自己的主觀意識與鮮明的個性熔鑄進去,所以蘇軾批評他是「村學中語」,而稱贊柳宗元末尾兩句,說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蘇軾所謂「人性」,即指詩人的情感熔鑄.「人性有隔」的對立面便是「人性無隔」,做到「人性無隔」,亦即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們知道,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後.連遭貶斥,始終保持著一種頑強不屆的精神狀態.他的「永州八記」,專寫窮山僻壤之景,借題立意,寄託遙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極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脫俗的個性也得以充分展現.這首詩中的漁翁形象,身處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無人煙之境而處之泰然.其風標,其氣骨,其守貞不渝的心態,不是很令人欽慕嗎?和柳宗元約略同時的詩人張志和作《漁歌子》說:「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氏造境選擇春暖花開之際,畫面美而幽,流露了「煙波釣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閑適自在之情.柳宗元與張志和不同,他本是個堅持正義的政治家,立腳於充滿矛盾斗爭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專取深冬寒涼之際,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縱情山水的一面,他還寫出了嚴正清苦,凜然不可犯的一面,個性尤為突出.最後,這首詩的結構安排至為精巧.詩題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筆並不點題,他先寫千山萬徑之靜謐凄寂.棲鳥不飛,行人絕跡.然後筆鋒一轉,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綸而釣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結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題.讀至結處,倒頭再讀全篇.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生出.蒼茫天宇,皚皚大地,其悠遠的景界非常吸引人.此詩的藝術構思很講究,詩人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千山萬徑之廣遠襯託孤舟老翁之渺小;鳥絕人滅之闃寂對比老翁垂釣之生趣;畫面之安謐冷寂襯託人物心緒之涌動.孤處獨立的老翁實際是詩人心情意緒的寫照.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看,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絕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裡面總是要或多放鬆放鬆放鬆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容的.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盡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G. 學前班語言古詩江雪的公開課
《江雪》賞析
【原文】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棲鳥不飛,行人絕跡,大雪之中天地幽寂。千山,所有的山。鳥飛絕,沒有了飛鳥的蹤跡。萬徑,所有的路。人蹤滅,沒有行人的蹤跡。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天地皆白,寂靜無聲。漢江之上,孤舟之中,一老翁在雪中垂釣。蓑笠翁,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翻譯】
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飛鳥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沒有人的蹤跡。然而,卻有一位老翁坐著一條孤零零的小船,身披著蓑衣,頭戴著斗笠,在飄灑著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獨自垂釣。
【賞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人。他曾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運動,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改任為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他能詩善文,尤其擅長散文,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多作於貶謫之後,抒發抑鬱不平的感慨。詩的風格簡練淡雅,語言峻潔流暢,感情沉摯,韻味含蓄雋永。
這首絕句句句無雪,又句句見雪;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情景渾然融為一體,作者的特立獨行的特有品格在簡短的文字中躍然紙上。詩人在這里採用了暗寫手法,題為「江雪」,前三句卻始終不著「雪」字,只是在結尾處才點出「雪」,對詩題做了一個小小的呼應。意境綺麗空靈,意蘊深邃悠遠,堪稱千古絕「釣」。
開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兩句雖不見「雪」,但是從字里行間卻處處是「雪」,由於大雪封鎖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鳥兒不飛,人兒不行,不僅寫了 「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連鳥兒都不出去覓食;看道路,連人的腳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詩人開篇為什麼要渲染如此冰封雪飄的一幅寒冷的背景呢?其目的無非是為了以此烘托那雪中寒江孤舟之上披蓑戴笠垂釣的老翁,突出垂釣老者的孤獨,突出老著的獨行,突出老者的不願與世俗同流的可貴品格。我們不能肯定詩人作品中的老這就是柳河東自己,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作品中融入了他那種被貶之後的復雜情感。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釣什麼?僅僅是為了釣魚嗎?冰天雪地是釣魚的季節嗎,能釣到魚嗎?我們不妨回過頭來,柳宗元當時在永州是因被貶而來,無論在人際還是在仕途,都處於極度孤獨寂寞之中,國家朝政也處在極其灰暗之際,因此我們說,詩中老人應該釣的是一種孤獨,釣的是一種寂寞,釣的是一種孤傲的心境,釣的是一種理想和願望,釣的是即將來臨的整個春天。
此外,從老人孤獨的垂釣中,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一個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詩人自我的內心的袒露,一種人格的閃光。特別是詩人那種在逆境中的倔強的態度、寧靜超脫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個性*,幾乎成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園。」詩如其人,境如其心。